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乡村振兴,破解之道:五、土地制度改革,激发农村活力

前面几期,分别探讨了户籍改革、现有土地流转的弊端、农村养老、土地集中农民意愿度等问题,新来朋友,可以看一下文末的往期回顾。

这篇文章,将重点讲述如何进行土地制度改革。文章略长,也需要思考,不足之处,请指正。

一、土地总面积及归属构成、承包地总面积

首先来盘一盘家底。

根据国家第三次国土调查最新数据,我国耕地总面积为19.18亿亩,其中 全国农垦国有土地总面积5.49亿亩,农民承包经营土地总面积13.6亿亩。

农村承包地不包含农户的宅基地、自留地。

截止2021年,各种流转土地面积,已经达到5.5亿亩,占到所有承包地面积的40%。

其中,水田47087万亩,占比24.55%,水浇地48172万亩,占比25.1%亩,旱地96532万亩,占比50.3%,耕地减少1.13亿亩。

我国多山、丘陵,旱地里面,很大比例是坡地,是不适宜机械化耕作的土地,也是撂荒比较多的土地,撂荒土地没有查到具体的面积数据,但根据了解情况,撂荒很严重。

据了解到的情况,耕地成为坡地,其中有些地方,为了预留城镇发展建设用地,将耕地指标从平地调整为坡地。

所以这19亿亩耕地,还要略加折扣。

二、土地集中管理和新的承包方式

1、所有承包地,国家统一通过赎买方式,从农户手中收回。

国家对现有承包土地,全部统一收归国有,按照水田、水浇地、平地、坡地等标准,再结合南方一年两熟、北方一年一熟等,对土地全面普查,严格登记分类,按类别设定补偿标准。

结合农村养老问题,以养老金形式发放,将会惠及现在农村所有70后以前的农民,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财政大账:

加入全国所有承包地,南北、分类等综合平均,按照两万元每亩,则13.6亿亩承包地,需要27.2万亿,如果一次拿出来,这个财政负担国家无法承担。

如果按照养老金发放,满六十岁按照每月1000元发放,满65岁每月按1500元发放,则养老金支出为下表第五列,第一期17858亿元,累积15年,财政总支出31.8万亿元。

总体给农民的支出,比一次性赎买增加约4.6万亿,但通过15年时间,可以平稳过渡财政支出,还能解决农村养老问题,一举多得。

土地按照每亩500元每年,集中对外承包,则19亿亩土地,每年可回收土地承包金9500亿元;年养老金与承包金差额为8358亿元。

此前国家财政每年三农资金为1.7万亿,采用这个方式,如果减少种地直接补贴,减少原来那种撒胡椒面方式的补贴等,用于三农的财政资金填补差额,还有八千多亿可以用于国家对农业整体的政策调整和支持,按照现有财政运行方式,是没有增加国家太多负担的。

随着时间推移,每年新增老人减去逝去人口,按照每年增加500万养老人口计算(按统计年签,平均寿命75岁估算),如果土地承包金保持500元每亩每年不变,到2035年,最大差额达到1.8万亿。

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经济体量的扩大,负担能够同步增长。

从土地承包到户,现在过去了四十年,如果持续维持这个土地政策,随着农村老龄人口高峰的过去,2035年后,差额又会逐步变小,估算下来,这个政策持续50年到60年,土地财政,将转为正向现金流。

年份

农村
老龄人口

养老金
1.2万/年

养老金
1.8万/年

60、65

岁各半

承包金
差额

2022

11905

14286

21429

17858

-8358

2023

12405

14886

22329

18608

-9108

2024

12905

15486

23229

19358

-9858

2025

13405

16086

24129

20108

-10608

2026

13905

16686

25029

20858

-11358

2027

14405

17286

25929

21608

-12108

2028

14905

17886

26829

22358

-12858

2029

15405

18486

27729

23108

-13608

2030

15905

19086

28629

23858

-14358

2031

16405

19686

29529

24608

-15108

2032

16905

20286

30429

25358

-15858

2033

17405

20886

31329

26108

-16608

2034

17905

21486

32229

26858

-17358

2035

18405

22086

33129

27608

-18108

合计

212170

254604

381906

318255

-185255

声明:可能会有人质疑,国家要收回土地,为何要给农民土地进行补偿,请参照我前一篇文章,乡村振兴,破解之道:四、以农养工,以工促农?再议农村养老,1947年的《土改大纲》和1950年的《土改》,都明确了土地归农民私有,1957年无偿收归高级社,归集体所有至今,所以,从道理上讲,土地就是农民的。

所以,这里不再展开该不该补偿的问题,只探讨如何补偿、如何施行。

我的观点只是一家之言,不争论。

2、建立全国土地数据库和经营管理平台

按照现有技术,无论是网络、数据化管理能力,还是北斗卫星体系,国家都有能力建立起一个覆盖全国的国土资源管理平台。

国家提出要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措施,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现有的土地管理方式,每10年一次国土资源调查,已经明显落后。

建立平台后,所有土地数据化、三维化,甚至可以借助卫星体系,管理部门达到可视化,是落实管控措施的技术保障,也便于以后土地经营管理。

3、重新有偿发包,集约化种植经营;

参照现有五亿多亩农垦土地承包经营政策,比如东北,最低承包费为600元每亩。按照全国平均,以现有土地流转的中位数500元,对所有土地,全部有偿使用。

有几点优势,第一个,可以规模化、集约化承包经营,北方按照200亩为一个单元,南方可以按照100亩为一个单元,无论是家庭农场、小型合作社,配合机械,都可以经营的过来,年收益基本上可以达到20万元左右,这个收益,就可以保障种植户的积极性,可以持续发展。

