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安徽作家||【说南道北话年俗】◆李时平


作者简介

李时平,男,安徽省舒城人。文学爱好者,百余篇散文诗歌散见于《中国航空报》《新安晚报》《合肥晚报》《作家在线》《齐鲁文学》《城乡文化》《作家导刊》《作家在线》等媒体。


 说南道北话年俗原创
   

保定文化名人高宏先生邀请我到保定广电做一档关于年俗年趣的节目,让我重点解析南人的年俗,以慰北人之好奇,即便无趣,起码也能给远离故土在雄安地区工作生活的南方人,特别是安徽人带来一丝暖暖的回忆和谓愁却思的乡愁。

我当时说,谢谢邀请,而且节目策划得很人性,有温度,但您找错人了,关于年俗,恐怕只有冯骥才、马未都这样学养甚渊的大学者才敢开口,我辈岂敢信口雌黄?因此,我百般推搪,可我的同事,轻轻耳语,一语便点醒了我这个梦中人。他只对我说了四个字,给个面子。我突然想起前辈有言,面子从来都是别人给的,不是自己挣的,有时不能太执拗,更不能不识抬举。于是,我"欣然"应约了。

谢谢您,高老师,给了我这个面子。

我不是文化学者,也不是年俗专家,既没在北方过过年,也没在南方守过岁。给我生命,养我长大的地方是安徽省舒城县,地处江淮之间。此地,以黄河淮河为界,大致算得南方;以长江赣江为界,也可勉强视为北方。此地离长江入海口,500来公里;离洛阳、西安等中华早期文明的策源地,则800至1000公里之遥,东不成、西不就。于是,在京津冀,我说自己是南人;在粤港澳,我称自己是北人;在上海杭州,我说自己是西客;在西安洛阳,我言自己是东客。

一位朋友曾"发难"我,你到底是南人还是北人,是东土还是西突;我看你就是不南不北,不东不西,南北不分,不是东西。我说,那可不可算中部人。他又白了我一眼:没有文化,不知道害怕。我明白他的意思,所谓中部,即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的肇始之地,又叫中央,大致在今天的豫陕一带,即便拓展外延,也只是东扩到靠近河南的河北山西局部。此地之人所操之音谓之雅言,而远离文明中心地带,或东夷,或南蛮,或西戎,或北荻,吐胡语,操蛮音,所谓胡言乱语、一派胡言,起初就是说像我这样生长在未化之地的人,还怎敢妄尊中部人,冒充文化人?

高老师给的这个"面子"礼,我是收下了,可却煎熬得不行,不是不想讲,而是不敢讲,因为没得讲,毕竟缺少积淀,岂不惜惶?关于年节不收礼,廉洁过年节,我的领导创作一副警示对联,可谓到位、透彻:"河边常走不湿鞋,如履薄冰不破冰”,横披"不湿不破"。这不,我既已收下高老师的"面子"礼,那只能发挥我自己的妄想之权力,硬着头皮胡诌意淫了。有人说,所谓"腐败”,就是"乱权”,还美其名曰,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此刻,我又深了一层理解。

既然高老师把我定位成南方人,给定的题目是"南北年俗之异趣”,经历使然,功力所限,不言北,不得趣,单说一个南,还缩水成安徽省江淮之间那巴掌大一小块地方,也太偷工减料了吧。那我就姑妄言之,朋友们也姑妄听之。

我的直觉,南方的年味,真正浓的地方在两广福建和台湾地区,他们的年俗,正因为与北方迥异而成趣。譬如广州的花,就是不可或缺的年礼。尽管春节时分,北国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天寒地冻,南粤却是温暖如春,花事正浓。广州人春节走亲访友,一束鲜花定是少不得的。广州还有一个行政区,就叫花都,可见,鲜花在广州人心中的份量有多重。作为年礼的鲜花,不仅香艳,而且圣洁,既能亲近自然,又是寄托情感。我们对美好的形容与向往,向来多以花喻,但只有广州人做到了极致。新年祝福,一捧花抵过万千言,岂不浪漫而美妙?简直美不胜收,妙不可言。

