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合唱排练——排什么?怎么练

 2018-05-12

作者:合唱魂

一个合唱团的建设与发展,能否不断进步提高,持续健康成长,从而达到较高的艺术水平,核心环节取决于合唱指挥的每一次排练,这样就给合唱指挥提出了一个不可避免的研究课题:合唱指挥的排练到底应该排什么?怎么练?

01、要做排练前的案头工作

每一次排练前,指挥要根据计划,做一个切合本团实际的内容安排,并把需要讲的音乐知识、合唱知识、音乐史知识等和需要排练的内容,要职业的做案头工作,方案不一定要写在纸上,但一定要有明确、清晰的排练内容、要解决的问题和要达到的效果目标。

02、坚持进行合唱的基础训练

视唱训练:

合唱团成员的读谱能力是制约合唱团提高的重要因素,而这种能力的形成,是需要团队长期学习与训练才能获得的。

声音训练:

合唱的声音训练,一定是围绕音准、统一、平衡、和谐多声部的集体训练,很多合唱团单设一个声乐指导教师来练声,而这种练声往往是按照独唱训练的套路来进行的,其结果收效甚微,原因就在于,合唱的训练与独唱的训练是完全不同的训练目标,即:合唱追求音准、统一、平衡、和谐而独唱却追求个性;合唱讲究气息深、声音直、位置高和在相互倾听前提下的弱声训练而独唱却讲究放开声音,要有颤音的个性演唱,萧白老师在谈到这个问题时说了一句堪称经典的名言“把世界上最棒的歌唱家集合起来,就会组成一个世界上最烂合唱团”。合唱的声音训练就不是声乐指导能胜任的,一定要由合唱指挥来进行。有些朋友会持不同的意见,北京合唱协会的指挥家熊亚光老师就不同意这个观点,他在为老年合唱指挥的讲座中强调:“一定要学声乐的老师来为合唱团的声音训练做示范”。可是纵观我国合唱指挥的大师、指挥家们除了少数向萧白老师、熊亚光老师等有职业学习声乐的履历外,向我国合唱指挥泰斗马革顺先生、合唱指挥大师严良堃先生、杨鸿年先生、已故的合唱指挥家秋里先生、合唱指挥家曹丁先生、合唱指挥家、教育家吴灵芬女士和北京著名业余合唱指挥家赵登安先生等等,也不曾听说都是职业学习声乐出身的呀,更不曾见到他们的排练还要带一个声乐指导(完全可能是我这个井底之蛙见识短的原因)。合唱的声音训练绝不是与独唱都是唱歌训练那么简单,合唱意识的建立,一定是在合唱团常年的集体训练中形成的,优秀合唱艺术家的成长,一定是在合唱团常年的集体训练中塑造的。

指挥可根据自己团队的实际情况,编写一些用于合唱训练的多声部练声曲,坚持常年进行各种和声连接的训练,相信在使团员尽快形成合唱意识、团队迅速接近合唱音准、统一、平衡、和谐的艺术标准上会收到事半功倍的神奇效果,而这种训练曲是找不到合适的合唱作品来代替的。

节奏训练:

音乐中常用的节奏性不多,但准确地掌握也绝非易事,尤其是需要团队全体成员统一准确掌握时就更难些,指挥也要根据本团的实际情况,编写一些节奏练习曲,坚持常年训练。为了更接近音乐实践,增加训练的趣味性,可结合简单的和声连接,各声部施以级进简单的旋律进行,会使团队整体节奏感的提高带来益处。

磨刀不误砍柴工,能否坚持常年的合唱基础训练,是一个合唱团是否有强大后劲的动力来源和保证。

03、合唱作品的选择

合唱团选择演唱什么作品,完成的怎样,是一个合唱团水平的标志,是需要指挥根据本团当下的实际情况、所处水平阶段,慎重思考的问题。

现在大多数团队的指挥,都为了尽快地获得领导的认可、追求比赛成绩、演出效果、彰显实力、等功利性因素而选择不符合团队实际情况的“大”作品,也不管自己的团队基本功如何、团队的合唱意识建立起来没有、自己所处在幼、少年期、还是青年萌动期、脱离实际的追求四声部、六声部、八声部的“经典”作品,就造成了常年“小马拉大车”的现状,这是一些团队常时间徘徊不前、进步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其结果是:小作品不愿意唱,而所谓的大作品有胜任不了。小马拉不动大车怎么办?就增加排练时间或长时间啃一两首作品的情况,完全违背了“欲速成,则不达。”的简单规律,致使合唱团不能稳步健康地发展。

04、合唱指挥的排练

平等合作

指挥首先要本着与团队成员平等、合作的心态,尊重团队成员的劳动,与大家谐和地进行创作活动,切忌以“灵魂、皇帝、领导者、组织者、老师、专家”等的心态自居,高高在上地发号施令,盛气凌人地训人,听不得不同意见。大家到一起进行合唱艺术创作活动,是合唱艺术的魅力把大家集合起来,绝不是为了捧你指挥的场,更不是冲着你指挥个人而来参加合唱活动的,希望指挥朋友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

解决问题

指挥在每次排练前,要解决什么问题要心中有数,一次排练,能解决一两个问题就很好了,切不可随意的指出问题,提出问题后又没有具体的解决办法,这样的排练对于解决合唱团的不足无大的意义,久而久之,反而会使团员对你指出的问题失去关注度,谁都会挑毛病,指挥的责任不在于能否挑出毛病,而是要解决问题。

精益求精

我国已故指挥家秋里先生,在总结了毕生的排练经验后指出:“指挥的排练切不可一、句句抠。二、遍遍过。”要切合实际地解决排练中出现的问题,精益求精地对作品负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合唱训练中需要高度关注并亟待解决的三个问题
专家揭秘合唱指挥如何用手“说话”
如何让合唱排练中各个声部的音色听起来更融合?
合唱指挥,不是谁都能当的!
群众合唱排练的程序与技巧
关于合唱指挥的理论常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