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晋江歇后语
吴鲁中状元——营钱头

吴鲁,字肃堂,号且园,晋江池店镇钱头村人,于清代光绪十六年(一八九○年),经殿试一甲第一名,高中庚寅状元。这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泉州的最后一位状元。

吴鲁中状元,名扬天下,无限风光,不仅自己荣宗耀祖,而且使其出生地钱头村荣耀非凡。

吴鲁中状元——荣钱头,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又因为闽南语:“荣”与营利的“营”谐音,所以,便有吴鲁中状元———营钱头。钱头,双关语,“营钱头”即赚大钱的意思。

 

九甲仔饮烧酒——干

“九甲仔”也叫高甲戏,是晋江、泉州一带的地方戏种之一,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

“九甲仔”的戏中角色在表演饮烧酒时,都是伴随着喜庆的唢呐声,做喝酒动作,然后将酒杯倾斜,大喊一声“干”,即闽南语音“嗒”,也就是喝尽之意。因此,便有歇后语:九甲仔饮烧酒——干。

此歇后语常用于讥讽那些乱花钱很快把钱花光了的人,别人就挖苦地说:“这下子,可就九甲仔饮烧酒——干啦!”或者对那些理屈词穷的人取笑地说:“无话可说了吧,九甲仔饮烧酒——干。”

 

冷水泡茶——无味

晋江人历来有饮茶的习惯。一旦有亲朋好友来家探访,首先就以泡茶(沏茶)接待客人。如果是招待贵宾,那就更加讲究。要用上等的茶叶,将清澈的泉水烧得滚烫滚烫的,然后冲泡。而且,选用精巧的茶具,依照茶道的程序运作,捧给每人一盏茶细品,清香扑鼻,沁人心脾,使人浑身清爽,精神振奋。于是,就有歇后语:冷水泡茶——无味。因为用冷水来泡茶,茶叶不会开,自然没有茶味。  在生活中,常用它比喻某事物没有滋味,或单调枯燥,没有趣味。例如:某篇作品缺乏真情实感,内容非常单调,语无伦次,总之,冷水泡茶——无味

 

番仔刣加叻——乱来

从前,晋江人称外国人为“番仔”。“加叻”,就是生活在深海里的真鲷,也称加级鱼,身体侧边红色,有稀疏的蓝色斑点,背部稍微凸起,头大,口小,侧线发达。而“刣”鱼即杀鱼,整治鱼。“刣加叻”鱼,通常是去除鱼鳞及内脏,洗净。然后,放入锅里煮。可是,番仔不懂得这样做,将鱼胡乱洗一下,切一切就下锅煮,这样自然又苦又涩,很难吃。这就是歇后语:番仔刣加叻——乱来的由来。

在生活中,人们常用此歇后语比喻办事说话没有规矩,违反常理,胡闹乱来。例如:严冬腊月,天又下着雨,寒风刺骨,人们都穿上厚厚的冬衣。唯有年轻人小林身穿短衣短裤,大家批评他番仔刣加叻——乱来。

 

窗护油漆——新店

晋江人称做生意为“做生理”。俗话说:生理若要做,窗护须油漆。说的是旧社会的乡镇小商店都设窗护柜,便于做买卖。窗护油漆,即把店面刷新以招徕客人。由此产生歇后语:窗护油漆——新店。

新店,现为晋江市池店镇的著名华侨村。侨胞关怀桑梓,积极投资,因而企业发展,经济腾飞。新店成为有名的亿元村,曾荣膺“泉州市农村综合实力百强村”的奖牌,可见其“身份”非同一般。

 

上元丸包铁籽——不会浮

正月十五元宵佳节,晋江人称其为“上元”,而称上元的应节食品汤圆为“上元丸”。上元丸的做法是把糯米泡水磨了沥干做皮,用白糖、花生末、芝麻和蜜冬瓜片做馅,包好了,放入一锅滚滚的热水里,不一会儿,又圆又白的上元丸漂浮在水面上,诱人眼馋,吃起来清甜爽口。“上元丸包铁籽”,因为铁籽比重大,自然浮不上来,所以说,上元丸包铁籽——不会浮。而闽南语:“浮”与浮头的浮(漂亮、风光,出人头地的意思)谐音,在生活中,常用此歇后语讥讽那美中不足的人。

 

放尿搅沙——不相黏合

旧中国落后、贫穷,尤其是农村生活更加艰难。几个小朋友在一起通常是玩泥土。为了图方便,随时放尿(撒泡尿)搅拌泥土,然后,捏成泥人或各种动物形状,大伙也就心满意足了。歇后语“放尿搅沙”,因为沙没有黏性,尽管用力搅拌,也不会黏结在一起,所以说:放尿搅沙———不相黏合。 如今日常生活中,常用此歇后语批评那些无法合作办事业的人,或嘲笑那相互结合不了的人。有时,也用它说明此事与彼事毫无联系。

 

刺腹里摘花——难下手

晋江人称刺窝叫“刺腹”。歇后语“刺腹里摘花——难下手”,说的是在荒郊野地长满荆棘的丛林中,盛开着色彩艳丽、芳香诱人的山花,但要从长着很多刺的枝条上摘花,难以下手。在日常生活中,常常用来比喻事情不好办。例如:某工人对老板说:“那事我干不了,简直是刺腹里摘花——难下手,实在难办,你还是另请高明吧!”