打年糕是南方的重要年俗。打年糕,又名搡年糕。这个搡,就是你来我往、一推一搡的搡,有捶打和揉搓两重意思。而捶打和揉搓,恰是年糕制备必经的前后程序,所以才简称或俗称打年糕、搡年糕。按一定比例将糯米和粳米掺和均匀,用水浸泡数日,连米带水湿磨成乳白色浆糊状,凉干后上笼屉蒸煮至熟,捶打揉搓而成圆饼或棒槌状,留待春节时食用,这就叫年糕。年榚能在清水中浸泡,数月不腐,一直食用至清明节后插秧农忙时节。春节一过,大地回暖,万物复苏,夜短昼长,农事渐忙,但农村地区一天三顿,两稀一干的传统不变。稀饭不扛饿,于是年糕在春耕季节,就成了顶饿扛活的秘笈利器。

春节打年糕的习俗在浙江地区由来已久,沿传至今。江西、两湖、皖南地区以及广西滇黔边地部分少数民族也袭传此俗,堪称重要年事,与杀年猪仪式感毫无二致。每到农历年底,这些地方的农村都要打年糕、吃年糕,并作为新年走亲访友的传统礼物,互相馈赠。如果城市居民有农村的亲戚,那也可享此口福,否则,只能到自由市场去买那并不正宗的年糕以慰乡愁了。年糕可蒸可煮,可炒可烤,吃法很多,北方的朋友好像也有人好这一口。“年糕”之所以能成年俗经年传承,我想大概就在于,年合过年之好时,糕切登高之吉意,故此,在民间便有年年登高的“好口彩”。

正因为打年糕是南方人的重要年俗年事,所以,平时左邻右舍若因为鸡毛蒜皮之类琐碎小事拌个口角,甚至闹得鸡犬不宁、鸡飞狗跳,以至鸡犬相闻而不相往来,也是常有之事,可到了邻家的糯米上石磨,米面上蒸锅,蒸糕入兑窝,你就会自然而然地搭把手,做义工,换作你家打年糕,邻人也一样。这种默契和自然,是凝在血液中的传统,不需要情绪酝酿,不需要情感过渡,更无需特殊安排。此时能自然而然伸援手,春节便会邻里和谐、其乐融融过大年。打年糕的打,功夫都下在这个兑窝中,形似北方人家厨房中捣蒜泥和花生碎的小石臼。只不过打年糕的兑窝,是超大号的,仅重量就达三、五百斤,所用捣槌,也是石制的,重达二、三十斤。石制捣槌叫兑,盛米盛面的叫窝,组合体叫兑窝。

打年糕是极其辛苦的体力活。不过,这也成为了历史,一切都已机械化了。虽然我还记忆犹新,但对我的孩子来说,年糕就是一个食物品种,只有好吃不好吃之分,没有什么情感情结之说。我一直在想,如果我爸爸或我叔叔在腊八,用传统方式组织一次打年糕,我们这些散居各地的子侄们,肯定会悉数到场,共赴盛境,乐此不疲,满心期待,满心欢喜!或许,这比春节聚会团拜更有历史感,更有文化力。

相较于打年糕,苗族的迎春长桌宴则是更具风情年俗。

关于长桌宴,央视曾做过如下报道,绘声绘色,令人心驰神往。

2011年2月1日下午,从贵州省黔东南州西江千户苗寨的古街上,飘来阵阵诱人的香味。当地群众按照苗族习俗摆起了长约280米的“千人长桌宴”喜迎新春。

长桌宴沿着古街一字摆开,旁边坐满了当地寨老和村民、从外地赶回家乡过年的乡亲,还有专程赶到苗寨过大年的中外游客,共约1000余人。

刨汤、腊拼、古藏肉、苗王鱼、白切鸡、野免肉、青岩豆腐、韭菜根……桌面上摆满了苗族的传统佳肴,美味飘香,令人陶醉。

苗族千人长桌宴是苗族宴席的最高形式与隆重礼仪,已有几千年的历史。通常用于接亲嫁女、孩子满月以及村寨联谊宴饮活动。左边是主人座位,右边是客人座位。宾主相对,敬酒劝饮,对酒放歌。

