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民俗三题

民俗三题

所谓民俗,就是指民间风俗,或者叫民众的“集体习惯”。它因群体生活需要而产生,为大家共同遵从认可,是一种约定俗成的公共生活范式。仰望历史的天空,有谁见真正的超凡脱俗;环顾广袤的世界岂不闻新潮的顺时而为。大千世界,漫漫人生,看不够的是民俗的绚丽与多彩。

        雅与俗 ——说说民俗的大众性

    民俗的最大特点是大众性,在二维的基点上看,任何一种民俗事象的产生、传承和演化都有其必然性,不存在高下之分、雅俗之别。但在三维时空的环境下,后人可以论说先人,邑人可以评判外人。比如,泰国人大便后不是用纸擦拭,而是用水冲洗,每个厕所都有一根软管水龙头,开玩笑问导游,说王室亦是如此,置身其中,从众而为。比之用纸擦拭,谁雅谁俗?可能无有定论,大众性使然也 。“奉菜”是尊敬客人的一种十分真诚的方式,其本意是要客人吃好,或许在缺衣少食的年代,可以真诚地传达,而在崇尚个性而又食品丰富的今天,“奉菜”或许就“过时”了。彼时的“奉菜”为雅,时下“奉菜”为俗。而习惯分餐的西方人,可能从未把“奉菜”视为高雅之俗。因为他们的大众甚至“小众”,本来没有这种习惯。所以,“不做民俗雅俗论,只缘身在此俗中”。

        异与同——说说民俗的地域性

    四方谈异,莫过习俗。同为过年,藏人和汉人的时间不一样,因为历法本身就不同;同为春节,北方人吃饺子,南方人打年糕。各民族的风俗不同,各地域的习惯差异,装扮了我们这个世界的丰富多彩。然而,同化必定是一种趋势。各种文化的交流渗透,一定会遵从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甲地的某种风俗可能被乙地的某种习惯所影响、甚至改变。过去我们管父亲叫“爹”,不知何时本土的“爹”变成了北方的“爸爸”。虽然“爸爸”不一定比“爹”好,但“叫的人多了,爹也就成了爸爸”。过去我们穿大襟,现在是一色的开胸。这就是同化,静悄悄地,我们也没有一点不习惯。尊重“异”,顺应“同”,这就是我们对待民俗演化的应有态度。

        老与新 ——说说民俗的传承性

    有个成语,叫“移风易俗”,是说要破旧俗树新风。这“旧俗”与“新风”都是相对的。“旧俗”不一定都不好,“新俗”不一定都通行。八月十五“摸秋”没有人说要“破”,可时下已不多见;编修家谱宗谱一度中断而今又复兴起来。民间的记忆是牢固的,民俗的传承是必然的。“新”“老”之变也只能是渐进的。旧时送人情,有回礼习俗。所谓回礼,就是回赠礼品,眼下这种习俗已不多见,取而代之的“回红包”却盛行开来。虽然二者的做法、情味不大相同,但其实质体现的是“你来我往”、“投李报桃”、“礼尚往来”的人情世故,只不过是利用新的载体罢了。“老”的会逐步变异消亡,“新”的会逐步产生成长,这恐怕也是一条不可逾越的规律。然而,“新”的一定是从“老”的基础上生长出来的,数典忘祖是要不得的,强行标新恐怕也是行不通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不要轻易向“旧俗告别”!
中国年俗日历
从腊月到正月 过年习俗大盘点
苏州船菜风俗
放鞭炮:旧俗若成公害就得破除
春节习俗大盘点各地过年风俗大不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