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当代散文||【童年琐忆】◆李宗荣

作者简介

李宗荣,汉族,军校毕业,担任过连、营军事主官,参加过对越防御反击战,荣立三等功。转业后,在政府部门工作。退休后,爱好读书,喜欢用文章记下感悟。发表过《童年趣事》《父亲》《我家的小黑》《生活随笔》等文章。

 

童年琐忆

童年是一个天真烂漫的时代,活泼,好动,好奇,童年的故事是那么的宝贵和美丽,深深地留在记忆中。

 
◎捕麻雀
 
小时候,生活困难,除了逢年过节能吃到少许一点肉外,平日是不可能的。捕几只麻雀解解馋是经常的事,那个时候也没有生态平衡的意识。
捕麻雀多数时候是在下了大雪进行,因为下了大雪为捕鸟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所以就盼着冬天快点来临。
冬天到了,且天随我愿。大雪铺天盖地整整下了一夜,清晨,雪停了。太阳还没爬上东山。我醒来从炕上爬起来推门一看,呀!大地、树木、房屋都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积雪。抬头远眺,远处那几棵落光了叶子的大树被厚厚的积雪压得垂下了头。时而落下一星半点屑末。一群找不到食物的麻雀停在树枝上“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忽而又飞到屋上,忽而又飞到地上……
捕麻雀的时机到了。
我草草的吃了早饭,向母亲要了一些秕谷,带上早就准备好的筛子、扫帚、三十来米左右长的细麻绳、一根约三十公分长的木棍心急火燎地就到了生产队的场院上,因为那个地方麻雀多。
场院的地上、草垛上也有几群麻雀叽叽喳喳的叫个不停。
我首先用笤帚在场院上扫开了三到五平方米的积雪,将秕谷撒到地面上,再把筛子扣在上面,然后用木棍把筛子的一端支起来,把麻绳栓到木棍的底部,扯到三十米开外的隐蔽处,我右手攥着麻绳的头在隐蔽处隐蔽着、等待着。
不一会,一大群麻雀飞来,直接就落在了筛子周围,并钻到了筛子低下,争先恐后地吃起来。我瞅准时机,右手把麻绳一拉,棍倒筛扣,我跑到跟前一看,啊!筛子低下足有二十多只麻雀,为了防止麻雀掀开筛子时飞走,我到场院屋子门口的一盘耙上卸了一根耙齿,在筛子的一边豁开一道能伸进手去的槽沟,一只一只地把麻雀抓获,数了数一共有二十六只。
故伎重演,我又连续两次设计,一共捕获了五十多只麻雀。
回家后,过足了馋瘾。
 
◎再见了,扁担
 
星期天回乡下,看了看老家的房子。父母去世后,房子闲着没人住,在南屋的过道里靠墙角处立着一根落满灰尘的扁担,扁担上还悬挂着两根挽好的绳子。
睹物思情,想起了挑扁担的往事……
曾经,扁担在我的肩上吱嘎作响,把欢乐与忧伤的歌曲唱遍少年的时光。
少时,国家还落后,没有农业机械,生产队里收获的小麦、花生、大豆、玉米秸秆、地瓜秧等作物全靠肩挑人抬,那个时候的学校,为了配合农业生产,每到麦收、秋收就放假。因此,学生也就成了生产队里的半劳力。
记得麦收放假,第一次参加生产队里割麦子,中午、傍晚收工回家时,每人都要挑一担麦子到场院,尔后才回家吃饭。中午收工时我学着大人的样子,捆上四个小一点的麦捆往回挑。可怎么也掌握不了扁担的前后平衡,不是前边往下沉,就是后边往下沉,只好两只手把着扁担,惹得大人们都笑了,我却脸涨得通红。尤其是也不会换肩,只用一边肩膀挑,只好走一段就歇息一会。不远的路一共歇息了五次才总算挑到了场院,到家都快一点了。
经过多次练习,扁担的平衡算是掌握了,换肩也会了,也逐渐地挑得多了。
收拢好的花生、地瓜秧在地里干的差不多了就要往场院里挑,队长为了防止个别人出工不出力、偷懒耍滑,就采取按担的重量折工分的办法,每趟连人一起上磅称。为了多挣工分,壮劳力都担到一百七八十斤,我小小的年纪也担到一百多斤。
扁担压在幼嫩的肩上,担着庄稼走在弯弯曲曲、高低不平的生产路上,确实累了就放下歇一会,长长的舒一口气,用袖子擦一下脸上的汗水。眺望茫茫田野,一派繁忙景象。向往着到什么时候能不用肩挑人抬、手工劳作,完全由机械来代替呢?
改革开放后,国家飞速发展,愿望实现了。手扶车、拖拉机代替了农民用牛耕地、种地、肩挑人抬的历史。联合收割机代替了农民用镰刀收割,农民只需到地里把麦粒、玉米棒子拉回家即可。
扁担啊,扁担,你曾经压垮了父辈的腰,压肿了我稚嫩的肩,我是多么厌恶你啊——可我又知道那不是你的错。你也为农民做出了很大贡献。
你好好待着吧,不要嫌清闲,不要嫌孤单。
再见了,扁担!
 
