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书】:开卷不读叶嘉莹,阅尽诗书学不精

开卷不读叶嘉莹,阅尽诗书学不精

——《小词大雅》导读

殷都玄鸟

推荐理由:词,是一种传统的文学体裁。叶嘉莹先生一生从事中国古典诗词的教研,擅长以深入浅出的文字,带领我们真正体味词的妙处,走入文学之门。虽小词,大雅存焉。

在高知的群体中,人们在捧读叶嘉莹先生的《小词大雅》。上百度搜,许许多多的页面,文档的、视频的,先生苍颜白发,优雅如诗。我在网上听叶先生的讲座,听觉的感受和视觉的感受愈发滋生贪婪的感觉,渴望拥有一本书,渴望触摸文字的感觉。读书需要安静的沉浸,捧一本《小词大雅》,轻轻地打开,手指触摸文字的感觉,如同在触摸一颗灵魂……我在安阳的大小书店奔走,只有新华书店有两本。先生在角落里静静的微笑,只等知音人。

《三国演义》里许多人擅长品鉴人物,叶先生善于品鉴诗词。古代诗词浩如烟海,从哪里学起?让叶先生先来品鉴品鉴。“小楼吹彻玉笙寒”,”独立小桥风满袖”,说不出的美,让叶先生来说说。文心雕龙有言: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溯源,虽幽必显。披文入情,你会吗?如果你不会,就先去读一读叶先生的《小词大雅》。读书入门要正,跟叶先生读诗词,门正路正。

伯夷饿死不食周粟,死于首阳山;伊尹五就汤,五就桀;柳下惠不怕玷污自己,该做的我就做了?这三个人哪个是更高尚的呢?你如果不知道怎么样评价,不知道向谁学习,那就去读一读《小词大雅》,再来思考。

有人说,老师说道,我也想追求道;老师说文,我也想学文……可是忽然间动了一些不好的念头,我也不愿意做这样的坏事,不愿意有这样的不好的念头,可是不知怎么,我就有了,我就做了……在追求正道的时候,我们也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应该怎么样面对呢?请您阅读《小词大雅-莺燕不相猜》,也许就豁然开朗了。

我在讲温庭筠的《菩萨蛮-小山重叠》时,“小山重叠金明灭”一句,有的人理解是,“小山”是女子画的小山眉,睡觉拱乱了,“金明灭”是女子脸上贴的花黄睡觉拱的不整齐了。我觉得解释很有道理,可是叶先生说“小山”是屏风,“金明灭”是屏风上的装饰在阳光下闪烁,哪个说法好呢?读一读叶先生《小词大雅-感事不遇》,然后自己思考一下吧。

关于温庭筠的《菩萨蛮-小山重叠》,人皆谓之闺怨词,但张惠言却说是“感士不遇”,说它就像司马相如代陈皇后阿娇写的《长门赋》,王国维又说张惠言是牵强附会,到底谁说得对呢?读一读《小词大雅-在神不在貌》,想想哪一种认识更有道理。读书的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我们读书之后,能否写写自己的理解呢?

王国维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对于王国维这样的大学者,后人是奉为圭臬的,可是叶先生却说他的“境界”模糊不清,叶先生也是词学大家,我们这些后学到底该听谁的呢?

我们都知道王国维的人生三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不管你是不是懂这些句子,你都会喜欢它,因为它有哲理,美到极致,很多人都会背。

可是叶先生说王国维是在断章取义,但她又评价说,那三首原来的词未必有成大事业大学问的意思,是王国维这个读者的原因,没有王国维的修养,你不能读出这三种境界。作者未必然,读者未必不然,“然”与“不然”,全在作者与读者的修养。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平常写作文能否点铁成金,在平常处看到高远深刻的东西呢?怕只有自己亲自读一读叶先生的书才知道。

《小词大雅》中,叶先生对王国维的人生三境有专门的解读,讲解之唯美之精辟之深刻,让人叹为观止。你去读一读,会五体投地,读久了会脱胎换骨,人慢慢会变得古雅起来,谈吐也会充满了书卷气。
 
