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对话型教学探微
精神氛围,创造一个积极的育人环境。为此学校应致力于建设
符合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和符合学校
自身特点的校园文化,如:校风、校纪、班风、学风等。一所学校
领导者的风格会对校风产生重大影响,这就要求学校领导具
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开拓创新的精神,使整个学校形成
积极向上的气氛;在校风班风的形成过程中,教师起着决定性
的作用,一个乐观积极、热爱生活的教师带给学生的是开朗坚
韧的好品德,而一个阴暗自私、武断专行的教育者则带给学生
的负面影响远不止心胸狭隘、鼠目寸光可以形容的,因此必须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切实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还要积极引导
学生文化的建设,特别是培养学生创新性学习方式,如合作学
习,自主质疑等。它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
性,把学生真正当作学习的主体,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提高。
同时生生之间也要团结互助,宽容和谐。
3.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优化校园人际环境。教师的
言行对学生有示范性,一个有高尚人格的教师容易使学生认
识、赞赏并加以模仿。同时教师要具有浓厚的民主意识和待人
宽厚的思想作风,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
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意见与观点,多给学生关怀、鼓励、支持和
引导,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另外,教
师要承认学生的差异,依据学生的特点,发展学生的特长,教
育不能一概而论,搞“一刀切”,而要因材施教。因此新型的师生
关系要求教师对待学生要民主平等、真诚认可、移情性理解。
4.广泛开展各项活动,营造多姿多彩的文化传承格局。为
此,不仅要在校内组织开展多种文化活动,如利用国旗下的讲
话、板报、广播站、班级团队,结合各种纪念日开展相关主题活
动,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心,组织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围
绕传统文化开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书画展览、各类征文竞
赛等活动;还要开发地方和校本课程,挖掘周边自然资源、社
会资源、人文资源,如组织学生参观当地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
化景点,访问当地文化名人等。学校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课余
文化活动,让学生自己去辨别、判断、选择、吸收社会文化的积
极健康的因素,也就是要让学生主动地通过活动,而不是被迫
地通过命令接受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
隐性课程作为一种强有力的教育力量,在潜意识教育学
生的过程中具有不同于正规课程的独特作用。同时在激烈竞
争的今天,开设高品质的隐性课程更为学校塑造自我个性提
供了契机和平台。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及课程改革的今天,隐
性课程更不能被忽视。
参考文献:
[1]朱小蔓.道德教育论丛(第一卷)[M].南京:南京师范
大学出版社,2000.
[2]吴也显.潜在课程初探[J].教育研究,1997,(11).
[3]陈瑶.隐性课程的文化学思考[J].学术探索,2000,
(10).
[4]刘根平.潜课程论[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2,6.
[5]陈俊珂,崔爱芹.隐性课程及其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第4卷,(1).
[6]靳玉乐.潜在课程简论.课程·教材·教法,1993,(6).
[7]郭峰.论潜在课程的德育功能与班集体的教育设计[J].
教育探索,2003,(2).