◎绿色的桑园
 
每个人的童年,都有好多美丽的回忆。而我的童年记忆更深刻的,是村东南那片绿色的桑园。
过去,我们村善养蚕,它曾为村集体带来不小的经济收入,所以就栽植了那一大片桑园。
夏天,是桑园最美的时候。初夏时,我就板着指头数呀数,依着门儿盼呀盼,终于,数得桑花落了,盼得桑仁冒出了头。放了学,我和小伙伴们立刻凑到一块,叽叽喳喳,蹦蹦跳跳,像一群快乐的小鸟儿,飞向那我们绿色的小世界。
一走进桑园,我们便扔掉书包,像一支支离弦的箭,直向桑仁结得多的树射去,冲得鸟儿、知了噗楞噗楞的飞走了。瞧,嫩绿的、浅红的桑仁多可爱!一颗颗、一串串,挨挨挤挤的悬在枝头、藏在叶间,好似一个个调皮的娃娃。微风拂过,园子里立即响起桑娃娃飒飒的笑声,那柔嫩得能捏出水的叶儿也仿佛在向我们招手。我们这群平日里就好动顽皮的小男孩,今日像小猴一样攀上了树枝,那野劲儿决不亚于花果山的小猴子们。可是这时的桑仁还酸得很,我们才扔进嘴里几颗,就被酸得龇牙咧嘴。一边吃一边嚷:“哎,酸死了!”嚷一阵子,挑好的又吃起来,直吃得连牙齿都酸痛了,我们才罢休。
时间一天天过去,桑仁的色在变,由绿变红,由红变紫;味也在变由涩变酸,由酸变甜。终于桑仁成熟了。这时,我们再也顾不上老师和父母的警告,三个一群,五个一伙,三三两两又飞进了桑园,飞进了那绿云一般的怀抱里,此时,只要一抬头,就是满眼红艳艳的桑仁,好似千万颗闪闪的星星,又像一个个小灯笼,轻盈地在枝头间闪烁,一颗颗还油亮亮的泛着光彩,仿佛只要风儿一吹,便能吹破它们那薄薄的皮儿,吹出那紫色的汁水儿一般。我们轻手轻脚、小心翼翼地摘下一颗,往嘴里一扔,呀,真香、真甜!甜得我们鼻子都痒痒的,舒服极了。
我们放开肚皮,一个劲的吃,常常吃得到嗓子眼儿,吃够了,我们又热闹起来,吵啊叫啊笑啊,没完没了,在这片绿色的桑园里,留下了我童年很多的乐趣,绿色的梦想。
我们玩了再吃,吃了又玩,直到太阳快要落山时才慌慌张张地一抹嘴,跳下树,可相互一望,忍不住又都笑得前俯后仰,有的嘴唇上长出一撇“红胡子”;有的嘴角染得紫红紫红;更有的脸上红一块、紫一块,像个大花脸,衣服成了大“花衣”。衣服上嘴边上全染上了桑仁的香甜味。一颗颗童心哟,也被染得美滋滋、甜蜜蜜的。
虽然,我早已告别了那天真的童年,赋闲在家,但是那片曾带给我无限乐趣的桑园,常常飘着桑仁的芳香,飘进我甜甜的梦乡和回忆。
哦!童年,那片绿色的桑园!

《齐鲁文学》投稿须知

《齐鲁文学》(季刊)是齐鲁文学杂志社主办的刊物之一,分别是【春之卷】【夏之卷】【秋之卷】【冬之卷】。以“时代性、探索性”为办刊宗旨,发掘和推出了一批中国当代诗人、作家,名篇佳作如林。富有时代气息,可读性强。

     投稿须知:

     1、稿件内容健康、结构完整、文笔优美、底蕴丰厚。

    2、诗歌、散文、小小说、散文诗、文学评论等均在征稿之列。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保留删改权,文责自负。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保留删改权,文责自负。来稿请附作者简介、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及个人照片,以正文加附件形式(在其它公众号发表过的勿投本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山西】梁怡|麻雀
《白杨树下》 作者:刘善民
拔麦、捆麦、打麦、扬场……麦收时那些忙碌的场景,你还记得吗?
郭怀福作品:马圈(散文)
邓友援: 送 公 粮
麻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