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湖北作家||【故乡的年】◆吴小英


作者简介

吴小英,湖北人,现居上海,有多篇文学作品发表于《黄海文学》《精短小说》《现代散文》等刊物。


  故乡的年【原创】

在江汉平原上,朔风刚送来一年中最强冷空气时,家家户户便忙开了。最寒苦人家,也在这冬至交腊月间开始了置办年货。干鱼池、杀猪、熬糖、打豆腐、炸麻花、晒红薯“叶”……整个天都快被掀过来。沸沸扬扬,家家洋溢年的味道。

麦芽糖,我们小时候常吃。黏口、香脆,是我们兜着满街跑的零食。它是用芝麻、花生、大米,辅以土灶大火慢慢煎熬制成。红薯“叶”是将红通通的红薯煮熟后,刮在门板上,刮得薄如树叶,晒干后,油炸着吃,甜脆而香。

我和小伙伴最喜欢的其实是搓麻花。三五一群,我们围坐一起,将面团擀成细条,再双手一挽,一个漂亮的“8”子成了。其实说我们喜欢搓麻花,倒不如说我们喜欢那份过年才有的独特的年味罢了。因过年,大人难得地在家,而左邻右舍又有许多的伙伴、阿嬷过来,大家一起劳作、闲话、唠嗑。今天你到我家里去搓,明天我到你家去搓。欢笑声、小孩来回奔跑吵闹声,小狗曳着尾巴来回走,平添许多过年的欢庆。

整个腊月间,家家便在这样喜致勃勃又热热闹闹的过年准备活动中度过。

二十四是小年,祭灶王爷。母亲一大早便起来将泥垒的土灶打扫得一新。灶门口插香、贴红纸。然后叫醒我们一起到“灶王爷”门口焚香祭拜。她双膝跪地,双掌合十,嘴里念念有词,虔诚地一个一个叩头。我们也跟在后面一个一个叩。嘴巴里念的是,祈求灶王爷保佑,保佑我们一家人平安,保佑我们来年风调雨顺,请灶王爷“大人不记小人过”,不计较我们平时的疏忽和不周致。我们那时虽然小,不懂什么,但看这庄严的仪式,也虔诚俨然,做得有模有样,心里也相信天上是有这位神仙的。

二十四一过,年味越来越浓。白天还好,夜晚是通台的灯火,不“宵禁”似的。爆竹声也是此一阵彼一阵的。农人虽穷,但这偶一为之的奢豪还是舍得起的。孩子们东家跑到西家,西家跑到北家地串门子。手里举着他们妈妈或奶奶们刚出炉的芝麻糖、“枕头巾”,交换着吃。兜里揣的花生瓜子扑扑响。这丰硕的春节给孩子们带来了无限的快乐。

二十八、二十九,新年的钟声急急要敲响了!家家开始打扫、除尘。家门口的红对联贴上来。红通通的对联映着那古老的黑木门,斑驳乌黑,正像农人的生活,苦中有乐,乐中有甜。我们给大人们打下手贴对联,尽帮倒忙。不是把对联贴歪了,就是糊得浆糊到处是,有时还花了一张脸。这时,大人们就会刮着我们的鼻子哈哈大笑,说:“叫你们逞能!”我们不管,抢过对联继续贴。

新年就在这样的欢声笑语中来了!

三十是吃团圆饭。有的人家是自己小家庭吃,有的人家则是阖家一大家子吃。屋里亮着灯火,屋外响着鞭炮,各式各样的菜肴端上来,再丰盛不过。桌椅、器具映着灯光,金碧辉煌。人们在地上洒酒水,祭拜祖先,焚烧纸钱。之后,一阵鞭炮后,纷纷开始提筷享受丰盛的晚餐——团圆饭。饭菜集齐了一年最隆重的“收成”——各种荤的、素的、甜的、咸的、酸的、辣的,平常舍不得吃的,买不起的,这一天齐齐汇聚桌上。老人们穿得干干净净,坐在上首,他儿孙给他敬酒呢!他乐得咧开无齿的嘴巴,脸上笑开了花。孩子们也被允许喝一点小酒。这一天,这一餐,真是最快乐的!

