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诗学概念·雄浑
古代诗学概念。主要指具阳刚之美的一种特殊形态。其义首发于司空图《诗品·雄浑》一品:“大用外腓,真体内充。返虚入浑,积健为雄。具备万物,横绝太空。荒荒油云,寥寥长风。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持之非强,来之无穷。”《诗品》以《雄浑》开篇,具有双重的理论意义。一是从诗歌哲学的高度,揭示了雄浑之美的本体、本原与本质。二是具体地描摹、论述了雄浑之境、雄浑之美的审美特征和审美规律。清蒋斗南《诗品目录》云:“雄浑具全体。”清杨廷芝《二十四诗品浅解》:“兼体用、该内外,故以《雄浑》先之。”二家都认为《雄浑》在司空图的诗歌美学中兼有本体论、现象沦的双重内容。开头四句,非常简明地表述了司空图美学本体论的核心观点:宇宙万物千变万化,其本原、本体则是虚而无形的“真体”即“道”。“道”之自身,运动不息,而具有“雄”、“健”的本然属性,这就是雄浑之美的特有本质。五至八句,揭示出雄浑之境的审美特征是气充、力大,无处不在、无时不动,既可以表现为浑沦一气,漫天翻滚的云,也能够显化作横扫千里,呼啸而过的风。但不论见之于何种物象,其共同特征总是运动流转,沛然莫之能御,而又一气包举,浑涵苍茫,具有空间的无限性和时间的无尽性。九至十二句则是讲创造雄浑之境的方式、规律,告诉人们必须超越物象自身的局限才能把握住雄浑之美的本质奥蕴,而令诗思自然而然,永不衰竭。司空图论雄浑达到了相当的美学高度,给后世以有益的启示。清顾翰有《补诗品》,曾纪泽有《演司空表圣诗品二十四首》,但难以企其高度,顾、曾二家的续作,充其量也只能连缀物象,示人以雄浑之境的感性特征,全说不上“超以象外,得其环中”之妙。确切地说他们表现出来的也只是一种雄浑的语言文字风格。顾翰云:“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泛彼中流,掀然大波。足踏蛟鲸,手鞭鼋鼍,砥柱碣石,群山磋峨。白日欲没,壮士挥戈。前有千古,孰知其佗。”如此境界雄则雄矣,而浑然无迹,有所欠焉。曾纪泽的七律《雄浑》则云:“紫气昆仑广野间,流如烟景驻如山。黄河天上来舟楫,绛阙云中照阓阛。北海培风鹏有翼,南山隐雾豹无斑。遍游穹颢三千界,只仗骅骝十二闲。”这与其说是描绘雄浑之境,不如说更近于表现雄浑的言、象风格。在日本学者岩溪裳川、森愧南《二十四诗品举例》中,岩溪裳川举岑参《封大夫破播仙凯歌》“日落辕门鼓角鸣”证之。森槐南谓岑作,可谓“雄丽”,“浑”处不足,而王昌龄诗“大漠风尘日色昏”,“似较接近”,信然。以此较顾、曾二家之说,顾似多了点直露筋骨的“健”;曾则平添了华采飞扬的“丽“,若“紫色”、“绛阙”云云,更误落“象”中矣。(黄保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诗学概念400题(十八)
诗学概念400题
司空图美学理论刍议——谈《二十四诗品》
诗话雅书 ——《二十四诗品》讲记
古典诗学中“清”的概念(下)(文末有福利)
(31)《二十四诗品》的体系的基础(《二十四诗品》论之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