叶先生讲的不仅是诗词,更是文化,是人生。王国维为什么要自杀?叶先生说,是因为他的哲学体系,他自小是不喜欢读经的,他用了叔本华的哲学体系:人生就是在欲望的追求与失落之间徘徊。追求,是不得的痛苦;求得,是失落的痛苦。人生就永远在悲苦之中不得解脱。所以,他最后走向自杀的道路,他没有找到一个在精神上可以真正解脱出去的地方。而苏轼遭遇的艰难困苦不知道超过了王国维多少倍,却可以“一蓑烟雨任平生”。为什么?苏轼不光是有儒家的修养,还有道家和佛家的思想,所以他能够如此潇洒的面对遭遇的一切苦难。

这样的话,海明威的自杀就很好理解了,但是老舍呢?顾城呢?海子呢?叶先生的书会让你不断地产生头脑风暴,问题的开始也就是心智开启。

先生站在那里就是一首诗,她的经历就是一段传奇。她一生历经坎坷,却依然可以活出诗意人生,其人生态度,像极了苏轼。读书不仅仅是为了丰富学识、有所成就,更重要的还在于灵魂的救赎,如叶先生者可谓善读书者欤?我跟叶先生读诗词,也学读书,也学品读人生。

过去30年是娱乐至死的30年,未来的30年将是文化传播的30年、文化繁荣和创新的30年。随着精神文明程度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无法容忍本山大叔的低俗,也渐渐看腻了范爷的脸。大家开始喜欢“诗词大会”,开始喜欢“经典咏流传”,连外国人都喜欢。是啊,大家都喜欢武亦姝,还有外卖小哥雷海为,如果是这样,你又怎么会不喜欢叶嘉莹?

《小词大雅》虽是一本小书,也很难在只言片语间介绍完整,还是让我们一起去阅读,一起去叹赏,一起去思考,一起去讨论吧!

这个假期,不要错过叶嘉莹,不要错过《小词大雅》!

《小词大雅》

推荐理由:词,是一种传统的文学体裁。因为它篇幅短小,且常常描绘文人眼中难逃浮浪浅薄的美女和爱情,历来被称为“艳科”“小词”。小词如何从爱情的品格升华到人生的境界,如何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释、道的修养?读者又如何能够从小词中领略这种修养和境界?让我们一起走进——《小词大雅》。

01

“ 文学的本质是兴发感动

《小词大雅》50页,叶先生这样评价张惠言和王国维:“他们两个人的词论失误的地方在什么地方?他们有见解的地方在什么地方?我希望能够用西方的理论,给他一个理论上的说明,我们能够说的诗词里边的意思,我们只能说‘比兴’,我们只能说《离骚》,所以动不动就是诗经的‘比兴’,动不动就是屈原的《离骚》,难道就没有更恰当、更合逻辑的、更具有理论性质的话,来解说我们诗词里边这么丰富的含义是怎么来的?究竟是些什么东西?”

叶先生认为这两个人的词论是有失误的,西方的理论是高于中国的诗歌理论的,笔者对此不敢苟同。

在解释张惠言的作品时,叶先生多次用到“语码”这个概念,其实这个概念和中国的文学理论并不相悖,“语码”在中国诗歌理论中叫意象和用典。

语码也好,意象也好,用典也好,还是叶先生后来提到的“诠释的循环”和“双重语境”也好,都只能解释文学史中游下游的作品,无法解释源头的作品。先有文学,后有理论,这是无需论证的事实。也就是说,叶先生的理论,只可以解释“语码”的使用,不可以解释“语码”的产生。

能够解释源头作品的、解释作者创作问题的是中国文学理论里的“兴发感动”。“兴发感动”不仅能解释源头的作品,也能解释中下游作品。所有作品的产生都来自于兴发感动:对自然景物的感动、对社会生活的感动、对爱情的感动、对文字的感动……

张惠言曾提出“兴于微言”之说,但兴发感动,并非张惠言首创,也并非刘克庄首创,而是来自《诗经》,《诗经》六义之一便是“兴”;《文心雕龙》里也有“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的理论;韩愈有“物不平则鸣”的解释;欧阳修有“穷而后工”之说;司马迁是“述往事,思来者”;曹雪芹则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更重要的,语码注重语言层面的含蓄蕴藉,而“兴发感动”更注重作品的情感内核。王国维言“词之雅正,在神不在貌”正是说这一点,不止是词,所有的文学作品都是如此。虽然语码有躲避文字狱的隐蔽性,有低徊要眇之风致,但诗人终究不是为语码而写诗,而是发自内心的感动。这一点,在西方的文学理论里边,就是尼彩所说的“一切文学,余爱以血写者”。

