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陆家浜路650号市八中学历史建筑

陆家浜路650号上海市第八中学创建于1861年,前身是美国基督教长老会传教士范约翰及其夫人来沪创办的“清心书院”。1918年定名为“清心女子中学”。1953年6月,人民政府接管学校后改名为“上海市第八女子中学”,1969年起兼收男生,遂改称为“上海市第八中学”。1978年后由前南市区政府批准为区重点中学。


1861年(清咸丰11年),美国传教士范约翰夫人来华创办清心女塾,这为当时中国仅有5所女子学校之一。

范约翰夫人办学的主要目是进行传教,她吸收贫苦儿童入学,开办义务学校,不收费用,供应书籍、薄本和衣食,因此学生数逐加。范约翰夫人把自己住宅的一部分作为校舍,再盖竹屋为厨房。过了两年,得到西方商人捐赠的旧屋材料,才另建校舍一座。范约翰夫人一人身兼校长、会计、秘书、教员,另聘一男教员助理教务。10年后,始聘本校毕业生二人担任教职。 

 


1906年(光绪32年)8月4日,上海清心女校举行第一届毕业典礼,是我国女子学校第一次毕业典礼,这是我国女校有史以来的第一次毕业典礼。“毕业生中有鲍翠凤(郭秉文夫人,结婚后改名为郭鲍懿)、华静贞和叶润园夫人(佚名)等三人,其后皆蜚声教育界。……其后本校毕业生在社会任事者渐多,颇受好评。”。

1917年(民国6年),本校毕业生在社会上供不应求,由8学级扩为12学级。为扩充学生寄宿之地,时任校长高美兰女士与牧敦女士腾出其寓所,共三大间,作为学生宿舍。


陆家浜路650号为上海市第三批优秀历史建筑,2014年

    陆家浜路650号原为清心女中(美国传教士范约翰创办,首届毕业生为1906年,是当时上海著名女校之一)。校内由4幢楼宇组成四合院布局,中央部位有草坪。北侧一幢主楼,李锦沛设计,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1933年竣工。新古典主义风格。


(北大楼北立面)

1918年改为私立清心女子中学。

 1928年秋,根据当时国民政府“收回教育主权”的规定,清心女校校长改由中国人担任,经校董会决定,推举张蓉珍女士为校长。张蓉珍女士为清心早期毕业生,后留美六年,毕业于奥白林及哥伦比亚大学。1917年,归国回母校服务,担任中学主要教员。“长校之后”,对于学校各项事务,“无不悉心规划,积极进展”,“而于校舍之建筑,竭其全力,尤多贡献”。张女士作校长期间,教务主任由清心另一位女毕业生项馥梅女士担任,项女士曾于清心女校毕业后就读美国密歇根大学,也是教会中的“长老”(教会中的崇高职称),她长期担任教务主任之职兼任琴科主任,始终忠心耿耿于教会的教育事业。清心女校在张荣珍女士、项馥梅女士及其他诸位教员的努力下,教务蒸蒸日上,学生人数迅速增多,成绩优良,声誉卓著,成为沪上的名校之一。


北大楼南侧



北大楼介绍

1930年(民国19年),得美国友人捐助巨款,庚午校舍(现北大楼)落成。“矞丽堂皇,美奂美仑,为全校最伟大之建筑物”。古希腊建筑风格:——正面中部有贯通2、3层的修长的、显有女性之美的仿科林斯柱子;——中间顶部山花形式,仿古希腊波塞顿神庙做法,有庄重雄伟之感。(现为市级保护建筑。)北大楼落成时,中小学部442人、幼稚生70人。


北大楼奠基石,上面写着是创办人教士范约翰的夫人玛丽·范约翰(Mary Farnham)学校




北大楼南侧



北大楼南门前孙中山蒴像

是孙中山孙女55届毕业生孙穗芬捐赠的。她母亲叫蓝妮不是孙科的原配。孙穗芬要在全球捐赠100座孙中山蒴像,这是唯一的金像。


北大楼南面


北大楼南面


从南大楼看北大楼



南大楼介绍
1923年,庚申学舍(原南楼)建成。因清心男校亟待扩充,男女两校同门及友朋捐助建筑,为第二大宿舍。从1861年——1926年学校一切行政权由美国人掌握。


