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十年耕读,身处田野却名比天高,灰色单调的一生也有属于他的风采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曾巩。
曾子文章众无有,水之江汉星之斗。挟才乘气不媚柔,群儿谤伤均一口。
吾语群儿勿谤伤,岂有曾子终皇皇。借令不幸贱且死,後日犹为班与扬。
曾巩,字子固,今江西省南丰县人,后居临川,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以散文著称。
在当时,他是欧阳修最喜爱的弟子,“过吾门百千人,独于得生为喜。”。苏轼也是对其极为推崇,发出”曾子独超轶,孤芳陋群妍”的感慨。而对于王安石,更是他的至交好友,“後日犹为班与扬”甚至在王安石眼中,曾巩死后是完全可以与班固、扬雄相提并论的。
曾巩在当时是以文章出名,据古书记载:
“其所为文,落纸辄为人传去,不旬月而周天下”
虽说这句话说的有点夸张,但是这也证明了曾巩文章的优秀。
曾巩的文章讲求“至纯至正”,文章主旨思想纯净,文章章法端正。
他的文章多是史论文、政论文、议论文等等,与欧阳修一样,讲求“文道合一”。他认为写文章是要讲道理的,并且身为 一代“醇儒”,他的文章里多表达的是纯粹的、不加修饰的儒学思想。这也是他为什么在其后世备受文人推崇的一个重要原因。
对于曾巩而言,他的文章先是由奔放转而徐缓,再由粗豪转而为缜密,最后形成雍容典雅,平正冲合的文风。其实,此种文风的形成与曾巩自身的经历是密不可分的。
作为唐宋大家之一的曾巩,与其他几位唐宋八大家相比,他的一生显得极为灰色和单调。
曾巩8岁时母亲去世,18岁时父亲被罢官,家里失去了唯一的经济来源,28岁时,曾巩的父亲去世,家境贫困的曾巩只能带着四个弟弟,九个妹妹到乡下以耕田为生。
从18岁到39岁这21年里,曾巩一直生活在高压之下,他对上要侍奉老祖母,侍奉父亲,对下又要考虑到弟弟的读书问题以及妹妹的嫁人问题,这期间,他两次参加科举考试却次次落榜。
如果是一般人面对这种状况,往往会自暴自弃或者埋怨社会对自己的不公,更严重的会选择去报复社会。但是曾巩却没有,他乐观、坦然的接受这一切,现实的苦难并没有打败他。
面对着两次科举的失败,曾巩却认为他是幸运的,因为在他看来他得到了欧阳修的赏识,他的才华是得到认可的。之所以没有考上进士是自身的不足,自己应该更加努力。
而面对生活的苦痛 ,在他看来,与那些流浪百姓相比自己的生活已经很好了。曾巩的这种心态令欧阳修也不禁赞叹道:
“初骇其文,又壮其志”
在欧阳修看来,曾巩真的是世上不可多得的奇才。
面对着生活的苦难,面对着科举失败,曾巩却没有埋怨、没有绝望,他始终是保持着端正的态度以及健康的心态。正如他的文章,端正,纯净,他的心也是纯正的。
我们常说风雨之后见彩虹,在39岁的时候,曾巩终于考取了进士,而令人惊叹的是,与他一同考取进士的有他的弟弟曾牟、曾布,堂弟曾阜,妹夫王无咎以及王彦深。四年后,他的弟弟曾宰又考中进士。嘉佑七年,妹夫关景辉考中进士。又是四年后,兄长曾晔的儿子曾觉考中进士。又两年后,弟弟曾肇考中进士。一门十进士,这在当时实属罕见,而这辉煌的背后离不开曾巩。
曾巩的一生相比起其他几位大家或许有些单调与平常,因为他最终也没有做到很高的官职,没有留下什么传奇的政绩,但是他却拥有属于自己的风采——在不幸中保持着端正的心态,在苦难中承担着自己的责任,在绝境中守护着自己的理想。这就是曾巩,在唐宋八大家中,他是最接近我们这些普通人的,因为我们难以去像其他大家一样为后世留下传世的诗文,但是我们可以像曾巩一样去创造属于我们的风采。
