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襄阳市综治办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一项重大改革措施和战略任务。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体现了党的治国方略总体思想的新提升。如何创新社会治理体制,通过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结合襄阳近年来的实践,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坚持党政主导,是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核心和关键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对社会治理体制进行了科学界定,那就是“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在这一体制中,党委领导是核心,政府负责是关键,坚持党政主导,发挥党委领导核心和政府负责关键作用,就能够推动社会治理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1.始终坚持党政主导地位。社会治理工作必须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进行。发挥党政主导作用,其一,各级党委政府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科学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坚持“发展与稳定并重,富民与安民共进”的理念,切实把社会治理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两个中心、四个襄阳”建设大局中统筹谋划,切实把社会治理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实施党政“一把手”工程。其二,各级党委政府要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定期研究部署社会治理工作,定期分析研判社会治理形势,及时研究解决社会治理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提出社会治理水平。其三,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发挥统筹领导和协调各方的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建立社会治理主体多元化格局,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2.着力构建“大平安”格局。坚持党政主导,必须明确目标。创新社会治理的根本目标是实现社会平安和谐。中央提出“全面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核心是建设平安中国。

  3.完善社会治理责任体系。坚持党政主导,必须明确责任。要健全社会治理领导责任制,明确党政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党政分管领导是第二责任人,其他党政领导实行一岗双责。

  二、坚持依法治理,是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重要保障

  中央提出了建设法治中国的要求,并指出“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必须以法治为保障。

  1.坚持用法治思维推进社会治理。法治是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社会治理的过程,也是依法治理的过程,必须把依法治理贯穿社会治理的全过程,加快推进社会治理法治化,实现法治社会建设目标。

  2.坚持用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近年来,各类社会矛盾和群体性事件增多,“信访不信法”、“信上不信下”的问题在一些地方比较突出,影响了法律权威,必须把社会矛盾和信访问题的化解纳入法治的轨道。

  3.坚持用法治手段维护公共安全。公共安全问题是事关国家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问题,必须依法予以保障。健全依法打击犯罪常态工作机制,通过定期分析研判公共安全和社会治安形势,增强打击的主动性和针对性,重点打击恐怖犯罪、严重暴力犯罪、黑恶势力犯罪和严重侵财犯罪。

  三、坚持人民主体,是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内在动力

  在社会治理体制中,“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作用还发挥不够。创新社会治理,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实现政府与社会、人民共同参与、共同治理,实现社会的良性治理。

  1.确立多元主体地位。在社会治理结构中,政府、社会组织、基层自治组织、人民群众都是社会治理的主体,不可偏废。既要确立政府对社会治理的主导地位,同时也要加强社会组织、基层自治组织和人民群众在社会治理中的主体地位,共同推进社会治理工作。

  2.激发社会组织活力。要处理好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政府不能“大包大揽”,适合由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和解决的事项,交由社会组织承担。大力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重点培育和优先发展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引导它们依法开展活动,参与社会治理。

  3.创新群众工作方法。为了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做好新时期的群众工作,是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基础。创新群众工作方法,要首先做好服务群众的工作。近年来,我们建立社区公共服务站、便民服务大厅,实行网格化管理,都是为群众服务的有效措施,要继续坚持和完善,真正让群众走进一个门、办完能办的事,在服务中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密切与群众的关系、赢得群众的支持。

  四、坚持机制创新,是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重要方法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需要有创新的工作推进机制作保障。结合工作实践,主要建立以下推进机制:

  1.做好制度设计。为增强社会治理的科学性、计划性,应根据上级的总体部署,结合本地实际,科学编制本地区社会治理的中长期规划、三年行动计划和年度计划,合理制定和分解社会治理的目标任务,使各级各部门明确长期目标任务、阶段性目标任务和年度目标任务,有利于推动工作落实、实现工作目标。

  2.抓好项目管理。社会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突出重点、明确项目,实行项目管理,发挥项目支撑作用。根据社会治理的年度工作计划,应把年度重点目标任务列为年度建设项目,明确项目名称、项目内容、建设期限、责任单位和责任人、项目资金保障等,实行路线图管理,定期检查验收,确保项目建设按期完成、保证质量。

  3.注重示范引导。社会治理是一项创新的工作,需要试点和示范,以点带面,有序推进。应根据地区、行业等不同特点,确定一批试点地区和单位,每年培育和抓好一批示范点建设,加强定期指导和扶持,确保试点工作和示范点建设取得经验。在此基础上,大力推广试点和示范点建设经验,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社会治理工作。

  4.强化督办落实。社会治理的规划、项目和试点、示范点建设能否落实,关键在于加强督办。要建立定期督办、定期测评、定期考核等机制,及时检验社会治理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和工作成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锻造坚强的领导核心
关于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几点思考-安徽省民政厅
推进依法治理 构建法治社会
现代仲裁调解法治初学
关于普法和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调研情况的报告
从“管理”到“治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