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谈李白《蜀道难》的艺术美


    《蜀道难》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诗人在这首诗歌中,展开丰富的审美想象,着力描绘了蜀道的奇丽险绝,并寄寓了自己丰富的情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中极富浪漫主义的杰作。

   《蜀道难》的艺术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此,作简要阐述。

    一、反复吟咏,增强情感的强烈性

    反复,是为了能更强烈地抒发感情、强调思想,突出诗文内容,并形成鲜明的节奏而产生回环往复的审美艺术效果。首先,连续反复。连续反复就是使用意思相同的词语或句子,中间没有其它词语隔开的反复。连续反复又可以分为意思相同而字面也相同的连续反复和意思相同而字面不同的连续反复。在诗歌《蜀道难》开头,诗人为了表达自己的情感,连续运用三个叹词:“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噫吁戏”即惊叹声(三个词的意思相同而字面不同)。意思是说 啊!多么险峻又多么高的蜀山!蜀道难走,比上天还难!诗歌突兀而起,一下就把情感推向极点,这样不但突出诗人内心的激越之情,而且产生动人心魄的审美效果。其次,间隔反复。间隔反复就是多次使用的词或者句子,中间被其它词语隔开的反复。“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一句,在全诗中三次反复出现,它如贯穿全诗的主旋律,不但具有强调“蜀道难”的作用,而且反复出现,形成审美节奏,更好地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激越与起伏不平之感。

    二、想象夸张,突出蜀道的艰辛性

    夸张是诗歌中经常运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它是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夸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或某种性质、程度,借以突出事物的某种特征,抒发作者某种强烈情感的修辞格式。在浪漫主义诗人作品中,特别突出。作为浪漫主义诗人的李白,在《蜀道难》中,由于“蜀道”具有其特定的象征意义,因而诗人对于“蜀道”的奇险是着力加以描绘,运用想象和夸张的手法,以突出蜀道的奇险,因此象征诗人仕途的坎坷与艰难。诗人先从时间上写起:“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意思是说,蚕丛、鱼凫这两位古蜀国的帝王,他们建国的年代已多么邈远茫然;自从那时至今约有四万八千年,秦蜀被秦岭所阻从不沟通往返;长安西面太白山阻挡,峰峦起伏只剩一条飞鸟的路线蜿蜒曲折,一直飞越巍峨的峨嵋山巅;山崩地裂,埋葬了五位英雄壮士,这样以后高险的山路和栈道才相互勾连。这里,诗人用夸张手法,并借助神话传说,写出了“蜀道”是历史上不可逾越的险阻。接着写蜀道之险:“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意思是说,上有挡住太阳神六龙车的山巅,下有激浪冲向天空迂回曲折的大川;善于高飞的黄鹄尚且无法飞过,即使猢狲要想翻过也愁于攀援。这里,那突兀而立的蜀山,高标(指蜀山最高处)接天,挡住了太阳神的运行,山下是冲波激荡、迂回曲折的河川,以此突出山川之险,并用黄鹤和猿猱来反衬,表现其山势之高危。同时,诗人还加以充分的想象,描写人在攀援时“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躔岩不可攀”的恐惧,及其“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的状况。这里,诗人只看到古树丛中传出鸟儿阵阵悲号,雄雌相随飞翔在荒凉的山林之间。这样,诗人借助于想象,在想象中夸张,不但突出了蜀道之艰险,而且突出诗人仕途的艰难,从而倍增诗歌的审美情感。

    三、歌行体式,增强诗歌的节奏性

    这是一首歌行体诗歌。根据《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所说,“歌行”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是初唐时期在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歌行体在篇幅上是可短可长的。在格律、音韵方面不受格律诗的束缚,在句式上相对来说比较灵活,一般是七言,也有的是以七言为主,其中又穿插了三、五、九言、十一言等的句子,并根据情感抒发的需要而时常换韵。这样,错落有致的语句,变换的韵脚,使诗歌的节奏鲜明,具有较强的音乐性。同时,长句具有舒缓之感,短句急促有力,这样结合,也有助于诗人抒发激荡而幽深的情感。就整个诗歌来说,以七言为主,间有三言,如,“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四言,如,“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五言,如,“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九言,如“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同时,诗化语言和散文化语言的结合运用,如,“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完全是散文化语句,娓娓道来,情蕴丰富。这样几方面的结合,不但提高了诗歌的节奏感,突出了诗歌的音乐美,而且更有助于抒发诗人那起伏而奔放的情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曹志正《蜀道难》课堂实录 – 仰望语文的星空
李白夸张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为什么说李白和杜甫的诗歌成就是最高的
浅谈比较法在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
全文阅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