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临夏黄河河历桥联话

距今一千五百年前,黄河上有一座被誉为“天下第一桥”的河历桥,该桥是一座首创的伸臂式的握桥,位于甘肃省临夏市莲花山北麓、炳灵寺峡南岸的风林渡口黄河上。古风林渡是著名的黄河天险,自古以来就是丝绸南路和唐蕃古道的咽喉要冲,可惜有渡无桥,往来十分艰难。冬季封冰,夏季涌洪,过往舟楫只好望河兴叹。亦有敢干滑冰顶洪者,稍有不慎,或葬身冰窟,或被洪水吞噬,欲过黄河天险,难于登天。世世代代人们渴望在渡口建造一座永久性的桥梁,以造福桑梓,行善路人。

事从人愿,东晋末期,在渡口架起了河历桥。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引《秦州记》所载,:“枹罕有河夹岸,岸广四十丈,义熙中乞伏氏于此河上作飞桥,高五十丈,三年乃就”。“飞桥”者,顾名思义,其形若大鹏展翅,即伸臂无脚之桥也。东晋末年十六国时期,由辽东迁至陇西的鲜卑族乞伏氏以宛川(今榆中)所以枹罕为首府,在黄河以南的秦河地区建立了西秦国。黄河以西的湟中一带为河西鲜卑族秃发氏建立的以廉川堡(今清海乐都)为都城的南凉所统治。西秦与南凉两个鲜卑政权为争夺地盘、牛羊和子女,穷兵黩武,连年征战。东晋义熙十年(414年),西秦王乞伏炽磐乘南凉王秃发辱檀西代乙弗之机,出奇兵渡过黄河袭击了南凉首府廉川堡,仅仅十天就灭了南凉,并吞了河西大片土地。为了巩固对南凉故地的统治,开发那里的农牧资源,乞伏炽磐决心在黄河上架桥,他选择了炳灵寺大寺沟门左侧河岸为桥址,征集了大批石、木、铁工匠,运来大量石料、木料,用了三年时间架起了一座名为“河历”的大型桥梁,因它是黄河上最早的大握桥,故被呼为“天下第一桥”,并在石壁上留下了径尺楷书“天下第一桥”的五字摩崖石刻,笔锋雄浑、体态端庄、气势恢弘。何谓“握桥”?有人对较之稍晚一些的“河历桥”有一段记述。据段国《沙州记》载:“吐谷浑于河上作桥,谓之河历,长百五十步。两岸垒石作基陛,节节相次,大木纵横更镇压,两边俱来,相去三丈,并大材,以板横之。施勾栏,甚严饰。桥在清水川东也。”吐谷浑是辽西鲜卑酋长慕容涉归的庶长子,慕容涉归立慕容鬼为嗣,吐谷浑遂率部西迁,游牧于青海广大地区。北朝末年,吐谷浑国王始称可汗,建都伏埃城(青海西岸),兼有甘肃、新疆部分地区。看来“河历桥”只能建于北朝后期。从“节节相次,大木纵横更镇压,两边俱来”等文字记述看,此桥即伸臂梁式之握桥,具体说来,是先在两岸用条石构筑高大桥台,然后在两端桥台上铺上一层长方木料,利用杠杆作用的力学原理,在靠桥台一端的木料上压上土石,使伸向河中的一端能够承受一定重量而不致倒塌,第二层比第一层伸出的部分更多一些,依此类推,直到从两岸伸过来的木料在河心相衔接,最终联成一体,再铺上木板,设置桥栏,即可行人通车,这就是载入桥梁发展史的无脚伸臂梁桥。其后便发展成为拱桥。若从桥下看,因两边木料伸出的部分逐次增多,就形成了弧状拱形,造型优美,蔚为壮观。从“岸广四十丈”、“高五十丈”来测算,此桥长度当在六十丈,约200米左右,宽十二丈,约40米,可以想见,其势之巍峨,其姿之壮丽。乞伏炽磐做了一件前无古人,利在当时,功在千秋的大好事,值得一书。可惜未曾纪录工程技术人员的名字,此公当是我国一位杰出的桥梁专家。