 

沟边洗菜头——一个一个来

新中国成立前,晋江农村没有自来水,一切洗刷都是利用村前或村后河沟里的水。你看那位大嫂提着一小篮菜头(萝卜)放在身边,人蹲在沟边把菜头一个一个地放在水里用双手搓洗干净。于是,就有了歇后语:沟边洗菜头——一个一个来。此歇后语常常用来比喻做事或处理问题均按部就班,很有秩序地进行。例如:买东西的人很 多,张大爷诙谐地说:“大家排好队,不要乱挤,沟边洗菜头——一个一个来。”

 

隐龟趴车轫——吃力不讨好

晋江人称驼背为“隐龟”,称翻跟斗为“趴车轫”。歇后语“隐龟趴车轫”就是驼背翻跟斗,说的是尽心尽力帮助别人做事却得不到对方的理解和肯定,因而慨叹地说:“我真是隐龟趴车轫———吃力不好看。”有时,人们对待得不偿失的事,往往也会十分幽默地说:“那事我才不干呢,隐龟趴车轫———吃力不讨好。”

 

李固见员外——无言可答

在晋江民间中,流传着一句歇后语:李固见员外——无言可答。其故事出自《水浒传》。李固,原是东京人,因到北京投奔相识不着,冻倒在卢员外门前。卢员外即卢俊义,绰号玉麒麟,他救了李固性命,养在家中,并让李固做管家,人称李都管。后来李固为了霸占卢员外的家产和老婆,恩将仇报,到官府首告卢员外勾结梁山泊宋江,致使卢员外身陷囚牢。李固又多次用重金买通牢卒,欲暗杀卢员外,未遂。接着,梁山好汉下山劫狱,救出卢员外,并活捉李固上梁山。至此,李固的一切罪恶败露无余,见到卢员外当然无言以对。最后,卢员外亲手杀死李固。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遇到理亏,不能辩解的事或不愿回答的事,往往说:“李固见员外——无言可答”。

 

惠安查某穿衣——日日见财

改革开放后,喜庆嫂在小山乡开了一家食杂店。开张那天,鞭炮连天响,硝烟弥漫山村。王大伯来到店门前作揖道:“开门大吉,惠安查某穿衣——日日见财,恭喜,恭喜!”喜庆嫂满脸春风地答道:“谢谢,谢谢!”这里说的“惠安查某”就是惠安妇女。她们的服饰较奇特,上衣特别短,肚脐外露。而闽南语“脐”与“财”谐音,所以,就有“惠安查某穿衣——日日见财”。据《晋江县志》记载:“北宋太平兴国六年(公元九八一年),析县东乡十六里置惠安县。”说明惠安县原是晋江县的一部分。所以,时至今日,这个歇后语依然在晋江老百姓中流传。

 

楠木当柴烧——不识货

改革开放前,晋江经济落后,人们煮饭烧菜,大多以木柴稻草为燃料,尤其是山乡更是如此。大家知道:“楠木”是常绿大乔木,是贵重的建筑材料,也可供造船用。可是,有的人不懂得其价值,把它当一般柴火用于烧火做饭。于是,就有歇后语:楠木当柴烧——不识货。在生活中,人们常用此歇后语讥讽对方不懂得物品的好坏,或者用于批评用人不当,大材小用。例如:某人到店里要买皮鞋,出价一双十五元。卖鞋的人笑着回答:“你这是将楠木当柴烧——不识货,那是牛皮制的,十五元一双没地方买。”

 

五店市乞火——啥奇都有

五店市是青阳的旧称,五店市后塘村有座创建于南宋末年的佛庙,相传为青阳庄氏开基祖庄右孙所建,庙里祀奉观世音菩萨。青阳庄氏尊称之为祖佛祖。有一年,祖佛祖要到浙江普陀山南海佛祖宫去谒祖进香,为乡里祈求平安,俗称乞火。当时人们认为此乃关系到五店市老百姓生存和发展的大事,因而各村落诸姓氏男女老幼全出动。村民抬着各村所供奉的境主公佛,敲着各式各样的锣鼓,打着五颜六色形式各样的旗帜,扮着拍胸舞、踩高跷、骑驴探亲、公背婆、龙阁和肩上阁等节目,花样百出、无奇不有,热闹非常。特别是各色各样的旗帜迎风招展,光艳夺目,引起观众的极大兴趣。观众赞赏不绝,都道:“五店市乞火,什么旗都有。”因为“旗”和“奇”同音,所以后来人们遇到新奇的事,便道“五店市乞火——啥奇都有”。