南大楼侧面


南大楼北面


南大楼侧面


从跨龙路围墙外看南大楼


从跨龙路围墙外看南大楼南侧


东大楼


东大楼介绍
1921年,同门厅(现东楼南部)建成,中学部迁入。地皮——为长老会所购,建筑费——校友捐助、美国友朋资助,被认为是“宏敞之校舍”。同门厅(东楼南部)开始建造时,学生179人、幼稚生50人。



东大楼
1948年,同门新厅(东楼北部)落成。


东大楼


东大楼原名同门厅遗迹


东大楼镌刻在墙面的“众材集构”四个字





从跨龙路围墙外看西大楼西侧

 1935年,因学生人数日增,校舍不敷应用,新宿舍景行厅(现西大楼)建成使用。内部寄宿设备力求完善,师生交谊室之布置尤为该厅之特色。二楼美兰堂庄严肃穆,供举行小规模礼拜之用。



南二楼

1927年,沪上战云密布,蒋介石发动“4.12”反革命政变。清心男校张石麟先生兼任本校校长,为期一年。他尽力维护本校,免受驻军之扰,“持以镇定,弦诵不辍,厥功甚伟”;并组织校董会,办理学校立案事宜;还提倡女子体育,由全校师生集资建造健身房一座(现南二楼址)。


大草坪


大草坪



大礼堂


校徽

BLESSED  ARE  THE PURE  IN HEART 纯洁的心是有福的。MFS是创办人名字缩写(MaryFarnham)学校


校园东侧球场


北大楼西门





30年代校门

1937年“八一三”事变,日寇侵犯,本校由南市迁到协进女中上课,约半年租得 南京西路591弄润康村及东莱大楼

南京西路591弄5号为临时校址,由协进女中迁至新校址上课,避入租界时,中小学部1221人。当时因人多教室少,不敷应用,在空地上建造了临时应急措施的木房一排、砖屋一间为教室,满足了学生和家长的求学要求,直到抗战胜利!其间,1941年迎来八十周年校庆。

1945年,经过抗日战争节节胜利,被占领的南市区校舍,经交涉后,归还我校,在1946年2月先将高二、三年级学生迁回南市校舍上课,是年九月,中学全部迁回南市。南京西路校舍给清心小学使用。但中学低年级学生家长的要求,希望继续仍在临时校址上课,为了照顾年幼学生的困难,经校务研究决定,设立分校,初一、二年级各二个班在分校上课至1949年全国解放,方始全部迁回。
学校从1861年草创,到1921年同门厅(东楼南部)落成,直至1948年同门新厅(东楼北部)建成,历时87年。先辈们凭着那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毅力与实干的精神,终使校园初具规模。

清心女中的学生,大多为沪上名媛,从通讯录上可以看到她们住的多是租界里的花园洋房,家里也大都有电话,但她们在校园被日寇侵占的年岁里,在积水没膝的临时校区内,仍勤读不辍、参加进步运动……终于迎来了丰收的秋天——戏剧公演、钢琴演出,圣约翰、清华、交大、复旦、金陵、浙大、燕京、东吴、辅仁……还有无数杰出的校友走向更为广阔的天地。

附:关于校舍建造情况

 1921年由校友捐建校舍一座 取名为同门厅(东大楼三层楼南部)

 1923年由校友及友人捐助校舍一座     庚申校舍 (南大楼三楼)

 1928年张石麟校长募捐建校舍一座     健身房

 1930年美国善会长老会拨款校舍一座   庚午校舍(北大楼三楼加礼堂)

 1933年募建校舍一座     饭厅

 1935年募建校舍一座     景行厅(西大楼三楼)

 1948年募建校舍一座     同门厅(东大楼二层楼北部分)

 1948年募建校舍一座     校长住宅(图书馆)


陆家浜路北侧的市南中学




部分文字来自上海市第八中学简史(1861-1949)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外滩历史建筑成“最高等级危房”,人员商户撤离!
游记︱“攀满了常春藤的北大楼”
#老寿读图#第190集邱公馆还是查公馆
法国风情崇思楼y
外滩历史建筑
徐汇公学(附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