在这里笔者并不想否定西方的文学理论,东西方理论各有其妙,东西融合才相得益彰。

02

“雅”是一个相对概念

后世历来评价“诗庄词媚”,词为诗余。叶嘉莹先生反对“词媚”的说法,但未反对“诗庄”之说。笔者认为,“诗庄”这个说法不全对。

文学的雅俗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就词来说,词是伶工小词,但“词至李后主,境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这是文学形式本身的发展变化的结果。

说“诗庄词媚”,是站在宋人这个点上将词与前人的诗比较而来的;站在今人这个点上看宋词,经过很多代人诸如王国维、叶嘉莹这样的大家审视、筛选、淘汰,今人看到的宋词也是雅文化,而且还是“小词大雅”。

小词之“雅”除了作品本身的格调,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后世一代代审视和淘汰的结果,这也是后人的眼光和境界。今之视宋,亦犹宋之视昔,诗的发展也有这样一个过程。

说词“媚”,是因为词大多写男女情爱。诗也有庄重和俚俗之分,也有很多诗写男女情爱。《诗经-国风》里也有很多写男女爱情的诗,而且写的很开放,比如《诗经-溱洧》、《诗经-摽有梅》《诗经-野有死麕》等,但是后人却从“国风”里读出了历史、政治、风俗民情,读出了美,读出了哲理,那更多是读者的原因。“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也许只是歌者的真实经历,雅致是读者的感觉。

在《诗经》的年代,《小雅》、《大雅》和《颂》是雅文化,“风”则是俗文化。孔子曾经修订《诗经》,作为一个教育家,他删去的应是不文雅和非主流价值观的东西,这是孔子这个读者的眼光和境界,自从孔子对《诗经》进行编定之后,《诗经》便成为五经之首。

“楚辞”原本也是很俗的,屈原流放沅湘,嫌楚地的歌词俚俗,就改换了歌词,改后的“楚辞”,仍然是流传于民间的东西,也许是屈原被流放的身份的原因,好像仍登不得大雅之堂。但今天没有人怀疑楚辞的文学性。

唐诗也有“小诗”,李商隐《无题》《锦瑟》都是爱情诗,特别是《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本是写爱情的,是后世有境界读者在阅读中升华了它的情感。

“诗庄词媚”这个说法太绝对。

03

“ 做个“善读”之人

读完《小词大雅》,思考一下有何收获?

我们了解了小词之雅郑、西方的文学理论,有必要跳出书外,去思考读书的问题。

叶先生为什么讲得那么好?是因为她可以沿波溯源,可以中西贯通。为什么可以沿波溯源、中西贯通?因为博学。你读她的这本书,你可以发现她都读过什么书,怎么读的。她不仅仅读,她还在思考,她说,“我之喜爱和研读古典诗词,本不出于追求学问知识的用心,而是出于古典诗词中所蕴含的一种感发生命对我的感动和召唤”,“学习中国古典诗歌的用处,也就正在其可以唤起人们一种善于感发、富于联想、更富于高瞻远瞩之精神的不死的心灵”。

所以,不管你多么喜欢词,都不可以为学词而学词,要博学。

如果你做不到博览群书,那就不妨熟读而精思,熟读精思,读理论还是读作品?

语码理论告诉我们,读理论不如先读作品。

不管学习多少文学理论,当一个语码摆在我们面前的时候,如果我们不熟悉它的产生,我们就需要太多的解释,沿波溯源,道阻且长。不如站在文学的源头,了解语码的起源,然后顺流而下,你会发现中下游作品的许多语码,是无需解释的。

读完了《小词大雅》,去读读《诗经》吧。

【殷都玄鸟,河南省骨干教师,安阳市高中语文,学科带头人,国学吟唱化石级爱好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词大雅》读书笔记
悦评 |《小词大雅》:小词里的微言大义
叶嘉莹《小词大雅》之迦陵讲演集读书笔记2000字
3本古典诗词赏析,让文化滋养你的灵魂
梦笔诗词讲座|周迎芬|浅谈“小词大雅”
国学资讯 - 百年词学的文化反思——叶嘉莹教授访谈录 -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