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曾老师原创:多事(现象)一感悟写法(二)——差异选择法


第四章   如何写好命题作文

第二单元   如何写好感悟类命题作文

第八讲   多事(现象)一感悟写法(二)——认识、行为差异选择法

    有这样一篇感悟类小品文:

河边的苹果

    一位老和尚,他身边聚拢着一帮虔诚的弟子。这一天,他嘱咐弟子每人去南山打一担柴回来。弟子们匆匆行至离山不远的河边,人人目瞪口呆。只见洪水从山上奔泻而下,无论如何也休想渡河打柴了。无功而返,弟子们都有些垂头丧气。唯独一个小和尚与师傅坦然相对。师傅问其故,小和尚从怀中掏出一个苹果,递给师傅说,过不了河,打不了柴,见河边有棵苹果树,我就顺手把树上唯一的一个苹果摘来了。后来,这位小和尚成了师傅的衣钵传人。

   世上有走不完的路,也有过不了的河。过不了河掉头而回,是一种智慧。但真正的智慧还要在河边做一件事:放飞思想的风筝,摘下一个“苹果”。历览古今,抱定这样一种生活信念的人,最终都实现了人生的突围和超越。

   做同一件事,或者为了实现同一个目标,不同的人认识是不同的,行为是不同的,因此结果也是不同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依据最终结果的成败、或达成目标的程度差异,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认知、不同的行为中做出选择判断:一哪种认识认识是正确的;二哪种行为方式是最佳的选择。

   上面的小故事,众人要实现的目标是相同的:到南山打回柴草来。行为人分为两类:其他和尚和小和尚。(“认识”部分都没有写,隐藏在行为方式中。)具体行为是不同的:其他和尚,遇到洪水阻隔,目瞪口呆、垂头丧气;一个小和尚遇到洪水阻隔,就去采摘苹果。行为结果也截然不同:其他和尚——空手而归;小和尚——捧回苹果,后来成为衣钵传人。根据结果的差异——小和尚“成”其他和尚“败”,我们可以做出选择判断:小和尚的行为认识是正确的,同时小和尚的行为方式是正确的。这个选择会带给我们这样的人生感悟——我们应该像小和尚一样认识问题;同时也要采用小和尚的行为方式,实现目标。文章第二自然段就是揭示这样的人生感悟。

 

   上面这篇感悟类文章,作者采用的写法,就是“认知、行为差异法”。

   一、“认知、行为差异选择法”的构成要素

  (一)不同种类人。事件中描述的人,要分为不同的类型,至少保证两种,确保不同种类的人能够构成鲜明的对比。 例如:上面的范例,文中的主要人物就分成两类:其他和尚、小和尚。

  (二)相同的行为目标、或做相同的事。事件中描述的人,虽然种类不同,但行为目标、或所做的件事必须相同。例如:上面的范例,文中两类人就是行为目标相同——到南山打回柴草来。

  (三)体现不同认识的具体行为方式。不同种类的人,有着不同的认识,因为认识不同,做事的行为方式不同。叙事时,每一类人,都有体现自己认识的具体行为。不同的行为方式,代表着不同的认识。至少保证两种行为方式,能够构成鲜明的对比,体现差异。例如上面的范例:其他和尚目瞪口呆,垂头丧气;小和尚坦然地摘苹果。 

  (四)不同种类人截然不同的行为结果。在叙事过程中,必须交代不同种类的人,各自取得了怎样的具体结果。有几类人,就具体交代几类结果,保证结果之间能够构成鲜明的对比,能够从结果的差异中区分成败、优劣。例如:上面的范例,其他和尚——空手而归;小和尚——捧回苹果,后来成为衣钵传人。

