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79)河南南路老城厢里建筑

如果说人民路中华路围成了老城厢这个圆周,那么河南南路是圆周上的直径,这样的直径还有复兴东路和方浜中路,半径更多了;老西门的尚文路,小南门的乔家路,这些都是这几天我要讲的。


由河南南路向南进入老城厢

河南南路往东进福佑路是通向老城隍庙北门,我们进去湾一圈再向南走。


原名穿心街礼拜堂,后改称穿心街回教堂,俗称北寺。位于南市福佑路378号。始建于同治九年(1870年)。

同治二年,南京籍的穆斯林聚居在老北门一带,为过宗教生活,曾在硝皮弄租了两间平房作为临时礼拜场所。
民国24年,由哈少夫等发起,将临街石库门改建成三层新式楼房,底层正中作寺门;二层作水房沐浴室;三层作教长室、会议室、图书室、办公室。楼顶筑望月亭。该寺占地1052平方米,建筑面积1520平方米。

该寺曾长期为上海伊斯兰教主要宗教团体的活动中心。上海第一所穆斯林学校——务本小学堂,以及宣统元年(1909年)成立的上海清真董事会,均设于此。宣统三年,上海穆斯林成立的反清武装—一上海清真商团曾设于寺内。


福佑路沉香阁后门

 


旧名慈云禅寺,上海唯一供奉沉香观音的寺院.据清同治《上海县志》载:“明万历二十八年,有沉香观音像浮至淮口,时潘允端督漕淮上,奉归建阁。”故名沉香阁,为潘允端的家庵。清康熙嘉庆、道光年间,屡经修葺扩建,有山门石坊、弥勒殿、大雄宝殿、沉香佛殿及鹤轩、前殿禅堂建筑。观音像为名贵水沉香本雕成,为佛寺所独有,雕像屈一足,一手已膝上,作凝思状,神态自然逼真。每逢雨天,芳馥四溢。上海未建万寿宫前,每逢皇帝、皇太后诞辰、上海官员以此为朝贺之处,同时此处也是人们祈晴祷雨之所。
1981年国务院颁文,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将沉香阁列为全国142个重点开放寺庙之一。1989年为上海佛教协会收回,修复沉香阁和大殿,1992年修牌坊、天王殿等,沉香阁成为国内最大的尼姑庵之一。寺东有名僧应慈法师纪念堂。


福佑路城隍庙老饭店


上海城隍庙小世界位于福佑路134号,建于1921年(民国初年),初名“劝业场”毁于火灾,后经李姓商人出资重建三层具有巴洛克风格的西洋楼,定名为“小世界”娱乐场。在小世界演出的有昆曲,绍兴戏文,文明戏,杂耍魔术,歌舞,滩簧,说书和电影。1922年11月13日,路过上海的爱因斯坦游览了城隍庙,到“小世界”观看昆剧也是日程之一,可见“小世界”在当时老城厢的娱乐中心地位。后来1931年被上海大亨黄金荣收购;期间“小世界”里出了一批知名的艺人,如丁是娥,汪秀英,杨飞飞,筱爱琴,朱介林,朱介生等;1949年后期为百货供销商占用;1956年部分改作邑庙区文化馆,1957年5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1960年,该馆与蓬莱区文化馆合并,底层改为文化电影院。2002年10月由复兴集团出资将小世界改建成一个集休闲,餐饮,会议为主的非开放性高级会所。



福佑路安仁街现在看看好窄呀。


原来是福一小学,以前我进去过,也象有钱人的大院。

回头继续向南-----


河南南路西侧长生街由南往北,至福佑路


河南南路长生街90弄成庆坊.


长生街裕德里.


方浜中路上海老街牌坊,这里通往老城隍庙南大门。



方浜中路上海老街牌坊里侧,二侧没有差异。


小桃园清真寺位于上海南市的复兴东路小桃园街52号,该寺初建于1917年,由金子云师长教师出资1.2万余银元采办占地2.4亩的花圃室第,捐作清真寺。

小桃园清真寺大门北向为拱形花格铁门,上额嵌书“清真寺”三字,门头横嵌《古兰经》的经文一节,人内是长方形宽敞庭院。庭院西侧是宏伟的礼拜大殿,面积约500平方米,可容近500人同时礼拜.大殿为上下两层,上层为二殿,有大跨拱顶结构,为国内伊斯兰教建筑中不多见。并有拱形多开窗户,光线充足,底层门额悬“显扬正教”匾额一方,门间镶有两块红木的阿拉伯经文对联,上额砌有《古兰经》文一节。

