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卢志文:用“脑袋”走路、用“脚板”思考的智慧型校长

    不得不承认,卢志文这本不到300页的《今天我们怎样做教育》,我读得很慢,有时候就如同一只负重的蜗牛在爬行。

    速度提不起来的原因并不是由于文字生僻艰涩,或者理论高深莫测,而是因为每一篇文章都充满真知灼见,每一句话都闪烁着理性的光芒,每一个字都值得细细品味。这是一本让人眼前一亮、思维洞开的书,这也是一本以实践作骨架、以理论为血肉的有生命的书。读罢此书,一位平和儒雅、淡定坚韧、睿智深刻、才华横溢、兴趣广泛的书生校长形象就如在目前了。

    初识卢校长,是在五年前。当时全区刚刚引进“新教育实验”,作为推进新教育实验的骨干,卢校长被请来做了一场报告。几千人的大礼堂里座无虚席,他妙语联珠,生动幽默地阐述对教育的理解和对管理的感悟,听众不时发出会心的笑声,笑声中有默契,更有佩服。记得他演讲时用的是PPT课件,只讲了很少的一部分,还没等充分“展开”,就因时间关系而一带而过了。听众意犹未尽,怅然若失。

    再见卢校长,是在三年前。当时在江苏海门举行教育年会,卢校长是大会的主持人,年会结束的时候,海门政府在宴会厅招待全国各地的与会者。卢校长与朱永新先生、许新海局长一起到宴会致词,并与大家把酒言欢。他温文尔雅,风趣幽默,现场出了一个灯谜,将气氛推向了高潮。

   其实,通过新教育在线上卢校长的博客“卢志文杏坛絮语”,早就对卢校长倾慕已久,对于他的学问、人品、智慧钦佩不已。只是一直没有看到他的著作,这或许与他的工作性质有关,身为翔宇教育集团总裁、新教育研究院院长,每天都有处理不完的“俗务”,“立德”、“立功”所系,自然无暇“立言”。

    《今天怎样做教育》,是卢校长的第一本书。

    一个月前,在书店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没有丝毫犹豫,立即买下,走出书店,回家阅读。

    这是一本形式上看起来比较“散”的文集性质的著作。共分七辑,包含了卢志文对教育与管理的实践与思考,深刻论述了“怎样当校长”、“管理是什么”、“怎样当教师”等重大问题,无不警醒深刻,给人醍醐灌顶之感。

    在著作的第一篇,他开宗明义地指出,校长要做“实践的思考者”和“思考的实践者”。“管理不是学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实践与思考才是人生真正的智慧之源”。为此,他形象地提出了“用脑袋走路”和“用脚板思考”的观点。而不管是前者还是后者,都离不开学习。从普通的化学教师,到教务副主任、副校长,到教研基地主任、总校校长……他始终不改书生本色,一直坚持学习,再学习。而诸如灯谜、书法、篆刻、楹联等各方面的成就,除去兴趣与天赋外,其实更大程度上也是来源于学习中的实践与思考。

    作为教育家,卢志文的大手笔是2001年参与策划并推动宝应教育的一场变革:将三所公办名校转制民营。这是一次冲破“政策禁区”和“观念禁区”的大胆尝试,其困难可想而知。在充分分析当时教育所面临的形势的基础上,抓住主要矛盾,正视改革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靠一位有智慧的教育人的魄力,卢志文和他的团队本着“兴利除弊、稳妥操作、扩大收益、实现多赢”的原则,较好地解决了诸如原有教师的安置、校产的处理、校名的利用、收费的标准、学校行政级别等棘手的问题,使新校沿着健康的渠道高效发展,创造了政府、教师、百姓和投资者的“多赢”格局。

    我以为,该书的精华部分还是卢志文对“怎样当好一名校长”的精辟思考。他站在文化与人性的高度提出了学校理想的管理层级定位:基层干部做“法家”,中层干部做“儒家”,高层领导做“道家”。

    基层干部要落实“制度第一”的管理理念,因为他们不需要“深入基层”就可以了解最真实的情况,他们能否严格执法和敢于顶真碰硬,是衡量一所学校执行力高低最重要的指标,学校基层干部贯彻“法家”的管理思想,严格执法,不做好好先生,才能做到令行禁止,实现组织的高效运作。