“在这个寨子里生活,没有孤独和寂寞,每天的生活过得是有滋有味。”面对记者镜头,西江寨老侯天祥说,自己80多岁了,还能吹葫芦丝、唱民歌、跳芦笙舞,冬天下田破冰摸鱼。他还参加了苗寨里的古歌队,每天按时演出,有固定收入,生活不愁吃穿。这是何等的和谐、温馨、幸福的田园诗画镜像?也难怪城里人会千里迢迢集聚此地过大年。开一下脑洞,像不像南人北袭体验查干湖冬捕呢?

北方人过年的年味可能在赶庙会的虔诚祈愿与繁荣景象、跑旱船的起伏有致与心旌摇曳、舞龙灯的首尾映照与和谐康乐、扭秧歌的激情豪迈与欢乐祥和……其实,南人也有类似的年事安排,只是活动内容些许有别罢了,如粤港澳人们大年初一拜妈姐,祈求一年风平浪静,渔获多多;北方因为缺水或水面封冻而跑旱船,南方人却来真格的,鼓声阵阵赛龙舟;北人在村头街道舞龙灯,万人空巷,生龙活虎,南人也一改婉约舞狮子,技艺高超,惟妙惟肖。黄飞鸿的拳脚功夫如何了得,街坊四邻只能是外行看个热闹,唯有交过手、过过招的那些或地痞流氓或武家同行才有领教,可他冠绝粤闽的舞狮技艺却是家喻户晓。南方人在大年初一拜妈祖、赛龙舟、舞狮子时,常常会碰到派发利是的大腕明星或豪门巨商。利是就是红包,一元两元三五元,见者有份,不在于多少,而在于讨个彩头,图个吉利。

以上所言虽不虚妄,但却都是说不深刻,道不透彻的浮皮,纸上得来终觉浅。要想绝知还得躬行南下,说不定你还能见到成龙大哥等一众巨星,并喜得利是。

还是说说生养我的皖省江淮之间的局地年俗吧。

我最初感觉,安徽毗邻中原河南,有近水楼台之便,应属于受中原文化浸染开化较早的地方,在风土人情和年俗文化上,应与中原北方无甚差异,不足一提。但细一想,还真的不太一样。

南北都有"过了腊八就是年,正月在年里”的说法,但年味渐浓往往始于小年。小年是相对于大年而言的。大年三十是除夕,辞旧;大年初一是春节,迎新。小年的功能是祭灶,把灶王爷待奉好,让他回天庭向玉帝老儿汇报时报喜不报忧,所谓"二十三,糖瓜沾”,要沾的就是灶王爷的嘴,看来神也贪吃贪占,难免"吃人家的嘴软"的人俗。可北方小年是腊月二十三,南方却晚了一天,是腊月二十四。是时差吗?非矣,是阶差。

早在宋朝,就有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记载。但是,清朝雍正帝为了节省开支,腊月二十三在坤宁宫祀神,顺便把灶王也拜了。以后王族、贝勒、大臣都随之效仿,于腊月二十三祭灶。此时国家政治中心在北方,北方民间跟风官家也是自然,南方的小官贱民谨小慎微,依然袭陈规依祖制,于腊月二十四祭灶。"官三民四"的分野,肇始于此,"小年南小年北"的差异,从此开始。

过年贴春联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当人们在自家门窗贴上春联、福字和窗花时,意味着过春节正式拉开序幕。

春联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生活,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贴春联寓意镇邪驱鬼、祈福纳祥 、生活美好、国家兴旺,与贴窗花贴福字都是同理同义,同情共达。

