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当代作家||【函谷关前】◆杜德堂

作者简介

杜德堂,毕业于四川大学,现就职于山东省临朐县市场监管局


 函谷关前【原创】

在中国文化的历史长河边,有这么一个清晨,注定是不平凡的,像被太阳照亮的露珠,熠熠生辉,焕发着耀眼的光芒。

公元前四八八年七月的一个清晨,函谷关上旌旗招展,关令尹喜站在城楼上眺望,见日出东方,紫气云集,一位皓首白须的老者倒骑一头青牛,往关前缓缓而来。尹喜知是圣人降临,急步奔下城楼,跪倒在地。

这一跪,便抒写了中国文化史上极富传奇色彩的一笔。

眼前的这位老者,两道长长的白眉毛,就像两道白色的瀑布,顺着他的脸颊飘落下来,而那一缕长长的白胡须,被风吹着,飘飘若仙。

老者姓李,名耳,字聃,后人尊称为老子。

此时的老子,眼见周室倾危,辞官归隐,心里正茫然间,忽然听见有人跪拜于青牛前,便睁开了双眼。

接下来,便有了五千言《道德经》的流传后世。而这个湿漉漉的清晨,也被载入史册,并浸润了中国文化两千多年。

从洛阳西行,我的车行驶在连霍高速公路上,刚过三门峡,忽然发现右边出现一条宽广的大河,浊浪滔滔,向东浩荡而去。我知道,这便是黄河了。

因为北靠黄河天险,和南依重峦阻隔的秦岭,函谷关处在了西去咸阳、东达洛阳的崤函古道的咽喉位置。这里,不仅是千百年来的兵家必争之地,也是中原文化与秦晋文化的交汇点。

车到函谷关镇,已是傍晚时分,夕阳刚刚落山。宁静的小镇,显得有些凋敝,就像一老妪在炊烟里守望着每个平静的日子,似乎对于身边这座关隘的历史背景毫不知情,随手便放在了角落里,蒙上了厚厚的一层灰尘。

其实我也知道,现在的函谷关已不是老子路过时的古迹了,而是现代人造的景点,但我的内心,却被一种复杂的情感控制着。那里,有三种截然不同的历史画面重叠着、撕扯着。

当然,最先是春秋时期老子骑着青牛缓缓而来,但后来画面忽然切换到了战国时期,狼烟四起,关东列国大军压境、叩关而来,再后来出现的画面,是硝烟刚刚散去的抗日战场,夕阳西下,阵地上尸陈遍野、血流成河,但强弩之末的日寇再也无力西进,弹痕累累的青天白日旗依旧飘扬在函谷关上。

这是怎样的一个所在呀,吸引着后来的我,如朝圣那般虔诚地来到关前?

730日清晨,我缓缓走到了函谷关前。

夏日的蓝天下,坐西朝东的关楼高大巍峨,但背后的地势却显得不再那么险要了。经过千百年来人类的砍伐和气候的演变,函谷关与北边黄河之间的古桑原地带已荒凉干秃,崤函古道的地形落差便降低了。

面前的关楼是九十年代依照历史旧貌重建的。

其实当年,老子骑着青牛过函谷时,正值春秋时期秦悼公在位。在强大的晋国面前,秦军不敢越雷池半步,而秦晋之间也无战事发生,因此,函谷关的军事战略价值并不重要,关墙应该没现在这么高大坚固。

也许,那时的函谷关真的只是一个晨起鸡鸣、日出而开的普通关口而已,它在历史的浓雾里若隐若现,以至于年轻时读书的我,恍惚之间竟把它当成了王维诗里此去再无故人的阳关。

《史记》上说,老子写完《道德经》,便出关而去,“莫知其所终。”老子西去的背影,很快就湮没在历史的深处。

拾级而上,我来到了太初宫,这里,是后人纪念老子著述《道德经》的地方,位于函谷关东城门右侧。据说,始建于西周,历代均有修葺。从古迹的角度来说,这才是函谷关的历史价值所在。

圣哲西去,杳无踪影,只留下这最后一个足迹供后人瞻仰。而在他的身影消失后,他所著述的五千言文字却如八卦炉里炼就的粒粒仙丹,让中国文化通体畅快、倍感轻盈,每个毛孔里都散发着智慧。

以老子《道德经》为代表的道家学说,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道德经》以“道”来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主张道法自然、清静无为。这里的“道”指的是客观规律,它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

西汉初期,统治者即采用了道家“清静无为”的思想作为治国方针,休养生息,国力得以恢复。

也许,是因为汉初统治者对老子学说的尊崇,后人将其逐步神化。成书于西汉末年的《列仙传》便将老子列为了神仙。到了东汉明帝时,蜀郡的王阜在撰写《老子圣母碑》的碑文时,更直接将老子神化为天地的创始者。

到了东汉顺帝时,张道陵创立了道教,很自然地便将老子尊为始祖。汉桓帝曾亲自祭祀老子,把老子作为仙道之祖。唐代曾尊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宋代加封号称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

离开函谷关西去的老子,可能自己也没想到被后人尊崇到如此地步,就连所骑青牛也被后人演绎得法力无边,下凡为怪,让西天取经的唐僧吃尽了苦头。

老子离开函谷关西去后的二百年间,随着他的身影的隐去,沃野千里的关中平原在历史的脉络里逐渐清晰起来,以关中平原为根基建立的秦国变得日益强大。

公元前350年左右,秦孝公从魏国手中夺取崤函之地后,重建函谷关,城墙高垒,深险如函,扼崤函古道咽喉。有了函谷雄关,秦国便可以从容进退,进可争雄天下,退可保八百里秦川。

公元前318年,列国合纵攻秦,兵临函谷关,然而最终大败,“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自从老子离关而去,关于函谷关的记忆便变得模糊了,就像醉酒断了片一样,直到170年后的这次大战,函谷关再次成为了世人关注的焦点。

据史载,各国合纵攻秦的战役共有五次,除了秦昭襄王刚继位不久,因政局动荡,函谷关被合纵联军短暂攻破而外,其它几次都是纵散约败。

我回到函谷关的城楼上,深深地思索着:在老子西去必经的秦国土地上,他真的再没留下过什么吗?

