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时代作家-《回民的葬礼》◆陈忠武

作者简介

陈忠武,男性公民,八零后,大专文化,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有多篇散文在《陕西日报》《陕西农村报》《陕西老年报》《齐鲁文学》《辽河》《安康日报》《安康文学》《安康文化》《江门文艺》《中国自驾游》等报刊杂志上发表,有散文集《雪下满村庄》出版。

回民的葬礼【原创】

     乙未夏末,驱车洞河镇,去参加一个朋友的父亲的葬礼。

在紫阳,算得上水乡的地方,唯有洞河镇。这里山水秀美,汉江环绕,舟来船往,渔歌晚唱,堪比江南水乡。民房依山傍水而建,沿岸铺开,高低错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水乡格调。洞河人世世代代临江而居,吻江而起,伴江而生,枕江而眠,与汉江如影随形。

在洞河,分布着两大民族,一个是汉族,另一个是回族。钟灵毓秀之地,自然人兴族旺。这儿汉民居多,回民也不少。汉民与回民,路连路,屋挨屋,或打渔或农耕,不分彼此,亲如兄弟。甚至可以通婚、联姻,缔结汉回良缘。在洞河,汉民吃猪肉,回民吃羊肉。除此之外,鸡、鱼、牛、驴皆可共享。关于洞河回民,我的印象仅限于此。

我的朋友是回民,他的老家在汉江边的山腰上。老屋离公路还有两百米的距离,一条人行小路蜿蜒而上,通向竹林深处。走进竹林,藤草疯长,马兰花开,鸟雀乱飞,凉风轻拂,仿佛来到了清凉的世界。竹林上方,隐约可见屋檐和瓦砾,木桩和栅栏。很显然,朋友的老家到了。颇感诧异,虽然办丧事,但听不到锣鼓、唢呐、鞭炮声,院子里极为安静。走进院落,不见花圈灵堂,只见宾朋满座。众人满脸肃穆,交谈低声细语,波澜不惊。没人递烟,也没人抽烟。一位戴着白帽子的小姑娘轻轻走来,双手奉上一杯清茶。

朋友家办丧事没有人披麻戴孝,院子里三分之一的人都戴着白色无沿礼拜帽,据说与回民信仰的伊斯兰教有关。堂屋不见灵堂,没有寿棺,除了几条板凳,空空如也。逝者安放在何处?我无比好奇,找了几个房间,才在最里边的偏房里找到。他静静地躺在木板上,被一块白布覆盖着,像睡着了一般。空荡荡的房间里,没有焚香、烧纸、燃烛的痕迹。这与汉民的葬礼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面对眼前无常的回族老人,突然想到了海子的诗:“从此再不提起过去,痛苦或幸福,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入乡随俗,朋友家的宴席是一定要吃的,这可是我平生第一次吃回民宴席。回民宴席与汉民相比,只是没有猪肉和酒水的差别。回民宴食材以羊肉为主,其它食材为辅。也分凉菜、炒菜、和蒸菜。凉菜跟汉民相似,有豆芽,牛肉,鸡蛋,花生,粉条,煎鱼;炒菜有芹菜炒羊肉,酸辣羊头皮,红烧豆腐,醋溜白菜,红烧鸡块,酸辣土豆丝;最具特色的是四道蒸菜,有清蒸肥羊,清蒸羊排,还有两道清蒸肉团,其中一种是用生鸡蛋裹羊肉下油锅先煎后蒸的鸡蛋肉团,另一种是用面粉裹羊肉下油锅先煎后蒸的面粉肉团。四道蒸菜撒上香菜端上桌,浓香四溢,色泽诱人,我又一次情不自禁地拿起了筷子。

回民下葬的过程也是我平生第一次见到,不问良辰吉日,不择风水宝地。逝者嫡亲,亲自选地,只寻平坦处,不搞封建迷信。回族有句俗语:“天下的土地埋天下的回回。”选好坟地,挖一长方形土坑,坑底铺沙,墙面砌石。将逝者放入坑中,用七块石板盖面,垒土而葬。《天方正学》说;“清真殡葬,不需棺椁,以身归土。因其清净也。”逝者下葬的过程极为安静,无喧哗嘈杂之声,一切井然有序进行。逝者归土,孑然一身,不捎棺木,不携葬品,不燃香烛,不搞祭祀。让逝者安静地离开,这本身就是一种祭奠。

回民的葬礼告诉我,生命已逝,一切成空,再多的繁缛俗套都显得苍白无力。唯有珍惜光阴,珍惜活着人,才是我们应该把握的幸福和美好。

《时代作家》投稿须知

发掘文学新星、培育潜力作者、推出知名作家,是《时代作家》的担当。

投稿须知:

一、栏目设置为诗歌阵地、美文视线、小说在线、散文诗苑等栏目。

四、来稿请以正文加附件形式发送,务必注明作者简介、详细通联和本人照片一张。投稿邮箱:ludongwenxue@126.co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密集地参加了几场葬礼,有几个感受 
【我的卧虎湾】 唐伯胜:痛别同学马新年●心香一瓣
回民平均寿命比汉民长
太可怕,最先进冰葬,直接将尸体分解成粉末!
寿衣不同地区的差别
马芳 | 青涩初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