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东吴名家之三十六】范有大同  善求小生

  我一直觉得,一个艺术家是需要良知的,无论艺术还是生活,用玉雕艺术家范同生的话来说:就是要用心灵来雕刻艺术。

 



  和范同生认识和交谈,是从他参与姑苏区的慈善拍卖活动开始的,而不是他让人特别关注的艺术人生。

 



  在今年姑苏区政协举办“无瑕之爱”慈善拍卖活动中,范同生捐出了超过十万元的玉石雕刻作品,这让我对他的人生态度和社会责任担当,有了更多的好奇和关心。

 



  因为艺术和慈善的交集,在国外非常风行,而在国内通常是企业家或者大型国企所做的事情,对于个体则往往是好心或者好人。

 



  1971年出生的范同生,原则上来说,他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苏州人,他出生在河南的镇平,一个在中国地图版块很少有人知道的地方。

 



  还在他童年的时代,范同生因为非常酷爱美术,让他产生了长大以后做一个画家的梦想。童年的梦想,往往对于一个人的影响十分重大,就因为这样的梦想,他一直在为实现梦想而努力。

 



  初中毕业后,他考入了当地的工艺美术学校,这让他的艺术梦想更近了一步。然而就在他艺校毕业后,农村家庭的困难让他的画家梦不可能实现。农家生活的压力,再加上当地就业的渠道也非常小。让他进入了当地的玉石工,开始了雕刻之路。

 

      



  好在镇平虽然不是物产丰饶的地方,但历史形成的中国著名玉石加工地,让他在玉石雕刻上寻找到了自己喜欢的所在,毕竟玉雕和绘画,有着太多的联系和渊源。

 



  于是沉潜于艺术寻道之中的他,用全部身心投入他的艺术人生。

 



  然而只有传统不太讲究当地玉石加工业,对于年轻的范同生来说,仅仅只是一道入门的手续,这时他想到了远在千里之外的苏州,他知道那是一历史悠久、文化传承丰富闻名中外的苏工玉雕之都,也是全世界玉雕艺人向往的地方。

 

   



  1993年那年,心存高远的他带了仅有的五十元钱,只身来到了美丽的天堂苏州,开始了他漫长的艺术之路,认真学习苏作玉器的精美技艺。

 



  刚来苏州时,他在别人店堂中做起小工,由于他聪明好艺,善于琢磨,加上他从小打下的美术基础,让他很快就摸到了玉雕艺术的门道。

 

        



  2000年,已经小有成就的他,开始寻思自己的创业之路,在什么也熟悉的情况下,他开设了自己的“文同轩玉雕工作室”,并且努力实践着与人不同的思想体会,因为他知道就传统苏工玉雕来说,其技艺中一辈子都无法学成的,但仅仅学会了的苏雕工艺,只是自己艺术人生的第一步,而不是全部,他所要做的,就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形成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玉雕世界。

 



  为此,他在传统的玉雕题材进行各种的尝试,慢慢形成了自己对于佛教内容,特别是观音形象的心得体会,从而为自己开拓了一条独特的艺术风格之路。

 

       



  2003年,“庄周梦蝶”作品问世,这是他来苏州十年后,第一次以自己创作的作品参加全国艺术展览,并就此获得中国玉器金奖“天工奖”,第一次参展、第一次获奖,这给了他的艺术人生带来了很大的鼓励,也让深深体会苏州这座城市对于自己的培养。

 



  也就在这一年,刚刚获奖之后的他,不满足在传统艺术的成就,他觉得想要突破前人、超越自己,就必须认真学习,虽然苏州艺人给了他传、帮、带的手艺,但想更进一步,就必须学习先进的美学技艺。

 



  为此,他毅然放下经营不错的工作室和在中国玉雕界崭露头角的风头,来到了天津艺术学院学习,开始认真学习西方的雕塑艺术,思想如何将中国传统的玉雕艺术,和西方艺术的相融和,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创新之路。

 

        



  或许,艺术的创造,从来就是给有准备、有思想的人所准备的,经过专业理论修行之后的范同生,果然以他不同凡想的艺术创造,在国内玉雕界声名鹊起,让他十多年思考的“观音”佛像世界变得更加艺术、更加唯美、更加人性。

 



  大概因为常年浸润于佛像世界的潜心和心智,让他对慈善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对于从一个打工者成长起来的新苏州人,他将平时思考的关于善心、关于普渡、关于众生,用在了社会慈善工作上来,因为他觉得在平凡之中的“日行一善”,对于大多数来说,更为重要。

 



  为了这个“日行一善”的信念,这几年来,在艺术上颇有成就,成了名人的范同生,更多考虑的是如何帮助困难群众脱贫,而脱贫的形式,不再是传统的捐款,而是给予他们技能。

 



  为此,他在工作室中开设了免费的“残疾人玉雕培训班”,让愿意学习玉雕技术的残疾人学会一门技艺,以达到用自己的技能脱贫脱困,对于那些学习以后无法创业的残疾人,优先安排在他的工作室工作。

 

        



  同时,他在工作室吸收有家庭困难的年轻人加入他的艺术团队,让他们的成长经历,更多自己创业的成就体现,而不仅仅只是资金的帮助。

 



  授人与物,不如授人与技,这样的思考和模式,对他来说,也许行为只是一种个体,但影响和意义却是广泛和启示性的。

 



  作为姑苏区一位年轻的政协委员,不善言语的范同生觉得,他不能做什么大的事情,但可以从小事做起,以自己微薄之力承担一份社会责任,这和是不是政协委员无关,完全取决于内心,那是对慈善的敬畏和感动。

 

       



  在努力为社会献爱心的同时,作为政协委员的他还多次写出关于“玉雕市场”如何规范、发展的调研文章和和相关提案,就行业的发展、政协的工作、社会的责任,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给相关部门进行决策,起到了参政、议政的作用,并带着各种专题讲稿,走进国防大学等国内的专业院校,开始授课和讲解活动,进一步扩展苏工玉雕的形象和宣传。

 



  作为一个新苏州人,范同生对苏州、对姑苏的感受是非常深刻的。他始终认为,是这座城市的小街小巷艺术底蕴,让他吸取了成长、成材的营养,让他从传统到走向现代、让乡村融入了城市,这是一座给人温暖、包容的城市,在让获取成就的同时,也他让知道要将学会的温暖、包容传递更多的人。

 



  慈善、施爱、良心、仁和,对于这位获得过“突出贡献的青年人才”、“天工奖”、“百花奖”、“神工奖”、“中国工艺美术大奖”等所有艺术大奖的年轻政协委员来说,是一种美好而真切的形容,也让关爱社会、奉献慈爱的仁者之心有了更多美好的注解。

 

        



  做一个用爱雕刻人生的人,我想,对于范同生来说,那是最好不过的社会责任和良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苏州文化让我们悟到玉之美”
“玉”上苏州
姑苏城内的琢玉人,琢出了名堂,也琢出了他们的故乡情
【名家名作】有味清欢——师江涛作品欣赏
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 范新
没有这些线条,玉石雕刻无生命力可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