上海市第二批优秀历史建筑

这座古寺是上海穆斯林宗教和教导、文化活动中心。因寺门正对着小桃园街,故得名小桃园清真寺(qingzhensi),旧称西城回教堂,俗称西寺。



1925年,在现址重建,是一座四座园顶的存在西亚伊斯兰建筑风格的清真寺。小桃园清真寺的礼拜大殿气势雄伟,最多可容纳500人同时作礼拜,大殿分上下两层,殿内有大跨拱顶结构,为国内伊斯兰建筑中所少见。礼拜大殿的屋顶上竖着伊斯兰教的标志——星月杆。


大殿顶部用石子浇灌的平台,在正中央大圆拱顶上有望月亭一座,高耸人云的“星月杆”竖立在拱形亭顶之上,为伊斯兰教寺院的标志之一。平台四角有四座阿拉伯式拱形圆顶,西南、西北角各有石方台一块,长凳四条,专供穆斯林诵经、休息之用。

庭院东侧有厅堂结构的三层楼房一幢,二、三层是图书室、阅览室、藏有中外各种版本的《古兰经》和伊斯兰教珍贵文物。底层为讲经厅堂,厅内放有一部清代中国木刻《古兰经》和一部乌尔都文注释的印度版巨型《古移动图片兰经》。墙壁有中堂和条幅,以及经文香炉、香案、花瓶等陈设。



小桃园清真寺的建成和一位虔诚的穆斯林金子云有关。金子云是江苏省南京市人,回族。当年,他随父亲来到上海后,成为实业家。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断绝与日商往来,改为从四川等地贩运牛皮,销往欧洲,也获得较丰厚的利润。以前这里确实有过一大片桃花林,那是金子云的私家花园。1917年,金子云出资1.2万余银元,购入南市西仓桥街117号,占地2.4亩的潘姓绅士的花园住宅,捐作清真寺。六年后,金子云又拿出一万元银元,并请建筑设计单位绘就具有阿拉伯建筑风格的图纸,送请清真董事会协助办理恰当的改建工程。他的建议受到广大穆斯林的拥护和赞助。工程历时3年,于1925年建成。新建成的小桃园清真寺为阿拉伯建筑风格与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合璧的建筑。

小桃园街52号清真寺



西仓桥街

西仓桥街永业里


西仓桥街上海伊斯兰教协会



河南南路西仓街华兴里

上海县公署 在蓬莱路171号,建于民国4年(1915年),西式办公建筑群。民国22年县署迁北桥,改为警察局,解放后为南市公安分局,现黄浦公安用房。近年增添部分五层楼房屋。


这幢楼房地处河南南路蓬莱路口,蓬莱路171号原上海特别市临时政府旧址。现在归黄浦公安分局使用。建于1915年属上海县署。


也是园位于河南南路的先棉南弄与吾园街。明朝末年,上海有一位著名绅士乔中炜,酷爱园林,他在城南选择了一块空地,建造别业,取名“南园”。事过境迁,到了清朝康熙年间,此园为上海知县曹绿岩所有;到了嘉庆年间,又转而为文人李心怡所得,并改名为“也是园”(位于今凝和路西,也是园弄60号)

也是园建造得有板有眼,内有渡鹤楼、明志堂、锦石亭、息机山房、湛华堂、榆龙榭等景点。其中湛华堂内有一副楹联:“有堂有亭有桥有船有树有酒有歌有弦;无贫无贱无富无贵无将无迎无拘无忌。”甚为超然,又有情趣。园中还有方壶钓鳌处、蓬山不远、太乙莲舟、计姗阁、文帝殿等。园内水池中多栽缸荷,夏日荷花别样艳红。

1876年,在园之西北隅增建水阁廊榭,景致更为秀雅。后来园中又设蕊经书院。也是园到民国初年渐渐衰落下去了。1937年,在“八·一三”事变中被日军所毁。所幸的是园中一块名石“积玉峰”如今尚存,这是在上世纪50年代被园林学家陈从周发现的;现在置于豫园内。

院门上方有“也是园”的牌匾,但左边白墙上“恒大集团”的字样和企业标识更为醒目。据说:“这是单位办公的地方。‘也是园’的匾是摆摆样子的。”原来恒大集团圈地营造自己“势力范围”。中间的院落没有什么荷花池,只是一片空地,其功能只能是停车。是一大骗局!


