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当代散文||【爱在人间】◆曹同明

作者简介

曹同明(笔名:日新月异),男,七零后,山东滨州人。曾做过代课教师、当过兵、做过工人,现在派出所任协管员。喜爱文学,文章曾零星见于各类报刊、杂志及网络媒体。

 爱在人间

在鲁豫交界,山东省阳谷县的一个偏僻小村庄。“哇、哇、哇”,一阵清脆的婴儿啼哭声打破了小村庄的宁静,一个小女婴呱呱坠地了。已经不惑之年的父亲欣喜若狂地在村内挨家挨户的奔走相告,“我有女儿了,我当爹了“!他是孤儿,家里一贫如洗,直到三十七、八岁才和同在外地打工的四川姑娘认识,相恋并结婚。女儿的出生给这对夫妻带来无尽的欢乐,因当时正是小草吐绿的早春,所以她有了一个好听的名字——春草。

很快就到了小春草的“满月”,按照习俗,夫妻俩置办了丰盛的酒席,请全村的父老乡亲喝了“满月酒”。之后,为了生计,男人挥泪告别妻女,踏上了南下打工的火车。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谁知,他的这一走,竟成了永别。在建筑工地,他被高空坠落的钢筋穿透身体,撒手人寰,永久的离开了她们母女。惊闻噩耗,女人呆若木鸡,病倒后卧床不起。因无钱看病,抛下了嗷嗷待哺的小春草,也撒手西去。看着土炕上襁褓中的小春草,乡亲们黯然落泪,最后商议决定由无儿无女的“德爷”老两口抱回家抚养,其他人家适当地加以救济,毕竟谁家也不宽裕。
“吃百家饭,穿百家衣”。 小春草出落成了亭亭玉立的大姑娘,而“德爷”老两口也已进入古稀之年。要强的春草自己做决定,把自己嫁给了同村的“勇”,以方便照顾“德爷”老两口,让二老安享晚年,直至他(她)们驾鹤归天。
此时,春草已是三个孩子的母亲:女儿小丽和小娟,儿子小强。“勇”凭着一手石雕手艺在一家采石场工作,收入颇丰,春草在家种植农田、相夫教子,一家人幸福地生活,其乐融融。然而,老天却没有眷顾勤劳的他们,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加班回家的“勇”在半路被滚落的山石砸断双腿,因无人发现,失血过多含恨离开人世。得到消息,春草欲哭无泪,感觉像天塌了一样,恍恍惚惚。含泪处理完“勇”的后事,春草舍下三个孩子,南下打工。靠自己瘦弱的身躯,赚钱养家,靠着微薄的收入让两个女儿进入学校之门。懂事的女儿边读书边照顾年幼的弟弟,从未叫苦喊累,也从不和别人攀比。在春草心里,家是永久的,孩子才是未来和希望。任凭媒婆踏破门槛,她从未做过另嫁的打算。
然而,祸不单行,老天再一次没眷顾这个支离破碎的家庭。当年夏天,大女儿小丽在村庄外田野里放羊时,由于看书、学习入了神,疏忽了对弟弟的看护。小强独自玩耍时,失足掉进了池塘,溺水身亡。惊天噩耗传来,匆忙赶回家的春草,看着自己的儿子,叫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昏厥在地。乡亲们七手八脚地把她救醒后,她嘴里只是含糊不清地嘟囔着“儿子、儿子”,恍惚不定。
人生的“三大不幸”毫不留情,压迫地她喘不过气,说不出话来,满头的青丝瞬间变白发,脚步宛如梦游一般地蹒跚。乡亲们惊愕地看着她,而她毫无理睬,眼睛直愣愣地瞅着前方彳亍前行,而对身后两个女儿的哭喊无动于衷。乡亲们顿足嗟叹:春草傻了!
毕竟谁家也不好过,乡亲们帮得了一时,却帮不了一世。而后,女儿小丽和小娟相继辍学,边种田养家,边照顾精神失常的妈妈。女儿们继承了春草的坚强,最困难的时候,宁可自己啃窝窝头,也把好吃的留给妈妈。
小丽和小娟在母亲的精神支柱下撑起了这个家,她们也出落成了大姑娘。此时“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齐鲁大地,勤劳的姊妹俩靠着妈妈亲传的织布手艺,搞起了传统的老粗布小加工,向“小康”生活迈进。她们也找到了各自的另一半,相继结婚,一家人其乐融融地生活,同时也唤起了春草对过往的些许记忆,在儿女们的呵护下逐步恢复了健康。由于他回忆起了过去的点点滴滴,要强的春草不愿拖累女儿,坚决不跟她们住在一起。她单独住在老家那三间小房子里,两个女儿拗不过她,隔三差五的轮流去照顾、看望她。并且姐妹两个商量着让自己的孩子陪外婆住,给她解闷儿,同时也是通信员,毕竟三家隔得不是很远。