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民俗文化||绿春多娘哈尼族姻嫁习俗及期社会功能(一)

哈尼族是绿春县境内的主体民族,渊源于古代羌族群族,是个古老的迁徙民族。据考证,哈尼族是在一千七、八百年前从西北一带来到滇南红河和澜沧江的广大流域的广大地区,根据所居住的地理环境依山势开垦出举世闻名的梯田。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哈尼族创造出了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其中婚嫁礼仪文化独树一帜,表现出鲜明的地方民族文化特征。本文主要介绍绿春多娘哈尼族较具特色的婚嫁习俗及其蕴含的传统美德和社会功能,以诠释其中折射出来的哈尼人的现行生活状况。

(出嫁前婶婶为新娘妆装打扮)

一、婚嫁习俗。

多娘哈尼族的婚嫁习俗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送聘礼

男女双方确定婚姻关系后,由男方家选定一个黄道吉日,给女方家送去定婚聘礼。聘礼主要是钱,哈尼人叫“迷喷”(“迷”指女子,“啧”是价的意思),俗称“吃奶费”,表示对父母的养育之恩。聘礼一般由两个人去送,一个是新婚男子的亲生父亲,另一个是其叔叔或伯父等任选一个。若无叔叔或伯父的就请村里一个信得过的人参与。

(二)选定良辰吉日

男女双方不论是自由恋爱还是父母包办的结合,娶嫁的日子和起程的时间都必须根据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选定,哈尼人有一种观念,就是出门一定要选好日子好时辰,而这一黄道吉日与娶嫁良辰都是请哈尼“摩批”(摩批:哈尼语,也称背玛,是哈尼族举行各种祭祀活动的主持人)通过占卜而定,结婚是两个人的终身大事,男女双方都非常重视迎娶和出嫁时辰的选择,至于在三更半夜、拂晓时分还是午后出嫁,只有因人而异。

(三)与伙伴吃告别饭

每年秋收过后(农历八、九月以后)至下一年农历三月间,是哈尼人谈婚论嫁的季节,如果在这段时间内村里有一个或几个姑娘即将出嫁,这些快要成为新娘的哈尼少女和村里的伙伴们相约在一起吃一顿告别饭,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个告别仪式也可以说是哈尼人的成人典礼,十五、六岁以上的小姑娘、小伙子们都会主动参与进来,大家在一起有说有笑,谈人生,谈理想,想到朝夕相处的姐妹即将离别,一时间,屋内充满了离别的依恋和忧伤。哈尼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在这喜悦而又忧伤的日子里,姐妹们会用歌声(哈尼民歌的一类,俗称“阿迷抽”)表达内心的感情。即将出嫁女子唱道:“亲亲的伙伴们阿,明日鸡儿鸣我就要离开大家成为别人的新娘了,再也不能和你们在一 起, 不 能 为父母亲倒洗脸洗脚水了 ...... 。”伙伴们也用歌声安慰她:“亲亲的姐姐哟,你莫哭泣,我们也舍不得让你走,可女儿长大了要成家,姐姐走了,还有妹妹,树梢折了还有树根留,父母亲的脸脚水我们会倒了,你放心走吧......”随后,姐妹们抱成一团相拥哭泣,是喜是忧难以倾诉。这个习俗哈尼人叫“阿尼尼玛活架占“(阿尼尼玛:哈尼语,姐妹们的意思。活架占:哈尼语,煮饭吃的意思。),现在戈奎等一些地区时兴过的“姑娘节”也就是这个习俗。

(四 )选定迎亲队伍。

在婚期到来之际,男方家就要做好迎亲的准备,首先要选定迎亲人员。迎亲队伍由4个人组成:新郎、伴郎(必须比新郎小)、新郎的亲妹(若无亲妹,在本家族的堂妹也可)、年岁较高的老者(所选的老者是村里德高望重、夫妻健在,子女双全,以他作为领路人,目的是希望新婚夫妇将来也像老人那样,福寿双全。)其中他们各自分工不同,老人领路,新郎的妹子用新编的背箩背敬献女方家父辈们的糯米、蛋、酒等食品,新郎娶妻,伴郎做伴。

(新娘抱着父亲唱起了出哭嫁歌 )

