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巧配大黄夺天工——评《殷子正医疗经验集》



 殷子正先生(1906—1983年),生前系安微安庆市中医院内科主任医师,在近六十年的歧黄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以力主攻邪擅用大黄而名噪安徽,有“殷大黄”之美誉。《殷子正医疗经验集》,突出反映了他攻邪祛病的宝贵经验,其中以大黄的配伍运用尤有特色.


  一,表里同用,安内攘外


  殷老常配入大黄,治表证及某些皮肤病。他在临症中发觉表证患者,常伴有食钝、大便不爽等里滞症状;反之,许多慢性胃肠病患者也易染外感。解表方中若加少量大黄,可使“大肠通则毛窍开,腑气和则营卫昌”,共奏安内攘外之效。如5岁王孩患感冒,身热无汗,头痛鼻塞,流涕口干,便秘,脉浮数。遂在辛凉解表方中加大黄4克,佐以元明粉5克,两剂则便通汗出,其证若失。黄×患麻疹,高热烦躁,脉来浮数;陈孩麻疹疹点隐没,高热咳喘,脉洪数,二者均断为腠理拂郁麻毒无以外透,毒壅热盛,造成逆传之势。此时如用清营凉血,恐邪反陷入营分;用白虎汤又虑寒凉留中伤胃,故殷老遵《麻疹活人全书·麻疹骨髓赋》“扬汤止沸,莫若釜底抽薪”及丁甘仁“里道则表自解”之理,均在辛凉宣透方中加大黄5克,果然疹出透彻。


  对皮肤病患者,亦不乏用下药治验之佳案。如患皮肤搔痒案的吴×,周身经常性发痒已四年,搔之则起泡破溃流水,脉滑数。思之脾主肌肉,且“大肠者,皮其应”,故殷老断此证乃脾虚失运,大肠湿热循经络泛于肌表,治在祛风利湿药中配大黄10克(后下),多年顽疾瘥于一旦。对此表里同病亟须兼顾者,大黄投之可收表里双解之效。


  自仲景指出衰证若下之过早,常有痞证,结胸、脏结之变,医家治表证遂不敢早用下法。而殷老不为此说所拘,通过实践,认为对表证亦可根据辨证妙用大黄,全在医者临证之审慎和配伍之匠心。


  二、温清并进,泄热逐寒


  殷老学有渊源,受仲师大黄附子汤、诸泻心汤以及孙思邈温脾汤启发,亦善将少量大黄(3—5克)与干姜、吴萸、肉桂、法夏等同用,清泄胃火,温壮脾阳,辛开苦降,导滞理肠,对请多消化系统疾病每收良效。如王×泻下水样便,夹有不消化食物,一日数次,已历一周,神疲形衰,眼窝凹陷,苔灰微黄厚腻,指纹淡红,被诊为脾虚夹滞,湿热未清。他将大黄与干姜、肉桂相合,仿《千金方)》另一温脾汤意(由大黄,桂心.干姜,附予、人参组成),使诸药温不助热,寒不碍湿,寒热互济,通因通用,相辅相成,而共趱成功。对阴寒内盛、水浊难以排泄的浮肿,乃每每投以此法。如顾××浮肿三月,渐渐漫延全身,而按之皮肤凹陷不起,腹胀如鼓,面色咣白,神疲畏寒,尿少便溏,脉沉滑。他将大黄与仲景麻黄附子细辛汤为伍,药仅六剂,浮肿基本消退。这和近贤用大黄合附子煎水保留灌肠治疗尿毒症患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对于某些寒热错杂之证,他别有见地地将大黄与麻黄共投。如孙××患感冒,高热(T39.9℃),无汗,恶寒头痛,关节酸痛,口干喜饮,苔薄黄,脉浮滑。他断为表寒里热,予大青龙汤倍石膏,加大黄10克(后下)。意取麻桂温表散寒、大黄宣通气机,且助石膏清解里热,温清并进,共获转机。


