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最美好的学校是学生喜欢的学校

       学校应该属于孩子,最美好的学校是学生喜欢的学校。我们这些成年人要做的,是要在这里创造一个能最充分地发展儿童的个性、才智和身心能力的生活世界。为此,华士实验小学确立了这样的愿景和目标:建成一个让孩子们向往和留恋的精神家园,并在学校环境、师生关系、课程与教学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与探索。
     创设儿童视角的学校环境,让孩子喜欢校园 
      在人们对童年的回忆中,往往鲜明地耸立着一棵大树,蜿蜒着一条溪流,因为树下、溪边有童年时嬉戏、顽皮的细节和属于自己的故事。我们希望我们的学校能成为孩子向往的一棵大树,成为孩子喜欢的一条溪流。儿童化和生活化是我们对校园环境的追求。
      让校园设施适合孩子。在学校徐中玉图书馆,一排排的是放低的书架,孩子无须踮脚伸脖,就可以随手拿取任何一本书;高高低低的桌椅,以便让一二年级七八岁的孩子,到五六年级十三四岁的孩子,都有可以轻松坐上去看书写字。没有了森严的高书架,撤去了统一尺寸的桌椅,阅读得到了无声的鼓励,于是到图书馆阅读就成了孩子们期盼的快乐时光。我们根据儿童的特点,将菁英楼、菁华楼、菁荟楼、菁萃楼4幢楼全部改造成学生活动中心。我们还把体育器材变小变矮,把洗漱台放低了,把孩子喜欢的卡通形象搬进校园,把上下课的铃声变成了优美的童歌……
      让校园环境呵护孩子。儿童也有秘密,拥有秘密是儿童的权利,保护儿童的秘密并为他们创设秘密空间的学校,才会让孩子喜爱。这一方面要求我们创设物理空间的区隔,在秘密的空间和藏身处,儿童可以避开他人的目光;另一方面是创设心理空间的区隔。我们主张为儿童提供宽松的氛围,允许儿童“心理退场”,允许儿童暂时思想和心理上游离在班级之外,为儿童提供“单独在场”的心理空间,保证儿童及其秘密分享者有秘密共享的独立空间。
      让游戏回归校园。儿童喜好游戏,儿童是在游戏中成长的。在我们学校,每天都有或分散或集中的游戏活动,一年一届的校园游戏节、一月一次的游戏比赛、一天一次的课间游戏活动,给孩子们提供的广阔游戏空间和舞台。
      一棵大树,一条溪流,一个活动,当我们的校园成为孩子喜欢的地方时,孩子就与他所在的校园环境之间发生着良性的交往与交流,实现着蒙台梭利所说的“精神胚胎”的发育,完成着自我人格的塑造与完善。

      建立结伴同行的师生关系,让孩子喜欢老师 
      陶行知在晓庄师范发明并极力倡导的一种艺友制的教育方式,即共教、共学、淡化师生界限,使儿童不再作为单一个体独自学习,而是作为共同体成员相互学习。我们从陶行知教育思想中获得启发,提出“师生结伴成长,共享教育生活”的学习共同体理念。在具体做法上:
      让老师都有一颗童心。作为教师必须要有一颗童心,必须能够善于处在儿童的立场,敏察儿童的心理,要善于突破成人的思维和认知方式,学习以儿童的心态和视角去关注生活,理解身边的事物,进而不断地走近儿童,理解儿童。
      让老师和孩子结伴同行。我们能与孩子们一起玩游戏吗?我们能与孩子们共同分享读一本好书的快乐吗?我们能与孩子们共同策划一个有趣的活动吗?我们能蹲下身来做孩子们的助手吗……共同经历教育生活,我们才有可能了解儿童的密码,才能获得进入儿童世界的通行证。在华小,教师备课时首先思考是用什么样的教育教学方式才能让孩子们喜欢自己,喜欢自己的课。每年的教师节、儿童节、圣诞节……孩子们不是被动地等待,而是主动地承担与组织。活动中,教师是孩子们同行的助手,为孩子们呐喊、助威、喝彩。不仅如此,学校还加强家校联系,“家庭总动员”“家庭才艺大比拼”等活动开展的如火如荼。家庭、学校,父母、教师与孩子共同经历教育生活,一同见证成长。  
      让每个孩子获得个性化的发展。我们坚持“共性与个性”双主体课堂关注视角,既关注儿童的共性规律,更潜心关注儿童的个性特征。在课堂教学上,我们特别关注作为个体儿童的差异性。从智力、认知风格、学习风格、个性、学习兴趣等五方面为他们建立差异档案,多维度对孩子的成长进行分析和解读。我们提出“尊重差异,适应差异,发展差异”的理念,对学生实施了“个性化辅导”和“作业超市”。

