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安徽作家||【青海行记】◆李时平


作者简介  

李时平,男,安徽省舒城人。军工央企高管,文学爱好者,百余篇散文诗歌散见于《中国航空报》《新安晚报》《合肥晚报》《作家在线》《齐鲁文学》《城乡文化》等媒体。

青海行记【原创】

十九年前的“剩饭”,佐以“那一天”才长出的清新小葱花,略一翻炒,虽不说喷香爽口,倒也不觉味馊质溏,敬请您掩鼻一鉴为感!                                                    ——题记

去了趟西宁,有幸瞻仰藏传佛教文化风采和海东地区迤俪奇特的湖光山色。

青海的确是个十分可爱的地方,在雄伟辽阔的高原,在崇山峻岭之间,在广袤无垠的草原,流淌着万条涓涓细水,孕育着滔滔长江和滚滚黄河。这儿有碧绿如茵的高山草甸,终年飞雪的皑皑雪山,一望无际的接天湖水,有江河奔腾的雄浑,有沙漠绿洲的奇幻,有山高谷深的惊险,有民风淳朴的众生,有湛蓝的天空和雪白的云朵……

俨然一派神奇迷人的西部高原风光,不能尽述。先表藏传佛教的经典艺术杰作——塔尔寺。

塔尔寺是一座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地域风格的古建筑群,主色调由白、黄、绿三色组成,分别表示圣洁、土地与和平,可见藏文化本身的源清本正的质纯。塔尔寺四山环绕,殿宇宏伟,佛像庄严,梵塔棋布。全寺拥有52座殿堂,近万间僧舍。大金瓦殿是全寺主体建筑,始建于康熙年间,上下三层,飞檐四出,各抱形势,歇山式金顶覆以镏金铜瓦,四壁图案精美,殿堂正门高悬乾隆爷亲题“梵教法幢”匾额,店内酥油灯清明寡烟,馨香四溢。在佛教中,塔乃佛塔,即梵语中的浮图,因此总是有寺便有塔,塔融寺中,但塔在殿堂内部却十分鲜见,塔尔寺大金瓦殿中的大银塔便是一例。相传塔尔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地,明洪武年间,在众信徒的帮助下,大师的母亲在其脐带滴血处以脐血滋养的菩提树为塔胎石砌一座莲聚宝塔,这便是寺内主供神物大银塔,也是寺内最早的建筑。寺内有关佛学、藏史、文学、艺术等文献图书数以万卷,可谓一座汗牛充栋的文化艺术宝库,尤以酥油花、壁画和堆绣为殊,被视为藏艺三绝。酥油花形似绢花,生动传神,工艺复杂考究,是僧侣们在零下20度左右手工制作的,呈奉佛堂、祭奠佛祖,所用酥油全部来自信徒们的布施。据说许多藏民在草枯飞雪之前宰牛杀羊,所得收入不为孩子进学,无意添置衣饰,更不翻建舍所,除维持起码家用外,几乎全部捐赠寺院,以求来世登堂入室,享受荣华。感受尤深的是不到此地,无法体会到五体投地的虔诚和份量。大金瓦殿前每天都有不远数千里徒步入寺的信徒,从凌晨两点开始排队行五体投地大礼。入寺信徒必须行完10万个大礼才能出寺返乡。期间,他们自备帐房干粮,一住便是三五月。

与他们有着巨大文化、信仰、思维和生活方式差异的我,并未被这近似自残自戕的虔诚所感动。看着他们枯槁的形容一次次訇然前仆干瘪的身躯和乏光茫然几近呆滞的眼神,眼前还不时浮现严守戒律的僧侣们窝居的矮屋和在严寒中因做酥油花而畸变的高僧的手,心口总是堵堵的。当来到寺内一座挂有“私宅谢绝参观”的高门阔院前,看到寺主自驾豪华轿车威风出入时,我思绪突挪移向欧洲,聚焦到中世纪,定格在罗马教皇的奢靡浮华……

在如此气势恢宏肃穆庄严的神圣大寺前,我这个“异教徒”竟然嗅出如此苦涩的奇特异味,洞察如此不和谐的灰色背景,不是我有意冲撞活佛,不是我执意亵渎神灵,我就是感到教义的过于沉重、森严和冷酷。

但我的感觉丝毫不会影响他们的虔诚和执念:

“那一日闭目在经殿香雾中

蓦然听见是你颂经中的真言

那一夜摇动所有的经筒

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

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

不为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那一瞬我已飞

哦飞成仙

不为来世只为有你

喜乐平安

那一瞬我已飞

不为来世只为有你

那一日闭目在经殿香雾中

蓦然听见是你颂经中的真言

那一夜摇动所有的经筒

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

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

不为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那一瞬我已飞

哦飞成仙

不为来世只为有你

喜乐平安

那一瞬我已飞

不为来世只为有你”

——这就是朴实虔诚的藏民的信仰。

还是说说那秀美神奇的青海湖以及山上长满故事河里漂满传奇的日月山和倒淌河吧。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湖面达4500平方公里。沿湖四周是茫茫草场,广袤的草原被峥嵘嵯峨的群山环抱,显得格外静谧安详。草场处处水草丰美,绿荫如毯,成群牛羊飘动如云,阵阵奶香沁人心脾。身临湖畔,极目远眺那海阔天低、接天碧波、波光潋艳、雪山倒映的壮美景色,顿觉胸展怀舒,物我两忘,犹如那翩翩翔鸥和狂奔的头羊,这也许就是洗礼后的超脱吧。

