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原来李清照的千古名句,竟是仿写前人之意,原作更加出神入化
文字是情感的凝华,诗词是文字的结晶。一首古诗,一首词,都有它背后的故事,和深藏的情感。
古人写诗作词,今人品味经典,欢迎各位文友,和张凡一起,品万古诗词,看百态人生。
(文·张凡)
(原创作品:禁止抄袭)
大图模式
作为宋代第一才女的李清照,一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佳作,其中更是不乏让人耳目一新的经典名句。比如这句“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可谓是当之无愧的绝佳之作。可是在偶然翻阅宋词的时候,却不经意间发现,原来李清照的千古名句,竟是仿写前人之意,原作更加出神入化。
在古代的文学史上,这样的现象其实已经十分常见,俗话说天下文章一大抄,你方抄罢我方抄。相比于那些将前人的词句,原封不动地搬到自己作品当中的人,李清照这种模仿意境的手法,已经是十分高超。
大图模式
不过或许是由于环境的差异,和内心世界的不同,相较于李清照这句词而言,原作给人的感觉,则要更加的出神入化,也更为率真自然。当然这也并不是否定李清照的造诣,毕竟能够流传千载,并且广为人知的佳作,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只不过原作品的风格,并不像李清照这般缠绵悱恻,而是一种直抒胸臆,吐露心声的感觉。
原作的名字叫做《眼儿媚·萧萧江上荻花秋》,是著名词人贺铸,描写分别之情的作品。只是这首词中的离愁,并不婉转,而是显得十分苍凉。
《眼儿媚·萧萧江上荻花秋》
宋·贺铸
萧萧江上荻花秋,做弄许多愁。半竿落日,两行新雁,一叶扁舟。
惜分长怕君先去,直待醉时休。今宵眼底,明朝心上,后日眉头。
大图模式
这首宋词的作者贺铸,是北宋年间的著名词人,他的许多诗词作品,都广受当时文人的喜爱。尤其是他晚年,曾经写过一首《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其中一句“一川烟雨,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更是风靡天下,将他的知名度推向了巅峰。
所以也就有理由认为,身为南宋词人的李清照,应该拜读过这位前辈的作品,而且深受其中意境的影响。尤其是这首词的最后一句,更是为她那一句千古名句奠定了基础。一个是由眼帘映入心间,情绪涌上眉头,一个是眉宇间含带心事,随着叹息若在心头。相似的神态,不同的顺序,同样精妙绝伦,但却各有千秋。
大图模式
此时再回过头来看这首宋词,其实从第一句开始,就已经透露出了一种别样的离别场景。“萧萧江上荻花秋,做弄许多愁”,这句应该是化用白居易的“枫叶荻花秋瑟瑟”,但是却别出心裁,以苍茫之景,引出心中之愁。
继而笔锋一转,目光投向天边,“半竿落日,两行新雁,一叶扁舟”。如此充满创意的词句,优雅而又不失工整,可见作者的功底,已然出神入化,炉火纯青。
大图模式
而真正的神来之笔,则是下半阙的最后一句,也是对李清照影响深远的一句,“今宵眼底,明朝心上,后日眉头”。比之李清照词中那种朦胧的意境,此句显得更加自然,仿佛水到渠成,不加任何修饰。
若说李清照给人的印象,是一个温如美玉,在黄昏中独自叹息的柔弱女子。那么贺铸让人看到的,则是一个目送故人远去,在旷野中大发感慨,真情流露的性情中人。
大图模式
如果不读这首宋词,或许永远都不会知道,原来李清照的千古名句,竟是仿写前人之意,更不会了解,贺铸笔下的原作是如此的出神入化。在领略过他们两人的佳作之后,不知你更倾向于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词坛里的“弱肉强食”:名家点铁成金的“化用”与反面教材的原作
6首美得令人心醉的宋词,每一首都含有千古名句!
20大宋词仙品榜:宋朝绝顶好词,基本一网打尽
晏殊的儿子晏几道抄了句诗,放在自己词《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中,不料成了千古名句
宋词鉴赏方法初探
曾繁仁:宋词的“婉约”与“豪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