只是我发现北方人更偏爱窗花,而南方人更倾向春联。

我租住的居所,一层五户,仅有我一人年年都是贴好对联后才启程返乡过年,其他四户从不贴春联。他们可是坐地户,不像我,是个外来人。不贴春联,对我们老家人来说,不可思议,只有家里本年度有老人故去,春节正值守孝期,不贴大红春联,或贴蓝紫色春联,以告知街坊四邻,外戚远亲,今年不能与亲友们同乐了,得清心寡欲为老家守孝。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人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大红对联。新年元日欢乐祥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充满欢快、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尽收眼底,跃然纸上。

"大年三十,大别山区安徽六安毛坦厂古镇千米明清老街上,数百居民家家户户挂起了大红灯笼,贴上喜庆的春联,辞旧迎新的鞭炮声此起彼伏,震耳欲聋,散落的鞭炮纸犹如给青石板路面铺上了一层厚厚的红毯,老宅古巷满眼中国红,充满喜庆祥和欢乐的节日气氛。”这是央视《记住乡愁》栏节的配音文字稿。毛坦厂中学,与河北衡水中学齐名,但出名更早,有世界规模最大高中之称号,每年高考生逾万人,每年几百辆大巴车送考盛况,央视曾多次报道。我就是这所中学的学生,名校友很多,我独崇鲍鹏山教授。他是央视《百家讲坛》栏目《水浒》主讲嘉宾,与读《史记》的王立群、品《三国》的易中天教授齐名。更了不起的是,他的文章、著作被选入中学大学课本或被教育部作为必读书目推荐给大中学生的数量,是当代作家之冠。

我们老家对贴春联的时间要求是苛刻的,一旦正门的春联贴好,意味着以家庭为单位祭祖活动开始,然后便是吃年饭,又叫团圆饭。此时"外人"是不便叨扰的。如果街坊邻居或三亲四戚年货制备得还不完备,或手头拮据遇到过不去的年关,本来想上门求助,一旦看到你家大门门对贴好了,也只好掖回去。所以越是善良的大户望门,越是注意细节,尽量晚贴门对晚吃饭,给穷亲戚穷邻居留个方便。同理,你若举债多多,没有能力清理旧帐,但新年总是要过的,那就早早贴上春联,即便是旧社会地主豪绅看到已贴门对的佃租穷户,也不会登门逼催。

南方丘陵山岗多,沟塘水网密,村民散居,三五十户聚集在一个村落,便是大村了,一个集镇,也不过百拾来户,不像北方村民集聚,千户村落随处可见。南方多小镇,北方有重镇。所以南人的祖庙祠堂少,有,也是规模小。因此祭祖就大多单门独户各自进行,没有严谨的传承培训,失去族人严格监督,祭礼就越来删繁就简,以至简单到不成样子,甚至没有专门供品,不焚香,只在团圆饭的桌子上多放一副碗筷一只酒杯,先人与后辈,同桌进食,真正的团圆之饭。倒是少不更事的孩子好奇乱问,无知兴奋的家长胡言乱语,虽是不敬,倒也有趣。

不论贫富贵贱,团圆饭的席面上必有两道鱼,一道是当天食用的,另一道是绝对不能触碰的。南方水多,鱼业资源丰富,食鱼的习惯是自古有之,人人好之,无鱼不成席,所以当天必须吃鱼。《易传》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值此辞旧迎新之际,不能吃干抹净,所以,必须留下一盘,继往以开来。余下的这道鱼,留待来年,它既是菜,也是财;既是基,也是业;既是德,也是善;既是做人的底色,也是持家的传统,更是年俗文化。

我们祭祖请祖先吃饭简单草率,不过同桌进食也倒其乐融融。但我们化年纸,也就是烧纸钱,那可是严谨得很。凡记得住,数得清的,即便以前他们是一家人,生同榻而寝,死同墓合葬,但化纸钱时,还是一人一堆,可谓亲兄弟,明算账。烧纸钱时,主持人会在每一堆纸钱上方用树枝示意画个圈,口中念念有词。所言之事无外乎三类,一是念出此堆钞票主人的尊号,以免错送错收,同时表达对他/她的思念和敬意;二是汇报家中族内大事要事,如添丁进口,金榜提名,升官发财;三是祈求祖宗保佑子孙万福。人人有份后,还要隔一段距离再另烧两大堆,一是给叫不上尊号的祖先亡人,共享一堆;另一堆是专给无后的孤魂野鬼的。