 

灵水菜脯——大掌

很久以前,在晋江老百姓中流传着一句俗语:“灵水菜脯,莦下查某(妇女)”。说的是东石镇莦下村的妇女特别会经商做生意,无论是肩挑摆摊的小商贩,还是开行坐店的大老板,都是妇女。而安海镇灵水村出产的菜脯又香又甜又脆,闻名海内外。灵水菜脯为什么那么著名呢?主要是腌制的功夫。它区别于其它地方的菜脯是菜头留的鬃(萝卜秧)特别大。所以人们都说灵水菜脯——大鬃。而闽南话“大鬃”与“大掌”谐音,于是灵水菜脯——大掌,便成为脍炙人口的歇后语。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要责备对方自作主张,大主意,就说:“你真是灵水菜脯——大掌”。或者某事由某人总管,便赞叹道:“老兄今天是灵水菜脯啦!”

 

惠安老童生——有可无不可

惠安县原是晋江县的一部份。据《晋江县志》记载:“北宋太平兴国六年(九八一)析县东乡十六里置惠安县。”在封建社会,惠安的读书人和别地的一样,十年寒窗勤苦读,为的是一举成名天下知。可是有的青灯苦读,皓首穷经,却屡试不第,连半个秀才都没有捞上,人们称之老童生。其中的辛酸悲愤可想而知,因而万念俱灰,对科举考试已不抱任何希望,采取无所谓的态度:有考无不考。因为“考”与“可”闽南话谐音,所以时至今日晋江老百姓中还流传着这样的歇后语“惠安老童生——有可无不可。”

 

庵秋婶打女婢(喳某简)——刚刚好就好

解放前,秋婶出生于书香门第,知书识礼,性格爽朗,思想开放,热心社会公益事业,乡里人尊称她庵秋婶。庵秋婶认为家里的女婢做了错事,必须进行鞭笞责罚,但责罚要有度。若打轻了,不会痛,她不能记取教训;若打狠了,打伤了还得给她治疗,甚至耽误了做工。因此,刚刚好就好。这事很快就流传开了,后来成为人们劝说那些待人处事太过份的人的通俗歇后语:“庵秋婶打女婢(喳某简)——刚刚好就好。”

 

那是安海粗桶——长甲(长搭)

晋江人称那用于装肥料、装尿或装水浇庄稼的木制桶为粗桶,而钩住粗桶两边的襻的竹柄叫粗桶甲。安海镇的粗桶甲比别地的长,于是便有歇后语:安海粗桶———长甲。“长甲”,闽南话语意双关,它的另一语意是协作的人,即老搭档的意思。例如有人问:他们配合得怎样?答道:没问题,那是安海粗桶———长甲(长搭)。

 

渔网坠铁——无缘

通常渔网都是坠铅,而渔网坠铁表示没有铅。因为闽南话“铅”与“缘”谐音,所以便有歇后语:渔网坠铁——无缘。即没有缘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用此歇后语对不如意的婚事表示婉言谢绝。例如:你是一个好姑娘,只可惜渔网坠铁——无缘。又如:他们从小青梅竹马,情深意切,天生一对。可是后来由于某种原因,未能成为眷属。人们为之惋惜地说:他们是“渔网坠铁——无缘”。

 

乞食灶——不嫌好歹柴

丐,晋江人叫乞食。旧社会,乞食走街串巷,上山乡下渔村,四处乞讨,住无定点,吃无定时,在荒郊野地需要做饭时,随便捡三块石头或砖头架起锅来就是灶,至于烧饭的柴火,更是就地取材,不管是树枝、竹片或杂草,只要是燃料就可以,不嫌好坏。歇后语:“乞食灶——不嫌好歹柴”便由此而来。此歇后语常用来表示对事物不挑三拣四,好坏都可以接纳。例如:张大爷把几个小孙吃剩的都倒在自己碗里,然后边吃边自我解嘲地说:我是“乞食灶——不嫌好歹柴”。

 

晋江对南安——现睹现

据《晋江县志》记载:“唐代开元六年(公元七一八年),从南安县析出东南部置晋江县。”说明晋江是从南安析出来的,晋江和南安接壤,分界明显。“晋江对南安——现睹现”,“现睹现”即明摆着的事。在生活中,常用它说明事实无可掩饰,很容易看清楚。例如,杨大婶说:“要说比条件,你家二牛还比不上茶花呢!怎么茶花没被‘需要’上哩?哼,晋江对南安——现睹现。照我看啊,当干部不管做什么事,要手心手面一个样啦!”

