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庄子·寓言篇》解说(5·7)

5·7

阳之居南之沛,老聃西游于秦,邀于郊,至于梁而遇老子。老子中道仰天而叹曰:“始以汝为可教,今不可也。”

阳子居不答。至舍,进盥漱巾栉,脱屦户外,膝行而前曰:“向者弟子欲请夫子,夫子行不闲,是以不敢。今闲矣,请问其过。”

老子曰:“而睢睢盱盱,而谁与居?大白若辱,盛德若不足。”阳子居蹴然变容曰:“敬闻命矣!”

其往也,舍者迎将。其家公执席,妻执巾栉,舍者避席,炀者避灶。其反也,舍者与之争席矣。

【解说】

1、 第一段头四句是说,阳子居南下到沛那地方时,得知老聃也西行来秦国旅游了,他于是离开沛城去迎接,来到梁那里时就遇到了老子(老聃就是老子):都城以外百里之内称“郊”;“邀”有“阻拦”义,此处当是“迎接”的意思。——老子说的两句话中,“始”、“今”对言、故分别是“当初”、“现在”义。试问:从内容看,老子这话应该是一见面就说的,为什么前加“中道”二字?我的解释是:这“中道”不是“途中”义,正是要翻译为“一见面就”:这个“道”字是借作“首”,起始的意思,“中”相当于“正”。

2、 第二段中的难字可参看译文获解,但需注意:第三句头上的“进”字是“奉上”义;阳子居说的话中,“向者”是往昔义,此处指老子对他做上述“感叹性指责”之时;“欲请夫子”的“请”是询问义;“不敢”是“不敢请”的省略。——末句“请问其过”的“其”字,是用作反身代词,相当于“自己”,此处自当译作“我的”。

3、 第三段中老子说的“睢睢旴旴”,是指傲慢的目光与神态:“睢”和“盱”都有仰视义,“睢”还指“自得貌”,“盱”还有“张目”的意思;阳子居答话中的“命”字是教诲义,“闻”是接受义。又,“蹴然”是心不安的样子。——难懂的是老子发的“而谁与居?”之问。我以为,从后文看,老子是从德性、人格的高度来批评待人“睢睢旴旴”这种心态和表现的,所以这个“居”字乃是借作“倨”,傲慢义;“与”则相当于“对,向”;故而此句应是“而与谁居(倨)”的改装。这样理解,老子这两句话才具有统一的视角,才有了“高度”。他说的末两句是征引《老子·四十一章》中的原话,意思是:最大的充实从某方面看也有所欠缺,道德水平高的人总是虚怀若谷,谦恭有礼的。

4、 末一段中的难字也可从译文获解,只需注意:“将”字是“迎”的反义词,“送”义;三个“舍者”都是指那旅舍的客人。——开头的“其往也”是什么意思?我以为,从后面用“其反也”来呼应这一句可知“其”是指代阳子居,“往”是指“这以前”(即听到老子的批评之前),“反”是指“这以后”:因为“这以后”与“这以前”正好反向,所以说成“其反也”了。又,末句中的“与之争席”该怎样理解?我以为,若解释为“店客都与他争抢坐席”,就太肤浅了,因为从事理上说,“舍者”们当不会他一骄横傲慢就对他敬畏有加,他一谦恭有礼就马上欺负他的,庄子也不是要在这里表现世人的这种“劣根性”。所以我认为这一句是说:此后旅客们都争着和他坐在一起了。按此解,这一句表现的思想就是:人只有回归真朴,平等待人,才能得人心,真正受人爱戴。这才是本章的主旨。自然,要接受这理解,必须认为此句是“舍者争与之席矣”的倒文,但这当然不在话下。