     打造自主开放的魅力课程,让孩子喜欢学习

      要让儿童喜欢我们的课程,就要转变课程理念,克服以学生的学习经验代替分门别类的学科知识的狭隘观点,让课程不再是叠加在儿童身上的外在的纯学科知识,而成为儿童与生活世界进行对话、交流的平台与载体。
      让课程丰富多彩。学校必须提供能够满足孩子们经验改造所需的类型多样、丰富多彩,关照生命和精神成长规律的课程。除开足开齐国家规定课程外,我们还进行了二次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发。目前,我校已经形成了国家规定课程和选修课程相结合的课程体系。阅读系列课程、科技发明系列课程、体艺系列课程、外语系列课程等80项“菜单式”选修课程。
      让课程追随孩子。自主课程的内容是依据学生个人的状况,让他们自主确定学习目标、自行选择学习内容、自主决定学习进程与方式、自我评价与管理,以实现自我发展的个性化课程。在学校层面上,我们保证自主课程有一定时间和空间;在学生层面,我们鼓励学生主动创造,比如在民俗文化系列课程上,我们鼓励孩子们自己来创造和建设自己的节日,于是旅游节、我型我秀才艺节、笑话节、伙伴节、收获节等富有孩子创新意识和自主精神的节日应运而生,孩子喜欢这样的挑战,这些活动对孩子们有极大的吸引力。
      让评价多元立体。我们一直倡导“鼓励,鼓励,再鼓励;耐心等待,耐心等待,还是耐心等待”的评价策略。要求教师每学期颁发给每一个孩子至少一张奖状,让每一个孩子至少成为一次活动的主角,让每个孩子都体验欢乐,享受成功。我们建立了“优点卡”、“华小之星”、“进步明星”、“我是冠军”等几十种表彰项目;我们还建立了班级荣誉墙、校级荣誉墙,激励进步的学生和获奖的学生;我们还建立了“校长特别奖”、“年度进步最快奖”等尽量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和快乐。
      儿童是一本读不完的书,对儿童的秘密我们还知道得太少太少。教育者只有克服傲慢,摒弃急躁,真正蹲下身来,带着敬畏之心,走进儿童,“办孩子们喜欢的学校”,“做孩子们喜欢的事”,才能奏响未来更美的华章。
     (作者系江苏省江阴市华士实验小学校长)

最美好的学校是学生喜欢的学校

 

       学校应该属于孩子,最美好的学校是学生喜欢的学校。我们这些成年人要做的,是要在这里创造一个能最充分地发展儿童的个性、才智和身心能力的生活世界。为此,华士实验小学确立了这样的愿景和目标:建成一个让孩子们向往和留恋的精神家园,并在学校环境、师生关系、课程与教学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与探索。
     创设儿童视角的学校环境,让孩子喜欢校园 
      在人们对童年的回忆中,往往鲜明地耸立着一棵大树,蜿蜒着一条溪流,因为树下、溪边有童年时嬉戏、顽皮的细节和属于自己的故事。我们希望我们的学校能成为孩子向往的一棵大树,成为孩子喜欢的一条溪流。儿童化和生活化是我们对校园环境的追求。
      让校园设施适合孩子。在学校徐中玉图书馆,一排排的是放低的书架,孩子无须踮脚伸脖,就可以随手拿取任何一本书;高高低低的桌椅,以便让一二年级七八岁的孩子,到五六年级十三四岁的孩子,都有可以轻松坐上去看书写字。没有了森严的高书架,撤去了统一尺寸的桌椅,阅读得到了无声的鼓励,于是到图书馆阅读就成了孩子们期盼的快乐时光。我们根据儿童的特点,将菁英楼、菁华楼、菁荟楼、菁萃楼4幢楼全部改造成学生活动中心。我们还把体育器材变小变矮,把洗漱台放低了,把孩子喜欢的卡通形象搬进校园,把上下课的铃声变成了优美的童歌……
      让校园环境呵护孩子。儿童也有秘密,拥有秘密是儿童的权利,保护儿童的秘密并为他们创设秘密空间的学校,才会让孩子喜爱。这一方面要求我们创设物理空间的区隔,在秘密的空间和藏身处,儿童可以避开他人的目光;另一方面是创设心理空间的区隔。我们主张为儿童提供宽松的氛围,允许儿童“心理退场”,允许儿童暂时思想和心理上游离在班级之外,为儿童提供“单独在场”的心理空间,保证儿童及其秘密分享者有秘密共享的独立空间。
      让游戏回归校园。儿童喜好游戏,儿童是在游戏中成长的。在我们学校,每天都有或分散或集中的游戏活动,一年一届的校园游戏节、一月一次的游戏比赛、一天一次的课间游戏活动,给孩子们提供的广阔游戏空间和舞台。
      一棵大树,一条溪流,一个活动,当我们的校园成为孩子喜欢的地方时,孩子就与他所在的校园环境之间发生着良性的交往与交流,实现着蒙台梭利所说的“精神胚胎”的发育,完成着自我人格的塑造与完善。