南北年俗有差异,即便我的家乡,与同省的皖南和皖北,也不尽相同,为什么?答案可能是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就是自然禀赋不同。所谓文化不同,根子也在于此,因为文化的本质是人类适应环境而开创的生活方式。

安徽地域特殊,有长江以南的皖南,有淮河以北的皖北,还有江淮之间的皖中。世界四大古代文明,只有古埃及文明仅诞生在一条母亲河——尼罗河流域,其他三大文明均滋长在两河之间,如古巴比伦文明发祥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之间,古印度文明生发于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华文明则是吸吮着黄河和长江两条母亲河的甘甜乳汁而灿烂生长,绵延不绝。后三个文明都属于广义上的"两河文明“。而安徽和江苏两省,也有同样的两条母亲河,南横的是长江,北亘的是淮河。照理,此地应该能孕育出自己的小"两河文明”。

光意淫不行,还得有证据,物证人证都得有。

关于物证,我们皖人春节时必唱必看的戏剧、歌舞,必躬行拜谒的古迹,当然还有节常两宜的食品和工艺品,都该算得是证据,而且是铁证。因为聆听这些曲艺节目,拜谒这些古迹遗存,都已凝结成我们的年俗文化骨血。

都有哪些呢?挂一漏万地列举一下:京剧、徽州徽剧、合肥庐剧,安庆黄梅戏、凤阳花鼓灯、贵池傩戏,淮南豆腐、绩溪年糕、肥东挂面圆子;三河鹅毛扇、芜湖铁画、徽墨歙砚;项羽别虞姬的垓下和自刎的乌江,舒城七门堰、寿春古城墙、合肥逍遥津、包公祠、李鸿章故居、马鞍山采石矶、滁州醉翁亭、六安皋陶墓、池州杏花村、泾县桃花潭、桐城六尺巷、安庆振风塔、亳州花戏楼、曹操古运兵道和曹族古墓群、老子孟子故乡涡阳与蒙城……当然,还少不了美酒香茗和佳肴,全国八大名酒,安徽古井贡酒占得一席;全国十大名茶,安徽独得四席,分别是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和祁门红茶,其中祁红可是冠绝全球的顶级上品;还有以山珍野味为主要食材的徽菜也跻身全国八大知名菜系……不可穷举呀。

说到黄梅戏、包公祠、李鸿章故居,大家可能并不陌生。之于垓下、醉翁亭、六尺巷、杏花村、桃花潭,也许你并不喜欢,或者未曾亲临,但从名家名篇名句中或早有耳闻。如项王献给虞姬的凄婉绝唱巜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如欧阳修酒后醺风吐真言"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如乘舟欲行时,忽闻踏歌声的李白肺腑慨叹"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如康熙朝名相张英的家书"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还比如杜牧"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可能有的朋友开始存疑了,杏花村在山西呀,山西杏花村酒便是铁证。那我只问一句,故然山西好风光,但有山西有"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江南烟雨空蒙之景象吗?

也可能有的朋友要质问了,你说的傩戏,未曾闻得,但京剧是北京的,全国的,乃至世界的,与你安徽何干?是的,贵池的傩戏,我只是听说过,也没看过。贵池的朋友同学说就是装神弄鬼的祭祀活动,此说法在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似乎可以得到验证。倒是得交待一下京剧了。乾隆年间,正是地方戏曲勃兴、花雅争胜的时期。230年前,与陕西秦腔等同去帝京为乾隆爷祝寿的地方剧团很多,唯有安庆的"三庆”班一花独秀,大放异彩,精彩纷呈,这才有后来的四喜、启秀、霓翠、和春、春台等徽班相继进京的机会。徽班既有历史的辉煌,又有艺术的遗存,更有丰富的经验。何谓“徽班”?顾名思义,当是徽人之戏班。 它不仅有着四百年的历史,并有着辉煌的艺术成就和突出贡献,最突出的是它吸纳、融合、磨炼出一种戏曲声腔——皮黄,造就了一个伟大的剧种——京剧,成为“京剧之父” 。如果你现在到徽州,还能听到徽剧,其唱腔、扮相和身段,与你熟悉的京剧是何等相似乃尔。至此,我说京剧与徽剧是姊妹花,你该不会反对了吧。

