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范仲淹视同科状元蔡齐为偶像吗?

 

 


范仲淹画像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文正,苏州吴县人(今江苏省苏州市),大中祥符八年登进士第。北宋杰出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岳阳楼记》一文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句,为千古佳句,也是他一生政治抱负与生活态度的写照,他倡导的“先忧后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是中华文明史上闪灼异彩的精神财富,朱熹称他为“有史以来天地间第一流人物”。

《岳阳楼记》写于北宋庆历六年(1046)九月十五日,是范仲淹应巴陵郡守滕子京之请,为重修岳阳楼写的记。滕子京(9901047),名“宗谅”,“子京”是他的字,北宋时河南洛阳人,小范仲淹1岁,与范仲淹同科,也是大中祥符八年进士。《岳阳楼记》一文,在对岳阳楼风景的描述中,抒发了作者先忧后乐、忧国忧民,与友人共勉的情怀。这是《岳阳楼记》能够成为传世名篇的关键所在。

鲜为人知的是,范仲淹的这种思想和抱负,并不是在《岳阳楼记》中第一次出现,早在几年前他撰写的《蔡文忠公墓表》一文中,就有了较为完整的表述,从墓表的字里行间中可以看出,这个“蔡文忠公”,在范仲淹心目中就是一个“先忧后乐、忧国忧民”,有着仁人志士节操的人。

《蔡文忠公墓表》全文约1600字,在叙述了蔡齐的生平事迹行状之后,文章的下半部分,给予蔡文忠公以高度评价,盛赞其高尚的品格和节操:

 

“……在政府,浩然示至公于内外,以进贤为乐,以天下为忧,见佞色则嫉,闻善言必谢。孜孜论道,以致君尧舜为心。与大臣居,和而不倚,正而不讦,无亲戚之间,有方大之量。朝廷为之重,刑赏为之平。及其出也,未逾岁时而天子思之,公遂不起。

呜呼!公之生也,天有意也。公之亡也,天无意乎?使在位而寿,则道德功名非竹帛之可胜矣!

铭曰:泰山之东,齐鲁同风,厥生我公。我公堂堂,观国之光,亨于真皇。真皇上仙,陨血涟涟,欲报昊天。今上圣神,乃眷正人,参于国钧。纯德坦坦,平心浩浩,进退惟道。恕以待物,诚以报国,仁人之德。天乎,天乎!岂不有心,夺此令人,我怀忧深。箕山峨峨,颍川悠悠。山为陂兮川为丘,公之名兮与日月留!”

 

那么,受到范仲淹高度评价的这位蔡文忠公又是谁呢?

蔡文忠公,名蔡齐,字子思。宋初胶水县(今山东平度市)人,生于公元988年,比范仲淹长1岁,比滕子京长2岁,3人都是大中祥符八年同科进士,而蔡齐为进士第一,即为该科的状元,是范仲淹的学长、师兄和好友。

蔡齐逝于宝元二年(1039)四月四日,葬于康定二年(1041),范仲淹作为蔡齐的同科进士和好友,为学长、师兄写墓表,是件顺理成章的事情。《蔡文忠公墓表》的成文时间,应在蔡齐去世的1039年至下葬的1041年之间,而《岳阳楼记》写于庆历六年(1044)。也就是说,写《岳阳楼记》比写《蔡文忠公墓表》晚了36年。阅读《蔡文忠公墓表》,从范仲淹声情并茂的叙述和慨叹中,我们可以品味到范仲淹对蔡齐的崇拜和尊重,可以看出,在他们的交往中,范仲淹一直把蔡齐当成了自己的偶像,视为做人和为官的楷模,从蔡齐的身上范仲淹看到了“以天下为忧”的品质和德操,并将其写在墓表上。由于蔡齐对他的影响深远,所以才有了后来登上岳阳楼时的感触和慨叹。从这个层面上说,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是在蔡齐的影响下产生的,毋庸置疑,蔡齐对范仲淹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起到了表率和楷模作用。

至于蔡齐的更多资料,笔者主编的《史海撷英》(待出版)一书中,有较为详实的介绍,现将全文附于下,祈博友们斧正——

 

北宋状元宰相蔡齐

 

 


蔡齐画像

 

蔡齐(9881039),字子思。宋初胶水县(今山东平度市)人。曾祖父蔡绾原籍洛阳,宋初任胶水县令长达九年,为政宽和,晚年在胶水安家占籍。祖父和父亲都“博通经史、善为诗文、乡党称其孝友”。