(五)欢歌笑语去迎亲。

迎亲那天,新郎家里很早就摆宴设席,桌边在两叉河中间,“我每天三次有父母陪同,我和家人生活在一起感到快乐,女儿真不愿嫁到别人家阿。”在一旁的哥哥难以割舍亲妹的离去,也要歌声安慰道:“亲亲的同胞妹妹哎,养猪长肥要出卖,役牛成壮要套犁,养猪长肥不出卖,待到猪瘦价贱懊悔晚,役牛成壮不套犁,来日田地茺芜闹饥茺,男大当婚自古开,女大当嫁古有训,男大不婚,女大不嫁,养儿爹妈失声誉。”妹妹又唱道:“千年卖出的土地可以重买回,但嫁出的妹子你不可能重换回,外出劳动可以回来,嫁出的姑娘已成为别人的了。”接着,向嫂嫂告别:“亲爱的嫂嫂阿,你给我绣花,亲手做嫁妆,如同父母待,我铭记在心上,妹如今要出嫁,真是难舍难分 ...... 嫂嫂也要歌声安慰:“小姑嫁到他方要对人家好,听从公婆的话,给公公倒水帮婆婆穿针引线,不必担心做不成饭,一回生,二回熟,能够安好家。”最后和父母哭别:“亲爱的爸阿妈阿,女儿今日要出嫁了,你们舍得吗? 学拎的单桶水阿达(阿爸)还未尝,学砍的枝丫柴火阿妈还没烧过,谢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今后女儿不在身边,请父母保重身体....女儿是母亲身上的一块肉,此时伤心的何止是即将远嫁的女子,母亲含泪唱别:“我难以割舍的女儿,哥妹本是一娘生,鸡鸭本在一堂宿,哥妹就像一对鸽,但鸽能成为一家,你俩不能在一堂生活,姑娘十八要嫁人,年满二十要掌家,这是祖传的习俗,不是娘不想留你,我还想让你帮我穿针引线,做家务,但牛长大了还得卖,姑娘长大得嫁人,卖牛不卖牛缰绳,女儿嫁人不改姓,你嫁到他家要做好儿媳,照顾好公婆,当好家,理好财。”哭别声里,寄托着对亲人的留恋,牵挂,祝福......

(兄长为新娘喂饭 )

    (七)哥哥亲手给妹妹喂离别饭
    迎亲的队伍已经到来了,出嫁女子泪流满面,一一向父母、兄长们跪别,双手抱着哥哥的腿不忍离去,央求道:“哥哥你不给妹妹亲手喂饭,妹不出嫁,吃了分离饭,妹和哥分离了,哥哥你背妹妹上路吧”。此时,再怎么铁石心肠也会变成绕指揉,哥哥含着泪水给妹妹喂完最后一口告别饭后,妹出嫁的时刻到了,哥哥肯起妹妹起步了,哭声充满整个屋子。儿时的伙们,姐妹们簇拥着新娘久久不放,新郎上前争抢,新娘与伙伴们紧抓的手终于松开了,从此,她真正告别纯真的少女时代,踏上另一个人生征途。

(八 )出嫁路上,吃“ 蛋拌糯米饭”, 求一路平安。

哈尼人居住的地方,沟壑纵深,山高路陡。一路平安,一生平安是所有人的愿望,沟河水深,路难行,岔路多条易迷路,在娶嫁途中遇到的第一个沟河或岔路口的地方,都要停下来折一些树叶铺在地下,把用芭蕉叶包好的糯米饭放在树叶上,撒入一点盐,再用一颗鸡蛋和一颗鸭蛋拌起来,把剥下来的蛋壳和一些糯米饭先敬献给河神或路神,接着每个人吃上一点,之后继续朝着新郎家的方向走去,这段路对新娘来说,走得那样漫长而沉重,毕竟越来越远离了生她养她的温暖的家。

(准备举行跨家门仪式)

(九)扯断红丝线、走进美丽的村庄,踏进幸福的家园。

男方家另一批迎亲队伍,早已等候在寨门口,(哈尼族村庄都设有寨门,哈尼人称“干很”)在寨门口的两旁各插一枝金竹子,拴上红线,红线外支好两个拱形小竹片,新娘走到寨门口,亲手折断红线,用左脚把前一个竹条蹬进寨门内,用右脚把后面的竹条朝后踢出门外,意为好的、善的、美的自己带走,坏的、丑的、恶的摒弃在外。走进寨子,走到新郎家门口,同样的仪式在男方家门口进行,仪式结束后,新娘就真正步入了新婚的殿堂。

(十)“威步农”——新娘的兄长到新郎家称钱。

新娘出嫁后一天,娘家派几个新娘的兄长到男方家看看出嫁女子的生活状况,男方家必须杀鸡宰鸭热情招待,在宴席上,男方父母要给从女方家来的兄长们送上一些钱,表示对女方家人的养育之恩的谢意,兄长们用称称这些钱,直到满意为止。实际上这只是一种形式,如果称到的钱越多,说明男方家越看重更喜欢新婚女子,兄长们就更放心,最后,兄长们把收到的一部分钱返还给新婚夫妇,并嘱咐他们恩爱永久,幸福到白头。至此,婚嫁就告结束。



本文较长,将分为三次发布。

来源:《绿春文化》2006年第四期||编发:木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哈尼族风俗习惯
多彩民族|哈尼族:这个民族叫“甜心”?(附音频)
哈尼族婚俗
盘歌迎新娘的习俗5
“世界最长的宴席”
普洱哈尼族婚礼习俗之“橄榄仗”和“牛屎迎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