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几十年沧桑,一晃而过。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老百姓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春草居住的三间小土屋,被女儿、女婿翻盖成了大瓦房,屋内的家用电器也焕然一新。每天她家都充满欢声笑语,傍晚全家人也是在明亮的灯光下,围在桌子四周“把酒话桑麻”!春草也享受起了天伦之乐,在家喝喝茶、看看电视剧,有事没事地去邻居家串串门儿、聊聊天。脸上岁月雕刻下的皱纹也有了舒展,一直紧锁的眉头也变成了笑颜,看着围着她蹦蹦跳跳的孩子们,她的心里乐翻了天。
不知是春草担不得这种幸福,还是上苍又跟她开了个玩笑。在一个星期三的下午,孩子们还未放学,女儿、女婿们也去地里干活了,她没有和往常一样去邻居家串门儿,独自在家看电视剧。当电视剧中出现了一小男孩溺水身亡而其妈妈嚎啕大哭的剧情时,勾起了她伤心的过往。自己坐在电视机前,时哭时笑,嘴里嘟囔着“儿子、儿子、找儿子”,蹒跚着走出了家门。
等到傍晚,女儿、女婿和孩子们回来看她之时,已是人去楼空。由于正是农忙季节,乡亲们也没有注意到她的去向。找遍了附近的乡村、县城及大、小汽车站,均没有找到有关春草的足迹。于是他们回到家,安排好自己的孩子,同时召集亲朋好友,扩大方圆,开始了漫长的寻亲之路,但一直没有结果。
多年过后,在志愿者的帮助之下,他们终于找到了母亲的下落。
原来,当年春草意外离家后,被陌生人骗上了车。因为她年龄偏大,精神还略有问题,在经过东营市的途中,把她扔在在路边后驾车离去。身处陌生的环境,疾病缠身的春草不知道什么着急、惊慌。就这样,她独自流浪在街头,饿了、渴了,靠捡垃圾箱里遗弃物来充饥,困了倒在路边随便就睡,偶尔遇到好心的路人,也会救济她些什么。令人惊奇的是,他除了精神之疾外,从未患其他不适。过后几天,一对中年夫妇收留了她。由于她语言表达不清,再加上精神疾病,已记不起自己的过去,以及家人和联系地址,中年夫妇几经努力,也没有打听到有价值的信息。然而有一天下午,两夫妇出去买菜的时候,她又独自跑了出来,沿着公路,来到了阳信、无棣、沾化三县交界之地。不同往常的是,这次她显得有些慌张,不知所措地在原地打转。
“人间自有真情在,世上还是好人多”。凑巧的是,她被当地一“拾荒”的老人发现并领回家中。这位老人是阳信县一乡镇的一名“五保户”——“诚”。“诚”的老伴已过世多年,“拾荒”不是他的职业,而是他靠“拾荒”的收入救济着一名失学儿童。一生节俭的“诚”把春草安抚到家中,为她置办了新的衣服,并把她打扮的整齐、体面。由于“诚”的收留,春草有了她的栖身之处,也算暂时有了自己的“家”。阔别已久的笑又回到了她的脸上,其精神也有了明显的好转。
俗语说“好人必有好报”,可在“诚”的身上,这句话却显得那么凄惨、无力。那是一个风雨交加的傍晚,“诚”在回家的路上被一辆拖挂车撞断了双腿,等到被发现送到医院救治时,生命保住了,但他的腿已不能走路,生活也不能自理。想到家中还有一个等着照顾的春草,这位坚强的硬汉流下了着急的泪水。这一切却被前来看望的表弟记在心里,表弟叫“信”,眼下也是孤身一人。在“诚”被送往敬老院后,“信”默默地将春草接到家中,接力照顾起了颤颤巍巍的春草,并且与春草隔三差五地去敬老院看望“诚”,三个人在一起“把茶言欢”,一切烦恼抛之脑后,犹如儿童般欢乐。
“皇天不负有心人”。2018年初冬的一天,春草的大女婿“朝”在志愿者的帮助下,得到岳母的消息,并从千里之外匆匆赶到这个偏僻的小村庄。而春草见到欣喜若狂的“朝”,却是一脸的平静,熟知的感觉稍闪即逝。毕竟分别得太久了,再加上春草本身的病还没有恢复,完全把“朝”当做了陌生人。风尘仆仆的“朝”没有一点的失望,用手机将情况简单地向家人说明,然后默默地留了下来,与二位老人促膝长谈。直至晚饭结束,“朝”得知了岳母的离家后的全部,在“信”面前长跪不起,用老百姓最朴实的方式感谢他的恩情,并坚持要去看望在敬老院养病的“诚”。此时的春草在听完“朝”的全部讲话之后,她对过去有了些许记忆,并对女婿也增加了许多熟识。第二天,经过一夜的休息,春草的思路也变得清晰,当再看见“朝”时,已是老泪纵横。但她对于“朝”要带她回老家的请求却没有答应,因为她舍不得眼前的“信”和在敬老院的“诚”。“朝”没有再做过多的坚持,从兜里掏出几百元钱悄悄地放在桌子上,脸上带着微笑踏上了返乡的路。
