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庸人败于惰,能人败于傲!



庸人败于惰,能人败于傲

        世上两种人必定惨败,一种是懒惰之人,另一种是骄傲之人。前者什么事都想在“明日”再做,结果总是一事无成;后者瞧不起天下所有人,自认为自己最聪明,常常招来他人的不满和怨恨,于是往往受人诋毁、咒骂,最后被恶意的诽谤所吞没。


不必一味讨好别人

        讨好每一个人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必要的。讨好每一个人,等于得罪每一个人。刻意去讨好别人,只会使别人产生厌恶。亲近别人要自然,“投机”心态要改变。有时间讨好,不如踏踏实实做事,讨好别人总是靠不住,自己努力才实实在在。



好心境是自己创造的

  我们常常无法去改变别人的看法,能改变的恰恰只有我们自己。坏的生活不在于别人的罪恶,而在于我们的心情变得恶劣。让生活变好的金钥匙不在别人手里,放弃我们的怨恨和叹息,美好生活就垂手可得。我们主观上本想好好生活,可是客观上却没有好的生活,其原因是总想等待别人来改善生活。不要指望改变别人,自己做生活的主人。


用心做自己该做的事

  人生是如此的短暂,哪有心思去浪费呢?有智慧的哲人曾经说过:“大街上有人骂我,我是连头也不回的,根本不想知道这个无聊之人!”我们既不要去伤害人家,也不要被别人的批评左右,还是按照自己的愿望,先踏踏实实学好本领再说。特别在少年时要全力以赴学本领,不要分心。


别总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

        学会自己欣赏自己,等于拥有了获取快乐的金钥匙。欣赏自己不是孤芳自赏,欣赏自己不是唯我独尊,欣赏自己不是自我陶醉,欣赏自己更不是固步自封;自己给自己一些自信,自己给自己一点愉快,自己给自己一脸微笑,何愁没有人生的快乐呢?!经常要自己给自己过节,学会寻找愉悦的心情。


不要追逐世俗的荣誉

  终生寻找所谓别人认可的东西,会永远痛失自己的快乐和幸福。庸俗的评论会湮灭自己的个性,世俗的指点会让自己不知所措。为钱而钱会使自己六亲不认,为权而权会使自己胆大妄为,为名而名会使自己巧取强夺。真实的我在刻意的追逐之中,会变成一张张碎片随风飘扬,世俗的我已变得面目可憎。


极端不可取

    有些人常常因为忧虑过度,而导致自己精神失常;有些人却因为麻木不仁,造成自己对任何事情都无动于衷。前者常为寻找理性而痛苦,因聪明过头而衰亡,愚蠢的根源在于什么都懊悔。后者不知悔恨为何物,整天稀里糊涂地生活,活着与死去没有什么区别。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

    自己的伤痛自己清楚, 自己的哀怨自己明白, 自己的快乐自己感受。也许自己眼中的地狱,却是别人眼中的天堂;也许自己眼中的天堂,却是别人眼中的地狱。生活就是这般的滑稽。不要总疑春色在人家,关键在于自己心态的调整。


喜欢自己才会拥抱生活

    盲目自大自尊,是骄傲无知的人生,一味自暴自弃,是消极悲观的人生。了解自己比了解别人更困难,喜欢自己比喜欢别人更不容易。拥有健康的恰当的自尊心理,面对挫折会表现得格外坚强。不为外界的诱惑而丢失自我,不为一时的挫折否定自己。时时客观冷静地评价自己,每每乐观中肯地赞赏自己。若连自己都不爱,还能爱别人吗?喜欢自己吧!


福中有祸,祸中有福

  莫被一时之得失冲昏头脑,一味陶醉于暂时的胜利。自己一定要居安思危,切莫居功自傲,洋洋得意。陶醉胜利,意味着驻足停顿,陶醉胜利,意味着失去警惕。人生路上要永不松懈,胜利仅仅是一个小小的路标。要想取得最后的胜利,只要努力,努力,再努力。莫为一时之得所迷惑,谁笑得最晚,谁笑得最开心。


重要的是活得充实

  把每一天过好是最大的幸福,快乐源于每天的感觉良好。总忧虑明天的风险,总抹不去昨天的阴影,今天的生活怎能如意?总攀比那些不可攀比的,总幻想那些不能实现的,今天的心灵怎能安静?任何不切实际的东西,都是痛苦之源,生命的最大杀手是忧愁和焦虑。痛苦源于不充实,生活充实就不会胡思乱想。


愉悦的根基在自己身上

  一般人总是将人生的愉悦,寄托在外界的事务上,依附于世俗的认同上。百般看重地位、财产,以及待遇、名誉等东西,自己一旦失去这些,便是沉重的打击,常会痛不欲生,其幸福和快乐的根基也随之毁灭。假如自己真是这样过生活,那么快乐离我们是相当遥远的。为什么要让别人来评价自己的快乐程度,把握好自己。


感觉幸福就是幸福

  许多人都在刻意追求所谓的幸福;有的虽然得到了,其代价却巨大无比。许多哲人都说,幸福是种感觉,就如同“佛”就在你我心中。幸福的感觉随满足程度而递减,与人的心境、心态密切相关。先哲们说:得之愈艰、爱之愈深,拥有幸福,常思艰难。一个人总是感觉不到幸福,是自己的最大悲哀。幸福是种感觉,不知足,永不会幸福,知足者常乐!