(作者系广西师范大学教科院2008级研究生)
摘要:伴随着对话时代的到来,对话教学日益受到人
们的关注和重视,并且成为众多教育学者们研究的焦点和课
题之一。本文首先解读了对话的各种含义,其次阐述了国外几
种教育学层面的对话理论,以及国内外学术界对对话教学理
论的探讨和实践,进而引出了对话教学理论,最后阐述了对话
教学视域下的新型师生关系的特征。
关键词:对话对话理论国内外研究对话教学特征
一、解读对话
在《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1年4月第4版)中,对
话的定义是这样的:(1)两个或更多人之间的谈话。(2)两方或
多方之间的接触或谈判。在英语辞典中,《大英百科全书》
(1994年版)是这样解释对话的:(1)文章中,两个或者两个以
上人物间的交流、谈话。(2)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人与人之间的
谈话;人与事物之间的交流;不同观点、思想之间的交流;不同
政党、党派代表之间的讨论,这种讨论是由某种冲突或斗争引
起的,目的在于作出最后的决定。
根据中英文辞典对于对话的解释,我们可以看出对话在
当代有以下两方面的含义:
1.属于交谈、交流、讨论、磋商等之类的活动。
2.持有不同意见甚至有冲突倾向的人们之间进行的交
流、讨论,目的是消除冲突,达到相互理解的目标。
二、解读对话理论
大多数人认为,最早提出对话概念的是俄国文艺理论家
巴赫金。他认为人类情感的表达、理性的思考乃至任何一种形
式的存在都必须以语言或话语的不断沟通为基础,对话无处
不在,广泛而深入。巴赫金认为对话是认识真理的途径和手
段。[1]
马丁·布伯被称为现代“对话”概念之父。他认为“存在”并
非“我”自身所具有,而是发生于“我”与“你”之间。他还认为
“我”不应当把他者视为客体而形成“我—它”关系,而是应当
建构平等的“我—你”关系,这种“我—你”关系才是对话关系,
是一种活生生的相遇关系。
戴维·伯姆的对话理论也值得我们关注,其对话理论在近
二三十年受到西方社会的推崇。戴维·伯姆认为,“对话仿佛是
一种流淌于人们之间的意义溪流,它使所有对话者都能够参
与和分享这一意义之溪,并因此能够在群体中萌生新的理解
和共识”。[2]在伯姆看来,对话之所以产生理解,其重要原因在
于,对话所产生的意义在对话者之间流淌,并得以共享,由此
不断地创造出相互理解的意义。
导致对话从哲学理论向教育和教育观转变的,首推当代
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弗莱雷认为,传统的教育是“储存式
的教育”,“学生是保管人,教师是储户。教师不是去交流,而是
发表公报,让学生耐心地接受、记忆和重复储存材料”。[3]在对
(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河南开封475004)
对话型教学探微
张燕
1672009年第21期周刊
话教育的理念下,教育要“成为一种颠覆性的力量”———促使
人觉醒,让每一个人看到自己的价值,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他
认为,“无论一个人有多么无知,也不论一个人被‘沉默文化’
淹没得有多深,他都可以通过与别人的对话接触来批判性地
看待这个世界”,最终改造世界,追求更完善的人性,创造一个
更容易使人爱的世界”[4]。
也就是说,弗莱雷强调对话的批判性,促使教育重新肩负
起造就人、造就世界的责任;布伯则基于力图实现“我—你”的
理想对话关系,提出在教学中师生之间建立相遇关系、对话关
系的意义和方法。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在教育学层面,对话既是一种引
导我们思考教育本质的理念,又是一种指导我们从事教育的有
效手段。对话理论强调的是在教学中认知的协商性、共享性和
发展性,教师与学生在平等的交流与对话中进行知识的共建。
三、国内外对对话教学的研究
1.国外对对话教学的研究。
国外的对话教学理论,我们所比较熟知的要数社会建构
主义的对话教学理论了。在对其阐述之前,笔者觉得有必要提
及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理论。
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理论认为,婴儿生来就具有一些基
本的低级心理机能,如感觉、直觉、注意、记忆等,正是通过一
定的社会文化的作用,儿童在与其他社会成员特别是成人的
协同活动和交往中,不断地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形成了
各种高级心理机能,如思维等。
建构主义对话教学理论深受维果茨基心理发展理论的影
响。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强调:学习活动不是个体行为,是在一
定的社会情景中形成的,“协作”与“会话”是意义建构必不可
少的环节。因此,教学一方面要研究如何创设学习情景,努力
实现让学生达到更高水平上知识意义的建构,另一方面教学
应努力实现在其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需要共
同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索,并在探索过程中相互交流与质疑,
以了解彼此的想法。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核心观点是把协作
与对话看做是教育教学的核心环节。
2.我国对对话教学的研究。
随着国外对对话教学研究的深入,我国学者对对话教学
也日益关注和重视。目前所进行的关于对话教学的研究主要
着眼于以下三个方面:
(1)着眼于改变教与学、师与生之关系的对话教学理论。
(2)将对话视为教育教学的首要原则。即教学是在教育者
和受教育者相互尊重、平等和信任的基础上,以教学内容为中
介而进行的精神上的交流、沟通和理解。
(3)结合具体学科课程开展对话教学的研究和实践。比如
语文学科的阅读教学等。
基于我们对对话的解读和理解以及对对话教学的研究和
