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外滩12号 外滩的橄榄叶


外滩12号,原汇丰银行,现浦东发展银行。建成于1923年,设计师:公和洋行威尔逊。建筑风格:新希腊风格。地址中山东一路12号。照片在浦东滨江绿地拍摄。

 大楼外观高贵、大气、华丽、典雅,被认为是中国近代西方古典主义建筑的最高杰作。它还是一幢充满历史感的建筑,汇丰银行,上海市政府和浦东发展银行先后使用过此楼。

汇丰银行大楼采用严谨的新古典主义立面构图,外观上可以明显看出新古典主义的横纵三段式划分。正中为穹顶,穹顶基座为仿希腊神殿的三角形山花,再下为六根贯通二至四层的爱奥尼式立柱。大楼主体高五层,中央部分高七层,另有地下室一层半。大楼主体为钢框架结构,砖块填充,外贴花岗岩石材。

大楼以正大门与正大门上面的穹顶为中轴线,两侧形成严格对称。主立面成横段、竖三段的格式。扇花饰细腻的铜质大门,为罗马石拱券样式。券门左右置高低圆柱灯各一,铜狮一对。大石块作外墙贴面,宽缝砌置。二至四层中段中部惯以六根爱奥尼克立柱,其中2排为双柱,贴墙石块则为细缝砌置。5层上面的圆形穹顶是铜框架结构,成为该大楼的标志。

19216月,外滩12号汇丰银行新大楼奠基仪式隆重举行,英文报纸《远东时报》将其形容为一片诺亚的橄榄叶。

根据《神经》故事,诺亚乘坐方舟躲避上帝制造的大洪水之后,他派出探听消息的鸽子衔回了一片橄榄叶。这表明洪水已经退去,灾难终于结束。而当时上海的经济也正从一战后的衰退中慢慢复苏。

 “大楼奠基象征着经济衰退的潮水正在退去。对于捱过了最困难时光的人们来说,未来是光明的。”报纸写道。

汇丰银行由苏格兰人萨瑟兰德于1864年创办于香港,此人敏锐地意识到香港与大陆港口城市间的金融需求。银行后来从清廷的贷款中获利颇丰,一度将中国海关与盐税的存款权牢牢掌握。

大楼奠基这一年,股东大会宣布250万港元的注册资本已增长到5000万港元。汇丰已成为远东第一大银行,建造新大楼意在显示实力,重塑信心,因为金钱常随信心滚滚而来。

由此汇丰为造楼定下基调,无论要经历多少困难,痛苦或是麻烦,只要有适合这座大楼使用的材料,都必须想办法弄到。银行大厅中那8根由整块意大利大理石制作的奢华圆柱,便是不惜工本弄到的建材之一。

显著的位置,宏大的体量加上精美的建筑设计,为12号大楼赢得从苏伊士运河到白令海峡间最壮观建筑的美名。

五层上面的圆形穹顶是铜框架结构,成为该大楼的标志。

二至四层中段中部惯以根爱奥尼克立柱,其中两排为双柱。


六扇花饰细腻的铜质大门。


 券门左右置高低圆柱灯各一,铜狮一对。

设计这幢大楼的就是设计了外滩3号的公和洋行威尔逊,他在1920年初便完成了设计稿。但经过一年多的推敲,他居然下定决心化繁为简,好像用了一块大橡皮一样把大楼立面细密的雕刻统统擦去。最后落成的12号呈现简洁明快的新希腊风格。没有多余装饰,仅依赖比例和线条,就塑造出一份高贵的形象,时至今日在外滩建筑群中仍显得气场十分强大。




上海汇丰银行大厦兴建的同时,出于风水考虑,向英国订购了两尊青铜狮,安放于大楼正门前,作为镇兽。两尊铜狮分别以当时汇丰香港总经理和上海分行总经理命名。

 1941年日本占领上海,汇丰在上海的两尊铜狮遭日军锯割,但没有被拆走。1966年这两尊铜狮被上海市文管会移至上海滑稽剧团仓库,80年代转交上海博物馆。1997年浦东发展银行获得汇丰银行大楼的使用权后,曾希望将原狮移回银行大门前,后经协商,由浦东发展银行出资仿照原样铸造了两尊新铜狮。铸造过程中,出于对历史的尊敬,原日军破坏的锯痕也一并保留呈现。

 历经风霜的花岗岩石材贴面,映衬着鲜艳的五星红旗。

汇丰银行大楼内部装修品质十分高雅,选用大理石、黄铜等装修材料,技艺精良,且设有暖气和冷风装置。营业大厅的8根柱子为整根大理石筑成,在当时为亚洲独例。

上海浦发银行现在不允许在大楼一层营业厅内拍照,并且管理甚严。因此只能从网上下载几张照片,供我们大家欣赏。这几张照片拍得非常好,但我已忘了从哪位博客上下载的,在这里仅表示感谢。

在汇丰银行八角形门厅上方,原有八幅马赛克镶嵌的大型壁画,穹顶上另有黄道十二宫及太阳神、月神的天顶画。1955年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撤出大楼后,这些壁画被维修人员用涂料覆盖,199711月被修缮人员发现,浦东发展银行遂出资修复。(但将画面中的汇丰标志改成浦发银行标志)

《上海旧事》记载了这些壁画重见天日的故事:

1949年上海解放,汇丰大楼被改为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大楼。19565-6月间,苏联舰队访上海,为了用大厅接待外宾,要做适当改造。当时有人认为,这一大块壁画太商业化,太西方化,所以建议敲掉。但上海民用建筑设计院的陈植院长看过后说,敲掉太可惜,那么好的艺术品,还是刷上涂料吧,这些马赛克是经过特殊处理的,应该不会腐蚀。随后,市政府批准覆盖,于是壁画从此销声匿迹。阴差阳错之间,这些精美的艺术作品正好逃脱了文革浩劫。    

1995年市政府乔迁人民广场,浦东发展银行进驻大楼,为了修缮新居,邀请了法国罗浮宫现任总建筑师纪尼科先生、英国温莎堡现任修复专家唐纳德·英索尔先生等到沪会诊。英索尔先生掌握有这幢大楼的部分资料,当即提出要寻找消失的《世纪壁画》。

199762163岁的油漆高手赵振钊在壁画的东京方位契入,做0.7平方米的覆盖物清除试验。当第四层覆盖物被清除后,保存完好的马赛克壁画重现。中外专家高兴得跳了起来,马赛克保存!保存完好。

 此时,陈植老人已经95岁高龄了。




   外滩12号大楼没有门牌,没有优秀历史建筑铭牌。只有标明中山东一路12号大楼的《上海浦東發展银行》铜牌。

 博文采用了乔争月《外滩建筑系列》内容。博文标题也采用了乔争月原文标题。谢谢乔争月老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汇丰的“世纪壁画”
阅读建筑 | 外滩12号浦发银行大楼:外滩的“橄榄叶”
外滩12号 汇丰银行大楼
上海闲话之十:原外滩汇丰银行大楼(三)
上海汇丰银行大楼的前尘后影
外滩这幢宏伟壮丽的百年大楼,曾被誉为“从苏伊士运河到远东白令海峡最讲究的建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