团圆饭后,人们提上冥钞、纸钱去各自的祖宗坟茔里扫墓、祭拜。回来后,便是通夜的狂欢。看电视的看电视,打麻将的打麻将,守岁的守岁,谈天的谈天……十二点“交子”一到,又是一阵震耳欲聋的鞭炮。同时汤圆摆上来,人们吃汤圆迎新年咯。近些年南北文化交汇,也吃饺子了。

正月里给亲戚拜年是大事。一般先给家里长辈拜。爷爷、奶奶端坐上首,孩子们跪在蒲团上,一声“祝太爷身体健康”、“祝奶奶花甲轻健”,老爷老奶奶们笑眯眯喜滋滋地从口袋里掏出红包,有时是簇新人民币,“来年学习要好”“听话……”孩子们接过红包,微红着脸,“唔唔”答应两句,便撒开丫子逃跑了。跑去哪?他的小伙伴在等他。于是不到天黑我们不会归家。戏台边,货郎前,小卖店里,我们的红包就这样花掉了。当然也有节俭的孩子,红包走个过场,最终还是落到父母手里,其名曰:“交学费咯(年过完了就要开学了)!”

初四初五,村里面来了舞龙狮和“采莲船”。“采莲船”顶好看,是一只用纸扎的精巧无比的无底“莲舟”。上面描金涂银,红的绿的,花露露一片。几个男女,脸上涂着厚重的油墨水彩,穿一身古装戏服,簇拥莲舟。一个最是盛装的妖娆女人便在莲舟中唱起来:“彩莲船哪,哟哟,送金银哪,呀嗬嗨,祝君家,呀儿哟,年胜年哪,划着,哟哟,年胜年哪,划着……”男人们打着鼓䃰,随着节奏,将船身往前推一步,做出划船的姿势,之后又往后退一步,那舟中的女人也便随着船身迈出退后迈出退后……如此往复,船身有节奏地来回“划”着。这时被恭贺的人家便要拿出钱物来招待了。一般是送烟和酒。烟送得最多。划“采莲船”的人在结束活动后便会几人分掉这些物品,去小卖店换回其它更实用的东西。

临近正月十五,乡村里唱起了野台子戏。每逢丰收了,便有村子想起接一班戏来演。一来睦邻乡里,二来也显示出自己村的实力。人们是不管多远都要赶去看的。那几天是呼朋引伴,招亲接友,出嫁的女儿回去接外婆,婶婶回去接姨娘……好不热闹。旷野里戏台用木桩和帘幕搭起来,四面垂着,像个堡垒。化好妆的男女们便在上面唱。唱的多半是宣扬忠义节孝的戏文,但乡人们就是爱看爱听,还会时不时地哼上几句。小孩子们在戏台下耍、买零嘴吃。各种小摊贩星罗散开,有卖甘蔗玉米的,有卖麻辣烫糖葫芦的,还有卖各种铲米糕的……嗡嗡闹闹。戏台上是人生,戏台下也是人生。

这里面的大戏无疑是《秦香莲》了。几乎逢戏必演。人们爱看《秦香莲》,我疑心男的大约是不服气,见到那样的穷苦汉子,占了妻家的光,后来高中高升,心里不满加不屑,说“我们要是有那条件,也未必不中呢!”正好这样的“尖萃”“反叛”最后被斩了头,岂不了却心中一大愿,拍手称快?女的,大约是同情,“兔死狐悲,物伤其类”,她们的付出原也不比秦香莲少。

月亮慢慢升上来,戏台上明晃晃。台上的人生还在演,戏台下的人生也照过,只是中国的年快要完啦!

这多年未见的故乡的“年”,如今可还安在?

根植齐鲁★情系华夏

    《齐鲁文学》(季刊)是齐鲁文学杂志社主办的刊物之一,分别是【春之卷】【夏之卷】【秋之卷】【冬之卷】。以“时代性、探索性”为办刊宗旨,不断发掘和推出了一批中国当代诗人、作家,名篇佳作如林。富有时代气息,可读性强。

     投稿须知:

     1、稿件内容健康、结构完整、文笔优美、底蕴丰厚。

     2、诗歌、散文、小小说、散文诗、文学评论等均在征稿之列。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保留删改权,文责自负。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保留删改权,文责自负。来稿请附作者简介、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及个人照片,以正文加附件形式(在其它公众号发表过的勿投本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湖北黄冈罗田地方戏——采莲船
灶王爷的又一对联
书摘丨说过年
八圩万寿宫戏台对联
春节张贴对联最佳日期是哪天?
【湖南作家】苏子祥:年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