河历桥的建成,不仅便于西秦对黄河两岸广大地区的控制,更为重要的是沟通了丝绸南路,打通了尔后所称的唐蕃古道,使长安与逻些(拉萨)的使者常来常往,络绎不绝。至北宋无符二年(1099年),河历桥及其附近栈道均毁于西夏李乾顺之手,令人惋惜。河历桥虽经七百年的风风雨雨,仍然发挥着通达作用,可见该桥是何等的经久耐用。而今桥已不复存在,但是对岸石壁上“天下第一桥”的摩崖石刻依旧放射着耀眼的光辉,不有那崖石上孔孔桩眼也令人浮想联翩,发思古之幽情。明代嘉靖年间,河州举人吴调元对“天下第一桥”的被毁,曾以无比悲愤的心情写下了动人诗篇:

山峰滔浪浪淘沙,

两岸青山隔水涯。

第一名桥留不住,

古碑含恨卧芦花。

河历桥的身影虽然不见了,但是它那伸臂握手的构造术却被视为宝贵经验而广泛流传,西北、西南、中原,乃至海外都曾推广过这种造桥术,除了上述吐谷浑所建的河历桥外,还有始建于唐的兰州阿干河上的握桥和建造于北宋的汴河上的虹桥(亦称上士桥)等都继承和发展了河历桥的构造原理。

英国的伸臂钢桥福兹桥的建造也吸取了我国握桥构造的先进经验,设计者称是根据我国木伸臂梁桥的结构原理加以改造和发展的,并且形象地把两岸桥台比作两个坐着的大力士分别伸开左右两臂,一臂拉住压重,称为“锚跨”,另一臂伸出去与对面的大力士伸过来的手相握,托住中间悬坐着的人,谓之“悬跨”。伸臂梁就是由锚跨,伸臂,悬跨三部分组成。由此可见,我国古老的木伸臂梁桥启迪了伸臂梁的力学原理,对世界桥梁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有益的贡献。

联曰:    青出于蓝胜于蓝,蓝为本色;

 拱从于握优于握,握是根源。

联语赞事物之本。上联赞本色:“青出于蓝胜于蓝”出自《荀子·劝学篇》,言靛青是从蓼蓝草中提炼出来的,其色比蓝更深,比喻后者胜于前者,反映事物的发展规律。“蓝为本色”,言有蓝才有青,无蓝则无青,说明蓝是根本。下联赞根源:言拱桥是从握桥发展变化而来,而且比握桥更优越,但是无握桥之出现,很可能就无拱桥之诞生。上下联从“青”与“蓝”和“拱”与“握”的关系中阐明了承前方能启后的普遍规律,比喻生动,深富哲理。联中三“握”对三“蓝”,复字相对,颇具联趣。

联曰:    赏上土雄姿,莫非启后承前传汴市;

 观福兹雅态,难道漂洋过海达英伦。

联语赞河历桥对对桥梁发展的作用。上联写国内:首句赞赏上土桥的勃勃雄姿,“上土”是北宋汴京汴水虹桥的别名,那座桥在画家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伸臂梁的构造特色,令人叹为观止。次句估计有座典型的伸臂梁式的握桥发挥着“启后”作用,将其构造术传到了宋都汴梁,因而建成雄姿勃勃的上土桥。下联写海外:首句讴歌福兹桥的壮丽造型,福兹桥是英国工程师借鉴中国伸臂梁桥而建造的。次句想象可能是中国握桥的先进模式漂洋过海到了英伦三岛。联语只字未提“河历桥”,但从“上土”、“福兹”二桥构造特色来看,是否是河历桥“启后承前”或是“漂洋过海”,是不言而喻的。暗示比明指更为含蓄,更具韵味。联中用了“莫非”、“难道”二词,似是而非,态度谦虚,语意更浓。

