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晏殊《踏莎行·碧海无波》审美赏析


晏殊《踏莎行·碧海无波》写离愁别情,是词人代表作之一。全词如下:   

碧海无波,瑶台有路。    思量便合双飞去。    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远知何处?    绮席凝尘,香闺掩雾。    红笺小字凭谁附?    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上片起首写道:“碧海无波,瑶台有路,思量便合双飞去。”我们都知道,中国古代词作,句子之间往往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而且以押韵为句号,往往在“堆积景物”中,突显其情感意蕴。“碧海”指海上神山。“瑶台”源于《穆天子传》中写西王母所居的瑶池。这里,词人借过来,指陆上仙境。词人首先说,碧绿的海上,没有波涛的险阻,到瑶台仙境,也是有路可走,而今考虑起来,可以一同双飞去。然而,当时却没有这样做,现“思量”起来,感到“不合”,这里,暗示了词人有些后悔当初为什么不一起走。

接着两句:“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远知何处?”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自己放弃双飞机会,让“意中人”轻易离开,如今山长水远也不知道意中人在哪里。其中,“轻别”是产生愁恨的特殊原因,是感情的症结所在。也就是一时的轻别,造成无尽的思念。这里,我们明显地感觉到词人后悔莫及,在这后悔莫及中更加暗示了词人思念情感的深沉与无尽。

下片写道:“绮席凝尘,香闺掩雾。”“绮”据《说文》解释是有花纹的缯,即有文彩的丝织品。这里用“绮”形容“席”,表明了竹席的美好。这里,词人写“意中人”去后,美好的竹席也凝聚了灰尘,原来的发出香气的闺房也雾气沉沉。可以说,词人描绘出了一派凄凉寂寞的景象。其实词人这样描写,不但表面意中人去了很久了,也暗示了意中人去后自己的凄凉处境。

接着写道:“红笺小字凭谁附。”“附”即捎带。这一句说,自己想写一封信给远方的意中人,可是“山长水远知何处”?这与他的《鹊踏枝》中的“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首词中,有好几句同词人的《鹊踏枝》是相同的。这就证实了前面我们说的“中国古代词作中,句子之间往往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接着说:“高楼目尽欲黄昏。”你看,这一句不也同他的《鹊踏枝》中的“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差不多吗?既然人已远去,又不知道何处,那么登高遥望,却看见的是“黄昏”景象,哪里能看见“意中人”?登高望远,望远思人,而这一望,也许就表现出了词人因思念所产生的痴望。于是,词人最后说:“梧桐叶上萧萧雨。”结尾直接写景,可以说是采用了以景结情的方法,不但情于其中,含蓄蕴藉,而且意味深长,给读者以丰富的审美想象。这不由得想起温庭筠《更漏子》中的“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空阶滴到明”;还有李清照《声声慢》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可以说,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梧桐雨”已经成为一种孤独寂寞的审美意象了。

在艺术上,这首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  深婉含蓄,情感丰富;其次,结构严谨,层次井然;再次,意象鲜明,境界高远;第四,描写细腻,突出特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晏殊《踏莎行·碧海无波》
诗词故事|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远知何处
“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全诗赏析
晏殊送走心爱的侍女后,写了首词,中间两句让人想哭,成网络金句
曾担任北宋宰相,一首离愁别恨宋词却极尽婉约,意境之美令人沉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