5、 上面关于末句含义的讨论表明,这一章的寓意不能从阳子居方面去体认,例如总结出诸如“知错就改”、“从善如流”之类的教诲来,而应该从“舍者”们对待他的态度的改变方面去领会。——《感悟》说:以前是“舍人对他敬而远之,所谓‘执席’、‘执巾栉’、‘避席’、‘避灶’,都说明阳子居在道外的自满和傲慢。而受教后‘与之争席’而打成一片的情景,则说明他确实心悟而行改,如同换了个人一样。这种描述,把道内道外境界本质不同,极其生动地展现出来,给人以无限的回味。”这是说得很中肯的,按这领会,本篇最后这一章就是举例式地说明:你以“天倪的方式”待人,人也将以同样的方式待你,人人都如此,世界就和谐了,社会就太平了,个人就真正地摆脱了“日以心斗”的可悲的生活,获得“逍遥”、自由了。

6、 最后我要说:整个这一篇,是头一章用议论,也即以卮言的形式,交代出全篇主旨,然后连续用四五个寓言,形象地展开、深化主题,最后通过一个普通的事例,将这主题思想指示的理想生活现实化,告诉人们:实现这理想其实是很容易的,平等待人就足够了。因此,我不能不说:《今注》认为《寓言》篇是“由七篇文字杂纂而成,各节意义不相关联”,乃是注译者因为没有读懂原文而作出的错误论断

【辨析】

1、 第一段中的“邀于郊”句,《今注》未作注释,翻译为“约在郊外见面”,《方注》有注曰:“邀:邀迎,迎候。”故翻译为“阳子居在沛郊迎候老子”。——“中道”,则两书都不做注,都翻译为“途中”。

2、 第二段中阳子居说的前一“请”字,《今注》和《方注》都理解和翻译为“请教”,这怕不切文义:“欲请夫子”明显是说他想询问老子说“今不可也”的原因,并非想“请教”别的什么,所以这个“请”字乃相当于“问”(尽管“请教”也是“问”)。又,一般都把末句“请问其过”的“过”字译为“过错”,似乎“言重了”,因为“不可教”的原因未必是犯了过错,也可以仅仅是“表现得还不能让教者满意”。——《方注》倒是将末句翻译为:“请告诉我不可教导的原因。”我推测,译者是因为没有想到“其”字有作反身代词的用法,于是顾不得“过”字不会有“原因”的义项,就如此意译了。

3、 第三段的“敬闻命矣”句,《今注》和《方注》都译作“敬听先生的教诲了”。——末段中的“其往也……其反也”,《今注》翻译为:“当阳子居来的时候……等到他回去时”;《方注》翻译为:“阳子居刚刚到沛地的时候……等到他离沛返回时”;“炀者避灶”句,《今注》译作“烧饭的人都不敢当灶”,《方注》译作“炊夫离开灶火”。

译文

阳子居南下到了沛那地方时,得知老聃也西行来秦国旅游了,他于是离开沛城去迎接,来到梁那地方时就遇到了老子。老子一见到阳子居就仰天叹:“我当初以为你是可以教育好的人,现在看来是不可能了

阳子居听了做回答。到了下榻的旅店他给老子奉上盥洗用具,一应俱全(等到老子梳洗完毕)就把鞋子脱在门外,跪下用膝盖走到老子面说:“刚接到先生时听先生那样责备弟子,我就想请先生考虑到先生旅途劳顿还休息过来就没开口了现在先生大概休息好了,恳请先生告诉我究竟有哪些表现不好

老聃说:“你看人时总是仰头张目,显得骄横跋扈,你这是向谁表示傲慢无礼要知道:大白若辱,盛德若不足。

阳子居听了,立刻显得很是不安,脸色了,说:我一定认真接受先生的教

这以前,阳子居旅店店里的客人对他出的旅店老板还亲自为他安排坐席,老板娘则替他拿毛巾梳子侍候盥洗,已经就坐的客人都赶忙给他让坐位,正在烤火的马上走开去给他腾位子;这以后,店客人则都争着与他坐在一起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赵又春《庄子·田子方篇》解说
解讀莊子 序 WORD
《庄子》天运
选择必修上册 第二单元 第5-2课《五石之瓠》实录
庄子启示录058:所谓的正常人荒谬在哪里
王波|老子、庄子和列子学术思想的探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