 

老鼠穿草鞋——脚较大身

草鞋,即用稻草和细绳编织成的鞋。在旧社会,凡是干重活、走远路的挑夫、轿夫、车夫等都穿草鞋。而如今在晋江,已见不到年轻人穿草鞋了。“老鼠穿草鞋——脚较大身”,脚比身大,枝节大于主体,比喻不相称或不合算。也就是说,付出的代价比得到的大得多。例如,王大伯批评虎子哥:“特地乘车去泉州城买来五元钱的东西,车费却花去十元钱,真是老鼠穿草鞋——脚较大身。”

 

呼猪食泔——赢赢

从前,晋江农家养猪,都是天一亮就把猪放到野外,随它在山坡草地寻觅食物。直到中午时分,才由养猪的老阿婆手拿喂猪的木盆走出家门,大声呼叫:“营!营营,营!”猪听到主人呼叫的声音,即使在远处,也会马上跑回家。因为闽南语“营营”和“赢赢”谐音,所以就有歇后语:呼猪食泔——赢赢。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互相打赌,自以为稳操胜券,往往说:那是“呼猪食泔——赢赢”。

 

盐馆秤锤——咸加涩

在旧社会,晋江人称食盐的专卖店叫盐馆。盐馆里的秤锤整天跟食盐混在一起,那绑秤锤的麻绳是又咸又涩,这样使用时阻力大,不滑。因此,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用它比喻那些吝啬鬼的行为。例如:村里要建筑马路,有人提议让大富户王铁捐钱,另一人却说,你别想得美,那人是盐馆秤锤——咸加涩。

 

盘中夹炒豆——一粒一

春寒料峭,春雨绵绵,而且时值农闲时节,烫一壶酒,炒一盘豆,邀几位朋友围坐在一起,喝酒谈天,快活自在。因为都用筷子夹炒豆,每一次只能夹一粒。所以后来便有歇后语:盘中夹炒豆——一粒一。“一粒一”闽南话是十分亲密的意思。假设有人问:“他们两人的关系怎么样?”回答道:“那是盘中夹炒豆——一粒一。”既诙谐又生动。

 

石狮警报——宽宽

石狮原是晋江县的重镇之一,抗日战争期间,敌机不时侵扰我福建沿海一带,进行狂轰滥炸。于是,一发现敌机,各地就摇响警报器,告诉老百姓紧急疏散隐蔽起来。当时石狮在钟楼上吊一口大钟,以敲钟为警报,讯号是“哐!哐!哐……”因为“闽南语“哐哐”和“宽宽”谐音,所以就成为歇后语:“石狮警报——宽宽。”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有人问“来得及吗?”对方认为时间充裕,不必慌忙,便回答:“石狮警报——宽宽”。或者有人问:“你能行吗?”对方认为能力足足有余,完全能够胜任,就回答:“石狮警报——宽宽。”

 

晋江女孩出嫁——只赔不赚

晋江当地有一风俗颇为独特,即女孩子结婚时,娘家都会陪嫁一个存折,存折上的钱越多,越彰显其娘家“有钱”,“嫉妒”之余遂将其概括为歇后语“晋江女孩出嫁——只赔不赚”。产品经理在既有产品策略的制订、费用的投向与管理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只顾销量不顾利润的局面,只想着如何开发“嫁”得快的产品。当企业的产品都在“只赔不赚”的时候,产品经理也就把自己“嫁”出门外了。

 

穷人娶老某——将就

旧社会,广大农村的穷人生活非常艰难,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一年四季为生存而奔忙。有的穷人一辈子打光棍,有的穷人“娶老某”,即娶大龄姑娘为妻。歇后语:穷人娶老某———将就。将就,即凑合,勉强适应不很满意的事物或环境。  例如,社长说:“当饲养员没你的份了,早有人啦,当保管员吧。”我说:“保管就保管,穷人娶老某——将就。只要有活干,总比坐下白吃饭强。”又如:“这件衣服稍微小一点,穷人娶老某——将就着穿吧!”

 

幼子学走路——一步一步来

你见过幼子(幼儿)蹒跚学步吗?一步一跌,但一步一个脚印,他摇摇晃晃地向前走去,逗人的憨态与童趣煞是可爱。歇后语“幼子学走路——一步一步来”,生动而又深刻地提示了一个普遍的自然规律。它告诉我们: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要按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因为事物的发展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能逐步向前。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用此比喻做事须循序渐进,切勿急躁冒进。如:小刘是泥瓦匠胡师傅的徒弟,第一回铺地板砖就没做好,胡师傅为他翻了工,小刘感到十分羞愧,胡师傅安慰他说:“不要紧,头回生,二回熟,多实践几回就会做好。幼子学走路——一步一步来么!”