心存一憾,没去成湖中心驰名中外的鸟岛。经历者说,每年五六月份有10余种达10数万只珍稀禽鸟聚居仅0.8平方公里的海岛营巢产卵,孵幼育雏。每逢游人踏岛,惊飞的群鸟,翱翔在天水间,戏游于碧波上,令人眼花缭乱,如至澜沧江边观蝶会。其实这些溢美之词都是人为堆砌,是人类对自身活动的感慨和评价。有谁在意自己的脚步声和闪光灯打扰了正在安详孵幼育雏的禽鸟,又有谁能解鸟语识鸟音,在意他们惊叫愤飞所流露出不满和无奈的伤情。

不觉间又把这大美大丽的青海湖蒙上一层伤感的薄雾,也许山与河那边的传奇故事会更动人一点。

日月山高不过泰山,险不如华山,秀不抵黄山,既无怪石点缀,又无奇松妆点,却与没有惊涛拍岸仅一庹之宽的倒淌河一样,都有载史流芳的美名。

传说,文成公主远嫁吐蕃前,唐太宗赐两枚贮尽家乡景致的日月宝镜,以慰公主思乡之离情愁绪。公主行至今日月山所在岭头,立马山脊,徘徊良久,回眸东方,烟袅袅,柳依依,恋恋难舍。看看宝镜,却又乡愁倍增,遂摔了宝镜,以决绝乡恋,决意策马扬尘前行。当她再次回首东望,浮尘散尽,甩在东的日镜和丢在西的月镜已长成日月二山,阻隔回程。举目西望,山荒荒,野茫茫,更添悲凉,于是痛哭一场,落泪成河,积水西流,形成闻名遐迩的倒淌河。触景生情,公主诗云,天下河水皆东去,唯有此水向西流。这才下了决心,随水而西。其实,睹此胜景,我只有日朗朗,天湛蓝,山平水瘦风驰急,地阔烟稀牛马壮,天高云淡,宁静致远的感觉。至于它为何如此诱人,游人如织,大概缘于人文积淀之于自然景观的无穷魅力和丰厚底蕴吧。正如茅盾先生在《风景谈》中所云,悠扬的驼铃才是空寂沙漠的神韵。

日月山象秦砖汉瓦,晋字唐诗,但却因不蒙岁月烟尘而史韵彰显,因年年葱翠,岁岁活水,而生机盎然。游客至此往往感于观止,醉于传奇,却忽略了大自然的铁律,此地缘何海渐枯,河益瘦,民最穷,是不是对重山锁海,闭关自守的无情惩罚呢?活水才有动的新解,舞的神韵,开放才能吐故纳新,精彩无限。

在合肥去西宁的路上,车过郑州,便过早地看到了窑洞和没有湿气的黄土堆。这才惊诧窑洞原本不是陕北的专利。入目皆是病脸似的蜡黄和土灰,即使在被誉为陕西风水宝地的八百里秦川,也只觅得几条如渭河般枯黄羸弱滞涩的瘦水。

西北的一切因乏水而少生灵气。众多名胜古刹也因尘土蒙面而隐光匿泽。当然,这一切也不排除是时代经济快车掀起烟尘的使然。即使知名文人笔下的母亲河——黄河,也象秦腔那般,或雄浑,或尖脆,或陡转,总是少一分柔情,多一分泼辣,减一分温婉,增一分悲壮,短一分素雅,长一分浓烈。在这儿,就连怀春少女舞起银蛇丝带般的羊鞭对山旁水畔的情哥哥唱起信天游,也难觅一丝江南水乡丝竹的婉约绵长。看来“南腔北调”说是错了,腔浓烈率直,调悠扬婉转,应呼作“南调北腔”。

大水皆东逝,源头在西山,西部何缺水?概因自然对人类历代勤索取,疏给予,多掠夺,少关爱的惩戒吧?据证,史前西部皆林草,处处有水鱼,与江南本无异,否则何来今日的沙漠油田和高原煤海。

西部有一种树,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了一千年不朽;有一种树,生长在大沙漠中,有抗寒、抗旱、御风沙、耐盐碱的能力;有一种树,四季优美,春夏是盎然的绿,秋天是诱人的黄,冬天是喜人的红。枝干幼细的小树,叶子细长,像是柳叶;老树叶子圆润,如同杨。你猜到了吗?对,神奇的胡扬。

还西部本源吧!地方设想很多,国家计划宏伟。

我也有一梦,能否将稻、麦、豆类草本粮油作物基因移植到松、柏、杨等生命力极其顽强的木本植物上,旨在减少连年翻耕播种引致的地表裸露,以达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的目的。

此梦虽无潜海之幽深,登月之高远,也无电玩网络的神奇,更没有给一个支点就能撬动月球般的奇诡雄壮,形似白日梦。但在科技进步一日千里,世界变换日新月异的今天,也许真能应了“大跃进”时代的这句时髦话: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伟大的人类总是善于在历史长河的激流浪尖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史诗般壮美的奇迹和神话。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齐鲁文学》投稿须知

《齐鲁文学》(季刊)是齐鲁文学杂志社主办的刊物之一,分别是【春之卷】【夏之卷】【秋之卷】【冬之卷】。以“时代性、探索性”为办刊宗旨,发掘和推出了一批中国当代诗人、作家,名篇佳作如林。富有时代气息,可读性强。

     投稿须知:

     1、稿件内容健康、结构完整、文笔优美、底蕴丰厚。

    2、诗歌、散文、小小说、散文诗、文学评论等均在征稿之列。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保留删改权,文责自负。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保留删改权,文责自负。来稿请附作者简介、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及个人照片,以正文加附件形式(在其它公众号发表过的勿投本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美丽而神奇的青藏高原(一)
别说没钱没时间,西安至青海3天这么玩最嗨!
行走丨库库淖尔,青色的海
去青海吧 和喜欢的人一起
那些在青海生产过的老烟盒,你见过没?
河北总社《又见青海(上) 》 作者:李进庚 主播:生命的舞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