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山村的致富账本

山村的致富账本
——仁和区前进镇高峰村发展扫描

米易县山药协会会长邓开明给这高峰村农户培训山药高垄平栽技术。

  “经过调研,政府准备在高峰村试点种植山药。但这需要大家先垫资购买山药种、U型槽、生物有机肥等,政府将对试点户进行奖补。看看大家还有没有什么意见?”5月14日,仁和区前进镇副镇长侯锋来到高峰村,征求当地试种山药的10户村民的意见。

  “在平地种,还是在坡地种?”“有没有人培训技术?”“试种失败了怎么办?”……农户们纷纷询问。

  侯锋一一回答后说:“如果愿意种,下来就请村上组织大家集中采购山药种子等农资,按计划种植。”

  “种成功了不仅有奖补,而且一亩收入一两万元,既使不成功,还有政府补贴呢,我愿意种。”光明组村民何德高了解政策后立即表态。

  山药产业试点拉开了高峰村新一轮产业发展的序幕。扩大油桃种植规模、种草养羊、林下养鸡……按照前进镇制定的《高峰村产业发展规划(2014年—2020年)》,高峰村将积极培育林果产业、种植产业、养殖产业和乡村生态观光旅游四个产业,努力实现村民人均纯收入水平总体高于全区,与全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产业发展接地气

  高峰村位于前进镇西南端,全村最高海拔2700余米,年平均气温16摄氏度,东西两侧分别与中坝乡和太平乡接壤,地处三个乡镇交接地带。全村农户167户780人,彝族占全村人口65%。由于地处偏僻,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发展滞后,高峰村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非常低,是全镇、全区乃至全市的落后村和贫困村。

  如何才能让高峰村摆脱贫困面貌?随着国家、省、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民族地区、偏远落后地区发展的政策,仁和区将高峰村列为农业产业发展重点村。

  针对高峰村水资源不足,灌溉管网不健全的现状,前进镇在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时,引导村民大力发展市场效益好、需水量低的山药产业。

  侯锋说:“按照民办公助的基本原则,我们在产业发展中推行‘政府领导不拍板、部门指导不包办、群众表决说了算’的民主管理机制。刚开始,我们先组织10户村民进行试种,共试种9亩。经前期考察,决定在高峰村采用可降低劳动力成本的高垄平栽技术试种山药,由村民先垫资购买山药种、U型槽、生物有机肥等进行试种,再由政府奖补。”

  5月16日,前进镇请米易县山药协会会长邓开明给这10户村民进行了山药高垄平栽技术培训。目前,村民们已将山药种、U型槽、生物有机肥等买回家,等到下雨后就可以栽种。

  高峰村党支部书记李自茂家种了20多亩核桃、10亩油桃、2亩樱桃,虽然他家的地已不多了,但为了带动村民种山药,他也带头试种了1亩山药。

  目前,高峰村共种植核桃3000亩、樱桃100亩、油桃160亩;在种植业上,萝卜可年产2季,年产量可达600吨,玉米、水稻、土豆及其他蔬菜主要以自给为主,经济效益不明显;而畜牧业则以农户散养为主,未形成规模。

  为此,前进镇在制定高峰村产业发展时,决定立足现有产业,培育林果、种植、养殖等产业。在稳定核桃、樱桃种植面积情况下,扩大油桃面积,到2015年,实现油桃种植面积1000亩;逐步缩小萝卜、红芋等附加值较低的产业,大力发展山药产业;实施种草养羊、林下养鸡等产业化项目。

  基础还需扶一把

  高峰村村委会主任褚文华告诉记者,全村现有村道7公里,均为弹石路;有9条组道,共计11公里,均为土路;五个村民小组中,光明组至今连土路都没修通。

  28岁的何德高是光明组村民,一家7口人,主要靠种玉米和萝卜维持生活,因不通路,种的萝卜要运出去卖都困难,一年收入4000—5000元,生活十分困难。

  在水利设施方面,全村有1座山坪塘,蓄水量3000立方米;小型蓄水池50个,蓄水量7000立方米;水渠10公里,均为土渠,尚未硬化;全村还无灌溉引水管网。

  基础设施成了制约高峰村产业发展的瓶颈。李自茂说,在高峰村产业发展过程中,必须首先解决基础设施薄弱制约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尚未通路的村民小组要立即着手打通道路,同时硬化现有村组道路,保障农资、农产品运输;建好沟渠和管道,在保障村民生活用水的同时,为种植养殖业发展提供水源保障;建设蓄水池、小水窖,确保产业发展用水。

  “到2020年,计划完成所有村组道路硬化,实现通路到户。建设微水型蓄水设施,实现蓄水量13000立方米;建成引水管渠13公里,全面推广高效节水灌溉;建设人畜饮水工程,使饮用水达到安全卫生标准。”基础设施建设成为高峰村产业发展的重头。

  今年,仁和区计划投入“两区”产业结构调整项目资金115万元,推动高峰村产业发展。在此基础上,积极争取到省财政“2014年县级支农资金整合以奖代补资金”100万元扶持该村产业项目建设。

  目前,高峰村山药种植试点、油桃种植等项目已经开始实施,光明组4.5公里组道建设、水池建设等项目也正按计划推进。

  在高峰村产业发展项目建设中,仁和区全面推行“民办公助”方式,整合区农牧、民宗、扶贫移民、水务、林业、科技等部门项目资金,促进民族地区、偏远落后地区产业的发展。
    □王燕 攀枝花日报记者 王南桢 文/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致富经】红心猕猴桃种出红火好日子
河北平乡:“小核桃”扎根滏阳河畔结出“致富果”
蔡家坡四原村:花椒飘香迎丰收
“核桃宴”增添核桃产业新活力
【第一书记工作会议发言选登】化龙镇信桥村第一书记于庆涛: 围绕特色抓增收 完善设施促安居
【乡村振兴示范村候选典型案例】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新市村:“天下第一村”打造“农村都市” 引领高质量乡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