 

鲫鱼跳咧溪沙博——干干死

从前,工业不发达,农田耕种也没有使用化肥,生活环境不受污染,空气清新,水质清净。晋江沿海一带的乡村,河湖沟溪里都有好多鱼虾。农历五六月间,甚至水稻田里都有成群的小鲫鱼在游动。歇后语“鲫鱼跳咧溪沙博——干干死”,说的是溪里的鲫鱼跃到溪水边的沙滩上,因为没有水,且风吹日晒,时间一长,就会活活干死。在生活中,人们用此形象地比喻生活环境恶劣,或缺乏生活来源,因而难以生存。如:柳大伯批评三顺子道:“叫我怎么说呢!小钱不愿赚,大钱又赚不来,年轻力壮的,整天游手好闲,坐吃山空,将来靠什么生活呢?岂不是鲫鱼跳咧溪沙博——干干死?

 

六月芥菜——假有心

旧社会,老百姓把腌制的芥菜作为大半年的菜食。晋江人于农历十月间栽芥菜,至第二年的一月,人们陆续把摘下芥菜大叶食用,芥菜于二月间开花,抽心。因为六月不是芥菜的生长季节,即使栽种也长不大,哪来的菜心?所以说“假有心”。在生活中,人们用此歇后语,讥讽某些人对待人貌似很关心,实际是虚情假意。

例如:王大伯对着刘存厚一本正经地说:“老弟,我给你提个醒:黄广财一向残酷压榨长工,贪得无厌,做尽缺德的事,怎么一下关心起你二妞的工作来?恐怕是‘六月芥菜——假有心’!”

 

饮烧酒配番薯——饱兼醉

晋江人称喝酒叫“饮烧酒”,而“配番薯”就是把番薯作为下酒的菜料。在旧社会广大农村,“烧酒”多数是用番薯酿造而成,俗称番薯酒,喝多了会醉。而下酒的菜还是番薯,吃多了会饱。这就是歇后语“饮烧酒配番薯——饱兼醉”的由来。在平日人们的交流中,此歇后语有褒贬两种用途。褒义,即比喻吃饱喝足而感到十分满意;贬义,即比喻因单调乏味而感到非常厌倦。例如:张立兴在县城遇到翁大叔询问道:“听说前天晚上歌舞团到咱们村演出,好看吗?”翁大叔回答道:“那简直是饮烧酒配番薯——饱兼醉。都是蹦蹦跳跳的,老是那么几个动作,一点也不新鲜,没劲!”

 

瘦账肥算盘——积少成多

改革开放前,晋江市场还没有电子计算器,更没有计算机收款机,商店、市场买卖计算都是用算盘。歇后语“瘦账肥算盘——积少成多”说的是:“瘦账”即小的数目,零零星星,三元五角的;“肥算盘”就是小的数目经多次累计,在算盘上显示大的数字。意思是一点一滴地积累,就会从少变多。俗话说:聚少成多,积小致巨。在生活中,人们常用此歇后语提醒人家不要小看小项的钱数,或者说不要嫌少。例如:黄大伯说:“别看这每天三角葱两元菜的,日积月累,瘦账肥算盘——积少成多,一年的花费也很可观。”

 

补鼎——尽讲空

旧社会,晋江农村十分贫穷,生活困难。人们节衣缩食,修旧利废。家里那个做饭炒菜的鼎(铁锅)因多年使用,已有几处破孔(洞),还舍不得抛弃。于是,请补鼎师傅修补好,继续使用。而当时补鼎是以破几个孔来论工价的,又因闽南语“孔”与“空”谐音,所以,就有歇后语“补鼎——尽讲空”。“讲空”就是说大话的意思。在生活中,常用此歇后语讥讽那些夸夸其谈,言过其实,尽讲大话、空话的行为。

 

十二月南风——现报

这是晋江民间流传的一句反映本地气象的歇后语。它说的是农历腊月常刮大风,天气寒冷。上午一旦出现南风天,风平浪静,气候暖和,但一到下午就“现报”了,即马上“报头”,也就是刮大风,天气突然变冷。这句歇后语本来是用于提醒大家在十二月遇到南风天,出门要带上御寒衣物,以免受凉。后来有用它比喻立即回报对方的指责,或比喻作恶者很快遭到报应。

 

暗螟照镜——无影

晋江人称黑夜叫“暗螟”,说“无影”就是没有这回事的意思。在生活中,此歇后语既朴素又形象地否定对方没有事实根据地瞎说。例如:张三对李四说:“听说你最近中了体育彩票特等奖,发了大财!”李四回答道:“听谁说的?这是暗螟照镜——无影(没有这回事)。

 

竿缚背巾——大抈

成年人在做饭或洗衣服时,围在身前的巾,称之围巾,而围在幼童身后的巾叫“背巾”。背巾因常浸泡儿童的便尿,所以不能登大雅之堂。洗刷干净后,一般晾在偏僻处。然而,竹竿缚背巾,说的是背巾缚在竹竿上迎风飘扬,仿佛是一面胜利的旗帜,闽南话称之为“大抈(yuè)”,即自我标榜,大出风头的意思。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用它批评那些夸大其词、自我炫耀的行为。例如:那是件不值得一提的事,他却四处宣扬,真是竹竿缚背巾———大抈。