几个小时的颠簸,“朝”回到了老家。虽然已经把事情的大概在电话中已告诉家中的姐妹俩,但她们对于“朝”的独自归来,脸上写满失望。不待“朝”有喘息时间,心急如焚的小丽和小娟各自安顿好自己的家,租车前来寻母。刚刚有点恢复记忆的春草,对于女婿的离去,内心还没完全平静下来,面对从天而降的两个女儿,记忆的闸门瞬间开启,继而母女三人相拥嚎啕大哭。“女儿是父母的小棉袄”,这是大实话,此刻春草的心变得异常激动。见此情形,女儿们停止了哭泣,和“信”老人相继对她进行安抚。春草平静之后,与“信”进行了短暂的交流,然后坚决要求跟女儿一块儿回家。
回到阔别已久的家,看着家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春草思绪万千,几十年沧桑巨变,现在已物是人非。看着绕膝的孙子、孙女已成大人,女儿、女婿们也已两鬓斑斑白发,她回头拭去了眼角的泪水。在他们的簇拥下,打开了自己的房门,房间摆设如故。“勇”的遗像在墙上静静地看着她,好像在叮嘱她:你要好好活下去。这时,闻讯赶来的乡亲们挤进了家门,看着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她紧锁的眉头又有了笑容。随着大孙子燃放的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寂静多年的小院儿又充满了欢声笑语,打破了小山沟的宁静。随后,在女儿、女婿的劝说下,她搬进了他(她)们的小楼。随着时间的推移,伤心的过去都被藏在心底,变成了永久的记忆。
转眼间,春节到了,全家十几口人围坐在饭桌周围推杯换盏,其乐融融。喝了一小杯酒后的春草,情绪稳定,笑容满面。但细心的女婿却从她那稍闪即逝的愁容中,发现了什么,原来他在担心远在千里之外的“诚”和“信”。巧的是,远方的“信”也在挂念着她,电话恰恰振动了“朝”的手机,听到熟悉的声音,春草久久不语,默默地将头扭向一边。聪明的儿女们深知,她在挂念远方的亲人。
刚过元宵节,春草的两个女儿,携带满满一车礼物预备前去感谢收留并照顾过自己母亲的“诚”和“信”两位老人。春草知晓后,也偷偷地上了车,任凭家人怎么劝,她就是不下去。就这样,她又回到了曾经居住了许久的那个小村庄。由于她已年近八旬,体格又稍差,数小时的行程,她在车上静静地睡着了。当到达时车门打开的那一刻,她听到了“信”的声音,即刻从睡梦中醒了过来,颤颤巍巍地跑向那熟悉的面孔,两眼注视,黯然泪下。两双枯瘦的手握在一起,没有过多的语言,同时说出了心里的那句话:你还好吗?
同行的人们和围观的乡亲、邻居也被感动地轻揉双眼,继而是热烈的掌声久久不息。
(文中所述之事是根据几个人的口述略加改动而成,且按照几个人的意愿,文中出现的人名皆为化名。)

《齐鲁文学》投稿须知

《齐鲁文学》(季刊)是齐鲁文学杂志社主办的刊物之一,分别是【春之卷】【夏之卷】【秋之卷】【冬之卷】。以“时代性、探索性”为办刊宗旨,发掘和推出了一批中国当代诗人、作家,名篇佳作如林。富有时代气息,可读性强。

     投稿须知:

     1、稿件内容健康、结构完整、文笔优美、底蕴丰厚。

    2、诗歌、散文、小小说、散文诗、文学评论等均在征稿之列。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保留删改权,文责自负。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保留删改权,文责自负。来稿请附作者简介、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及个人照片,以正文加附件形式(在其它公众号发表过的勿投本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散文:叩拜大哥
雷公山麓献忠魂
丁志方 | 就想他们叫我一声老哥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敬老院
农民养老金只能维持基本生活?8旬老人6年没吃过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