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诗词格律我知道(7)

慢曲、慢词、辘轳格、鹤


膝、藏头诗

赘韵

元曲押韵的一种情况。即在不必用韵的地方押了韵。

截句

即绝句。明吴讷《文章辨体》引《诗法源流》谓:“绝句者,截句也。后两句对者,是截律诗前四句;前两句对者,是截后四句;皆对者,是截中四句,皆不对者,是截前后各两句。”可知所谓截句,由以绝句实截律诗之半的认识而来。

歌头

大曲中的中序可以分为若干遍,称为排遍或叠遍,歌词往往开始于排遍中的某一遍(不一定是第一遍),称为“歌头”。词调中有一些称为“歌头”的,是来源于大曲的歌头,如《六州歌头》,来源于大曲《六州》的歌头。

歌曲

词的另一种叫法,姜夔的词集称为《白石道人歌曲》。

歌行

诗体名。古体诗的一种。由古乐府诗发展而成。“行”,在汉代即指乐曲(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司马贞《索隐》)。汉魏以后,乐府诗题为“歌”和“行”的颇多,但“歌行”体正式形成在六朝后期至初唐。其与乐府诗区别在于既不入乐,又不沿袭乐府古题。唐代歌行创作极盛,留下许多千古杰作。明徐师曾曰:“放情长言,杂而无方者曰歌,步骤驰骋,疏而不滞者曰行;兼之曰歌行”(《文体明辨序说·乐府》)。可见其叙事抒情放任驰骋,如行云流水般流畅之特点。篇幅一般较长,以七言为主,兼用杂言,可换韵,句式、格律声韵都较自由灵活。

摘调

元曲创作中,摘取一个套数里一两个精彩特出的曲调来单独填写,就称为“摘调”。

摘遍

词学术语。词本为合乐之唱词,所配合曲调来源复杂,其中有从唐宋大曲、法曲中制成者。大曲、法曲为唐宋时大型歌舞曲,结构复杂,由众多乐曲组成。王灼《碧鸡漫志》卷三云:“凡大曲有散序、靸、正攧、入破、虚催、实催、衮遍、歇拍、杀衮,始成一曲,谓之'大遍’。而《凉州》排遍,予曾见一本,有二十四段。后世就大曲制词者,类从简省,而管弦家又不肯从头至尾吹弹,甚者学不能尽。”因大曲、法曲演奏较难且冗繁,便从中摘取优美动听而又能独自成曲之一段,加以增损变化,制成令、引、近、慢各类曲调,称“摘遍”。但与原曲调不尽相同,如《氐州第一》、《法曲第二》、《六州歌头》、《水调歌头》等。

舞曲歌辞

乐府的一种。主要是用于郊庙祭祀的歌辞,内容较为轻靡。主要流行于汉代至隋代。

词的一种体裁。其特点是篇幅较长,节奏较为舒慢,所以它又称为“慢曲子”(与“急曲子”相对),慢是它的简称。慢多属长调,大多在八九十字以上,约一百字上下。慢有一部分是从大曲或法曲截取而成的,有的则是由令词加长增衍而来的。如《西江月慢》是由《西江月》加长的,《木兰花慢》则是《木兰花》的增衍。称为慢的词有《熙州慢》、《长亭怨慢》、《声声慢》、《黄河清慢》、《扬州慢》、《恋芳春慢》、《石州慢》、《探春慢》、《拜星月慢》、《绕池游慢》、《紫萸香慢》等。

慢曲

曲调舒缓、兼有赠板的南曲曲牌,又称为“细曲”,与“急曲”相对。南曲中的《仙吕宫·金盏儿》等都属于慢曲。有些曲牌没有赠板,但唱法和缓舒迟,也属于慢曲。

慢词

词学名词。唐宋音乐有慢曲子与急曲子之分。慢曲子曲调舒缓,配合慢曲子之歌词好为慢词。唐代敦煌词中已有慢词出现,而大量写作慢词之人,当以宋柳永为首,后经张先、苏轼等继作,慢词遂盛。慢词字句往往较多,系据曲调缓急划分,与以字数多少为标准划分的长调有别。

璇玑图诗

杂体诗篇名。十六国前秦苏蕙作。见《诗纪》。《晋书·列女传》云:“(窦)滔,苻坚时为秦州刺史,被徒流沙,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璇玑图诗以赠滔。”唐武则天《璇玑图序》曰:“滔将镇襄阳,邀苏氏同往。苏氏忿之,不与偕行,乃携阳台(滔宠姬)之任,绝苏氏音问。苏氏悔恨自伤,因织锦为回文。”又谓其诗“五色相宣,莹心辉目,纵广八寸,题诗二百余首,计八百余言,纵横反复,皆为文章。其文点画无缺,才情之妙,超今迈古,名曰璇玑图。”词甚凄惋。陆昶评选《历朝名媛诗词》曰:“其辞文之妙,精巧绝伦。……此古今第一巧慧流传,至今不可没矣!惟是玩其词义,不免迁就字句,殊乏比兴。”后人衍续其诗,愈续愈多,宋、元间僧起宗着意推求,得三、四、六、七言诗三千七百五十二首,分七图。明康万民增立一图,其诗增至四千二百零六首,合起宗所读,共成七千九百五十八首。唐申诚曾作释文,今不传。