 

猴骑羊羔——不成人马

即不成人样。说的是猴子自然不像人,而羊羔当马骑更是不象样。此歇后语,十分形象、通俗且又深刻地讽刺某人长相、素质都不好,或者指旧社会某机构的人员不三不四,没有实力。例如:张老汉说:“那个小偷我见过,猴骑羊羔——不成人马,长得鼠目狗嘴,骨瘦如柴。”

 

大炮打“支仔”——大材小用

晋江人称麻雀为“支仔”,早期人们通常都是用鸟弓或者气枪打“支仔”。而大炮打“支仔”,比喻的则是使用不当。因此,就有歇后语:大炮打“支仔”——大材小用。例如:这样的活,只要会几个阿拉伯数字,谁都干得了,要他这个大学生去干这一行,岂不是大炮打“支仔”(麻雀)——大材小用吗?

 

布袋放炮——陈埭

晋江人称麻袋为“布袋”。在布袋里燃放鞭炮,袋里自然会发出响声,即“响袋”。因为闽南话“响”与“陈”,“袋”与“埭”谐音,所以便有歇后语:布袋放炮——陈埭。陈埭是晋江乡镇企业发展较早较好的名镇,是制鞋业的主要产地,有“乡镇企业一枝花”的美誉。改革开放之前,陈埭镇盛产蛏子。俗话说:“担篮去陈埭是为了装蛏子。”例如:有人问老张:“大清早,你担着篮去哪里啊?”老张幽默地答道:“布袋放炮——陈埭。”

 

阉鸡趁凤飞——不自量力

在晋江流传着一句歇后语:“阉鸡趁凤飞——不自量力。”阉鸡,通常是长得又肥又大,所以飞不起来。而凤是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羽毛美丽,会飞翔。阉鸡想要跟着凤一起飞翔,这是自不量力的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往往用此歇后语讥讽、批评那些不顾客观条件不同,执意攀比的行为。

 

脚踏水车——假进步

水车,是旧时提水灌溉的工具,有龙骨水车、管链水车等。晋江人所使用的是龙骨水车,用带有叶片的链带借人以脚踏的力转动,将河、湖的水从低处提升到高处灌溉农田。因为人用脚踏水车时,虽持续不断地跨步,却始终在原地。于是,就有歇后语:脚踏水车———假进步。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常用歇后语讥讽那些言行不一、弄虚作假、做表面文章的行为。

 

蚊子飞入校场——稀稀

校场,即古时操演或比武的场地。场地十分广阔,蚊子与之相比,非常渺小,简直微不足道。于是,便有歇后语:蚊子飞入校场——稀稀。在生活中,常用它比喻事物内部空隙大。如比喻粥太稀,就幽默地说:“今天早上的稀饭,简直是蚊子飞入校场——稀稀(稀薄)。”或者用它比喻事物出现少,如有人问:“今天,大剧院放映电影,观众多吗?”答:“蚊子飞入校场——稀稀(稀少)。”

 

海内落雨——歹僻

改革开放之前,晋江沿海渔村,青壮年强劳动力,或驾船在海上捕鱼,或下地耕作庄稼。而妇女与少年则到海滩抓小鱼小虾,俗称“讨小海”。一旦遇到落雨(下雨),因海滩相当广阔,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找不到避雨的地方,于是,便有歇后语:海内落雨——歹僻。因闽南语“避”与“僻”谐音,“歹僻”即怪僻,性情古怪。在生活中,有的人欠别人的钱,虽自己有了钱也不还;有的人一喝酒就醉,就骂人。对此,人们常讥讽他们是“海内落雨——歹僻”。

 

番仔生锅——无才

古时候,晋江人称用铝制的鼎叫“番仔生锅”。因为本地的锅都是用生铁铸造的,有个浇口,叫“鼎脐”。而“番仔生锅”是用铝冲压出来的,浑然一体,没有浇口,自然没有鼎脐。于是,便有歇后语:番仔生锅——无脐。闽南语:“脐”与“才”谐音,因此,在生活中人们用它讥讽那些没知识,没能力的人。谓之:番仔生锅——无才。

 

蝇跌落泔缸——老实

泔缸里有腐烂的残菜剩饭,散发浓烈的酸臭味,苍蝇逐臭,纷纷飞来,围住泔缸。那些嘴馋的苍蝇一旦掉进泔缸里,翅膀被泔水浸湿而老化,就再也无法飞起来。因为闽南语“翅”与“实”谐音,所以,就有歇后语:苍蝇跌落泔缸——老实。在日常生活中,常用它评价某人的为人。例如:你问张三的为人吗?那是苍蝇跌落泔缸——老实。

