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周氏三兄弟和他们的春卷、麻花和烧饼
小的时候,我觉得最幸福的事就是早饭不吃稀粥,而是花两毛钱买根油条就着豆浆吃,或者花三毛钱买个豆沙包,有烧饼吃就更好了。放学路上,可以再花两毛钱买个春卷或是油墩儿吃。平日里,有麻花当零食,想吃就几根就有几根。可是九十年代的农村,一日三餐能吃饱就是幸事了,上面这些吃食都是奢侈品,并不能经常吃到,只有父母心情好时,或是在小摊前恰好遇到亲戚长辈,抑或是学习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才能幸运地过一把嘴瘾。因为不常吃到,所以我和小伙伴们对这些吃食的缔造者无比崇拜。
洋汊村的面食生意都被周氏三兄弟垄断了,老大周文,专攻春卷、油墩儿;老二周武,专攻油条、麻花、馒头和糕;老三周斌,专攻包子和烧饼。我记事时周家长兄周文已经六十多岁了,所以我没有见过周老先生,也没有听说过他的事迹,但他无疑是个具有大智慧的人,一身做面食的功夫,分授给三个儿子,使他们各有谋生之技,又不会相互竞争而致兄弟失和。
一、
无论刮风还是下雨,只要村里的浴室营业,周文的小摊都会立在门口。一辆小三轮车,中间撑起一把大伞,车上炭炉上架着一口小锅,锅旁立着一个装春卷和油墩儿配料的玻璃小橱,炉火一着,油锅一炸,立刻香味四溢。周文的老伴儿站在锅前负责炸春卷和油墩儿,周文站在她身后,负责收钱找零,照看炉子。虽然春卷是周文做的,油墩儿的料也是周文配的,但锅前掌勺掌筷的事女人总喜欢抢着做,周文也乐得帮闲。
周文老伴儿使的筷子比一般筷子要更长更粗,有点像小鼓槌,由于使用多年,筷尖都黑了。油锅上架了一个铁丝拧成的小底座,当春卷和油墩儿炸熟后,就放在铁丝上晾一会,把油滴尽了。说起他们炸春卷的油,是循环利用的,每天炸完后还灌起来,第二天倒出来接着用,为此年轻的一辈私下里都说不干净。周文的解释是,这老油就跟老汤一样,不能丢,但后来迫于压力,他每天都换新油,而且他还把大油壶放在摊子上最显眼的位置,以自证清白。不计较卫生的话,我倒更愿意吃老油炸的春卷,因为更香更脆。
春卷和油墩儿在临泽镇是常见的吃食,但周文做的却跟镇上的不大一样。镇上的春卷包的是红薯粉,中间夹杂大蒜粒和肉粒,而周文做的春卷只有红薯粉。就我个人的口味来说,不太喜欢浓烈的蒜味,也不想在素面食里吃到不知道是猪身哪个部位的肉,所以我更喜欢周文的春卷。还有一点,周文的春卷炸熟后表面是光滑的,不像镇上的春卷炸熟后表皮起泡。最关键的,周文的春卷只要两毛钱一根,五毛钱三根,镇上的春卷却要五毛,虽然镇上的春卷要大些,但论起性价比,周文的春卷明显更胜一筹。综上,周文的春卷色、香、味、价,都是上佳的。
比起春卷,做油墩儿要简单一些,只需要调好配料和面糊,放在特制的多角勺子里搅拌一下,再放到油锅里炸,面熟后定型,就成了油墩儿。再将油墩儿从勺子里轻轻拨出来,翻滚再炸。周文的油墩儿同样比镇上的好吃,因为他的用的配料是紫青萝卜丝,是他自己种的,十分好吃,不像镇上的油墩儿,配料乱七八糟的,还多不新鲜。
村里的浴室不是全年营业的,但只要开门,没有特殊情况,周文的摊子都在。小孩子家其实是不太愿意跟着大人去洗澡的,但想想去洗澡能混根春卷或油墩儿吃,也就欣然同往了。我每次跟父亲洗澡前都会问一下路上洗澡回来的人,周文在吗,说在,我就高兴得像是去赴宴一般。小学放学回家,也要经过浴室,小伙伴们一起走,谁兜里有钱买根春卷吃,那真的要被羡慕死。