关于合逍遥津和亳州五禽戏,前者是三国历史遗迹,巜三国演义》演得生动,比我讲得好,略去;后者不是戏,是拳法,更像仿生学、健美操。《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中有大量剧情与五禽戏有关,即使你不喜欢这人模狗样的鸟兽玩意,这部电视大剧可是由孙俐、刘涛、吴秀波、于和伟、张钧甯、唐艺昕、翟天临等一众一线明星大腕联袂出演,也值得你热情一追。

还想说说豆腐。豆腐是节常两宜的菜品,平常吃,年节也吃。名菜可取材于斯,如巜舌尖上的中国》力推的扬州鸡汤干丝。路边小吃摊、大排档,宫庭国宴、家常便饭,也可取材于它。即便是长了毛,腐败变了质,还能烹饪成绝世美味,还如《舌尖上的中国》推崇的黄山毛豆腐和同样由安徽人从家乡带到北京最后发展成北京名小吃的王致和臭豆腐。历史上名头最大的一道与豆腐沾边的名菜、大菜,可能要数朱元璋大加赞赏的"珍珠白玉翡翠羹”。现在的这道菜用料没有豆腐了,但当年朱元璋在逃难的道上吃的这道救命大菜中可是有腐败的酸豆腐和烂菜叶的。

全国到处都有豆腐,可豆腐的原产地却在安徽淮南八公山,知识产权持有人就是那个精于丹术,谋反不成反丢卿卿性命的淮南王刘安。史料记载,豆腐是刘安在炼丹时无意发明的,可谓有意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荫。

能炮制一桌豆腐宴的地方和名厨或许不少,如寺庙的斋饭里就有用豆腐为食材而制备的鸡鱼肉虾蟹,形象逼真,惟妙惟肖。但用豆腐包饺子,我只在淮南见过、吃过。注意,馅是豆腐的,这不足为奇,皮若是豆腐皮,那也不稀罕,绝妙之处在于饺子皮是那晃晃悠悠难成型的嫩豆腐切成薄如蝉翼可透光的片片,奇也不是?这不快过年了吗,你可以到安徽淮南八公山尝尝与北方猪肉茴香、羊肉大茐风味迥异的豆腐饺子,同时还可以实地感受一下刘安巨著《淮南子》中众多成语背后的精彩故事。

我姑且点一串出自《淮南子》的成语,权当一顿饕餮文化盛宴,逗你垂涎。如,傲世轻物/百川归海//避实就虚/长夜漫漫/嫦娥奔月/出言成章/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根深本固/攻城略地/光怪陆离/海水难量/后羿射日/花好月圆/虎狼之势/化干戈为玉帛/黄口孺子/疾风骤雨/疾雷不及塞耳/疾霆不暇掩目/谨小慎微/岿然不动/乐极生悲/炼石补天/临河羡鱼/面如死灰/女娲补天/人尽其才 /塞翁失马/身体力行/深不可测/神出鬼没/时移俗易/士农工商/兔死狗烹/无翼而飞/削足适履/一叶知秋/一渊不两蛟/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异途同归/至高无上/终而复始/众议成林……何止这些,还有很多我不认识字或不常用的,就不一一枚举了。

怎么样?淮南的豆腐正宗,淮南的历史厚重,淮南的文化璀璨,淮南的年味,想必也很有趣。我们结伴同游吧,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北京至淮南的高铁,4个小时,倏忽即至,收拾行囊吧,来场说走就走的新年之旅,岂不快哉?顺便还能拜谒保定府曾经的父母官——李鸿章的故居。来的都是客,到了家门口,哪能让你走。好客的总督大人后辈们还备着一道硬菜等你呢。李鸿章大杂烩,虽是徽菜谱系的名菜大菜,但却是诞生在直隶总督署的地地道道的保定名菜,只不过,传至安徽,添加了许多安徽皖南的山珍野味,更显名贵。只此一菜,就能远远抵过一桌农家年夜饭的价值,可不是平常人家受用得起的,就等着招待你这个远道而来的尊贵稀客了。

所有的文化,都是由人创造的,所以,人才是更具说服力的证据,此谓人证。那么,所谓的安徽小"两河文明"又孕育了哪些有代表性的人物呢?