   二、运用“认知、行为差异选择法”的基本写作模式

   (一)做一件事,要达成某个相同的目的——甲的做法——乙的做法——甲的结果——乙的结果——感悟。

   书写时,事件中的行为目的、甲的做法、乙的做法、甲的行为结果、乙的行为结果均要求内容具体,不能用抽象的本质内涵来写。

   例如:期中考试后,张三和李四成绩一个倒数第一,一个倒数第五,于是二人下定决心,要在期末考试的角逐中勇夺班级魁首,一雪前耻。张三,制定了严格的学习计划,把每天的学习任务与分数提高紧密结合起来,严格落实学习计划。李四采用增加学习时间的办法,中午只休息20分钟,每天挤出30分钟玩的时间用来学习,晚上睡觉延后两个小时,给自己定下一个规矩——不到午夜十二点,坚决不睡。很快期末考试结束了,张三如愿以偿,独占鳌头,李四成绩也取得了很大进步,但距离自己的奋斗目标较远——全班名列第九。

   张三的成功和李四的失败告诉我们:做任何事,要实现任何理想,仅仅依靠勤奋、出蛮力是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的。除了积极进取的意识,发奋图强的奋斗,还要做的就是做好宏观和细节规划,按部就班的落实,这样我们才能让更多的“独占鳌头”尽在掌握之中。

   如果行为目的、做法、结果等变具体为抽象,采用概括性、暴露本质的方法来写,本文就会变成下面的“烂文章”:

   期中考试后,张三和李四成绩很差,于是二人下定决心,要在期末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一雪前耻。张三,出了积极进取、发奋图强外,对自己的学习做了宏观和细节规划,并严格落实计划。李四只是积极进取,发奋图强。结果,在期末考试中,张三如愿以偿,李四失败了。

   张三的成功和李四的失败告诉我们:做任何事,要实现任何理想,仅仅依靠勤奋、出蛮力是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的。除了积极进取的意识,发奋图强的奋斗,还要做的就是做好宏观和细节规划,按部就班的落实,这样我们才能让更多的“独占鳌头”尽在掌握之中。

   通过上面两种写法的对比,我们就会发现:该具体记述的内容,一定要写得具体,否则,写出的文章,会大打折扣。

   另外,运用以上模式写感悟类文章,参与人物的种类还可以添加,不必限制在两类人、两种行为、两种结果上,只要在对比中能分出优劣即可——但也不宜种类太多,显得混乱。也有的作者,到文章结尾并不将感悟揭示出来,而是含而不露,让读者回味思考,也是可以的。每类人的行为结果部分可以像上文一样放在一起写,也可以分开,放在不同种人物行为过程之后,形成另外一种模式:

    做一件事,要达成某个相同的目的——甲的做法——甲的结果——乙的做法——乙的结果——感悟。

   (二)大家要达成相同的目的——甲做一件事——采用A做法——结果成功(较好地达成了目的)——乙做另一件事——采用的是C做法——结果失败(较差地达成目的)——感悟

   在这种写作实践中,故事中的人物最终要实现的目标必须是一致的,但不同类型的人,采用的具体做法不同,目的达成的效果必须体现出明显的差异:或者有成有败,或者有优有劣。同时,做法和结果必须是具体内容,同样不能采用概括性的、暴露行为本质和结果本质的写法。

   例如:兄弟二人成家以后,都想发财致富,于是二人决定到外面好好闯荡一番。经过漫长的漂泊磨砺过后,哥哥发现,赌博赚钱快,一夜之间就可以赢得万贯家财,因此,放弃了其他念头,到处拜师学艺,由于他心无旁骛,又肯动脑,肯下功夫,不到一年,就把各种赌博技艺,修炼得炉火纯青,几次小试牛刀,就赢了几十万元,然而好景不长,在一次巨额赌局上,他输得身无分文,并且被公安局当场抓了个正着,刑期一判就是十年。与哥哥不同,弟弟在外出当过过程中,看鸳鸯养殖利润丰厚,于是到乡下,包了一块湿地,买了大量的图书,悉心学习禽类繁育养殖方法和市场经营方法,邀请专家现场指导,用了三年时间,精通了养殖技术,打开了销售市场,在十年内成为全国知名的农民企业家。

   每个人都有着美好的梦想和追求,但在实现自己美好愿望的时候,不同人会做出不同的选择——可以做不同的事,用不同的方法,但潜在的原则是相同的:一要方向正确,二要付出。而在这二者当中,首先要保证行为方向,因为错误的决断努力过后是走向深渊,只有正确的选择汗水浇灌出来的才是桃李满园。

