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山东作家||【无处安放的乡愁】◆李吉芳


作者简介

 
李吉芳,男,生于七十年代,医学工作者,现任医务科长,汶上作协副秘书长,爱好写作,擅长乡土风格散文创作,早期作品收录在《中都文人》,多篇作品在《济宁文学》《中都文艺》等刊物发表,多次在各类征文比赛中获奖。

无处安放的乡愁【原创】




前几日回老家,正是邻村整体拆迁,住了几十年的房子被拆了,原本完整的村落,顿时七零八落,宁静祥和的村子,在推土机的轰鸣中变成了废墟瓦砾。

巨大的变迁猝不及防,故乡的命运不得而知,据统计,近15年来,中国传统村落锐减近92万个,并正以每天1.6个的速度持续递减,但我还是想,在每次回家时,还能够看到村庄本真的模样,这是我生命的摇篮,成长的热土,保存着最温馨的记忆……

那时热闹的村庄里,家家袅袅炊烟,户户鸡鸣狗吠,邻居你来我往,承载了我整个懵懂而悠长的童年,道不尽的儿时思念,诉不完的故乡情缘。

村庄的小路,古老自然而美丽,漫步其间,周围树林环绕,盛夏的蝉鸣,雨后的水洼,夕阳下的泥墙,淳朴的泥土掺杂着芬芳;路边的一方池塘,是孩提时代的福地,抓鱼捉虾,流连忘返;田间的阡陌,纵横交织,稼穑艰难,春华秋实。

光阴不逮,村里的小土路铺上了水泥路,看着这些水泥一点点渗入这个村庄肌理,我渐渐有了失去它的危机感,这个留下了我小时候很多的欢笑和童年的故事,我曾经居住过的村庄,也会像一个慢慢萎缩的苹果,最终消失吗?

伴随着农村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特别是承包土地经营权的流转,转移了土地经营权的农民,除了每年能拿到土地的租金外,他们似乎与土地失去了联系。

有劳动能力的青壮年大多背起行囊,远走他乡打工,年轻人娶妻的首要条件是在县城买房,年轻人对城市生活的向往,加剧了乡村的衰落速度,家家户户却都在城里买了房子,目的是让孩子在城里接受教育,一家人更好地生活。

老人们也随孩子进城照顾孩子们的饮食起居,村里的房子则成了一个个空巢,其实,老人的心也是空的,他们缺的不是一个住的居所,缺的是一个家,城里那一排排整齐的的楼房,最终只能是成了一个个冰冷的水泥盒子。

留守的老人故土难离,在他们生命的最后岁月里,坚守着与村落一起走向没落,此刻显得那样苍老憔悴,痛苦无助,在老人们的心里,这个存储了半辈子记忆,住着老邻居的房屋,才是名副其实的家。

外出的游子,虽然现在生活在城中,但是对于这个村庄,还是有着深深地情感,赶车、杀猪、卖豆腐、打铁、剃头、喊丧、担水,井台、庙会、家族、宗祠……这童年的经历,正如一帧泛黄的旧年画,在脑海中挥之不去。

那些曾给我们花生米和糖疙瘩吃的老奶奶和老爷爷,那些时刻关注我们工作和家庭的大婶二嫂,这些世世代代的邻居们,何年何月再见?

许多成为记忆的陈年旧事和老物件,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淡出我们的视线,有多少人多少事,在岁月长河中慢慢流逝,有多少不能忘的忘记,从此陌路。

想到我们以后再也看不到曾经的村庄,那些快乐的记忆也会随着而淡去甚至消失的时候,面对即将消失的村落,我有无尽的眷恋,这里掩埋着我出生的胎衣,是我懂事的启蒙殿堂,是我成长的乐园,这里是游子像风筝一样被牵线人牢牢拉住的地方,让人牵肠挂肚。

有些东西,它存在的时候,我们并不会太在意,但是当他真正失去的时候,我们就会很伤心与失落。面对村庄的即将消失,不免有点惆怅,有些凄然,不禁激起一丝淡淡的乡愁。

祖辈们在这块土地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面朝黄土背朝天,代代流血流汗辛苦劳作,播种着自己的希望,收获着自己的幸福。这里是祖辈勤劳耕作的结晶,是祖辈传承历史文化和文明的见证,是祖辈向往美好生活代代拼搏的成果,这里深刻镌刻着祖辈们由贫穷到温饱的艰辛步履。

但,历史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正像我们当初不认可电脑打字代替手写一样,不管怎样,城乡结构正在潜移默化的改变着,这都是历史的必然,没有人能抗衡和摆脱。

 村落是一个生命体,像所有生命一样会遵循成长、壮大、衰落、灭亡的自然规律,一些村落的自然消亡是社会发展规律所决定的。中国的农民承载了华夏物质文明和文化文明五千余年,创立了可歌可泣的无数的生存业绩和恩怨悲歌,人们挣扎、拼搏、恶斗、努力……无非就是为了吃的饱一点,生活的舒适一点而已。

现在经济发展了,城乡结构正在潜移默化的改变着,村庄,也随着改革的大潮逐渐改变,它正在一个又一个的整体消失,这是中国几千年来国民生活的一次真正的质的飞跃。  

传统的村庄已经是破败不堪,院落凋敝,杂草丛生,土地都还在,但是人却回不去了,外流的人口不断增加,村民慢慢变少,人去宅空,村落日复一日失去了生命力,村落最终走向了消亡。

某种意义上说,村庄的消失过程和农民流失过程,就是现代化过程本身,而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所必须的进程。对于中国而言,城镇化是现代化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或许村庄不断的消失,对于那些在在城市定居下来的人来说,是一种归属感的消失,甚至是一种自我的迷失!但这何尝不是一种进步,养尊处优的你,想归想,念归念,现在的老家,你能不能回的去?你能不能住的下?你能不能过得久?

乡愁不只是那片山水,那座老屋,那些父老,更是一种品格,一种精神。不管你在外面混的多风光,如果曾经你是农村人,你就要永葆吃苦耐劳品格;如果你依然恋着家乡,就不能忘记初心!

不容否认,今后将有更多的村庄消失,已是无法改变的事实,承接着几代人的乡愁,将会经历失去式切断,苦苦追寻的精神寄托将会随风飘散……

当我们背起行囊,远走他乡,别人叫旅行,而我却是在流浪,因为我的心,已没有了栖息的地方。让我再吹吹故乡的风,能否温暖游子的胸膛;让我再走走村庄的路,能否把我的乡愁安放……

《齐鲁文学》投稿须知

1、稿件内容健康、结构完整、文笔优美、底蕴丰厚。

2、诗歌、散文、小小说、散文诗、文学评论等均在征稿之列。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保留删改权,文责自负。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保留删改权,文责自负。来稿请附作者简介、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及个人照片,以正文加附件形式(在其它公众号发表过的勿投本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乡愁
美丽乡愁
那些渐渐消失的北方的窑洞,南方的瓦房,就是我们无处安放的乡愁!
“乡愁”其实也是“城愁”
小说 | 吴树青:村民的春天
当代新“乡愁观”的三个维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