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用新思维做活“六五”普法大文章

用新思维做活“六五”普法大文章

 

  “六五”普法以来,津市市坚持对法制宣传教育形式和载体的探索创新,形成了全方位、广渠道、多媒体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新思路,使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更具有广泛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用新观念构筑“六五”普法大框架

  一是科学制定“六五”普法规划、深层次启动“六五”普法工作。市委宣传部、市司法局组织专门力量起草了《全市“六五”普法规划》(草案),通过市政府门户网向社会各界广泛征求意见,收集意见建议160多条,经过进一步修改、完善,提请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在全市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六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听取审议全市“五五”普法工作情况和“六五”普法工作安排,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市委、市政府于2011年召开了“六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启动大会,全市各单位也按要求出台了本单位、本部门“六五”普法规划,先后召开了高质量的动员会。市依法治市办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的“六五”普法宣传工作,使“六五”普法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二是健全组织机构。调整充实了以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任第一副组长以及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等几大家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的依法治市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明确了工作职责,加强对“六五”普法工作的领导,全市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市直机关和基层单位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实行主要领导挂帅、分管领导主抓,办事机构具体负责的工作机制,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六五”普法工作组织领导体系。

  三是完善工作机制。从2011年以来,我市根据规划要求,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纳入了政府工作目标中,做到每月检查督促,及时整改落实,并于每年的年底对各单位的法制宣传和依法治理工作进行集中考核评议打分,同时还建立完善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领导机制、通报督查机制、工作例会制度及考核评比制度。

  四是建立高素质的普法队伍。在行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学校都设立了普法联络员;在全市各乡镇、街道、村、社区设立了普法宣传员、辅导员和法制教员;为全市中小学校配齐配强了兼职法制副校长;市依法治市办组织成立了普法讲师团;同时,依托市关工委建立了一支173人的老年义务宣传员队伍,常年活跃在农村、社区、学校。

  二、用新载体搭建“六五”普法大平台

  (一)以新型宣传阵地为载体,搭建“六五”普法的基础平台。在城区主要街道、车站、广场等大型公共场所及乡镇公路沿线建立了一批户外法制宣传公益设施;全市各行政事业单位、企业、学校都建立健全了法制宣传专栏,并定期更新内容;各乡镇、街道督促指导村、社区进一步强化法制宣传“四个一”建设,在市中心江南明珠广场原有设施的基础上,注入了大量法治元素,形成了包含九个宣传层次的法治文化广场,同时,在保和堤镇中心广场、渡口镇翊武广场建成了2个农村法治广场,为开展全民法制宣传教育提供了崭新平台。

  (二)以网络传媒为载体,搭建“六五”普法的新兴平台。

  一是在津市市政府门户网、平安津市网、法治津市网及司法局网站上都设有普法专栏,为全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满足了城乡居民网上学法的需求。二是开通“津市普法工作”QQ群、“法治津市”QQ群,利用QQ方便快捷的特性,既降低了工作成本,又畅通了信息渠道,还方便了各单位普法骨干交流普法心得。三是开通“津市普法”新浪微博,打造信息发布、法制宣传、诉求回应、舆论引导的权威平台。四是开展了“全民网上税法知识竞赛”等一系列有奖学法活动,通过组织全市公民开展网上学法、网上答题,极大的提高了普法效果。

  (三)以声像传媒为载体,搭建“六五”普法的空中平台。

  一是组织33位具有司法和行政执法职能的部门负责人开展了“科局长讲法”活动。二是制作了150套《农村普法》DVD光碟,免费发放到各村委会,并督促各村委会利用“法制夜校”、“远程教育”以及“电影下乡”等载体组织群众观看。三是与电视台合作,开设了《周浩佬说法》栏目,每周一、三、五定期在电视台播出。四是组织专门力量集体创作、整理出《法治新农家》、《公民学法》等一批法制宣传文化作品,通过与专业文艺团体合作,以快板书、三句半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文艺形式表现出来,并制作成音频光盘,免费发放到各乡镇,在农村广播中开展经常性的法制宣传。

