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美文视线||【永不消失的蝴蝶】◆陈青延

《齐鲁文学》作品展台


作者:陈青延
【永不消失的蝴蝶】外一篇

家乡的渡船

像一条银蛇,在流火的太阳下,熠熠闪闪光的沱江,流淌着一江河水,孕育着沿河两岸的湖乡人,蜿蜒曲折,伸向了我的家乡。

洞庭湖滨的一片湖洲子上,就是生我养我、先辈们世代耕耘世代劳作与生生不息的故乡。那里北靠沱江,南临洞庭湖滨上湖水荡漾的大通湖。两水夹一洲的故乡,境内更是湖汊密布,沟港纵横。三十多年前,我的家乡交通十分落后,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世代出门,都要涉河渡水。村里人有人上街买点什么东西,都要经过几个渡口的渡船摆渡过去。于是,村里人只要得到了有人上街买东西的消息,就东一家西一家的有人出来,托他们捎带一包盐、一瓶酱油、一斤煤油、一块肥皂、一把木梳与一面镜子什么的。

年年岁岁,冬去春来,渡船是我的家乡最主要的、而且是必不可少的一种交通工具。承载着岁月的风尘,一条一条的渡船,裂缝浸水后,被渡工一年又一年地拖上岸,将裂缝刮上一层桐油石灰,将整个渡船抹上一层桐油,经过流火的太阳哂干后,又投入到水中进行摆渡,把那些临时替补的渡船换上岸来。而那些渡工,风里来,雨里去,一代又一代人地守候在渡口上。风霜雪雨,染黑了他们的肌肤,苍老了他们的颜容。世世代代,他们在家乡的每一个渡口上,来回地摆渡,度送着每一个路人,到达向往的彼岸。

我家乡的大通湖畔有一条小河,对岸是一个军垦部队和一个国营农场。三十多年前,我的家乡贫穷落后,乡亲们每年上头的收成就只是“稻谷加稻草”,每家每户要想挣一些零用笔,就得找副业,派人到军垦部队和国营农场去打工,那时节叫做卖苦力,看鸭、看鹅、看牛、插田、扮禾、砍甘蔗和挖湖藕等,换取一些工钱回来。

外出找副业的人,常常是狗咬天光的时候出去,半夜深更才回来。经过大通湖畔那条小河的渡口时,经常遇上渡船停靠在对岸,要用手做一个喇叭箇,操起声音喊渡。

“过渡呃,过渡呃……”在夜里,喊渡的声音清脆而悠长,划破夜空,响起阵阵回声。渡工听到喊声,才赶忙打着手电,“吱呀、吱呀……”地摇荡桨叶,将渡船划过来。

在我年少的印象中,那些年,家乡的河道和湖泊上,大小渡口有好几十个。尽管渡工们都有安全摆渡的责任感和意识,但遇上恶劣天气和意外情况,大小事故也时有所发生。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我读高中一年级时的几位女同学,利用暑假期间和我的父亲一道去军垦部队搞“双抢”,进行插田与扮禾。在回归途中,天色已近黄昏,路过“双闸”那个渡口时,突然鱼鹰盘旋,燕子低飞,乌云黑暗,电闪雷鸣。

由于回来要过渡的人多,大家抢着上渡,渡工阻拦不住,渡船行至湖中,遇上狂风大作,大雨倾盆。后因严重超载,渡船顷刻被沉没。船上除几个会凫水的人外,其余的十一个人全部遇难。这些遇难的人中,就有我的那几位女同学和我的父亲……

从那以后,我怀着沉重的心惰求学深造,离开了家乡,毕业时,分配到了一个县城工作。母亲也被我接到了县城居住。至今,我已有三十几年没有回故乡了。从家乡的亲戚口中得知,改革开放三十几年来,家乡加快了乡村公路建设和桥梁建设,为乡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那里的渡船也相继被桥梁代替,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如今,一种强烈的回乡看看的欲望和情思萦绕在我的脑海之中,因为那里长眠着我的几位女同学和我的父亲,以及正在开展新农村建设的乡亲们!

