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中国古代最接近科学的一首词,可惜没人回答

木兰花慢

(宋)辛弃疾

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中华民族是一个充满诗意的民族,有所长就有所短,据说科学精神就欠缺一点。我觉得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当然每一个人的视角和观点不一样,可以举出许许多多反驳的例子。我不是辩论家,奉行的是“只表达,不争吵”的原则,真实表达自己的想法就是了。 

(月亮和地球)

还是从中秋国庆长假说起。前几天,专门集中念了十首中秋的诗词。中秋最早就是从祭月到拜月,再到赏月的一个过程。所以月亮自然而然是中秋的主角。“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绝大部分中国人都把头顶那一轮明月作为寄托情感的载体。那轮明月照耀着我,也应该同时照耀着你,我在对着明月思念你的时候,你应该也在对着明月思念我。这是中国人的情感逻辑,一个诗意的逻辑。

只有很少的人才意识到,月亮就是一个星球——浩渺太空中的一个球体。在这很少的人之中,就有屈原、有辛弃疾。屈原《天问》,提出了一百七十多个问题,涉及时间、空间、天文、地理、神话、历史、哲学……比如,“日月安属?列星安陈?”意思是说,在浩渺的星空中,太阳和月亮是怎么安放的,众多的星星又是怎样陈列的?这就是宏大的科学问题。又比如,“自明及晦,所行几里?”问的是,太阳从日出到日落,走了多少路?这又是一个具体的天文学问题。    

可惜的是,屈原《天问》中提出的一百七十多个问题,过了一千五百年,也没有人理睬,更没有人回答。如果有人作答,哪怕经过历史检验是错误的回答,也将是科学的研究和探索。没有,就是没有,历史不容假设。直到辛弃疾,再次发问,不是屈原那包罗一切的发问,而是专门问月亮。这便是今天的《木兰花慢》。

这天,中秋,辛弃疾和他的客人们喝酒喝到天快亮了(将旦:天快亮),想出了这个话题。我们以前说过,苏轼写《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也是在中秋“欢饮达旦”之后——可见,古人喝酒比现在人还要疯狂,也可见写好文章要先喝大酒。有客人讲,自古以来只有等月的诗词,没有送月的诗词。于是才高八斗的辛弃疾模仿《天问》写了这首词。


词的意思是说,今夜可爱的月亮,你向什么地方去了,悠悠慢慢?是不是天外还有一个人间,那里的人刚刚看见月亮升起在东边?茫茫的宇宙空阔无边(汗漫:广阔无边.),是浩浩长风将那中秋的明月吹远?明月(飞镜:明月)明月根是谁系在天上?是谁留住了嫦娥不让她嫁到人间(姮娥héng é:嫦娥)?据说月亮是经海底运转,这其中的奥秘无处寻探,只能让人捉摸不透而心中愁烦。又怕那长鲸在海中横冲直撞,撞坏了华美的月中宫殿。蛤蟆本来就熟悉水性,为什么玉兔也能在海中游潜?假如说都没有问题,为什么圆月会渐渐变得钩一样弯?

大家是不是觉得这些发问,不仅仅是奇特的想象,也已经是非常接近科学的问题了。清代的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词人想象,直悟月轮绕地之理,与科学家密合,可谓神悟。”但是,辛弃疾的问题,他自己没有作答,也没有别人来作答。大家或者觉得新奇,或者一笑了之,终究与科学认知和科学发现失之交臂。好可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刘润为 | 闲话古人的问月诗词
醉美宋词|辛弃疾《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
不一样的月亮——品赏辛弃疾中秋词《木兰花慢》
佳作赏析30:辛弃疾: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
辛弃疾最好的一首咏月词,被誉为千古绝唱,可比肩苏轼的水调歌头
辛弃疾中秋赏月 九问明月 你会几个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