蔡齐生长于书香之家,自幼受到良好教育。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蔡齐被莱州选为贡士,赴汴京应中央礼部试。这次考试,首次实行严格保密的“誊录”法,即考官所批阅的试卷,既密封答卷者的姓名,也非本人亲笔所写,是另由专人誊录的。考试题目《置器赋》是宋真宗亲自拟定的。从一万多份答卷中初选的优秀答卷送呈皇帝,宋真宗看到蔡齐卷中有“安天下于覆盂,其功可大”的语句,大加赞赏,认为有“宰相器”。宋真宗“虽以文辞取士,必视其器识”,选状元时,“召其高第三四人,并列于庭,更察其形神磊落者”,见蔡齐“堂堂英伟,进退有度”,当即亲自定为第一,并连称“得人”,特地下诏派金吾卫士七人,“清道传呼以宠之”。后世状元照例得到这种“跨马游街”的殊荣,就是从蔡齐开始的。

蔡齐登第后,按例“拜将作监丞通判兖州(今山东兖州),逾年改潍州(今山东潍坊)”。宋代的“通判”是州的副长官,由中央任命,职权很大。蔡齐在兖州,针对太守的“治政严极”,而济之以宽,“狱讼为之不冤”。潍州任上,更果断地清理了一起拖延十数年、株连数百人的“刻伪税印”积案,使十余人得免死罪,其它无辜者释而不问。天禧二年(1018),调职回京,任秘书省著作郎等职。

宋仁宗即位(1023),蔡齐迁右司谏,历任礼部员外、三司度支副使等政务官,侍御史、权给事中等谏官和起居舍人、知制诰、翰林学士等负责起草皇帝诏令的“两制”要职。

天圣二年(1024)九月,蔡齐以三司度支副使、礼部员外郎身份为出使契丹的“贺生辰使”,十月,抵达辽京,会见辽圣宗。

宋仁宗初年,皇帝年幼,刘太后垂帘听政,佞臣丁谓用事,名相寇准等均遭打击。丁谓拉拢蔡齐,蔡齐邪正分明,不为所动。丁谓败黜,蔡齐更为朝臣推重。蔡齐任御史时,不避权贵,公然弹劾刘太后的姻亲宠臣钱惟演,使钱“为之敛迹”。任翰林学士时,刘太后花费重金修建景德寺,负责监造的太监罗崇勋,秉承太后旨意,授意蔡齐撰文为记,并说“早日写好,可望升任参知政事(副宰相)”。蔡齐守正不阿,不为名利所动,故意迟迟不写,以此被免了翰林官职,外调密州(今山东诸城)知州。

密州连年大旱,蔡齐奏请朝廷减免租税,开放“盐禁”,拯救了无数灾民。他这种关心百姓敢于为民请命的精神和做法,直到六十年后,还受到苏轼的赞颂:“天圣中,蔡齐知密州,是时东方饥馑,齐乞放行盐禁,先帝从之,一方之人不觉饥寒”。

再后,蔡齐奉诏回京,任谏议大夫,升御史中丞,成为中央监察机关的主要长官。明道二年(1033),刘太后病死,遗命由她的亲信杨太妃继续“听政”。朝廷百官都准备入宫朝贺,蔡齐不准御史台官员前往,他自己去找到宰相们,正色倡言:“皇帝已经成年,正当亲理朝政,岂可再让女后相继主政?”最后得到大臣们的一致赞同,才避免了垂帘听政的重演。

宋仁宗亲政,蔡齐升任龙图阁学士、权三司使(主管中央财政),再升枢密副使(中央主管军事的副长官)。此时,交址(安南)八百余人因不堪境内压迫,前来宜州(在今广西境)归顺。执政者大都认为“叛蛮不可接纳”,唯独蔡齐认为:“这些人是逃离残暴压迫来求生路的,应该把他们安置在荆、湖一带,让他们开垦荒田以自救,如果不接纳他们,他们断不会回去自蹈死地,势必要散落在边境山区一带,成为后患。”可是蔡齐的主张未被采纳,后来这帮“蛮人”走投无路,果然在宜、桂一带为乱,制造了很大的麻烦。蔡齐对此不是埋怨别人,而只责备自己当初没有尽到责任。四川土豪王齐雄是刘太后的亲属,仗势杀人,蔡齐面奏宋仁宗,力主不可以恩废法。最终使这个为非作歹的皇亲国戚受到了惩处。

二年(1035)二月,蔡齐升任参知政事(副宰相),成为中央决策的宰执重臣。

此时黄河决溃北流,朝议多主张杜塞决口,恢复故道。蔡齐认为旧河道淤塞已高,而河北地势低下,不如顺水势以导之,使河道北移于新流,可使澶州(今河南濮阳)、滑州(今河南滑县)一带避免再溃之患,又使贝州(治今河北清河)、博州(今聊城)等重要城镇改在黄河以南,这样做,朝廷勿需花费巨大财力物力堵塞决口,只要加固魏州(治今河北大名东北)的黄河大堤和陆续增筑新河道堤岸就可以了。他的主张被付诸实施,果然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契丹祭天于幽州,以兵屯境上”,北方边境传来紧急警报,朝廷大为震惊,执政大臣在皇帝面前集议,大都主张“发兵备战,以防不测”。蔡齐却冷静全面地分析了当时双方的经济军事外交等各方面的情况,认为契丹必不叛盟,所以不必发兵,他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应变三策”,对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都做了充分的分析,采取了有效的应变措施。后来的事实证明了蔡齐的分析和判断完全正确。