周文做生意,从来不吆喝,但每一个来浴室洗澡的人都会跟他打招呼。他得闲了,就坐那跟洗完澡出来的人聊家常,亲友家的孩子要吃春卷、油墩儿,他都摆摆手不要钱。在洋汊人眼里,周文的摊子就是一个地标,周文是他们再熟悉不过的朋友。
小学毕业后,我离开洋汊村上中学、大学,每次放假回家,我都会去浴室泡澡,顺便吃春卷、油墩儿。此时的我已不再是那个手头拮据的小孩子,虽不富有,但吃春卷到饱还是不成问题的。十几年间物价飞涨,但周文的春卷和油墩儿依然是两毛钱一个,五毛钱三个。我跟他聊天,问他为什么不涨价,他笑着说,都是乡里乡亲的,涨什么价啊,几毛钱的事!我问他挣钱不,他笑着指着油壶说,挣的钱正好够买油。不过也无所谓,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我要是因为不挣钱就不卖了,像你这样的孩子就吃不到这么好吃的春卷和油墩儿哪!仿佛是自觉有些骄傲了,周文不好意思地大笑起来。他脸上的皱纹纵横错乱,我顿觉他苍老了不少,但依旧是油光满面。
也不知是哪一年,周文和他的摊子突然从浴室门口,从洋汊村消失了。问村里人才知道,周文患了重病,没力气做生意了。又过了几年,就听说周文去世了,我这样的孩子,永远也吃不到那么好吃的春卷和油墩儿了。后来浴室门口换了好几拨摆摊的,有本村的,也有外乡的,有炸香肠的,有烤串的,似乎比以往还要热闹。小辈的孩子们在摊位间窜来窜去,他们的脸上的笑容,是我曾有的,如今再难寻觅的。
二、
比起老大周文,周武有个门面,但他的门面极其简陋,就是路边的一个遮雨棚而已,连门都没有,里面只有一张案板和一个煤炭炉。每天早晨,他和老伴儿就来到这个棚子,周武和面、揉面、切面,老伴儿给他打下手。油条的面基也就手指大小,两条摞在一起,用筷子中间一压,再提起两头一捏,轻轻一扭,放入油锅,立刻膨胀,浮在油面上,颜色由白色变成黄色,再变成褐色,就熟了。周文的老伴儿手拿一根长筷子,负责给锅里的油条翻身,炸熟的夹起来放到架在油锅上的铁丝底座上,晾干散热。
油条不贵,两毛钱一根,便宜又好吃,所以买的人很多。大人们吃完油条,总爱把手指上的油摸到头发上,全当是头油了。经常吃油条的人,头上总是锃亮锃亮的,旁人笑话说“苍蝇爬上去都要栽跟头”。他老婆则苦不堪言,骂骂咧咧,因为枕巾过不了几天就得洗。
炸油条赶得是个早市,八九点过后就可以收摊了,但周文不会闲着,他还有一项技能,那就是炸麻花。麻花怎么制作我不清楚,因为他都是在自家炸的,炸好了放到篮子里,盖上一块方巾,沿街叫卖。周武也不算太老,但他叫卖的声音像个八九十岁老头哼出的声音,还带着点戏曲腔:麻——花——!每个字都要拖五六秒,带着重重的鼻音。后来听说,他这叫卖声是跟他老爹学的!
麻花也是两毛钱一根,酥脆香甜,特别好吃。每次我一听到周武的叫卖声,就不停地提醒爸妈:周武来卖麻花了,周武来卖麻花,他要走了,他要走了。爸妈一笑,走出去叫住周武。周武很机灵,专往人缝里钻,一群人侃大山的地方,棋牌室里,学校门口,都有他叫卖的身影。有时走累了,他也会跟他老哥坐到一起,在浴室门口叫卖。
周武还有一项技能,那就是蒸馒头和糕。馒头不是方形的松软的刀切馒头,而是形似包子却又比较结实的馒头。糕是白色的小方糕,用糯米面制成。平常时村民不会吃这种馒头和糕,只有家里办喜事或是给老人祝寿才会找周文定做。喜事用的就在馒头上盖一个红色的“喜”字章,祝寿用的就在糕上盖一个红色的“寿”字章。这馒头和糕主家不会留着自己吃,喜事寿宴办完了就散给邻里街坊。通常三四天后,馒头和糕都非常硬了,而且它又没有馅,又不甜,所以我并不喜欢吃。外婆却格外珍视这些馒头和糕,严令母亲不许丢掉,她会把它们切开来煮着吃,滴几滴香油,再放点白糖,吃得津津有味,边吃还别说:“你们这些孩子,真是没饿过肚子!好东西丢掉,要遭天谴的!”