长江以南,即皖南的历史名人有陈独秀、王稼祥、胡适、胡雪岩、戴安澜……特别说一下王茂荫,安徽省徽州府歙县人,清朝货币理论家、财政学家。王茂荫是唯一一个被马克思《资本论》提到的中国人。

淮河以北,即皖北的历史名人有老子、孟子、曹操、华佗等。老子孟子邻县,曹操华佗同乡。

江淮之间,即皖中的历史名人有皋陶、文翁、周瑜、包拯、李公麟、朱元璋、方苞、姚鼐、张英、张廷玉、李克农、胡底、邓稼先、王明等。

有些人仍然健在,但他们伟业或所历之事已然载入史册,譬如1957年得诺奖的杨振宁博士就是安徽肥西三河镇人;还譬如,百年中国共产党党史,皖籍总书记有四人之多。

我想再聚焦一下,把镜头切换到我的家乡。

文翁、周瑜、李公麟、胡底,都是离我家远不出10公里的正宗老乡。

周瑜,勿需赘言,也许你比我还清楚。西汉景帝末年蜀郡太守文翁,2000多年了,因此,他为政之绩,大家可能不太清楚了,但文翁在蜀川兴学的功业,泽被千秋,后世永誌不忘。他可是政府办学的第一倡导人和践行者,至今,成都还有文翁中学。李公麟,宋代杰出画家,熙宁三年进士,号龙眠居士。只可惜他的绘画作品大部分流失海外,遗留传世之作如凤毛麟角,致使我们难以欣赏到真迹正品。胡底,与钱壮飞、李克农并称龙潭三杰。他们三人一个在南京担任要职,一个留守上海主持工作,一个去天津担任“长城通讯社”社长,从而形成遥相呼应的铁三角。在顾顺章叛变,中国共产党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因为有了龙潭三杰“铁三角”的努力,中共中央得以保全。周恩来曾感慨地说到:他们三个人深入龙潭虎穴,可以说是龙潭三杰。如果没有龙潭三杰,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将被改写。胡底,也是我太姥爷的堂兄弟。

还有两个地方,不说,您可能不知道,说了您也许不会信,但我还是想说,一是因为它们与我家乡有关,二是因为春节期间家乡的村民必去之地。

第一处叫七门堰,与李冰父子修建的都江堰,属同一时期齐名等观的水利工程,堰坝离我家祖宅仅十里之隔,堰渠氤氲环绕三国名将名相周瑜故居。堰渠上游是五星级旅游圣地万佛湖水库,该水库有一座世界最雄伟的土夯大坝,堪称世界水利工程之奇迹。堰渠下游直通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因为水利是农耕文明的生命之源,所以,七门堰流域的人民,春节必去瞻仰祭拜,祈求来年水源充沛,风调雨顺。

