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孔子为何不谈生死?

孔子的学生子路曾问老师关于生死问题,孔子回答说:未知生,焉知死?而在《易传》中,孔子谈到了不少关于鬼神的概念。他到底想说什么?

孔子的教化以人道为主,要求弟子先把人做好,不愿多说“怪力乱神”。一般认为,孔子和儒家学说,关注的是“世间法”,很少谈“彼岸世界”的问题。一些西方哲学家,例如黑格尔就认为,孔子是一位世间智者,其学说算不上哲学,一个重要理由就是孔子学说没有涉及所谓“超越性”的问题。现在也有人由此认为儒家认识问题“不究竟”。

孔子有一种认识态度叫“存而不论”。《孔子家语》记载,学生子贡问孔子:后有知还是无知?孔子回答:不说。”子贡问:“为何不说?”孔子回答:“我要说死者有知,恐怕孝子贤孙会过分厚葬,而妨害生者的生活;我要说死者无知,又恐怕不肖子孙丢弃亲人不加以安葬,所以我不说。”这说明,他担心轻易出口会带来不利的道德后果。“假话全不说,真话不全说”,所以只好说半句。其中苦心岂是“不究竟”能言尽的?

从更根本上讲,孔子对生命的认识超越了生死。所谓“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所谓君子有“三畏”,其中第一条就是要“畏天命”。这里的“天”就是规律的主宰。在遵从天道的前提下,孔子讲求“朝闻道,夕死可矣”。

当年孔子被拘禁在匡地,生命危在旦夕,但他想到自己身上的责任和内心的理想,充满对生命的自信和超脱:如果天丧斯文,死有何憾?如天不丧斯文,死又有何惧?有担当的孔子,不去贪生;有梦的孔子,不怕死去。

子贡的问题还没完。据《孔子家语》记载,孔子有点“狡黠”地告诉子贡:人死后的问题,不用着急,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生命即是当下。珍惜每一份机缘,就是对生命最好的礼赞!

作者:李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让生命发光的人生哲学
道医学堂丨防患于未然所应明通的五戒之戒莫重视生死(应贵重生命)
生死与命
孔子、老子和庄子如何看待生死问题?庄子:死亡是生命另一种形式
写出我心169:假如生命进入倒计时
庄子说|何谓真我,就是“不花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