    中层干部要以人为本,协调好内部人际关系。这与儒家恪守“中庸”,防止“过”和“不及”两个极端,以及把握好“度”的主张是一致的。因为中层干部负责一个块面或者一条线的工作,是校长和基层干部及一线老师之间的桥梁,要将校长宏观办学理念和学校发展战略具体化、制度化,需要协调上下左右的关系,建立团队,化解矛盾,开展活动,同心协力地完成组织目标。

    校长是一校之魂,需要超前的理念、正确的决策、准确的识人和科学的行事,这一切均离不开校长自身素质的提高。校长如果整天被杂事包围,拘泥于琐碎事务,无暇充电,孤陋寡闻,缺乏思考,就很容易固步自封,抓小遗大,坐失良机,甚至会不辨方向,盲目指挥,误入歧途。所以,校长应该做“道家”,掌握规律,辨识方向,深谋远虑,高瞻远瞩。校长就是要“出好主意用好人”,而不是事无巨细,事必躬亲。“不放手”、“不放心”最后必然会导致无“可用之人”,又无“可信之人”,走向更多的亲力亲为,形成恶性循环。

    与此同时,在总结自身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卢志文提出了《校长修养十三条》,即“心怀大度”、“知人善任”、“廉洁奉公”、“广开言路”、“开拓创新”、“负责高效”、“高瞻远瞩”、“敏于学习”、“实事求是”、“以身作则”、“委曲求全”、“上尊下睦”和“学会权变”,无不大气磅礴而又具有现实的针对性,确实是当好校长的金科玉律。

    在“提倡教育家办学”的一则“絮语”中,卢志文以幽默风趣的口吻无奈地调侃了现在的有些校长的生存状态:

    “提倡教育家办学,这对我们正在办学的校长来说,是一个机遇,更是一种压力。校长是最应该也最有可能成为教育家的,无论这个诊断是否正确,可以肯定的是,几乎所有的校长也都希望将自己修炼成一个教育家。然而,忙忙碌碌中”疲于开会“、下午级别中“寻找地位”,官场派系中“被迫站队”,捉襟见肘中“盘算经费”,酒精麻醉中“酣然入睡”,担心吊胆中“面对纪委”,不知不觉中“融入市侩”的校长们,又如何成为教育家!”

    一连串的形象描绘,将校长们的苦恼与众生相活画了出来,发人深省。

    作为一位书生校长,卢志文在看到教育内部管理问题的同时,通过学习,鲜明地提出了“向企业家学管理”的号召,他批评目前的教育管理培训多作为一种计划性、指令性的任务下达,基运作方式也几乎完全是“计划经济性质的”,并在整体上表现出“内部陈旧”、“深度不够”、“系统性差”和“效率低下”的特点。而校长和企业家学管理,也是学校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因为“在我国,学校作为事业单位,长期躺在政府的怀抱里,任务由上级下达,经费由财政拨给,绩效由领导考评,命运由组织掌握,既无生存之忧,也无发展之虑”,在这种体制下,不思进取、管理混乱、效率低下就成为通病,其管理水平严重落后于企业。而管理的核心是提高效率,现代学校管理中面临的各种问题,如办学定位、战略规划、精细管理、校际竞争、品牌经营、执行力、绩效考评、制度建设、员工忠诚、授权与激励等,都可以在企业里找到满意的答案。

   

    读卢志文的这本书,时刻都能感受到一种思维的力量,一种直面问题的勇气与魄力。以前听过上海教育家郑杰的一场名为《基于问题的解决》的报告,现在读该书,发现卢志文具有同样的基本思路。他是一位有良知、有责任的教育人,怀揣炽热的教育理想,但绝不是空喊口号的所谓专家,而是脚踏实地,且“破”且“立”地先进在实践的大地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提升自我的素质,越走越远,越来越高,成为一名大写的中国教育人。

    这本书的后半部分尽管从内容上来说有点散,但从另一种意义上更全面地展现了一个有血有肉、有情趣有生活的当代教育家的丰满形象,他不是传统意义上刻板的不近人情的所谓“强者”,而是与广大教育工作者一起,用热情与智慧支撑起新的教育天空的“驴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育家的风范》
校长领导力建设与教育家办学 征文通知
什么是教育家
关于教育家标准的思考
好校长的风范
教育大师级专家的声音和真正教育家的情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