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课堂讲义】七绝的几种创作方式
主讲:刘桂清



2017/4/16

知识课堂讲义·七绝的平起平收

知识课堂:七绝的平起平收    


例诗:七绝·咏鹅 (平起平收)

文 /桃源笠叟 

老来却喜唱儿歌,绿水白毛浮念多。

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

遥想当年犹不远,翩翩又弄眼前波。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韵谱: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中仄中平平仄仄(句)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注:这里中的意思是可平可仄,不受平仄约束。


注意:

1.七绝平起平收首句入韵;


2.可以按照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原则,但要注意不要出现三平调和三仄尾,还有不能出现孤平;


3.需要注意的是绝句在规则上虽然比律诗要求的宽泛些,但写好并不容易。因为要在简短的内容里体现诗歌优美蕴藉的特点,令人读后有联想、有共鸣、有回味,才算是一首真正成功的绝句。


所以从这一讲开始,不仅要求大家熟练掌握写作时的格律要求,还开始强调诗作的意境。因为写格律诗不是为了复制一种格式,罗列一些似是而非的意象,而是为了表达一种思想、情感、体悟,要有感而发,凭心而写,反映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样,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才能真正走入人们的内心,保持长久的生命力,这是最重要的。




2017/4/23

知识课堂讲义·七绝的平起仄收


4月23日诗词学会知识课堂 :

七绝的平起仄收     


例诗: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

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首句平起不入韵式音韵谱(平起仄收):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仄仄平(韵)。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注意:


在这里括号里的韵字是说押韵的时候韵脚要押同一韵部的平声字。

新韵按中华新韵十四韵部表就行,平水韵就按106部平水韵。绝句的格律要求已经反复讲了,而且多数会员写得特别熟练了,运用自如,但作为知识课堂,有新学员参与,还是再强调这几点:


1.注意平起仄收指的是首句第二字是平声,第七字字是仄声不入韵,通篇只有两个韵脚,即二句和四句诗韵脚;


2.注意不要出现三平调或者三仄尾还有孤平。


3.继续强调写绝句的造境,做到言简意赅,含蓄优美,自然流畅。

最后强调一下,绝句的尾句很重要,常常成为全诗的点睛之笔。

比如此诗前三句是纯白描的,进行自然而然的叙述,结句看似平淡,却有动人心魄的力量。可以说是以喜写悲,寄托了身世之慨和家国之叹,细品令人回味无穷。


七绝平起式课堂

现场作业小结(5月7日)

点评老师:刘桂清

 

上两次的知识课堂我们主要讲了七绝的平起式,包括平起平收和平起仄收。因为有新会员的加入,所以我们要把以前反复讲过的知识点重复一下。七绝平起式就是首句的第二个字是平声字,平起平收指首句的末字是平声字并且入韵,平起仄收是指首句的末字以仄声收尾不入韵。





2017/5/7

知识课堂讲义·七绝的仄起平收

5月7日诗词学会知识课堂:

七绝的仄起平收    

韵谱:【首句仄起入韵式】:

(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

例诗:七绝问路(选自桃源笠叟著《桃源钓月150页》)

文/桃源笠叟

  薄 暮 迷 途 问 钓 船,  

(仄)仄 平 平 仄 仄 ◎, 

 蓑  翁 欲起一竿牵。

(平)平(仄)仄仄平◎,

 出 言  恐 醒鱼儿梦,

(平)平(仄)仄平平仄,

  颔 首  如 回 是那边。

(仄)仄 平 平 仄仄◎。

(下平一先)

回顾性简略讲解:

七绝的仄起平收和五绝的仄起平收规则是相似的,既首句的第二个字必须是仄声,首句的最后一个字一定是平声入韵。比如大家看例诗中,薄暮的“暮”字是仄声,“钓船”的“船”字是平声,且后面押韵的韵脚,都是和“船”字一个韵部的。

也就是说,七绝的第一句的第二个字,决定了这首诗的格式是仄起式还是平起式,七绝第一句的最后一个字,决定了这首诗是平收还是仄收。

在平收句式中,第一句的最后一个字,决定本首诗所押韵脚,第三、四句的韵脚,都是以第一句为准的,不允许中间换韵。当然,这是指按照新韵(既现代汉语拼音来说的)。按照平水韵写格律诗中还有个惯例,既首句入韵韵脚的可以用邻韵,“所谓邻韵,是指韵音相近者。因其在韵书排列上相邻,故名为“邻韵”。必须指出,邻韵是因为韵音相近而为邻韵,并非是排列相邻而为邻韵。”这种写法兴于中晚唐,风行于宋,成为一种被广为接受的体例,沿用至今。

最后,我们在格律上强调的还是以下几点:

