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适:举头望君门,屈指取公卿


石继航

    古人常有“四十未仕,不应再仕”的说法,然而唐代诗人高适在50岁前,只当过从九品的县尉。但短短几年,他就被升任谏议大夫、淮南节度使、散骑常侍,成为三品以上的朝中大员,并加封银青光禄大夫及渤海县侯。《旧唐书·高适传》中说:“有唐已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

    高适年轻时眼高于顶,后来他在《别韦参军》中追述:“二十解书剑,西游长安城。举头望君门,屈指取公卿。”他以为自己有真才实学,就可以扬名立万,但现实是无情的,“白璧皆言赐近臣,布衣不得干明主”。当时的朝权被李林甫一类奸臣把持,哪里能容得下高适这样一个无财无势、没有根基的无名小卒?

    唐代才子往往习书学剑、尚武任侠,读书科举不成,就转而从军立功,正所谓“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于是,高适北上蓟门,漫游燕赵,一心想着杀敌报国。但他随即发现在军队一样无法施展才干,于是有了那首千古闻名的《燕歌行》。其中“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一联,对比何等强烈,读之令人悲慨不已。到了结尾那联“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更是一腔愤懑直欲喷薄而出。

    高适的名篇还有《别董大》一诗,写于他游历燕北之时:“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四处游历,结交朋友,曾与王之涣相识,又与李颀、薛据、李白、杜甫、岑参等各有酬答。

    天宝八年,49岁的高适由睢阳太守张九皋推荐,当了封丘县尉这样一个小官。心高气傲的高适不满这个职务,写下《封丘作》一诗,其中“拜迎长官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一联将自己的境遇描写得惟妙惟肖。高适当然受不了这样的生活,不久便毅然辞去好不容易到手的功名。不过,壮心不已的高适以52岁“高龄”依旧四处闯荡,又到了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帐下。没过多久,安史之乱便爆发了。

    安史之乱中——王维陷贼,身危名污;杜甫投奔唐肃宗,仅得小官;李白则拥戴永王李璘,被视为反逆;高适却一路扶摇直上。当时,唐玄宗诏哥舒翰讨贼,结果一向威名远扬的名将哥舒翰竟然战败被俘,投降安禄山后又被杀掉。幸免于难的高适,独自快马追上仓皇出逃的唐玄宗,诉说潼关失守的真实情况,并痛陈将官只知享乐,不恤士卒,以致唐朝军力衰退的痼疾。这些话要是在大唐盛世说不定会碰触玄宗的“逆鳞”,有贬官罢职之虞,但在此危难之际,却无异于久病之人的一剂猛药。玄宗“嘉其忠义”,将高适封为谏议大夫。

    不久,永王李璘起事。高适曾经反对诸王带兵,但玄宗不听劝谏。唐肃宗掌权之后,对高适这个建议十分欣赏,又听高适讲了一番如何平定江南的对策,于是对高适委以重任,封为御史大夫、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让他率领大军征讨永王。此时,李白正在永王军中,正是“大诗人打大诗人”——高适一举消灭了永王的军队,李白被俘后流放夜郎。

    据说,此时的高适一点儿也不念当初与李白的交情,竟然公事公办,毫不容情。这种做法经常被后人诟病,但如果从国家层面出发,高适的做法也没有什么过错,“因私废公、因亲循情”都是不对的。高适并非薄情寡义之人,他与杜甫倒一直保持联系,还曾资助过穷困潦倒的杜甫。杜甫有“故人供禄米,邻舍与园蔬”的诗句记述高适对他的资助,高适则写过著名的《人日寄杜二拾遗》:

    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

    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

    身在远藩无所预,心怀百忧复千虑。

    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

    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

    龙钟还忝二千石,愧尔东西南北人。

    65岁的高适病逝之时,杜甫写下一首《闻高常侍亡》:

    归朝不相见,蜀使忽传亡。

    虚历金华省,何殊地下郎。

    致君丹槛折,哭友白云长。

    独步诗名在,只令故旧伤。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临清市第一中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适在50岁前穷困潦倒,为什么能在5年之内成为节度使?
高适与杜甫的一段交往之情
《长安三万里》:我们都想过李白的人生,其实高适才是我们的人生
高适与李白友谊的小船是怎么翻的?
大唐诗人无数,都希望用才华敲开官场进阶之门,只有高适如愿封侯
“安史之乱”中的诗人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