      建立结伴同行的师生关系,让孩子喜欢老师 
      陶行知在晓庄师范发明并极力倡导的一种艺友制的教育方式,即共教、共学、淡化师生界限,使儿童不再作为单一个体独自学习,而是作为共同体成员相互学习。我们从陶行知教育思想中获得启发,提出“师生结伴成长,共享教育生活”的学习共同体理念。在具体做法上:
      让老师都有一颗童心。作为教师必须要有一颗童心,必须能够善于处在儿童的立场,敏察儿童的心理,要善于突破成人的思维和认知方式,学习以儿童的心态和视角去关注生活,理解身边的事物,进而不断地走近儿童,理解儿童。
      让老师和孩子结伴同行。我们能与孩子们一起玩游戏吗?我们能与孩子们共同分享读一本好书的快乐吗?我们能与孩子们共同策划一个有趣的活动吗?我们能蹲下身来做孩子们的助手吗……共同经历教育生活,我们才有可能了解儿童的密码,才能获得进入儿童世界的通行证。在华小,教师备课时首先思考是用什么样的教育教学方式才能让孩子们喜欢自己,喜欢自己的课。每年的教师节、儿童节、圣诞节……孩子们不是被动地等待,而是主动地承担与组织。活动中,教师是孩子们同行的助手,为孩子们呐喊、助威、喝彩。不仅如此,学校还加强家校联系,“家庭总动员”“家庭才艺大比拼”等活动开展的如火如荼。家庭、学校,父母、教师与孩子共同经历教育生活,一同见证成长。  
      让每个孩子获得个性化的发展。我们坚持“共性与个性”双主体课堂关注视角,既关注儿童的共性规律,更潜心关注儿童的个性特征。在课堂教学上,我们特别关注作为个体儿童的差异性。从智力、认知风格、学习风格、个性、学习兴趣等五方面为他们建立差异档案,多维度对孩子的成长进行分析和解读。我们提出“尊重差异,适应差异,发展差异”的理念,对学生实施了“个性化辅导”和“作业超市”。

     打造自主开放的魅力课程,让孩子喜欢学习

      要让儿童喜欢我们的课程,就要转变课程理念,克服以学生的学习经验代替分门别类的学科知识的狭隘观点,让课程不再是叠加在儿童身上的外在的纯学科知识,而成为儿童与生活世界进行对话、交流的平台与载体。
      让课程丰富多彩。学校必须提供能够满足孩子们经验改造所需的类型多样、丰富多彩,关照生命和精神成长规律的课程。除开足开齐国家规定课程外,我们还进行了二次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发。目前,我校已经形成了国家规定课程和选修课程相结合的课程体系。阅读系列课程、科技发明系列课程、体艺系列课程、外语系列课程等80项“菜单式”选修课程。
      让课程追随孩子。自主课程的内容是依据学生个人的状况,让他们自主确定学习目标、自行选择学习内容、自主决定学习进程与方式、自我评价与管理,以实现自我发展的个性化课程。在学校层面上,我们保证自主课程有一定时间和空间;在学生层面,我们鼓励学生主动创造,比如在民俗文化系列课程上,我们鼓励孩子们自己来创造和建设自己的节日,于是旅游节、我型我秀才艺节、笑话节、伙伴节、收获节等富有孩子创新意识和自主精神的节日应运而生,孩子喜欢这样的挑战,这些活动对孩子们有极大的吸引力。
      让评价多元立体。我们一直倡导“鼓励,鼓励,再鼓励;耐心等待,耐心等待,还是耐心等待”的评价策略。要求教师每学期颁发给每一个孩子至少一张奖状,让每一个孩子至少成为一次活动的主角,让每个孩子都体验欢乐,享受成功。我们建立了“优点卡”、“华小之星”、“进步明星”、“我是冠军”等几十种表彰项目;我们还建立了班级荣誉墙、校级荣誉墙,激励进步的学生和获奖的学生;我们还建立了“校长特别奖”、“年度进步最快奖”等尽量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和快乐。
      儿童是一本读不完的书,对儿童的秘密我们还知道得太少太少。教育者只有克服傲慢,摒弃急躁,真正蹲下身来,带着敬畏之心,走进儿童,“办孩子们喜欢的学校”,“做孩子们喜欢的事”,才能奏响未来更美的华章。
     (作者系江苏省江阴市华士实验小学校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位校长对特殊学期的反思:学校是一个什么地方? | 关注
【名校情报】仪式:一个被我们忽略的宝藏,埋着很多“教育的触点”
谢 凡:让学校更好玩一点——什么样的学校是好学校?如何将丰满的理想转化为真切的现实?
问世间情为何物
书香校园六问
学生在诗意校园中快乐成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