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他因一首诗晚年受到重用,皇帝御笔抄写在诏书上,现入选小学课本
这件事发生了唐德宗前期,有一位叫韩翃的诗人,写了一首诗,皇帝读后赞不绝口,以至于到了不见到这位诗人就茶饭不思的程度。而当时的大臣,几乎没有看好韩翃的,因为韩翃是天宝13年进士,那还是唐玄宗时代的事。现在的韩翃,已经是垂垂老矣,虽说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但早被人们忘记了。
而且,自从中了进士后,韩翃也没做过什么干部,因为他中进士的第二年,就爆发了安史之乱,唐玄宗逃命都来不及,根本就没有人顾得了这些候补的官员。他当过几年幕僚,最终是不得志。
晚年的韩翃,早就没有了出将入相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了,没事写写诗聊以自慰。他自己也没想到,一首诗会为他的晚年带来好运,为自己的人生续出一个豹尾来。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不能不说,这首诗写的太美了,千古传诵。而实际上,在唐朝,韩翃只是一个小诗人,他一生最好的诗也就是这一首了。
春天的长安城,无处不飘飞着落花。寒食节这天,东风浩荡,御园的柳枝被风吹得斜斜的摇曳。已经黄昏了,遥望宫中,烛火摇曳,这可是寒食节啊,民间可是没有谁敢点燃蜡烛的。蜡烛的轻烟,飘进了的王侯之家。
五侯家是什么?新封的侯,不是因为战功,也不是因为才能卓著,而是因为这些人是皇帝身边的宦官。
这首诗很快就传到了皇宫,此时的皇帝是唐德宗李适,李适一读到这首诗,心都在颤动。不是因为这首诗写的美,而是他想起了自己小时候,父亲代宗宠幸宦官。当时出使各地的都是宦官,朝廷被弄得乌烟瘴气。所以,他从被立为太子的那天起,就发誓自己只要登上皇帝,就决不允许宦官干政。
真是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李适读这首《寒食》,跟其他人的感受都不一样。他对于这位敢于讽刺宦官的诗人特别看重。所以,他决定重用这位写《寒食》的诗人。
于是,皇帝下旨,让韩翃担任中书舍人,这可是个高官,专门是为皇帝起草诏书的。韩翃做梦都想不到,自己在垂垂暮年,能得到如此重用,当别人告诉他这个消息时,他根本就不相信。
这也难怪,因为当时还有一个叫韩翃的,人家可是个刺史。一个刺史升任中书舍人很正常,而他一个闲散的老人,皇帝怎么可能如此重用他呢?
其实接到诏书的地方官也拿不准,不知道皇帝提拔的究竟是哪个韩翃,但是大家都觉得,肯定是那个当刺史的韩翃。所以,就向皇帝请示,这次启用的是哪个韩翃。
皇帝听了汇报,什么话也没说,拿起那份诏书,亲自用笔在空白处抄上了这首《寒食》,最后写上四个字:与此韩翃。不用说了,就是这个虽有功名却没有官职的韩翃了。
韩翃像做梦一样,晕晕乎乎就当了中书舍人。要知道,他历经玄、肃、代、德四朝,始终不得志,却因一首诗忽然就飞黄腾达了。
唐德宗用韩翃,就是为了表现他不让宦官干政的决心。唐德宗前期,确实是个有为的皇帝,宦官确实没有任何权力。讽刺的是,德宗因为削藩导致“泾原兵变”,朝廷百官各自逃命,而追随德宗的,竟然都是宦官。
这次兵变之后,德宗对宦官的观点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他开始重要宦官,跟前期完全相反。韩翃的诗幸亏是写在德宗前期,如果是后期,韩翃可能终生无出头之日了。
大家对于韩翃的这首《寒食》有何高见?欢迎留言交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明古诗知多少
同样是生在唐朝,这两位诗人韩翃和李远,一位因诗《寒食》/《寒食日即事》升官,一位却因诗遭贬谪
史上最高级的一首骂诗,乍一看句句都是写景,其实句句都是讽刺
这首讽喻诗太过巧妙,皇帝看不出来,还对作者加官进爵
唐诗三百首唯一以节日表讽刺的诗:清明前2天还有节日,你知道吗
《千家诗》21 寒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