函谷关大战跟170年前那个传奇的清晨之间,看似孤立的两个历史事件,是不是有什么内在的联系呢?

我的目光又重新聚焦到了2500多年前的那个清晨,阅读那五千言闪耀着智慧光芒的文字。

首先,我读到了“兵”。

“兵者不祥之器也,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后人都知道老子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战争,但他的《道德经》里却分明包含了许多兵家思想。

“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这不就是哀兵必胜的道理吗?

“善战者不怒,善胜者不与”,这句话不正体现着为将之道吗?

关于《道德经》里的兵家思想,其实,唐代军事家王真就曾进行过深入的研究,从中提炼出了许多兵家要义。毛泽东主席也说过,《道德经》从军事的角度来说是一部兵书。

其次,我读到了“法”。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德经》中道法自然的思想,虽然并非是从法治的角度而言的,但道的规律性,却是后来法家的重要思想源泉。

从学术渊源上来说,应该说法家思想是道家思想派生出来的。对此,成书于春秋晚期的《黄帝四经》进行了论述:“道生法。法者,引得失以绳,而明曲直者也。故执道者,生法而弗敢犯也,法立而弗敢废也。”

最后,我还读到了“辨”。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

《道德经》具有极强的思辩色彩,而正是它的辩证思想,指导着春秋战国时期的策士们纵横裨阖,变动阴阳,在列国争雄的棋盘上运子如飞,巧用智谋达成战争形势的转换。

于一座雄关而写就的这一册典籍,焕发着老子思想的五彩光芒。

那么,老子的思想又是如何与大秦帝国的崛起紧密联系起来的呢?

我的思维的目光穿越历史的迷雾,聚焦到了一个峰峦叠嶂的地方:河南淇县云梦山。在一个神秘幽深的水帘洞里,栖居着一位通天彻地的旷世奇才:鬼谷子。

《录异记》载:鬼谷先生者,古之真仙也。云姓王氏。自轩辕之代,历于商周,随老君两化流沙,泊周末复还中国。居汉滨鬼谷山。

从这段记载里,我终于发现了老子离函谷关西去后的踪迹。老子的思想,在鬼谷子那里得到了传承。

说起鬼谷子,应该说在中国历史上,能够堪比他那样智慧卓绝的奇才,寥寥无几。两千多年来,兵家尊他为圣人,法家尊他为大师,纵横家尊他为始祖,道教尊其为王禅老祖。而他所教授的高徒,更如璀璨的群星,闪耀在春秋战国的夜空。

白起,鬼谷子兵法的卓越实践者,指挥过秦国历史上70多次重要战役,从无败绩。他的以歼灭敌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的歼灭战思想,直到两千多年后还被人民解放军视为运动战的指导方针。毛泽东主席曾评价白起:论打歼灭战,千载之下,无人出其右。

商鞅,在魏国李悝变法后拜鬼谷子为师。他相信,只有惟道是从,变法才能够成功。通过商鞅的深刻变法,秦国奠定了统一天下的坚实基础!

张仪,秦国名相,鬼谷子的高徒。依仗其口若悬河的辩才,实施其连横策略,谈笑间化解六国合纵于无形。

至此,我明白了。老子从函谷关西去后,并非彻底消失了,大秦帝国在汲取了他思想的营养后,迅速强大起来,而其统一天下,结束各国混战局面的宏图大愿,不是正符合老子“道”的最高境界吗?

这,才是函谷关背后坚如铜墙铁壁的力量源泉。

站在高大坚固的关城上,我的思绪又穿越到了20世纪的抗日战争时期。

1944530日,日本侵略军从山西南渡黄河后,分三路向河南灵宝纵深发起进攻。为抵御日军西进,国民党政府调集10万大军进行了抵抗。

6月上旬,中日军队在函谷关附近发生大战。日军除了猛烈的炮火,还施放了毒气,战况惨烈。然而,中国军队视死如归,顽强坚守住了阵地。此战,打死打伤日军两千多人,日军兵团司令木村千代太被地雷炸死。

函谷关,终于在抗战的重要关头,抵挡住了日军的猖狂西犯。

硝烟散去,我站在函谷关的城楼上继续思索着。

关于那场关系中华民族存亡的抗战,毛泽东在《论持久战》里,早已论述得相当透彻。他说,正义属于中国,因此胜利也将属于中国。而正义不就是老子所说的“道”吗?

大道至简。

根植齐鲁★情系华夏

    《齐鲁文学》(季刊)是齐鲁文学杂志社主办的刊物之一,分别是【春之卷】【夏之卷】【秋之卷】【冬之卷】。以“时代性、探索性”为办刊宗旨,发掘和推出了一批中国当代诗人、作家,名篇佳作如林。富有时代气息,可读性强。

     投稿须知:

    1、稿件内容健康、结构完整、文笔优美、底蕴丰厚。

   2、诗歌、散文、小小说、散文诗、文学评论等均在征稿之列。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保留删改权,文责自负。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保留删改权,文责自负。来稿请附作者简介、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及个人照片,以正文加附件形式(在其它公众号发表过的勿投本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子其人:老聃?太史儋?老莱子?
历史之谜:老子出关去哪儿了?
追根溯源话函谷—紫气东来
出土文物证明,老子不是《道德经》的作者?
函谷关
远足函谷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