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班主任效应”揭秘

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

——“班主任效应”揭秘

“班主任效应”是一个极为流行的“民间术语”,大概资格已经很老了。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几个老教师就曾反复向我提及,并一再解释,大体意思是这样的:

在同时教几个班级的情况下,自己当班主任的那个班级,即使在教学上用的精力比其余几个班少,成绩也往往会更高一些,原因就是班主任的身份起了重要的作用。

几年来,一直干班主任,还真是这么回事,我的那个班比别的班成绩高出许多。同事说我太“自私”,对自己的班过于偏心,可是老天作证,在教学上我绝对是公平的,有时候反而是对其他班级更为“青睐”一些。为什么会有这种结果呢?

细细分析,应该有这样三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从了解学生的角度来说,班主任对自己班的学生显然比其他班更为熟悉。可不能小看了这个“熟悉”,它有时候能产生一些微妙的甚至可以称为“神奇”的力量。因为是班主任,所以到班里去的次数要更多一些,接触的机会一多,认识的也就多,上课的时候便能更早地叫出他们的名字来,大约一星期左右,在课上便可以直呼其名,而不必指指点点或者模糊地用“这位同学”、“那位戴眼镜的胖胖的男同学”……之类的称呼了。人是渴望赏识的动物,何况是中小学生呢?当自己的名字被老师所知,且很快在班上喊出的时候,那是一种激励的力量,更是一种强烈的认同感,老师自然也就有了向心力。因为了解,班主任在自己的班级上课的时候,便能很容易通过眼神的交流,知道哪个学生是在认真听讲,哪个学生走神了,哪个学生对自己的讲授心领神会,哪个学生还是一片茫然……从而调整课堂节奏以适应学生,这样的教学就有针对性,效率肯定会更高一些。

其次,从教学的角度来说,“三分教七分管”的理论永远都不会过时。当然,这里的“管”应该从广义上理解为“思想教育”,而绝不是狭义的“管理”或者“管教”。作为班主任,有义务承担起“人师”而不仅仅是“经师”的责任。除了书本知识以外,班主任需要时刻注意学生的情绪变化,哪怕是细微的思想波动,一个合格的班主任也会明察秋毫,并采取恰当的措施给予疏导,使其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有时候,对于共性的问题,班主任甚至会在有教育契机时,占用自己的学科教学时间来一番“说教”,尽管有时候这种说教不一定立竿见影,但必然会潜移默化地给予学生影响。更为重要的是,时间久了,学生会理所当然地把班主任当成是自己行为的管理者,思想的引领者,是可以倾诉内心想法而不仅仅是请教问题的“特殊老师”。这种心理的归属感使得学生变得更容易接受班主任的指令,包括在学科教学上也更“听话”,这是其他非班主任老师所不具有的优势。

最后,从生活的角度来说,班主任要比其他老师对学生多一分关心。职责所在,班主任除了顾及学生的学习、思想外,对学生生活上的关心也是其更让学生亲近的原因。不管是在走廊里,还是在校园内,抑或在教室中,有爱心的班主任更容易注意到哪个学生的脸色有些不对,哪个学生的衣领不平整,哪个学生穿得比较单薄……充满关爱的嘘寒问暖,自然贴切的温馨的爱抚,雪中送炭式的一次家访……无形中大大拉近了班主任与学生的距离,使得这种师生的情意远远超过了其他老师。那么在教学上,班主任的一句话,自然也就具有了更多的“不能拒绝的理由”。

陆游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不同的班主任在教育和管理学生的方式方法上虽然不尽相同,程度也不一样,但作为一个“教育者”而不仅仅是“教学者”,班主任对学生心理上的影响、生活上的关心这些“诗外功夫”,在很大程度上对教学起了更大的促进和帮助作用。

当然,“班主任效应”其实不是多么新鲜的“现代理念”,我们古代的教育家早就用简洁的语言作了概括和分析:

因为“亲其师”,所以“信其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角色效应
警惕“班主任效应”的危害
高中:重点班和普通班的区别在哪?一位资深班主任向您解答
适当示弱,带来班级管理别样精彩
衡水中学的“死亡诗社”
试着让学生当“班主任” 学生会有更多收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