永不消失的蝴蝶

大半年以来,有一只蝴蝶,震撼着我的心灵,在脑海中不断闪现,永不消失。这只永驻我心间的蝴蝶,就是大半年前去世的我邻居家的一位姑娘胡蝶。因她的名字叫胡蝶,头发上又常年扎着一个白色的蝴蝶结,她如同一只美丽的蝴蝶,早已飞进了人们的心窗。

胡蝶长着一副苗条修长的身材,柔软乌黑的秀发上经常扎着一个白色的蝴蝶结,丹凤眼,令人着迷心动,苹果型的脸蛋上微微一笑,露出两个甜甜的酒窝。也许是洞庭湖的水特别养人,在我们这个美女如云的洞庭小镇上,她成了一朵养眼的镇花。

让周围的一切美丽起来,让世界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这是胡蝶的美好心愿。胡蝶不但人长得貌美动人,而且拥有一颗美丽善良的心灵。

那年,我的一位身患残的同学,在街头摆了一个书摊。胡蝶在镇上一家饭店当大堂经理,每天上下班,她都要骑着一辆自行车,像一只白色的蝴蝶飞过书摊,而且她每天都驻脚停下来,租借两本文学书籍。后来,我那位同学得知,胡蝶根本不是什么文学爱好者,租借过去的文学书籍,她也根本没有什么时间看完。胡蝶租借文学书籍的目的,是为了资助我同学。我同学为此被深深的感动了!

当今的时代,已经进入了一个生活日新月异的社会。随着智能手机进入寻常百姓家,人们用手机支付、赞赏、发红包与发邮件已成为了一种时尚。就拿我来说吧,我是一个文学爱好者,时不时地有文章在微信公众平台上发表,之后分享出去,期望有人阅后打赏。

一年多时间以前,我在一家微信平台上发了一篇散文。那家微信平台要我分享给朋友,增加人气,提高打赏率。我把意思跟人缘关系极好的邻居胡蝶说了,并将那篇文章分享给了她。胡蝶为我这个痴迷文学老人的精神所打动,迅速把我的文章转发给了她的朋友圈。

没有想到的是,胡蝶的朋友圈好强大。短短一天时间,阅读的人数就超过了几千人,赞赏的人就达到了几百人。我一篇小小的拙作,难道真有那么厚重的底气,吸引那么多人的赏识?事后,真相大白,让我感动不已。原来,胡蝶为了支持与鼓励我这个老人在文学的道路上加油,写出更多的好作品,背地里给她朋友圈的朋友每人打了十元钱的红包,请求他们在我的那篇散文后赞赏我。胡蝶在生活中无微不至地关心别人,这真正是做到了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去年冬季的一天,是胡蝶生命中最黑色的一天,也是我觉得天旋地转与悲痛万分的一天。那天,我家里来了客人,一家人带着客人到胡蝶上班的饭店聚餐。聚餐以后,刚刚散席开始离开,万万没有想到,我亲戚家的一个不懂事的小孩玩皮,出于好奇,他拿着饭桌下还剩有几两液体酒精的塑料瓶,往桌上的火锅炉子里倒酒精,不料,火锅炉子里的火还没真正媳灭,倒酒精时忽然大火一喷,吓得小孩子把酒精瓶子一摔,酒精洒了一地。这时,正来一个餐桌结单的胡蝶,见状,立即冲进包厢,扯下窗帘,试图将小孩子身上的火包灭,并把小孩子往包厢外推出,可火却烧上了她的身子……

救护车赶来,把她和小孩子送进了医院,经过抢救,小孩子脱离了危险,胡蝶却因伤势严重,永远地合上了她那双因烧伤而臃肿的美丽的丹凤眼……

胡蝶悲壮地离去了,那只头发上经常扎着的白色蝴蝶结也被那场火化为了灰烬。我立时悲情不已,觉得天好像已摇摇欲坠。胡蝶,一个多好的姑娘啊,她化作了一只美丽的白蝴蝶,飞上了天堂,飞进了我的心窗。从那以后,我们和胡蝶,只能阴阳相隔,只能在梦中想见。

胡蝶,成了我们小镇上人们的心目中,一只舞动美丽,永不消失的洁白蝴蝶!



【作者简介】               

     陈青延,曾用笔名驰远,一九六一年九月出生,湖南省南县人,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湖南省劳动模范,湖南省南县广播电视台副科级干部,一九八三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作品散见于《作家报》、《西南作家》、《中国社区报》、《中国散文家》、《天津日报》、《湖南日报》、《湖南文学》、《新湘评论》、《新农村》、《文学少年》、《小溪流》、《江淮时报》、《重庆晚报》、《光明日报》、《湖南工人报》、《湖南经济报》、《三湘风纪》、《驾驶园》、《湖南税务报》、《金鹰报》、《拉萨晚报》、《新闻与写作》、《湖南妇女报》、《湖南价格报》、《中国乡土文学》、《中国文学》《每日新报》等报刊,出版过《林中空地》、《真情依旧》等小说、散文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陈青俊‖散文:童年纪事—致母亲
天门最有烟火气的一条街,要拆建了
赵建大
静水深流
蝴蝶儿——自思[胡蝶儿]
花开蝴蝶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