  三、用新方式推动全民大普法

  (一)用“会前学法”推动领导干部学法用法。

  2012年,津市市创造性地建立了“市委常委会会前学法”制度,市依法治市办根据市委的要求每年年初制定下发《年度市委常委会会前学法工作方案》,积极组织律师、法学工作者以及司法、行政执法单位的领导利用市委常委会会前半小时开展法制讲座,学法内容以新颁布的法律法规、关乎民生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与市委市政府工作密切相关的政策、法律为主。实践证明,“法治半小时”制度有力地推进了全市领导干部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为建设法治津市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用“以案说法”推动企业家、青少年学法用法。

  一是制作了30套涵盖七个专题的《青少年普法动漫》DVD光碟,免费发放到全市中小学校,供学校在青少年学生中开展法制教育。通过案件回放、专家点评等形式,生动、直观地开展法制宣传,起到了事半功倍的宣传效果,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普遍欢迎。二是推出了“《普法音像》进企业”新举措。市依法治市办根据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平时工作繁忙,难以挤出大块时间学习法律知识的实际情况,制作了涵盖普法公益广告、普法动漫、普法短剧、以案释法、法制讲座五个专题的《普法音像》,集中宣传了《宪法》、《民法》、《劳动合同法》、《安全生产法》、《食品安全法》、《知识产权法》、《商标法》、《合同法》等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平时生产经营过程中常用的法律、法规,集趣味性、实用性、知识性于一体,受到广大企业家的热烈欢迎,为全市企业依法经营、依法管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用“特色普法”推动社区居民和农民学法用法。

  1.法制宣讲培训基层普法骨干。2011年,由市依法治市办牵头,在全市各乡镇、街道开展了《人民调解法》讲座,为农村和社区培训法制骨干300余人。2012年,我市组建“法治津市”讲师团,组织政法各局院及部分行政执法单位负责人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联系本部门所执行的法律法规向群众开展法治宣讲,进一步提高了广大群众的法律意识。2013年,全市开展了法治志愿者行动,行动中,各乡镇、街道均组建了法治志愿者服务队,开展了涵盖法律援助、法律宣传、人民调解、重点人员的帮扶矫正、巡防、消防救援、环境整治以及关心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和关怀孤寡老人日常生活的爱心奉献等一系列活动,为法治津市建设营造了浓厚的氛围。

  2.主题活动激发群众学法热情。在全市中小学生中组织开展了“我和家长学法律”、“中学生法律知识抢答赛”、“中小学生‘建设法治津市、促进社会和谐’征文比赛”等一系列活动,以全新的形式和载体赢得了广大青少年学生的踊跃参与。在城区结合“完美社区”建设,开展了“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居民法治论坛、社区法治文艺汇演等法制宣传活动,集中宣传了社区居民关心的劳动就业、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医保社保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每年开展大规模的农村法制宣传月活动,同时,推出了“请你来参与,请你来普法”主题活动,通过有奖答题的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群众的学法热情。

  3.法治夜话彰显普法惠民。市依法治市办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将法制宣传与联系群众工作进行有机结合,创新普法形式,推出了“法治夜话”这一普法新品牌,组织司法行政干部、律师、法律工作者分期分批下到村组,通过法制讲座、法律咨询、法律援助以及有奖问答等多种形式,与老百姓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以全新的普法宣传形式进一步增强了普法效果。2013年,16个法制宣传小分队组织开展“法治夜话”25场,在群众中开展法治宣讲20次,为群众解答涉及土地承包、婚姻家庭、交通安全以及侵权责任等多方面的法律咨询300多条,受理法律援助案件96 件,协助基层组织调解各类矛盾纠纷30多件,受到了基层组织和群众的热烈欢迎。

  4.基层创建汇聚法治正能量。2013年5月,津市市层层召开动员大会,全面启动了基层民主法治创建工作,在全市26个行政执法部门开展了“依法办事示范窗口单位”创建活动,在123个村(社区)开展了“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在20所中小学开展了“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在全市规模企业中开展了“城信守法企业”创建活动,在李家铺乡、棠华乡开展了“五星级文明守法家庭”创建活动试点,通过五大创建活动,促进基层各项事业的法制化、规范化,使全社会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质得到普遍提高,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法治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津市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 车四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孙国建在常州市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丰城市 祠堂普法促和谐
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法治宣传短信
2016年法律明白人学法用法工作计划
06—09年五个年度教育系统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