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延安东路34号电信博物馆
延安东路34号电信博物馆,系1921年丹麦大北电报公司在外滩建造的电报大厦,新古典主义的设计风格其实是经过改良的古典主义风格。均以其优雅、唯美的姿态,平和而富有内涵的气韵,描绘出高雅、贵族之身份。常见的壁炉、水晶宫灯、罗马古柱亦是新古典风格的点睛之笔。
新古典风格从简单到繁杂、从整体到局部,精雕细琢,镶花刻金给人一丝不苟的印象。一方面保留了材质、色彩的大致风格,仍然可以很强烈地感受传统的历史痕迹与浑厚的文化底蕴,同时又摒弃了过于复杂的肌理和装饰,简化了线条。
高雅而和谐是新古典风格的代名词。白色、金色、黄色、暗红是欧式风格中常见的主色调,少量白色糅合,使色彩看起来明亮、大方,使整个空间给人以开放、宽容的非凡气度,让人丝毫不显局促。
上海市第三批优秀历史建筑
新黄浦区区域内登记不可移动文物名录
号公布名称 地址 年代 类别 公布时间 公布机关
71大北电报局/上海市公用事业局延安东路34号 民国十年
(1921)近现代重要史迹及
代表性建筑 38018 黄浦区文化局
延安东路34号,原为大北电报公司。新瑞和洋行(英)设计,1922年竣工。新古典主义风格。立面中部为巨柱式构图,每层窗口、窗裙有不同的古典装饰。
建国后为:上海长途电信科技发展公司、上海市城市交通管理局,公用事业局等机关。
室入口处有一尊雕像,这就是“把电报引入中国的丹麦人”(Edouard Suenson)先生的雕像。
内有表现丹麦国家的装饰符号。上海是中国最早兴办电信的城市,是中国电信业的发祥地和枢纽港之一。
发轫于1871年、创建于1881年的上海电信业。作为中国电信业的起源地之一,上海见证了近现代中国电信业发展的各个历史瞬间。大北电报公司是丹麦国际电报公司在中国开设电信公司使用的名称。清同治八年(1869年)由丹挪英电报公司、丹俄电报公司和挪英电报公司三家组成,总公司设于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清同治九年(1870年),以大北电报公司名义来华开业。
李鸿章 (1823年__1901年)我国近代史上的洋务派首领,中国电报总局的创办人。1877年6月15日,李鸿章在上海建成从行辕到高昌庙江南机器制造局(后为江南造船厂)的电报线并正式通报,这是上海最早自办的专用电报线路。1918年,大北电报公司斥资21.8万两白银购入爱多亚路4号(即今延安东路34号)地块,建造新大楼,即电报大厦。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电信依靠技术创新和市场驱动,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先导产业,信息化建设的主力军,广大民众不可缺少的亲密伙伴。
不仅参观电信博物馆藏,而且欣赏百年建筑内部结构。
上海电信博物馆立足还原历史本貌,以电报通信、市内电话通信、无线通信、长途电话通信、综合荟萃五个部分组成展示内容,并以珍贵的史图,丰富的实物结合多媒体技术简明地透视出上海电信从起步到壮大的发展轨迹,是上海电信的百年缩影。展馆一期面积约1300平方,特设于1921年丹麦大北电报公司在外滩建造的电报大厦(今延安东路34号,市“优秀历史建筑”)内。
上海电信博物馆的建设历程经过了三选馆址,九易大纲,最终历时五年建成。内有珍贵的通信老设备、老器材和历史图片。参观者可以系统的回忆上海通信业的发展历史,比如从莫尔斯人工发报到卫星地球站建成,从长波电台开通到移动电话使用,从磁石电话出世到海底光缆敷设;可以形象地看到老一辈人曾经耳熟能详的场景,比如清末时期留着长辫子的中国报务员在拍发电报,上世纪30年代的114查号台的前身,上世纪80年代弄堂口的公用传呼电话站,通信业不仅从侧面反映出上海这座城市的文明进程,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上海的城市发展和经济建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休闲】周末不知道干啥?来这里体验下博物馆奇妙夜
延安東路【圖文】
本市的保护建筑之四(黄浦2)
免费参观二三十年代的老保险库 上海这三个博物馆 你来过吗?
开展|永不消逝的电波——天津电报历史展来啦,尚属首次,赶紧来瞧
延安东路34号大北电报公司旧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