周武如今也老了,孙女都快出嫁了,他儿子不想父亲劳累,劝他别干了,他也就同意了。逢年过节在村里的路上偶尔还能遇见他,可看不到他腰间挎的竹篮,听不到他那唱戏般的吆喝,总觉得失落异常。
三、
比起两位哥哥,周斌要幸运得多,他不但继承了老爹的房产,还接手了老爹的店面。而且这店面的地段非常不错,就在洋汊村的菜场旁,村政府的隔壁。果然天下父母都偏爱幼子。
周斌的技能是做包子和烧饼。包子有青菜馅的,有豆沙馅的,三毛钱一个;有肉馅的,五毛钱一个。每天清晨上学去,路上经过周斌的店面,总会看到那锅炉上摞得高高的蒸笼不停地冒着热气,我都会刻意靠近点走,好闻一闻包子的香气。虽喜欢包子的香气,但我并不太喜欢吃包子,吃包子只吃豆沙馅的,我的最爱是周斌做的黄烧饼。
周斌每天天没亮就起来和面做烧饼,其制作过程我是无法得见的,每天我路过,已经有好多烤好的烧饼摊放在烤炉旁。黄烧饼是圆形的,跟新疆的馕有些相似,但要比馕小一些,也不似馕那么硬。它的颜色是金黄的,上面撒了些芝麻,撕开了看,是一层一层的,最中间那层是夹心,或甜,或咸。吃黄烧饼时,边吃边掉下很多碎末末,所以每个吃黄烧饼的人后面,总会跟着几条土狗。
黄烧饼五毛钱一个,是所有面食中最贵的,在那个零线从未超过一块的年代里,我是很难吃到的。但我会攒钱,今天一毛,明天一毛,攒够五毛钱,就潇洒地推开妈妈递过来的粥碗。我吃着黄烧饼高兴地上学去,感觉自己走路都快飘起来,身后待食的土狗不停地小声叫唤,像是崇拜者对于偶像的欢呼,让我非常的陶醉!
周斌是三兄弟中最早抛弃父业的,原因很简单,利润太微薄了。为此他两位哥哥训斥过他好几次,但都没能让他回心转意。后来周斌出外打工,他家店面总是铁将军把门。再后来,周斌搬出了洋汊村,住到了城里,这处老宅没了烟火气,也没了人气。村里的菜场改建后,店面前的路就鲜有人至了,渐渐地爬满了蜘蛛网,像是一个无人问津的古迹,只有熏黑的墙壁和“周氏包子铺”几个斑驳的字诉说着陈年的往事。
周氏三兄弟都有儿子,但没有一人继承乃父衣钵,继续做面食生意。周文的儿子在外开公司,生意红火;周武的儿子搞装潢,衣食无忧;周斌的儿子考上了好大学,毕业后就在外地安家了。小一辈的孩子们从来不缺零食吃,比我们当年的更丰富,更好吃,也更贵。等他们长大后,或许都不知道春卷、麻花、烧饼为何物,更不可能知道他们父辈当初吃这些东西的心情。时代的浪潮滚滚向前,永不止息,它冲走了小人物的生活痕迹,却冲不掉人们心底的眷恋,以及大孩子们心中的那段时光,那段记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麻花、油条、油饼和薄脆--左慈戏曹
馒头烧饼油条面包蛋糕放什么增稠剂好
​【竹榭名苑临屏】春卷
开封传统风味小吃之八批油条
北京这15样炸物,没有人能成功拒绝
小时候过春节吃的那些油炸小吃(原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