增句格

元曲创作中的一种变格。即在原曲牌所规定的格式中增加一句或多句。增句必须按照实际需要进行,有一定的要求,不能任意增加。有的曲牌或套曲可以增句,有的不能。有的曲牌规定了增句的位置,如《黄钟宫·刮地风》规定于第四句后增加,有的还规定了增句的平仄。无名氏《浮沤记》所用的《新水令》就比正格增添了“哭啼啼,泪双垂”这第二、第三句。增句格与减句格都属于周德清《中原音韵》中所说的“句字不拘”的一些曲牌。据他所说,可以增损的曲牌有正宫的《端正好》、《货郎儿》、《煞尾》,仙吕的《混江龙》、《后庭花》、《青哥儿》,南吕的《草池春》、《鹌鹑儿》、《黄钟尾》,中吕的《道和》,双调的《新水令》、《折桂枝》、《梅花酒》、《尾声》等。此外,正宫的《小梁州》、仙吕的《哪吒令》,南吕的《玄鹤鸣》,双调的《水仙子》、《挂玉钩》、《搅筝琶》等也都可以增损。

增订中州全韵

清人周昂据范善溱《中州全韵》补订的一部曲韵书。又称为《新订中州全韵》,现见有乾隆年间此宜阁刊本。此书于《中州全韵》的基础上,将二十一个韵部增为二十二韵,所增者为“知如”韵。周昂增此韵,被刘禧延批评为“妄作”。此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将上声分为阴阳两类。

横吹曲辞

乐府的一种。是古代军营中所用的乐章。是北朝时北方民话(北狄)在马上演奏的一种乐曲,其中的梁横吹曲是吸收自北方的民歌,融合了汉族和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的精华,风格豪放,主要流行于汉代至梁代,著名的作品如《木兰诗》、《敕勒歌》、《企喻》、《琅琊王》、《钜鹿公主》、《紫骝马》、《黄淡思》、《地驱乐》、《雀劳利》、《慕容垂》、《陇头流水》等。

辘轳格

诗学术语。律诗用韵格式之一。指律诗可兼用两个音近能通押的诗韵,按双入双出的格式相间排列,即第二、四句用甲韵,第六、八句用与甲韵可通的乙韵。两韵相接,出入相承。此格由唐郑谷、齐己与黄损等商定(见《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三一引宋黄朝英《靖康缃素杂记》)。

题画诗

诗体名。广义的题画诗指一切以画为题、歌咏画意的诗作。较早的有北朝庾信的《咏画屏风诗二十五首》,唐代开始流行,至宋蔚为大观,孙绍远所编《声画集》是中国第一部题画诗总集。狭义的题画诗指题在画面上的诗作,构成中国绘画程式章法的一部分,也是他人品鉴的一种方法,在元明清较盛行。作为诗画交融之产物,题画诗形成了自己直陈画意、品评画作、迁想发挥、抒情写志的艺术特色,成为中国特有的一种诗体。清陈邦彦奉敕编纂的《御定历代题画诗类》是中国古代最大的题画诗总集。

鹤膝

齐梁间诗人沈约等人所提出的作诗“八病”之一。据空海《文镜秘府论》的说法,其具体内容是指五言诗中第五个字(即第一句的末一字)不能与第十五字(即第三句的末一字)声调相同。不然就犯了“鹤膝”的毛病。如《古诗十九首》“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上言长相思,下言久别离。”“来”及“思”同作平声,这就叫犯了鹤膝的毛病。但蔡宽夫《诗话》及仇兆鳌《杜诗详注》等书的说法,则是指一句之中首尾的字都是清音而中间一字是浊音声母(这与蜂腰的首尾为浊、中间为清的情况正好相反),就叫犯鹤膝的毛病。

劈破玉

明代中叶以后流行的一种民间曲调,与《桂枝儿》相近。其体式为九句五十一字,末两句重叠吟唱。

燕射歌辞

乐府的一种。主要用于宴会或祭祀的乐歌。流行于晋代至隋代。

赠曲

也称为“增曲”。元代杂剧于正曲之外增加的曲子。赠曲可出现于第四折的结尾,如《贬夜郎》第四折末尾的《后庭花》、《柳叶儿》即为赠曲。其目的是使剧情更为完整。有的增曲出现于文中间各处,以配合剧情发展的需要。所增加者有道情、舞曲、挽歌、小曲等。如《衣锦还乡》、《还牢末》等剧中多有新增之曲。

藏头诗

亦称“藏头格”。杂体诗名。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评》列其名,然未作说明。大抵有如下三说:一谓作律诗于末联始点明题意(见《冰川诗式》);一谓诗句头一字暗藏于末一字中(见《诗体明辨》);一谓将所言之事分藏于每句诗的首字。如《水浒传》中描述吴用题卢俊义宅中的诗,便在四句诗的首字中暗藏“卢俊义反”四个字。第三说最为通行。

覆窠体

指五代楚诗人伊用昌的诗风。“覆窠”,为唐时江南方言,意为轻薄之词。伊《题茶陵县门》诗,为此体之代表。明杨慎《升庵诗话》录引此诗(题为《题茶陵县诗》),以“覆窠体”称之,且释曰:“犹今云打油。”

                   【胡玉琢 摘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何为令、引、近、慢
怎样作词——曲子词之短调小令
古典诗词词牌、曲牌详释(三)
总有深情难解,翻翻百转柔肠~梦竹小令集
词艺录丨词体以“小令、中调、长调”而分,并非“古人定例”
读词常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