这里进入先棉祠街,先棉祠就是纪念黄道婆的祠堂我们以前讲过,当然先棉祠已经见不到,上海中学旧址就在附近,现上海中学还有先棉堂,以作纪念。


先棉祠街保存完好的石库门建筑,一上一下三层结构。



先棉祠街59号


先棉祠北弄


老城厢尚文路133弄龙门


“龙门邨”内曾经有一座书院。这个书院即江苏道台丁日昌于同治四年(1865年)购地所建的龙门书院。民国24年,更名为江苏省立上海中学的龙门书院搬迁到现今的徐汇区上中路。这间上海滩首屈一指的历经144年的中学的校园内,有一幢教学楼叫“龙门楼”,便是纪念它最初的校名“龙门书院”的。

{龙门邨独特的重檐过街楼 }

1935年,内陆地产股份有限公司将在龙门书院搬迁后腾出的土地规划成53块出售,由业主各自建房,取名龙门邨。在龙门书院之前,该土地为清代著名士绅李筠嘉的吾园。建造龙门邨时将李为母亲请得“诰命”所建的一石牌坊移到偏迎勋北路附近。


龙门邨基地面积23.14亩,共有76幢(指门牌号)房屋,其中独立住宅6幢,3427平方米;新式里弄68幢,18324平方米;旧式里弄2幢,561平方米。上述石牌坊于1973年拆除,建造简易工房1幢,252平方米。


{龙门邨10号石库门大宅“仁庐”}

龙门邨内现存的石库门支弄和住宅,建造年份从1906年到1935年,因系业主各自营造,故形式丰富多样,在沪上实属罕见。石库门及其门头门楣,有古典主义风格,但大多为上世纪三十年代风行上海的装饰艺术风格。该弄内单是名称为“庐”的大宅,就不下十来个。

尚文路129号

尚文路133弄龙门村30号,门匾上有双龙戏珠,厚德载福。龙门邨30号古典主义风格的的石库门



陆家浜路650号市八中学历史建筑,初名清心女塾,它的前身是1861年美国基督教长老会传教士范约翰及其夫人来沪创办的“清心书院”。1918年定名为“清心女子中学”。1953年6月,人民政府接管学校后改名为“上海市第八女子中学”。至1969年起兼收男生,遂改称为“上海市第八中学”。1978年由区人民政府批准为区重点中学。2001年10月,时任上海市市长为学校题词“百年学府”,现任校长卢起升,党支部书记马伟。上海市第八中学坐落于南浦大桥西堍,占地面积18300平方米,绿地面积近5000平方米。教学楼、办公楼围立于草坪四周,具有西洋古典建筑风格。其中教学楼设计新颖、造型典雅、设施完善、功能齐全,为师生营造了一个宁静舒适而又现代化的环境。目前全校共有1300余名学生,158位教职工,80%以上的专任教师具有中高级职称。
上海市第三批优秀历史建筑



大昌街30号清心堂
位于黄浦区大昌街30号的清心堂,原名“上海长老会第一会堂”,成立于清咸丰十年(1860年)。 不久,美国差会开办清心书院(原址在今陆家浜路597号),该堂做礼拜就在书院内,故又称“清心堂”。信徒大多是书院的教职员工、家属和学生。清心堂初创阶段,堂牧由清心书院院长范约翰兼任。
1919年,清心堂从清心学校迁出,择地建造新堂(即今址),1923年落成。新堂的礼堂建筑平面呈独特的“人”字形。清心堂曾办有清心中学(今上海市市南中学)、清心女子中学(今上海市第八中学)、圣经学院和普益社。

1958年,清心堂成为南市区联合礼拜场所。1979年9月9日,举行复堂礼拜。清心堂地处南市老城厢,信徒以劳动人民为主。1992年,该堂进行大修,同时新建二层楼小礼堂。1994年3月,清心堂被列为上海市建筑保护单位。


1994年例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市南中学原清心中学1923
年,中学部采用三三制,小学部采用四二制。同年因来学者与日俱增,原有校舍不能满足教学需要。通过募捐所得,在陆家浜南浜建造新校舍,从那时候起,女校(市八中学)迁至浜南(陆家浜路南侧)办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漫步700年上海老城厢 我惆怅得像堵墙(作者:王猪猪)
上海南市老城厢(中)
河南南路老城厢里建筑
传承上海历史文化之“魂”的龙门邨
申城记忆 | 牛娃秘籍:龙门邨?!
寻琴记,18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