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不是北上广深中国最大的乡村图书馆原来在中缅边境这个边陲小镇

 位于祖国西南边陲、中缅边境的云南腾冲,向来被中原王朝视为边缘之地。 

难而你可曾知道,在腾冲的和顺古镇,却有着全中国最大的乡村图书馆,有着藏书8万多册,其间不乏古籍和珍本。曾有三位著名大学校长为其挥毫题词,原北大校长胡适先生题写“和顺图书馆”;原中法大学校长李石曾先生题写“文化之津”;原云南大学校长熊庆来先生题写“民智泉源”。为何会修建这样一座图书馆呢?这座图书馆背后隐藏着怎样的一段故事呢?

 

和顺图书馆,位于云南知名侨乡腾冲市和顺古镇。从腾冲向西,可出境到达缅甸密支那,那是全世界唯一出产优质翡翠的好地方,再往西行不远处就是印度。千年丝路和茶马古道带动了大批腾冲人走夷方,到国外打工做生意,促进了汉文化与马帮文化、少数民族文化、异域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中西合璧的侨乡文化。因此,腾冲的华侨华人特别多,遍布在23个国家和地区,达35万人。

 

和顺古镇是腾冲的缩影,小镇目前的人口约6000余人,然而旅居国外的和顺人就有2万多人,分布在10多个国家和地区。和顺古镇的侨胞们,跟随当年“走夷方”的大军到缅甸经商,开启了家族的繁荣,回乡后出资出力报国,非常关注家乡的发展,热心家乡的公益事业,非常重视教育。镇里很多的公益设施都是华侨捐建的。

 

和顺图书馆,被视为和顺古镇的骄傲。图书馆的源起可追溯至清末的一次乡贤议事。1905年,村里的同盟会员们和倾向革命者聚集成立了“咸新社”,并开办面向公众的资料室。1924年时,和顺本地的青年又成立了“和顺阅书报社”。1928年,为振兴家乡的文化教育事业,满足日益增加的需求,和顺旅缅华侨和进步青年将书报社与咸新社的资料室合并而成图书馆,购置了大批书籍,即为今日的和顺图书馆。

 

二十世纪初期腾冲尚未通车,与内陆交往必须依靠古道驿站维系。因此,图书馆还在缅甸曼德勒设有经理处,负责书报订购。和顺拥有独特的地理位置,从上海直接寄送报刊的速度反而比不上经由缅甸转运来得快。和顺图书馆不断发展,一度成为腾冲乃至滇西的信息集散交流中心。和顺图书馆,先后由读书报社社长李仁杰先生、艾思奇兄李庄生先生、著名教育家寸树声先生等担任馆长。

 

在抗战中,和顺图书馆还发挥了巨大的作用。1934年,图书馆利用华侨捐赠的收音机,创办了《三日刊》,这是腾冲最早的报纸,并分发至几公里之外的腾冲县城和临近的乡村、机关、学校、商店。他们募集资金顺应民意,将《三日刊》改为日刊,为宣传抗日救国做出了贡献,在滇西南产生巨大影响。 和顺图书馆还曾经作为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司令部驻地而见证了腾冲的光复。

 

如今,和顺图书馆经历了九十多年的风风雨雨,有古籍文献、民国文献、地方文献、现代文献四大类藏书8万多册,大部分书籍是华侨捐献。其中,珍藏有许多孤本、善本和地方文献,如乾隆刻本《昭明文选》、同光两朝刻本《二十四史》、光绪刻本《九通全书》、光绪校印本《武英殿聚珍丛书》以及民国影印本《四部丛刊》和《续藏经》等,成为中国乡村图书馆的一大奇观。每天都有许多和顺人以及游客前来博览群书。

 

和顺人一直都有从文善文的传统,在过去600余年里,和顺古镇就出了400多位秀才、举人和进士,如今又出了不少专家学者,文学氛围相当浓厚。很多和顺人聊到和顺图书馆的往事,总是十分激动,他们都认为图书馆与自己的家族之间是分割不开的情感联系。中国现在平均60万人共享一个图书馆,但是在和顺却是几千个人就能共享一个,因此他们相当自豪。

 

在和顺图书馆,有着西式造型的平顶拱形中门,门额悬胡适题“和顺图书馆”木匾。中门内为花园,穿过花园即达馆舍主楼。主楼上层两侧突出两个半六角亭,门窗造型西式设计,建筑结构新颖,气宇轩昂,巧妙地融合了明清的中式建筑和南洋、西洋的建筑风格。主楼后为1998年华侨捐助建成的“藏珍楼”。

 

文/图 纳兰小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和顺是云南著名的侨乡,侨居海外的村民达上万人,比当地居民还多
腾冲和顺图书馆,中国最大最古老最优美的乡村图书馆
书店眼:和顺图书馆,最美的乡村图书馆
和顺印象
何谓腾冲 央视解读
云南腾冲:边城崛起的文化密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