照此核算,全国大约有1200万到1500万个经营单元,就可以将所有承包地完成。

第二、承包权、经营权、收益权三权合一,解决现有土地流转模式中的各种乱象,有利于推动资本下乡、有利于推动农村、农业投资。

国家鼓励城乡要素双向流动,通过对土地国有化,建立严格的土地使用规划和管理制度,宜粮则粮,宜牧则牧,宜林则林,实行数据化管理。

按照市场经济规则,土地经营权依法有偿取得,还原土地作为生产要素的本质。

农民的自留地、宅基地和房屋等,参照城市住房土地使用权证,土地及其附属物的物权将被激活,农民的房产才有价值,财产才能够交易和增值,农民的财产权定价机制才能够形成。

农村居民人人享有养老保障,农民的定义,将还原为一个本来的职业含义:农业从业者。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城乡要素的双向流动,从根本上破解“三农困局”。

第三、可以通过长周期承包合同,稳定农业生产;同时,能够让投身农业经营的各类主体,长远规划,按照现行相关规定,可配套5%以内建设用地,可以发展种养一体的生态农业,秸秆饲草化,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一举解决我国粮食、肉类、奶类等农产品长期供应紧张问题。

第四、全部承包制,生产要素平等,有利于公平竞争。

4、有序推进,平稳过渡问题

在全面登记建立土地数据过程中,在尊重产权、投资的基础上,对原有的土地流转,进行梳理,解决原来流转中的各种矛盾,处理各种乱象,理顺承包关系。

现在已经有40%的承包地进行了流转,国家没有全国统一的流转政策,再如此持续下去,土地因为三权分离,矛盾重重,问题日积月累,以后调整难度更大。

三、土地集约化种植管理的好处

1、释放出生产力的两大有力要素,真正将粮食安全落到实处。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但现有土地,细碎化、条块化,既不能调动农民种地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农机、农技等实施。

其一、有利于发挥科技的推动因素。

只有扩大种植规模,经营主体才有意愿去投资科技、利用科技。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土地规模化经营,将带动我国农机的大发展,农业科技才真正有用武之地。

我国幅员辽阔,但土地资源并不多,南北差异也很大,应该综合借鉴欧美大农场和日本小农场的经验,兼收并蓄。

南方,多丘陵地带,田块小,长期以来,对牲畜、机械设备利用很少,都是以人力耕作为主,应该发展小型化、自动化农机,提高人效比;可学习借鉴日本农业。

北方平原地带,则可以借鉴美国、加拿大等大农场经营模式,发展大型高品质的农耕机械。

城市近郊,发展蔬菜等菜篮子工程,同时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经营农业的同时,为城市人提供一个好去处。

其二: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

现在的农村,种地的都是老年人,一方面体力逐年下降,干不动体力活,再者,他们绝大多数既不会不用农业机械,也不舍得买农机,以购买第三方服务为主,或者自己靠体力种一点;

农业作为一个大的基础产业,如果不能吸引年轻人,没有后备力量,在未来的十年到十五年内,将会出现大问题。

而现在新型农业机械,自动化、智能化程度很高,无人机、无人拖拉机等都在出现,年轻人掌握起来更方便,这些都将会吸引年轻人投身农业;

八十年代的土地承包,从对牲畜、机械的利用来说,其实是退步的,但却一举解决了中国人吃饱饭的问题,最大的原因,就是解决了劳动者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问题。

如果这轮改革,同步释放出科技力量、引导青年人投身农业,为农业注入新鲜活力,我预计,将会比八十年代土地承包到户,出现更加波澜壮阔的农村大开发,成果将更加辉煌。将真正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

2、有利于农业科技水平的整体提升;

庞大的农机需求,将推动我国农机的快速发展,相对高学历、有文化的年轻人,推动农业科技的落地、甚至科研和实践结合,推动创造发明。

3、有利于我国土地的持续开发和耕地地力的培育;

现有土地,农户是五无心经营,流转承包户是短期经营,怎么用地,大家都心知肚明。

有恒产者有恒心,如果是相对长期的合同,则经营主体就会有意愿使用有机肥,逐年逐步培养土壤,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还可以结合土地承包经营政策,设定肥力管理标准,降低处罚,提升有奖,整体提升我国耕地地力,建立、落实耕地肥力长期保护机制。

4、有利于土地资源的更高效管理,确保18亿亩红线不突破

这点,再不赘述。

5、将在很长时间内,拉动我国内需,有利于整体经济的发展。

其一、通过给农民发放养老金,每年1.8万亿到2.7万亿,持续十几年时间,将有效拉动农村地区消费,同时,解决农村青年的后顾之忧,他们才能安心在城里买房、落户。

其二、拉动农村投资和建设;

规模化耕种,本身就是相对大的投资,还有一部分基本建设投资,都可以拉动投资,

6、释放人口红利,快速推进城镇化,延缓老龄化。

#乡村振兴##三农进行时##农业#

感谢大家,如果您觉得这个方案还有那么一点可取之处,请分享和转发。如果有好点子,也可以留言,骆驼谢谢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徐小青:农村土地流转的政策和现状解读
超八成承包地有了“身份证” 土地流转迎利好
事关15亿亩土地,有些事要说明白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释义
三农政策方向:扶持小农经济是正途
关于农地流转的深度考问——兼谈土地、土地流转和政府定位问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