第二处是被誉为“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属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爱情故事发源地。正如一千个人心目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全国几乎各省都在争夺这个"非遗”。离我家东南十公里,也有这么一个处所。"碧草青青花盛开,彩蝶双飞久徘徊,千古传颂深深爱,梁山伯与祝英台……”那个地方叫舒城县马河口镇幸福村。村里有两户大姓,一户姓马,一户姓祝,鸡犬相闻,但却世代不通婚,即便到今天如此开化开放开明的时代,仍无一人跨境违规越雷池一步。像征梁祝坚贞爱情的那座坟墓,尽管时光飞度,也有1600多年历史,仍然在两村之间,柏树掩映,绿荫静谧,而且,世代不通婚,相逢不通言的祝马两姓后生,每年清明都会来此培新土烧纸钱。十里八乡的村民每年春节期间都结伴前来,不为祭奠,只为热闹,只为看大戏巜梁山伯与祝英台》,或庐剧,或越剧,或黄梅,你方唱罢我豋场。一唱就是几个月,从头年腊月一直延续到来年的插秧农忙。我们当地有句农谚:"正月过年,二月赌钱,三月看灯,四月种田。”所谓看灯,就是看戏。儿时的我,就是在父母、叔叔肩膀上,看着台上画浓妆着戏装,咿咿呀呀唱铿锵。我若有钱,不说像宁波人,围绕梁祝爱情故事,建设全国最大的梁祝主题公园,但可以为他们在此盖一栋"爱情公寓“。我的一位乡党说,无需蛇足,那路边的封土堆,柏阴下的坟茔冢,就是他们的爱情公寓,他们在那里化蝶遂愿,他们在那里已然永恒!

还是回到正题吧,既然讲年俗,就少不了叫年夜饭的那顿承载千年文化、寄托亲人情感的正餐。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所有的情感,都浓缩和体现在这餐饭上。

北方吃的才叫年夜饭,晚上才吃,不说一顿饭从除夕吃到新年,起码这一顿饭,要顶饱扛饿到来年吧,所以得尽量吃晚些。同时,既然这顿饭有跨年的功效,就必须吃饺子。饺子又名交子,是新年旧历交替接续的意思。至于在饺子馅中包铜钱,谁吃到谁好运。我们南方虽然没有这个年俗,但我想,能在一众人中吃到铜钱获得好运的,大概永远是在升学路上的学子,在入仕途中的公子,在孕育希望的新妇,在牵手爱情的剩男剩女,为什么,你懂的。

南方人吃的其实叫团圆饭,一般不拘泥于中午吃还是晚上吃,有的地方甚至还比谁家早吃先吃,越早吃年饭,说明他家越富有,早就备足年货,只等一声炮响,年饭开张;说明他家人心思齐,幸福美满,该回来团圆的早早就回来了,一身新衣,满口吉言,欢聚一堂。所以在我的老家,上午十点吃年饭的大有人在。我们的餐桌上,除了必须个有两道鱼,丸子是少不了的,大个的,要么是内丸子,要么是鱼丸子,要么是糯米丸子,要么是挂面丸子,五花八门,但必须得有。如果真的没来得及制备,就用汤圆、圆宵替代。北方称丸子,我们称圆子,寓意团团圆圆。当然,也有吃面条的,长长久久。吃饺的也有,但很少,主要在淮河以北。

不论是北方和南方,吃年饭和新年钟声敲响的时候,燃放鞭炮烟花以示庆贺的习俗都是同样的,但又都渐渐成了一种念想。

一声脆响,一缕青烟,一股硝香,一地碎红。这是我记忆中的年景,也是我眷念的年味。



《齐鲁文学》投稿须知

《齐鲁文学》(季刊)是齐鲁文学杂志社主办的刊物之一,分别是【春之卷】【夏之卷】【秋之卷】【冬之卷】。以“时代性、探索性”为办刊宗旨,发掘和推出了一批中国当代诗人、作家,名篇佳作如林。富有时代气息,可读性强。

     投稿须知:

     1、稿件内容健康、结构完整、文笔优美、底蕴丰厚。

    2、诗歌、散文、小小说、散文诗、文学评论等均在征稿之列。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保留删改权,文责自负。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保留删改权,文责自负。来稿请附作者简介、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及个人照片,以正文加附件形式(在其它公众号发表过的勿投本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吃货也头疼!安徽淮南8吨重超大豆腐震撼亮相
【原创】(春联)癸卯年春节大年初一春联10副
台湾脚逛大陆《安徽 豆腐之乡 淮南》
为什么过年越来越没有年味了?
探访中国豆腐发明人淮南王刘安墓
传统文化丨除夕夜,你应该要知道的新年习俗与禁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