别人的恩泽要牢记

  目光短浅的人总是“忘恩负义”,危机时到处求助,事成之后再不露面。求人时信誓旦旦,得逞后胡作非为。这种人最被人鄙视。“忘恩负义”让朋友伤心,“忘恩负义”是急功近利的表现。“忘恩负义”只得益于一时,却会永远失信于人。切忌过河拆桥,过河拆桥会断了自己的后路。

凡事要留有余地

  每一个人都会在自己的生命旅程中,遭遇到完全不同的“三种人”。第一种是能够理解、欣赏和器重自己的人;第二种是曲解、中伤甚至排斥自己的人;第三种人是与自己毫无关系、无关痛痒的人。第一种人对自己有知遇之恩,应当尊为师友,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第二种人对自己造成深深的伤害,需要智慧地远离,而不是烦恼和计较。对于第三种人要以礼相待、和平共处。了解不同的人,区别对待,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把自己的主观意志强加于人,于己于人均是件痛苦的事情。以自己的威严强加自己的意志,别人只是口服而心不服,而且日久必生反抗之心。以自己的固执强加自己的意志,别人仅是默忍或是隐怒,但是日久也可能反目成仇。检讨自己的言行是否与社会和谐,才能真正得到别人的认同。人与人是不可能一致的,不要以我为中心。

得意不忘形,失意不失态

  身处顺境必须格外谨慎,否则容易乐极生悲。人生得意的时候容易忘形,一忘形就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于是恶念和恶行就会趁隙而入。身处逆境必须格外忍耐,否则容易早早夭折。人生失意的时候容易失态,一失态就不知道自己的未来,于是消极和绝望就会趁隙而入。笑看人生潮起潮落,守住自己的心。

人生应当欢乐有度

  适当的娱乐活动能调节情绪,无休无止的欢乐却易转益为害。物极则反,数穷则变。“大凡快意处,即是多病处。”“棋可遣闲,易动心火。”一味狂欢尽兴是肤浅的人生,换来的往往是痛苦的悔恨。尽兴有度是达观的人生。乐极生悲不局限于娱乐方面,涉及到人生的方方面面。欢乐与悲哀是伴生的,欢乐有度会使欢乐常伴。


一味忍让不可取

  一味忍让,意味着丧失原则;一味忍让,意味着没有人格;一味忍让,意味着软弱可欺;一味忍让,意味着面临步步进逼的危险;一味忍让,意味着将走入绝路。有时候挺身而起、奋力反抗效果更好,得寸进尺是愚人常采用的计策,一再忍让反而助长其嚣张气焰。该出手时就出手,给点厉害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对得寸进尺者该迎头痛击,忍让不一定是好事。

多理性行事少意气用事

  做事不能只凭自己的感情,做事更不能只凭自己的感觉,意气用事必有麻烦。有时自己的知觉是错的,事情并不是想象的这般简单,表象总是容易迷惑人心。理性做事不至于反复折腾,理性做事不会出现大的差错,理性做事才不会使自己后悔莫及。切记:凡事都不能太冲动!不能只跟着感觉走,多思考才能不后悔。

文章插图画家 张书文书画艺术简介

                                        

    张书文  原名张泰峰,字独上,号拙者、觉者、行僧,艺名书文。生于1980年,,陕西泾阳人,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现为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陕西书法家协会会员、西安市美术家协会会员、渭北嵯峨书画学会副会长、《瀚墨书画》艺术总监。曾执教于西安香港广播影视学院。师承崔鸿治、也农、徐步诸先生,主攻花鸟,兼学山水和书法。