联曰:    唐蕃畅、欧亚通,无限风光,高拱横空从秦始;

 桩柱残、碑石旧,依然名胜,长虹落地自夏终。

联语状桥景。上联写建:首三句言唐蕃古道和丝绸南路都已畅通无阻,两边是绿水青山、茂林修竹,一路上人欢马跃、低吟高歌,无论是自然景观或是人文景观都是风光无限。这一切因何而得,末句作了交代,即西秦时期在临夏九曲黄河上横空架起一座高拱桥梁,使天堑变为通途。下联写毁:首三句言桥虽被毁,但残孔旧碑仍历历在目,因为是千余年以前的名桥遗址,所以依然是名胜古迹,值得观赏凭吊。末句言“长虹落地”是毁于西夏的兵火,交代了毁桥的原因和时间。联语倒叙原因,突出了建桥之功与毁桥之过,对比分明,一贬一褒。“依然名胜”与“无限风光”,言无论是存是毁,河历桥胜迹都具有研究与观赏价值,爱桥之情,跃然纸上。

联曰:    地处九曲、时历双千,喜闻百丈骑河、两人握手;

 名列一流、经传万里,乐见四行绣口、五字摩崖。

联语盛赞古桥。上联简介桥况:第一句交代桥址,“九曲”代指黄河,言其险。第二句指出建桥时间,“历双千”即经历了二千年(实际建造于一千五百八十六年之前),言其古。第三句写规模,“百丈”指桥长(实际六十丈左右)。“骑河”,象骑士跨骏马一般,言其高大雄伟。第四句写构造,“两人”喻两岸桥台,“握手”指两巨人相对伸出手臂,直到相握,比喻伸臂梁相互衔接,言其结构精巧。下联赞桥功:第一句赞其荣登榜首,因其是黄河上的第一座永久性的桥梁,而且是握桥的先河,故有“天下第一桥”之誉。第二句赞其传播之远,不仅流行于国内,而且远播于海外,不远万里来到英伦。第三句说的是吴调元的四行赞桥诗。“绣口”指吟诵出口的锦绣诗篇。第四句指的是“天下第一桥”五字摩崖石刻。联语兼用数字、比喻、夸张、排比等手法,琅琅上口,亦庄亦谐,高度赞颂了这座古代名桥,流露出股股民族自豪感。联中巧嵌两组联中联,对切联工,颇具联趣。

联曰:    揽胜莲花山,喜看巨人伸臂接友、握手迎亲,开苜蓿源,岂止来回河南北;

观光风林渡,欣赏力士光背驮人、无脚载马,辟丝绸路,曾经往返域东西。

联语赞桥功。上下联首三句写桥址和桥的构造特色。“伸臂”、“握手”、“光背”、“无脚”均反映这是一座伸臂梁的无脚桥。第四句言由于建成了这座桥,所以开辟了丝绸南路,找到了苜蓿之源。丝绸是由中国传至西亚和欧洲的,苜蓿则是由西亚传来中国,说明桥之建成有利于东西方的物资交流。末句言大桥的建成不仅沟通了黄河南北,而且还使西域左右畅通无阻,高度赞扬了大桥的通达之功。充分流露出爱桥心情。联语以游人的口气娓娓叙来,写景抒情,倍感亲切。联语先写桥之构造,后写桥之通达,前因后果,相辅相成,井然有序。联中巧用比喻、拟人手法,生动形象,活泼喜人。上下联二、三两句左右上下皆成对,联中嵌联,横生联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普米族交通
兰州握桥
左南城和乞佛飞桥考/ 赵仁魁 康玲
中國古橋(一)【图】
你见过这种桥吗?全部由木头和石块搭建,被称为“伸臂桥”!
《清明上河图》中埋藏的科技秘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