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诗学概念·以意逆志
古代诗学概念。始见于《孟子·万章上》:“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如以辞而已矣,《云汉》之诗曰:‘周馀黎民,靡有孑遗。’信斯言也,是周无遗民也。”这是孟子提出的阅读和理解诗歌作品的方法。“逆”,迎也。“文”是文采,“辞”是言辞,“志”是作者的思想情感。这是古今人的共识。有歧义的是对于“意”的理解。汉、宋之儒普遍认为这里的“意”是指说诗者自己的“意”,而非诗人及作品之“意”。赵歧《孟子注疏》云:“意,学者之心意也。”人情不远,以己之意逆诗人之志,是为得其实矣。”宋之朱嘉,直至现代朱自清的《诗言志辨》,都深受赵歧的影响。这一认识,从现代西方的接受美学角度看,也有一定的意义。但如趋之极端,脱离作品,随心所欲,牵强附会,主观妄说,则义会产生极大的弊病。宋代理学家程颐就说:“善学者要不为文字所梏,故文义虽解错而道理可通行者,不害也。”(《二程集》)而清代不少学者则反对这种“以己之意逆诗人之志”的说法,他们把孟子的“意”解释指作品蕴藏的意旨。清吴淇《六朝选诗定论缘起》分析“以意逆志”云:“诗有内有外,显于外者,曰‘文’日‘辞’。蕴于内者,曰‘志’曰‘意’。……汉宋诸儒以一‘志’字属古人,而‘意’为自己之意。夫我非古人,而以己意说之,其贤于蒙之见也几何矣!不知志者古人之心事,以意为舆,载志而游,……意之所到,即志之所在。故以古人之意求古人之志,乃就诗论诗,犹之以人治人也。”两种对立的解释,各有所见。但比较而言,评说诗歌,自应首先探索作家作品的志意,当然也不排斥说诗者本人的观点制约,因而往往是作家作品之意与说诗者自己之意的结合。统观《孟子》一书中的说诗方法及批评实践,便反映了这种两结合的倾向。总之,孟子的“以意逆志”,是要求全面而正确地分析诗人诗作,评说诗歌作品,不能望文生义,或是仅仅抓住其中的片言只语而妄加雌黄,也不应对某些艺术性夸张修饰作机械理解,而必须领会全篇的精神实质,加上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探索作者的志趣倾向和作品的社会意义。孟子提出“以意逆志”的方法,影响深远,是对中国古代文论发展的一大贡献。参见“知人论世”。(蒋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马银琴:孟子诗学思想二题
以意逆志
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文如其人”命题探微》《文学风格论与当下文学实践》阅读答案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毛泽东诗歌品评理论与实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