  如果把不同人物所做的事件、行为过程、行为结果,采用概括性的、暴露本质式的写法,这篇文章就变成了下面的“垃圾文”:

   兄弟二人成家以后,都想发财致富,于是二人决定到外面好好闯荡一番。经过漫长的漂泊磨砺过后,哥哥不走正路,选择了赌博,虽然付出了辛苦,学会了赌博技艺,最后一败涂地。与哥哥不同,弟弟选择的方向正确,搞鸳鸯养殖,努力过后心想事成。

   每个人都有着美好的梦想和追求,但在实现自己美好愿望的时候,不同人会做出不同的选择——可以做不同的事,用不同的方法,但潜在的原则是相同的:一要方向正确,二要付出。而在这二者当中,首先要保证行为方向,因为错误的决断努力过后是走向深渊,只有正确的选择汗水浇灌出来的才是桃李满园。

    通过以上两种写法的对比,我们发现:写不同的事件,既不能概括写人物行为,也不能用揭示行为本质、行为结果本质的方法来叙事。事件的经过、行为做法、行为结果都必须写具体内容,这样才能将感悟蕴含在事件当中,为文章结尾画龙点睛做好铺垫。确保前为现象后为本质,二者水乳交融。

   另外,书写不同人物做不同事件取得不同结果部分,也可以增加种类——写成三种人、三种选择、三件事、三种具体做法、三种具体结果,但不能过多。写每类人物的时,可以把结果都提出来,放到一起写,形成新的写作模式:

   大家要达成相同的目的——甲做一件事——采用A做法——乙做另一件事——采用的是C做法——结果:甲成功乙失败(甲较好达成目的,乙较差)——感悟

   三.由“认知、行为差异选择法”的基本写作模式衍生的各种变式模式

  采用增添、顺序调整、删减方法,可以将这种方法的基本模式演变成以下模式:

  (一)第一种基本模式的变式

   1.做一件事,要达成某个相同的目的——甲的思维认识——甲的做法——乙的思维认识——乙的做法——甲的结果——乙的结果——感悟。

                                               ——添加不同人的思维认识

   2.做一件事,要达成某个相同的目的——甲的做法——乙的做法——丙的做法——甲的结果——乙的结果——丙的结果——感悟。

                                                   ——添加人物种类

   3.做一件事,要达成某个相同的目的——甲的思维认识——乙的思维认识——甲的结果——乙的结果——感悟。

                                           ——用思维认识替换行为做法

  4.上面各种形式,省略后面揭示感悟的部分,留给读者思考。

                                     ——省略感悟部分,将感悟蕴含在叙事过程中

   (二)第二种基本模式的变式

   1.大家要达成相同的目的——甲做一件事——甲的思维认识——甲采用A做法——结果成功(较好地达成了目的)——乙做另一件事——乙的思维认识——乙采用的是C做法——结果失败(较差地达成目的)——感悟

                                           ——添加不同人的思维认识

   2.大家要达成相同的目的——甲做一件事——甲采用A做法——结果成功(较好地达成了目的)——乙做另一件事——乙采用的是C做法——较差地达成目的——丙做另一件事——丙采用的是E做法——结果失败——感悟

                                              ——添加人物种类

   3.大家要达成相同的目的——甲做一件事——采用A思维认识——结果成功(较好地达成了目的)——乙做另一件事——采用的是C思维认识——结果失败(较差地达成目的)——感悟

                                                   ——用思维认识替换行为做法

   4.大家要达成相同的目的——甲做一件事——采用A做法——结果成功(较好地达成了目的)——乙做另一件事——采用的是C做法——结果失败(较差地达成目的)

                                               ——省略感悟

   以上各种写法的学习,要先立足于基本写法,然后再学习各种变式写法,事件长了,就可以灵活运用“认知行为差异选择法”的各种形式,写好多事一感悟的文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做好这3件事,才有可能让领导心甘情愿为你涨工资
「禅宗」老和尚说:上山是为了上山,砍柴是为了砍柴
我们的思维是如何发生扭曲的?
甘心
安全工作的七种错误观念及做法
小学成语ABAC式AABC式ABCC式AABB式共计160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