四年(1037)夏,两位“同平章事”(正宰相)吕夷简、王曾政见不和,被同时罢职,蔡齐也辞职归班,出知颖州(今安徽阜阳)。其时西夏扰边,西北多事,蔡齐虽已离开中枢且已重病在身,仍关心国事,写了《安边策》上奏皇帝。宝元二年(1039) 四月四日,蔡齐病逝于颖州,享年52岁。宋神宗甚为悼惜,赐谥文忠,后来曾多次说过“最好的参知政事只有蔡齐和鲁宗道两人而已。”   

以立朝守正著称的北宋文坛盟主欧阳修称誉蔡齐:“在大位,临事不回,无所牵畏,而恭谨谦退,未尝自伐,天下推之为正人,缙绅之士以为朝廷重。”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赞美他:“在政府,浩然示至公于内外,见佞色则疾,闻善言必谢”,“恕以待物,诚以报国”,“以进贤为乐,以天下为忧”,“朝廷为之重,刑赏为之平”。《元史》本传还说他“生平喜荐士”,他拔识的庞籍、杨偕、段少连等人都成为一代名臣。

清康熙版《平度州志》收录了贾同《送蔡状元》诗:“圣君恩重龙头选,慈母年高鹤发垂。君宠母恩俱未报,酒如成病悔何追!”据《宋诗纪事》卷八引《合璧事类》记该诗本事说:“蔡文忠公齐,喜酒,饮量过人。既登第,通判济州,日饮醇酎,往往至醉。是时太夫人年已高,颇忧之。一日,贾存道先生过济文忠馆之数日。先生爱文忠之贤,虑其以酒废学生疾,乃为诗示文忠云云。文忠瞿然起谢,自是非亲客不对酒,终身未尝至醉。”从贾同(字存道)诗和《合璧事类》的记载中,可以得知状元蔡齐为了“君宠母恩”严于律己之事。许多史籍都说蔡齐“博学精文、生平著作甚多”。可惜以后都已散佚。《全宋诗》收有蔡齐的《小孤山》、《小孤索同黄士殷同赋》二诗。

 

其一,《小孤山》:

 

大孤之石衡且修,青青长在湖之头。

小孤之石锐以高,削立江崖当洪涛。

滔滔逝水东流去,两石崔嵬屹天柱。

蜀巴之源浩沄沄,壮哉此诚江海门。

鸿庞稍见土宇广,疏凿方知夏禹勤。

名山大川神所主,过者震惊谁敢侮。

云何作庙向荒,抟土娉婷像龙女。

篙师贾客尔何知,坎坎伐鼓持豚蹄。

倚篷清坐渔歌起,日暮但见崖鹰飞。

危峰屹立长江上,势折华胥限百蛮。

鳌背孤撑青玉柱,斗杓斜插翠云鬟。

月生西海初三夜,潮到东吴第一关。

安得扁舟多载酒,放歌击楫浪花间。

 

其二,《小孤索同黄士殷同赋》:

 

缆舟宿松县,我友爱奇观。

爱登小孤山,千里瞰江岸。

窄塞峡浪喧,微茫渚沙漫。

临深看泳鱼,思归闻啼雁。

茫茫吊千古,俯仰亦嗟叹。

君侯金玉章,贻我舟中玩。

 

此二首,犹能略见其气势和文采。旧时出书多为著作者私刻,方可传世,臆断蔡齐生前未留下刻印本,故作品留世甚少。从这一点,足见蔡齐为官的清正廉洁。

平度人视蔡齐为“魁星”,旧平度城里,曾有专为蔡齐所建的状元祠和状元坊,状元墓在城西北十里处,民国二十四年(1935)曾重修过,至今遗迹尚存。

蔡齐是平度最著名的历史人物。论科举功名,他考中状元;讲仕宦职务,他位至副宰相,他的立身行事光明磊落,政绩功业彪炳史册。欧阳修给他写行状,范仲淹为他写墓表,元修《宋史》给他立大传,现存许多宋人笔记里留下了他的大量传闻轶事。遍查所有对于他的记叙和评议,无不充满赞誉褒美之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范仲淹为吾乡蔡齐写墓表
范仲淹的故事
范仲淹
史上最强的乌鸦嘴
范仲淹与《岳阳楼记》
范仲淹: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