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析古诗词中的用典手法

孙梅华

  用典是古诗词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方法,即在古诗词中直接或间接地引用前人诗文名句、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典故,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用典用得巧妙、恰当,可以使诗词凝练生动、含蓄蕴藉,从而提高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一般来说,用典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借用历史故事,曲折委婉抒情,也叫“用事”。即把典故浓缩化为诗句,借以抒怀言志或影射时事,不仅使文字经济,而且还能避免直说,有“正用”和“反用”两种。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上片回顾了历史人物孙权和刘裕的英雄事迹,虽没有直接抒写自己的怀抱,但那种想要仿效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去干一番伟大事业的雄心壮志,已隐然透露于字里行间,属于“正用”;下片引用宋文帝北伐惨败的故事,借古讽今,提醒统治者伐金必须做好准备,不能草率从事,并通过今昔对照,表达了对统治者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属于“反用”;结尾以廉颇的典故自比,写自己报效祖国一片忠心,并表示自己不被朝廷所用的激愤,也属于“正用”。这些典故用的中心明确,贴切自然,既切合北固亭之地,又切合作者主张北伐而又反对轻率北伐的复杂的思想感情,恰当传达了词人壮志犹存、报国无路而深感悲愤的复杂情绪,具有动人心弦的力量。

  二、化用前人诗句,营造美妙意境,也叫“用句”。可以直接引用前人现成诗句,如毛主席的诗句“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天若有情天亦老”,出自李贺的《金铜仙人辞汉歌》:“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也可以在原句基础上改动一字或数字,或是只借用其中的某些词语,如王勃《滕王阁序》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就是由庾信诗句“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化用而来的,王勃更换物象,以动静结合、时空融合的方式,描绘出一幅色彩明丽、具有立体感的江南秋景图。

  诗人在作品中用典,肯定有其现实的原因或触发感情的媒介,目的就在于借典抒怀、借古喻今。因此,鉴赏古诗中的用典,首先要了解典故的来源及其含义,其次要了解它和诗歌要表达的思想内容的密切关系,明确用典的作用。答题时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步骤:

  1.找出诗词中用典的地方;

  2.对典故进行具体分析;

  3.结合诗歌的中心思想分析诗人用典的作用。(用典的作用在唐以前诗歌中主要表现为增加诗歌的容量,使诗典雅耐读,富于文采;在唐以后的诗词曲中主要是怀古伤今,咏史言志)

  【典例展示】

水调歌头

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

辛弃疾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注】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

  【问】指出“听我楚狂声”和“富贵非吾事”典故的出处。词人借它们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思?(2013高考江西卷)

【解析】“听我楚狂声”出自《论语·微子》楚国隐士接舆曾唱歌当面讽刺孔子迷于从政,疲于奔走,《论语》因称接舆为“楚狂”。 辛弃疾在这里运用这个典故,目的是为了抒发他虽有满腔“长恨”而又无人理解的悲愤,一个“狂”字,更突出了他不愿趋炎附势、屈从权贵的耿介之情。

  “富贵非吾事”出自陶渊明《归去来兮辞》,陶渊明生于东晋末叶,社会动乱,政治黑暗,而他本人又“质性自然”,“不慕荣利”,因有是辞。这里词人引用陶诗,表明自己此次奉召赴临安并不是追求个人荣利,并且也不想在那里久留,以表明自己的心迹。

【参考答案】两个典故分别出自《论语》和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前者以楚狂接舆的典故,表达了词人抗金复国理想无人理解的悲愤;后者以陶渊明自况,抒发了词人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情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3年高考诗词鉴赏题汇编
2013年高考诗词鉴赏题汇编(含答案)
70个古诗词中常见的文化典故
2022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表现手法
121----水调歌头·长恨复长恨
辛弃疾词二首鉴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