2007年作品《喜梅》入选第二届陕西花鸟作品展。

2009年作品《秋意》入选陕西林业系统首届书画摄影大赛优秀作品展。

2010年作品《绿之梦》在陕西省2010“情注环保绿绘三秦”书画摄影大赛中荣获三等奖。

2012年作品《秋雨残荷》入选陕西省第三届花鸟作品展。

2012年作品《农喜》入选陕西省首届写生作品展。

2014年作品《四君子图》参加陕西省第四届少儿美术教师优秀作品展,并荣获三等奖。

2014年由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张书文花鸟画集》。

2015年6月20日张书文花鸟画新作展在西安吐哈石油大厦隆重举行。

2015年作品《花之冠》参加“辰鑫杯”共圆中国梦书画展暨富平人第二届书画名家邀请展中,荣获入展/佳作奖。

2015年10月书法作品入展陕西省第四届书法篆刻临作展。

2017年12月作品《秋语图》参加陕西省第五届少儿美术教师优秀作品展,并荣获优秀奖。

志存高远
——为张书文画集而作
徐步
十多年前,我在某艺校兼职上课,许多事情都已淡忘,但有一个学生给我留下较深印象,言语不多,聪慧内秀,善于思考,学习进步较快,这个学生叫张书文。
他原来不叫这个名字,是因为听了我的课后,受我的艺术思想影响而改的。我当时刚从西安美术学院研究生毕业不久,从教如流,意气风发,每每谈及中国画,必然涉及到书法与诗文,认为书法是中国画的基础,也是风格的向导;诗文是中国画的灵魂,更是格调的基因。这一教学思想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张书文耳濡目染,内心引起了极大共鸣,于是取书法之“书”,诗文之“文”,合为“书文”,是为新名。从今往后,要在中国画的基础和基因等方面狠下功夫,般礡傲睨,矢志不移,可见其志向之远大。
张书文从事的专业是花鸟画创作,毕业十几年来,干了多种行业,但始终没有放弃花鸟画的学习与创作。他取法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等,这正是我当年授课时极力推介的几位大家,尤其是吴昌硕风神峻利的笔墨意趣,更是反复演练,剖析有加,“当其手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作画如写字,当意气用事。张书文沿着这一理路展开着自己的笔墨情趣,那几笔爽然的墨块,是“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那纵横交错的笔道,竟“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因此,劲利清爽已经是张书文花鸟画的基本格调,且笔墨形式日趋稳健而有味。然而,造型与笔墨的矛盾依然在困扰着张书文。当然这几乎是所有中国画家都会面临的问题。齐白石曾经叹服吴昌硕笔墨的纵横之气,但他始终没有抛弃造型的精准与细腻。当两者既对立又统一之时,便成就了齐白石的高度。所以,张书文在创作中也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放达笔墨,又似乎放松了造型;考虑造型,笔墨又显得太紧;注意了笔墨与造型,章法又有所忽略。潘天寿在章法上的考究对张书文有许多启示,当然,突破常规的章法,才是性灵与才情的体现。如何把握这个“度”,达到心手相应的境界,当然须要阅历事故,充实学养,假以时日,才能百炼成钢。
陈师曾说文人画有四要素:第一是人品,第二是学问,第三是才情,第四是功夫。“人品不高,落墨无法”,从古至今,凡成大家者,其人品无有不高者。“画者,文之极也”,画是思想情感的形式载体,其格调必由诗文来涵养。“自我作古空群雄”,在师法中能变法,含英咀华,而后自出机杼,即是才情的显现。“法备气至见精神”,人品、学问、才情,最终要归结到功夫,功夫不到,画难精纯。一个画家要获得成功,须要综合条件的恰到好处,因此,其道路必然是漫长的,其过程必然是艰难的。张书文深明此理,总是脚踏实地地读书、写字和画画,在“书”与“文”的浸淫中,使其绘画创作的艺术境界得以提升,再提升。能如此出风入雅,不染流俗,日后必有所成。

独上心语之少儿书画教育 
 中国文化以儒学、佛学、道学为之根本,那么少儿教育应先以儒学为基础。儒乃正气、道乃大气、佛乃静气,儒讲法度,学礼、守法、养习惯、树信仰。北宋哲学家张载云:“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提出了学习之目的和人生存在的价值与意义。明代哲学家王阳明心学思想“一、心外无物,二、良知,三、本然与明觉,四、致良知,五、知行合一”,对教育孩子认识事物本源和解决如何学习的问题提出了明确的准则。在儒学中有五常“仁、义、礼、智、信”,五德“温、良、恭、俭、让”,这是礼法,是制度,必须遵守和学习。
 我们学习书画艺术,应以陈师曾提出的文人画四要素为准则,“第一人品,第二学问,第三才情,第四思想”。要不断进取,提高自身修养。赵孟頫有一首论画诗,“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学习中国画应以书法为基础,“诗文书画有真意,贵能深造求其通”。诗文是中国画的灵魂,儒、释、道文化是中国画的根基。
  陈子庄先生有语:“我们从事绘画并不是为画画而画画,最终成了画匠,这在艺术上是没有前途的,必须要以民族、国家的前途和民族文化的长存不衰为前提,从事绘画艺术才有意义。认识这一点很重要,要以保护、继承和创造、发扬民族文化为最终目的,要时刻想着民族文化在当今世界的境况,这样的画家在艺术上才有前途”。(摘录石壶论画语要)
 总之,宗教是解决人的心灵归宿问题,艺术是解决人的现实享受问题,教育是解决人的心源问题。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德高为教,行高为师”,为教师之准则。我“此心光明、亦复何言”。光明正大此我心性也。
                                                     2016年12月7日
                                              觉者书文写于独上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著名画家付厚党 宁静致远 画道禅心
任振山|艺无止境 砥砺前行——中国当代书画名家邀请展
写意本色——王克勋花鸟画作品赏析
《艺展中国》潘新学中国画作品展
艺美视界艺术家推荐:张学刚--大写意花鸟画赏析
「品艺青年100 · 国画」推荐艺术家 常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