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赵匡胤的“心胸”和“心计”

    宋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极为“奇怪”的王朝。在笔者看来,至少有以下两点很耐人寻味:

    其一,科学技术发达,军事上却是不折不扣的“软蛋”。让国人引以为荣的“四大文明”,有三项是都是出现、完善在宋朝,足以彪炳史册。但军事上却屡屡被落后的辽国、金国、蒙古国欺负,几乎无反抗之力。

    其二,武将开国,却是文人当政,文化艺术远比刀枪棍棒吃香。赵匡胤以“黄袍加身”的方式发动“陈枪兵变”夺取了后周的政权,手下那些将领们的拥戴功不可没。但有宋一代,却是文人的天下,一批以范仲淹、王安石、苏轼为代表的文人不但在文学史上大放异彩,在政治上也颇有作为,完全压过了杨家将、岳家将们。

    但不可否认的是,作为开国皇帝,赵匡胤夺取政权的方式却是杀人最少、副作用最小的,几乎是兵不血刃,在一夜之间使天下变了颜色。对前朝的君臣优待甚厚,信任有加,极尽怀柔之能事。当天下一统后,他又以“杯酒释兵权”的手段解除了大将们的武装,让他们置田买地,做富家翁,不像刘邦和朱元璋那样大开杀戒。一幅恢宏、丰饶的《清明上河图》将一个经济富庶、文化繁荣、科学进步的“大宋”表现得淋漓尽致,显示的实际上是作为开国皇帝赵匡胤的博大心胸。作为曾经战功赫赫的武将,他反而更加注重“文治”,使整个宋朝少了些血腥,多了些温情。而“不杀士大夫”的祖训,不那么死板的科举,反而让文人多了些自由,多了些“以天下为已任”的自觉,从而在漫长的封建文化史上大放异彩。

    除了这样的“心胸”外,近读前期的宋史,更是深深折服于赵匡胤的“心计”。

    从在郭威麾下时的浴血奋战,到在柴荣帐下时的韬光养晦,再到年幼的小皇帝柴宗训手下时的当机立断,继而在登上皇位后的一系列巩固政权的措施,的确显现出一位胸有大志而心思缜密的政治家的过人素质。尤其是有驭人上,让人叹为观止。仅举一例。

    公元974年,在劝降李煜不成后,赵匡胤决定进兵南唐。他在讲武殿为曹彬与诸将饯行。酒过三巡,曹彬请求面授机宜,赵匡胤对曹彬说:

    “江南的事,由你全权处理好了。卿要牢记,不可杀害无辜百姓,最好的办法就是对他们多加招降,不要强攻城池,贪图速胜。”曹彬等人叩头接旨。赵匡胤又从袖中取出一个封好的信笺,说道:

    “我把命令写在这里面,自副将潘美以下,有谁胆敢不听命令,你拆开此笺,照此执行,但杀不妨。无须再向朝廷奏报。”

    潘美等人听了此言,一个个吓得大汗淋漓,曹彬感激涕零,回答说:“谨尊圣命。”

    应该说,赵匡胤下“不滥杀无辜”这条命令不是做给众人看的,他的确是有“仁心”,因为此后曹彬攻打南唐,围困金陵长达一年之久,要是强攻,未必不能攻下,只是想以尽量“和平”的方式像对待吴越一样解决掉南唐,少一些生灵涂炭。

    后来金陵城破,人员死伤的确是降到了“最低限度”,李煜以降臣的身份到了汴京,被赦免了罪过,一帮文臣武将除死抗或自杀的之外,都得到了妥善的安排。

    更精彩的是,当大功告成举行宴会时,曹彬将当年赵匡胤赐给他的信封还给赵匡胤时,赵见信没有被拆开,知道是无一人犯法,随后他顺手将信拆了,抽出的却是一张白纸。曹彬一时呆了,微愕之间,已明白这是赵匡胤玩弄的权术,让诸将当时以为曹彬得了信封可以生杀予夺因而不敢造次。但若真有人犯令,曹彬依言拆开信封,发现是白纸,必然还要禀告皇上。归根结底,生杀权还是掌握在赵匡胤之手。

    在这样的情况下,曹彬只能还是叩头说道:

    “陛下英明,臣等万不能及。”

    赵匡胤呢,哈哈大笑,命人将纸收起,再也不谈这件事。

    这真应了那句“大块头有大智慧”的老话,作为一名出身并不显赫的军官,能够一步步上升,最终以似乎顺理成章的方式坐上皇帝的宝座,开创长达320年的宋朝,靠的绝不是一身的蛮力,而是过人的智力,而这种智力的核心就是“心胸”和“心计”。

    纵观古今中外的历史,凡成大事者,二者缺一不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有人说开国皇帝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该朝代灭亡的方式,有没有一定的道理?
宋朝经济领先世界,为何要还要强文弱武?
揭秘:赵普作为开国谋主,为什么名气不大?
赵匡胤虽是武将却爱文人,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后让宋朝成为文人天堂
宋史:开国皇帝赵匡胤的无奈和精明,能用钱解决的事,那就不叫事
朱元璋为什么不学赵匡胤杯酒释兵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