 

茭志装日婆——不成鸟袋

晋江人称用咸草(海草)编织成的短小草袋叫“茭志”,称蝙蝠为“日婆”。“日婆”是哺乳动物,头部和躯干像老鼠,夜间在空中飞翔,自然不如鸟儿。而“茭志”也比不上布袋(麻袋)。因此,就有歇后语:茭志装日婆——不成鸟袋。因为闽南话“袋”与“块”(人的块头,指身材、相貌)谐音,所以,在生活中,常用此歇后语讥讽那修养差,长相与身材不好看的人为“茭志装日婆——不成鸟袋(人块)”。

 

夜壶饲孤鲐——会活大尾

“夜壶”即陶瓷制的尿壶;“孤鲐”鱼,身体纺锤形,头顶浅黑色,背部青蓝色,尾部一侧有一弯月亮形,生命力很强,所以,放养在夜壶里也能活。但是,夜壶里的活动空间太小,且食料缺乏,孤鲐自然不会“大尾”。闽南语称大条鱼为“大尾”鱼;又比喻发迹、富裕、升官,也叫“大尾”。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有人问张三:“近来生意兴隆?发大财啦!”张三谦逊地答道:“小本经营,夜壶饲孤鲐——会活大尾。”

 

半路折扁担———来去不得

扁担,扁而长,用竹子或木头制成,是放在肩上挑或者抬东西的工具。在旧社会,搬运东西主要都是用扁担挑,尤其是在山高木密的乡村。时至今日,还是用扁担肩挑东西下山上山。歇后语:半路折扁担——来去不得。说的是:由于扁担挑的东西太重,超负荷,而断成两半,且在半路上,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来去不得,实在难办。在日常生活中,常用此歇后语比喻事物在发展进程中,突发事故,遭受挫折,而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

 

墓地内放枪——惊死鬼

旧社会,老人家一旦逝世,都是土葬。因此,各乡村都在乡里之外的荒郊野地开辟一处坟墓区域。歇后语:墓地内放枪——惊死鬼,说的是在墓地内打枪,只能吓唬鬼魂,吓唬不了人,即不惊人。闽南语:“惊死鬼”的另一语意即“不惊人”,也就是嫌少的意思。例如:黄大炮道:李松兄最近在哪儿发财呀?李松答道:在街道旁摆个小摊,卖点青菜葱蒜罢了,每天也就赚个十元八元的,墓地内放枪——惊死鬼,谈不上发财。

 

猴子穿衫———趁人样

平常,猴子是不穿衣的,只有在耍猴戏时,才穿衣,戴上假面具、帽子,随着锣声满场跑,表演种种花样,滑稽可笑。“趁人样”就是学人样之意。主要是指在生活方面,不管自己的经济条件差,却一味跟人家攀比。例如:年关快到了,小青看见小明添了一套名牌衣服,漂亮极了,就吵闹着要买名牌衣服。他爸慨叹地说:“你这是猴子穿衫——趁人样。也不想一想,我们是一般家庭,哪有那么多钱?”

 

鸡母屎——半黑白

说的是母鸡拉的大便,颜色黑白掺杂。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用此歇后语比喻那些讲普通话不标准的现象,即所讲的普通话中夹杂着闽南语。例如:会场里,一部分听众在交头接耳,议论纷纷。老孔正在发言:“这系(是)件十分严肃的大事,大家要认真对待,不可标俏(玩笑),系不系(是不是)呀?……”会场一片笑声。会后,大家说老孔讲普通话不标准,是鸡母屎——半黑白。

 

鸡仔飞上树——假鸟

鸡仔,即小鸡,一般都是在地上边走边觅食,偶尔上了树,远远一望,仿佛是鸟儿呢。于是就有歇后语:鸡仔飞上树——假鸟。因为树上的鸟儿总是一天到晚叽叽喳喳叫个不停,而且“假鸟”,闽南语就是多嘴的意思。也就是此事与他无关,本不该他插话,他却嘴尖舌利,大呼小叫说个不停,人们就批评他“假鸟”。例如:金大伯正和小山子的父亲王新禾商量生产队里的农作安排,王新禾还没有出声,小山子就呱啦呱啦地说开了。金大伯很不高兴地批评小山子道:“大人们商量公事,不关小孩的事,你插什么话?鸡仔飞上树——假鸟。”

 

一个人九个尾——好坏还未知

“九个尾”:九个,是虚数,表示多之意。尾,这里指的是结尾,结局。此歇后语说的是人的一生有多种多样的结局,是好是坏,谁也无法预料。人们在语言交流中,用此歇后语安慰那些目前生活艰难、多受挫折的人,将来会好的;或者用它告诫那些因当今生活顺利而得意忘形、炫耀自己的人。如,王阿婆安慰金兰说:“你也不必过于烦恼,不要跟人家攀比。虽然就眼前而论,你的生活和家境大大不如邻居,但你有两位会读书的儿子,一个人九个尾——好坏还未知,说不定将来你的晚年比他们更好!”