接下来,便让我们正是走进曾巩的一生。
意气风发少年郎
公元1019年,曾巩出生于一个书宦之家,他的祖父曾担任过尚书户部郎中,他的父亲曾易占是天圣二年的进士,时任玉山知县。
曾巩自幼聪明机智,古书记载道:
“生而警敏,不类童子,读书百千言,一览辄诵。”
十二岁时,曾巩作《六论》,14岁,跟随父亲到如皋县,在如皋隐玉斋读书,16岁时,又跟随父亲到玉山县读书。曾巩的父亲对曾巩的学业十分看重,因此,常常把曾巩带在身边亲自指导他的学业。而曾巩在父亲的身边也学到了许多为政知识,这对他立志报国有着重要的启发作用。
公元1036年,曾巩十八岁,第一次参加科举考试,但最终没能中举,这不能说是曾巩才华不行,主要是因为当时科举主要以词赋华丽取仕为主,但当时的曾巩所擅长的却是汉唐风格的散文。
这次考试的失败,并没有打击到曾巩,因为他还很年轻,而且他还结交到了一位好友——王安石。
此时的他年少气盛,胸怀大志,这些我们都可以从他的文章中感受出来。后世有人点评此时他的文章:
“剽鸷奔放,雄浑瑰玮若三军之朝气,猛兽之抉怒,江湖之波涛,燕云之姿状”
但是,不幸的是,在这一年,他父亲因为拒绝行贿被上司构陷,最终被罢官,曾巩父亲被罢官,这使得曾巩家中惟一的经济来源没有了。
景祐四年,曾巩回到家乡,一边努力读书,一边还要分担父亲的压力。
乐观与坦然,健康的心态面对社会
公元1041年,23岁的曾巩再次进京考试,而这时候,欧阳修的名声正盛,曾巩也是极其仰慕欧阳修,于是递上一封《上欧阳学士第一书》。在这封信里,曾巩提出了“明圣人之心于百世之上,明圣人之心于百世之下。”的观点,而这一观点与欧阳修“知古明道”的主张不谋而合。待欧阳修亲自与曾巩见面之后,更是给与了曾巩高度评价。
庆历二年的科举考试,曾巩还是落选了,而当欧阳修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便写了一篇《送曾巩秀才序》,用以安慰曾巩。但令欧阳修没想到的是,此时的曾巩全然没有其他落榜生该有的埋怨、不满而是积极地面对,乐观地接受。
“广其学而坚其守,存一息而不堕志 ”
此时曾巩是以一颗端正的心去面对这些,那是一种释然,没考上,那我就更加努力地去学习,终究能够考上的。
在回家的路上,曾巩还目睹了一群路上的难民,写下了《上欧阳学士第二书》,在文中,他将自己的遭遇与老百姓的悲惨遭遇对比,认为自己还是非常幸运的。同时,在本文中,他也重点感谢了欧阳修的知遇之恩。
这一次回到家乡的曾巩却受到同乡人的嘲讽,这些人平时妒忌曾巩的才华眼见曾巩落榜便大加奚落,甚至有人以诗嘲讽:
三年一度举场开,落煞曾家两秀才。
有似帘间双燕子,一双飞去一双来。
可是,面对这些嘲讽,曾巩选择一笑而过,根本便不放在心上,“誉,恶乎喜而慕:毁,恶乎惧而避”在他看来,无论别人是赞誉他还是诋毁他,都随风而去。而当他的好友王安石听到这些讽刺之语后,当即便写下了一首《答段缝书》为曾巩辩解。
耕读岁月 艰难玉成
公元1047年,曾巩父亲去世,家族的重担全部落在了曾巩身上,面对着四个弟弟,九个妹妹,曾巩不得不放弃自己的学业,带着自己的弟弟妹妹到乡下以耕田为生。开始了艰难的十年耕读岁月。
为了生活,曾巩不得不去想尽办法赚取生活费用,但是,艰难的生活却始终不能磨灭曾巩内心的理想。曾巩在一边赚取家庭生活费的同时一边刻苦读书,并且他还教导他的弟弟一起读书。