实践,我们可以试着给出对话教学的定义。
四、对话教学的定义
之前还没有学术界所公认的对话教学的定义。通过以上
对对话的解读和对对话理论的解读,以及国外和国内所进行
的关于对话教学的研究和实践,我们可以试着给出对话教学
的定义:对话教学是相对于传统“独白式”教学而言的,是以
“协作”和“对话”为品性的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在民主、平等、
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在相互交流、沟通和理解的基础上彼此共
享和共创知识的建构。由此可见,对话教学是一种尊重主体
性、追求创造性和体现人性化的教学形态。
我们知道,对话教学的目的之一是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那么在对话教学形态下,教师的角色、学生的角色以及师生关
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五、对话教学视域下新型师生关系的特征
1.教师:对话的引导者、倾听者、合作者。
教师是对话的引导者,指的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
师是学生知识、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而不是知识、
意义的提供者和灌输者。教师要在创设学习情境并引导
学生的思考和讨论等环节发挥引导作用,以展现师生之间的
互动。
教师是对话的倾听者,指的是教师不再是教学话语的垄
断者与霸权者,而是关注教学中的每一位学生,应真诚地倾听
他们。
教师是对话的合作者,指的是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
处于平等的地位,与学生一起共同探索、讨论和交流。
2.学生:知识的主动学习者和建构者。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其主动进
行知识建构的过程。建构主义虽然有不同的派别,但是在“学
习者即建构者”这一观点上达成以下共识:(1)学生是信息加
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
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2)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的已有知识
经验,而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
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产生新的知识经验;(3)
既强调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主
要是反对传统教学中简单强硬地从外部对学习者实施知识
的“填灌”。
3.师生关系:“我—你”的对话关系。
在传统教学中,由于人们一直以来受到“二元对立”思维
方式的影响,要么提倡“以教师为中心”,要么提倡“以学生为
中心”。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深化,这两种对
立的师生观都日益暴露出其固有的弊端。
“我—你”关系是对传统师生关系的批判和超越,体现了
当代新型师生关系的内涵。两者都是作为具有独立个性和完
整人格的主体共同步入“我—你“之间。双方都不把对方看做
对象,而是与对方一起互相认可、密切合作、共享共创。
“我—你”对话关系意味着师生之间的民主、平等、尊重、
信任、宽容和爱。师生彼此双方不仅要倾听彼此的观点,而且
都享有发言的权利。
“我—你“关系还意味着师生在共同的探索与交流中共享
共创。在这种对话关系中,师生双方都不是被动性的存在,而
是作为一群个体在围绕共同话题进行探究过程中充分交流意
见,以相互影响。
由此可以看出,在对话视域下的师生关系将是一种双向
的、平等的、和谐的和富有成效的关系。
六、结论
从以上的阐述和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教学具有对
话品性是新时代教学的应有之意,因为它是凸显和践行“以人
为本”这一理念的一种途径;对话教学是一种尊重师生双方主
体性的一种教学形态,因而他有助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对
话教学是一种体现教学创造品质的一种教学形态,因而有助
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这些都体现了新课改的意蕴和精髓,因
而对话教学无疑也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俄]巴赫金著.白春仁,顾亚铃等译.诗学与访谈.河北
教育出版社,1998,第1版.
[2][英]伯姆著.[英]尼科编.王松涛译.北京:教育科学出
版社,2004.4.
[3][4][巴西]弗莱雷著,顾建新,赵友华,何曙荣译:《被
压迫者教育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1.
[5]伍新春.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2004.7.
[6]全国十二所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北京:教
育科学出版社,2002.7.
○教育教学研究
168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对话教学及其特征
怎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如何使对话教学更加精彩
怎样促进师生关系?
学会积极尊重
凌宗伟:教育“对话”为何不能平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