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别让教育离幸福越来越远

“我们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也不能让孩子累倒在起跑线上”。

不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也不晓得是业内人士还是其他领域的专家。但当看到这句话的时候,眼前浮现出的是一位和蔼可亲而又痛心疾首的长者形象,寥寥数言,充溢的是一份博爱的情怀和深沉的责任,以及对目前一些教育现象的忧虑与愤慨……

我们学校教育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这虽然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但长期以来却是一个一直没有弄清楚的问题。要么是理论与实践脱节,远离教育实际的学者搞一些大而空没有操作层面意义的概念,对教育没有多大的指导意义;要么是在极端功利的思想驱使下,有意无意地回避这些牵涉到学生一辈子的根本问题,只专注于眼前,不考虑学生将来的发展。

应该说,目前教育的一些误区与教育目的的模糊化有极大的关系。从本质上来讲,国家的教育方针是没有问题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使学生成为未来事业的接班人和身心健全的劳动者。可是,实际情况呢?

学校的德育雷声大、雨点小,形而上地理解德育,有时把德育简单化,纯为配合上级安排的一些活动和任务,道德教育严重教条,在“知”的层次上下足了功夫,满足于让学生记住诸如“尊敬师长”等概念化的内容,而在“情感”、“意志”和“行为”方面却缺乏具体的要求。

体育课越来越弱化,一方面因为担心出安全事故,学生喜欢的一些器械运动,比如跳山羊、跳箱等在体育课上销声匿迹,另一方面把培养“特长生”当成了主要任务,忽视了大多数学生的运动需要,放羊式课堂教学盛行。

美术教育与体育大同小异,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兴趣已经淡化,学习美术的目的,无非是为了考学,至于审美习惯、审美意识无从谈起。

而劳动教育的地位就更加尴尬了,一本《劳动技术》,大多数是课外读物,充共量是纸上谈兵,与真正的劳动实践相去甚远。

为什么会造成这种局面呢?当然是因为极端的应试教育。

说起来也很无奈。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影响到广大家长的观念,也影响到学校教育的方向,教育质量与领导“政绩”挂钩的现实也必然极大地改变着管理的方式和方法。当质量(实际上是分数)成为一个学校或者地区“生命线”的时候,急功近利,便成为教育的绝症。

要不,我们很难解释,为什么在政府部门三令五申“不能加班加点”的情况下,教育内部却在千方百计地搞“上有政府下有对策”,像抗日战争时期对付敌人那样奇计迭出,绞尽脑汁地在大打“时间战”。口头上高呼课改,可背地里“星星还是那颗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

于是,在“我们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个光明正大得近乎悲壮的口号下,一到关键时期,音美课没有了,体育课取消了,电脑劳技课砍去了,休息时间压缩了,学生的周日、假期也被各种作业挤得满满的。小学生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少,初中生的书包越来越重,高中生的镜片越来越厚……

也许,教育的终点站是美好的,但十几岁的孩子大部分却没有足够的毅力支撑自己始终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豪情,表现在平时的,是恹恹的态度,被动的精神,消极的行为,总体印象是一种较为普遍的“幸福感”的缺失。

学生是这样,老师呢?很多的调查表明,教育工作者不但诸如颈椎、腰椎、咽炎、气管炎等身体上的“职业病”突出,有心理问题的比例也高得惊人,尤其是“职业倦怠症”有蔓延的趋势。

结果固然重要,但“享受过程”更是不可忽视;苦读的精神应该提倡,但“乐学”的态度更需要培养。一个学生,如果不能从学习中获得幸福,他就不会有好的成绩;一个老师,如果不能从工作中体验到幸福,他就不可能有大的成就。

打着“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口号让孩子“累倒在起跑线上”不是理智的教育,只是急功近利的借口。真正的教育,应该是绿色的,阳光的,充满人性的关怀,使师生感觉到幸福。

    让我们一起努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洞庭作家】万志勇/​体育第几?
五育并举 五自竞放
图解:25条教育法则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家教德育内容
家长如何开展家庭德育教育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体育德育功能探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