 

冬天吃醋——寒酸

数九寒冬,寒风凛冽,气候寒冷,总而言之,冬天就是“寒”;而醋是“酸”的,这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就有歇后语:冬天吃醋——寒酸。寒酸,用于形容旧社会穷苦读书人的不大方的姿态。例如: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己,当孩子们围着还要吃茴香豆时,他着了慌,伸开指将碟子罩住,弯腰下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直起身又看一看豆,自己摇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孔乙己这个穷愁潦倒、迂腐不堪的旧时下层知识分子的形象,跃然纸上。人们讥讽他的姿态是冬天吃醋——寒酸。

 

十八岁查某囡——识价

自古以来,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天经地义。“十八岁查某囡——识嫁”。“查某”即妇女,这里指姑娘;“囡”,对小孩儿的亲热称呼。此句歇后语说的是十八岁的姑娘已懂得婚嫁之事。因为闽南语“嫁”与“价”谐音,所以,“十八岁查某囡——识价”,便成为脍炙人口的歇后语。“识价”,即懂得物品的市场价值,泛指善于买卖东西。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用此讥讽那些叫价太高的生意人,或出价太低的买家。如:前天上午,王大伯到农贸市场买番薯,卖番薯的农民说十斤番薯要卖十元,王大伯出价八元,然后一再加钱,八元半、九元、九元半,但卖番薯的农民却一再摇头。王大伯幽默道:“实在是十八岁查某囡——识价,那你就等着卖别人吧!”

 

老人吃麻油——闹热

晋江人说“麻油”就是“芝麻油”,说“闹热”就是“热闹”的意思。因为芝麻油比花生油的热量热能高,所以说,老人吃麻油是“热补”。又因闽南语“老”与“闹”谐音,所以,便有幽默生动的歇后语:“老人吃麻油——闹热”。

据说,此歇后语在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的晋江籍华侨中非常流行。如:某晋江华侨走进某老乡或朋友的店内,与店主见面时的第一句吉利应酬话就是:“唷,老人吃麻油——闹热!”在此,“闹热”有热闹、繁盛活跃的意思,这里指店内货色丰富、花样品种齐全,而且顾客盈门,络绎不绝,生意兴隆。

 

消膏拆掉——相好

晋江人把狗皮膏、伤湿止痛等药膏都称“消膏”。一旦患上风湿痛或扭伤等,便将“消膏”贴在患处,伤好时再把“消膏”拆掉。因为闽南话“伤好”与“相好”谐音,就有了“消膏拆掉——相好”的歇后语。

 

庆仔丢失牛仔——去远了,没望啦

庆仔丢失牛仔庆仔是放牛娃,生性好玩,尤其喜欢看戏,简直是个戏迷。他每日早上把牛仔牵到山坡上,将牛绳往树头一拴,就自己玩去了。有一天,邻村做佛生日,唱戏酬神,香烟缭绕,锣鼓喧天,十分热闹。庆仔将牛仔一放就跑去看戏。直到太阳沉西,天色昏暗,庆仔才跑回山坡,不禁大吃一惊,牛仔不见了。庆仔急忙沿着山坡一路找去,逢人便问:“见到我的牛仔没有?”对方反问:“几时丢的?”答道:“大半天了。”对方摇摇头感叹地说:“去远了,没望啦”。结果牛仔没有找着,消息却传遍三乡五里。这就是歇后语“庆仔丢失牛仔——去远了,没望啦”的由来。

 

猫纠打电话——受了一次惊

在晋江安海一带,人们若遇到出人意料之外的事,受到惊吓,就风趣地说:“猫纠打电话——受了一次惊”。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解放初期,只有少数政府机关有电话,私家有安电话的,实为凤毛麟趾。人们有急事需要打电话,都要到邮电局去打。猫纠是个开小店做小买卖的老实厚道的商人。因为生意兴隆,货物突然脱销,急需尽快进货,于是猫纠兴致勃勃地跑去邮电局打电话。由于当时设备较差,猫纠又缺乏使用电话的经验,结果“喂,喂,喂!”喊了大半天,一句话也没有跟对方说清楚。然而电话费是以通话时间长短来计算的,邮电局开出的电话费数目之大,使猫纠吓得目瞪口呆。此故事后来便浓缩成为幽默生动的歇后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趣味谐音歇后语1028条
笑死 谐音梗可算让闽南人给玩明白了!
45个有趣的歇后语,在日常生活中用到这些...
谐音歇后语-谐音歇后语
谐音歇后语2014有趣的
带有谐音的歇后语精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