1、要注意按照仄起平收的韵谱来写诗,注意不要“失对”或“失粘”。 所谓“对”,是指每联的出句和对句必须是相反的类型;所谓“粘”,是指在格律诗的相邻两联中,上一联的对句和下一联的出句的平仄类型必须是同一大类的:大家可以回头看看咱们在例诗中的标注。

2、在“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基础上,注意不要出现孤平、三仄尾、三平调。

3、不论是按照中华新韵还是按照平水韵,押韵都要押同一韵部的平声字,不可以换韵。这种换韵情况在咱们学会群里上传的诗作中出现过多次,所以今天特别强调一下。





2017/5/14

知识课堂讲义·七绝的仄起仄收

5月14日诗词学会知识课堂:

七绝的仄起仄收    

【首句仄起不入韵式】

(仄)仄(平)平 平 仄仄,

(平)平(仄)仄 仄 平◎。

(平)平(仄)仄 平 平仄,

(仄)仄 平 平 仄 仄 ◎。

(说明:加括号表示可平可仄;◎为韵脚,必须用平声)

例诗:宋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作于1192年68岁)

 三 万 里 河 东 入 海, 

(仄)仄(平)平 平 仄仄,

 五 千 仞 岳 上 摩 天。

(平)平(仄)仄 仄 平◎。

 遗 民 泪 尽 胡 尘 里, 

(平)平(仄)仄 平 平仄,

 南 望 王 师 又 一 年。

(仄)仄 平 平 仄 仄◎。

例诗格律讲解:

咱们前面讲到了七绝的仄起平收,就是首句的第二个字是仄声字,最后一个字是平声字。那么仄起仄收大家不用讲也能明白,即首句的第二个字依然是仄声,最后一个字也是仄声。大家可以看例诗:第二个字“万”和最后一个字“海”都是仄声,所以这首诗就是典型的仄起仄收。

仄起仄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只有二、四句入韵,在这里大家可以看到韵谱上有两个双圈,即两个韵脚,是“天”字和“年”字,属于106部平水韵中的“下平一先”韵。

中国的格律诗到了宋代,已经很规范了,所以宋诗虽然在气象上远不及唐诗,但在格律上比唐代要严谨许多。因为平水韵的正式成型即是在南宋时期。由于南宋时期定都南京(后迁杭州),那时的官方语言是南方语系,因此很多字的发声和我们现在的普通话有很大差别。

关于绝句格律上的要求我们重复讲解了很多次了,很多诗家都已经掌握的非常熟练了,所以我们每节课都要附加一些其他的知识来丰富一下授课内容。上一节课我们介绍了在平水韵中,首句可以用临韵入韵。这一次我们讲一下在绝句中加入对仗句式。

“对仗,是指诗词创作及对联写作时运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和手段。它要求诗词联句在对偶基础上,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的词语必须“词性一致,平仄相对”,并力避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上重复使用同一词语。格律诗词的对仗使语言音韵和谐,增强了节奏感和音乐美,达到表现形式上的高度完美。”

比如这首例诗的头两句: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三万对五千,都是数词,万是仄声,千是平声,里对仞都是量词,河对岳都是名词,河是平声,岳是仄声,东和上属于方位词,入海和摩天属于动词,句末的海字和天字也是平仄相对,词性相同,这就符合了对仗的基本要求——“词性一致,平仄相对”。

咱们再举一个对仗的例子,比如桃源笠叟诗句“地承湖海飞云煮,天遣山川沃野裁”(取自七律《登高》)就是很精工的对仗,天对地,承对遣,湖海对山川,飞云对沃野,煮对裁,也是平仄相对,词性相同,且自然和谐,没有拼凑堆砌之感,不仅严谨,而且畅达、有气势,给全文增色不少,大家可以对照细品。

最后,我们还是要重复一下写七绝时格律方面的要求:

1.要注意按照仄起仄收的韵谱来写诗,注意不要“失对”或“失粘”。 所谓“对”,是指每联的出句和对句必须是相反的类型;所谓“粘”,是指在格律诗的相邻两联中,上一联的对句和下一联的出句的平仄类型必须是同一大类的:大家可以回头看看咱们在例诗中的标注。

2.在“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基础上,注意不要出现孤平、三仄尾、三平调。

3.不论是按照中华新韵还是按照平水韵,押韵都要押同一韵部的平声字,不可以中途换韵。

4.在到达一定写作能力之后,可以尝试着写对偶句。在绝句中可以两联全对,也可以只对上联或下联,要谨记一点“词性一致,平仄相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课堂讲义】七律的平起平收
如何写七绝?兼谈“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三分钟学会格律
格律诗很简单,背会口诀即可!专家却简单问题复杂化,显示高明!
格律诗的仄声韵平仄规则
【原创】格律诗口诀三十八句注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