十年耕读岁月,对曾巩来讲是一段非同寻常的岁月,由于家庭贫困,他有两个女儿都先后夭折,但是这一切打击都击不倒他。
他在这一段写下了许多有名的文章,每一篇文章的问世,都引得别人争相传看,许多人都认为此时的曾巩是在朝中任官,但是,实际上,他只是身处农村。而之所以他对朝局动态把握的比较清楚,这完全是因为他常常与欧阳修、范仲淹、王安石这些人沟通。此外,身在田野中的他还时不时的向朝廷举荐人才,比如王安石。
皇天不负有些人,公元1058年,欧阳修主持会试,坚持以古文、策论为主,诗赋为辅命题,曾巩终于考中了进士,并且是带着自己的家人一同考中的。
考中进士以后,曾巩先是在京师中当任了九年的馆阁校勘、集贤校理职务,这九年里整理了大量的古书,并且写下了大量的序文。后又担任多地知州,最后官任中书舍人。
公元1083年,曾巩卒于江宁府,终年65岁。
总结
纵览曾巩一生的经历我们可以看出,曾巩的一生就是灰色与单调的,从18岁到39岁,他既要读书科举,又要养活一大家子的人。他的一生,充满了不容易。
但是,面独这些不容易,面对老天的不公,曾巩却没有去埋怨。他善于去对比,也乐于去对比,科举失败,没关系,我得到了一代文宗的赏识,家境悲惨,没关系,那些流离失所的老百姓比我更加悲惨。同时,面对别人的嘲讽,他选择一笑而过。
其实,在现实中,有很多人的遭遇就如同曾巩一样,学业不顺利,生活窘迫,还常常受到别人的排挤,这就是为什么我上文说到的,曾巩在唐宋八大家中是最接近我们这些凡夫俗子的。我们的遭遇往往会和曾巩一样,但我们的心态,却不能像曾巩那样保持着端正的心态,当你一而再再而三的考试失败时,你有没有过埋怨,当你生活艰险的时候,你有没有过抱怨老天爷对自己的不公,更重要的是当你每天忙于生活奔波的同时,你有没有坚持自己的理想。我相信很多人都很难做到这些。
但是,曾巩做到了,这就是属于他的风采,当他每天为一家人的生计不停奔波的时候,他没有放弃他自己的理想,读书,写文章。他在这时期有大量经典的文章出现,这些文章几乎都是讲述道理的,在他的文章里讲述的是纯粹的儒的思想,儒的道理,他的文章章法端正,而他的内心更是需要端正。也就是说,如果此时的曾巩内心是不平静的,不端正的,他是写不出惊艳天下的好文章的。
我们在前文说到过,曾巩的难得可贵之处在于,在不幸中保持着端正的心态,在苦难中承担着自己的责任,在绝境中守护着自己的理想。其实这就是他一生的写照,而这三点,我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到。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对曾巩的认识越来越少,曾巩在唐宋八家中变得越来越透明,但是,曾巩在古时,其实是备受推崇的,“儒术远追齐稷下,文词近比汉京西”。只是,到了近代,我们接触曾巩文章越来越少,这就使得我们对曾巩越来越模糊。
其实,有时候我们可以找一些曾巩的文章来看,再结合一下他当时所处的境遇,我们或许会学到许多人生智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全”丛书上新 |《唐宋八大家文钞》:古代“考公”必读书
唐宋八大家之曾巩
1057年,一家六口进京赶考,竟然全中进士?朝野为之哗然
曾巩是“唐宋八大家”里凑数的吗?
曾巩:为何他在唐宋八大家中存在感最低
历史上最牛的一届科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