  《本经》谓大黄可疗“寒热”,殷老临证既用以清热,又用以驱寒,方法更为具体灵活,施治病种亦较前贤广泛,颇多创新。


  三、注意升降,斡旋气机


  人体脏腑气血的功能活动,无不依赖于气机的升降出入,《素问·阴阳别论》曰:“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一旦这种生理活动失常,则百病生焉。故治疗的关键在于调节气机的升降。殷老临证不但十分重视大黄苦寒重浊、直降下行的作用,而且将其与某些升浮药巧妙配合,升清降浊,斡旋气机。如董×患头痛,断为痰浊中阻,上蒙清窍所致。根据《素问·方盛衰论》云:“气上不下,头痛巅疾”和《素问·奇病论》云:“脑逆,故令头痛”之理,.将大黄配伍川芎。川芎气雄辛散,直达巅顶,舒展清空之阳;大黄苦寒泄降,引上逆之痍浊下走大肠而外世,使阴阳复位,头痛遂自止。又如患吐泻证的李孩,吐泻交作一日,发热,腹膨,苔灰黄中腻,脉滑数,他断为脾胃气虚,湿热中阻,遂遵“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膜胀”之经旨,将大黄配以鼓舞胃气上腾的葛根,台入健脾化湿方中,使请升浊降,气机复常。虽束用重镇降逆和敛肠固涩之品,但因做到了“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终使吐泻得止。它如以大黄与黄芪、荆芥配伍,治脾虚气陷、湿热蕴结胞富之“子宫脱垂”患者王女士,用大黄与油桂配伍,治心肾失交之“失眠”患者胡某,皆堪细细玩昧。


  《内经》认为,人体九窍不和当责之于五脏(失调),《本经》指出大黄能“安和五脏”。殷老亦取得了用大黄治疗某些孔窍闭塞的经验。如闻翁癃闭,初期寒热食钝,继之小便淋漓,渐至不通,病延匝旬,大便艰难,脉弦数。证系邪由太阳循经入腑,上闭下塞.以荆芥宣开肺气,通调水道,尤如提壶揭盖,益智,乌药、桂枝、枳壳助膀胱气化,车前、知母、泽泻清热利尿;大黄、元明粉通腑启窍,齐奏宣上遥下之功。此证之所以三剂即瘥,乃因立法遣药皆致力于“升降”二字耳!此和《清代名医医话精华》中李冠仙用补中益气汤合大黄、元明粉治吴×癃闭一案,正可相映成趣。


  四、相使相须,截断推陈


  殷老对热病的治疔.常常通过相使的配伍方法,将大黄合于清热药共用。其一,外感热病多由表传里,发病急,传变快,险证多。他认为,治疗时切不可拘泥于“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之论,强调立法遣药时做到药先于病:此和近贤姜春华所倡治温病应截断扭转病势之说正不谋而合。其二,外感热毒多兼挟郁滞,如二者结合,无路外出,则变证蜂起。而通腑泻毒,却能达到彻热防变的目的。因此,他对吴又可“疫可下而再下”之说甚表赞赏,认为“清热不如泻毒,大黄应用要早”。且主张剂量要大,直捣巢穴,挫邪势,荡郁滞。祛邪务尽。认为作战时用兵贵取神速,治病亦是此理。宗此而结合《内经》中“热淫于内,治以成寒,佐以甘苦,以酸收之,以苦发之”之旨,创“暑季热新方”(由葛根、子芩、黄连、知母、连翘、丹皮、大青叶、大黄、乌梅、人中黄组成),该方将辛凉、苦寒、甘酸揉为一体,立意既无悖经旨,且更融会新知,乃其得意之佳作。该方因药宏力专,故可广泛用治多种外感热病。此方乃由葛根芩连及大黄黄连泻心汤化出,其师古有变、勇于创新的精神,于兹可见一斑焉!


  取大黄推陈致新,殷老也常以相须为用的配伍方法来求奇功。他认为积滞原因多端,用大黄治积,意在取其锐气,以助同类药物的消食导滞之功,放用药多中病即减,以防过下伤正。如71岁傅翁,因高血压、青光眼致头额剧痛,伴见目赤、呕恶、腹胀、便秘、脉弦滑等。前医投龙胆泻肝汤加大黄12克(后下),两剂不救。殷老改予生地20克,枸杞子,玄参、桑椹子、杏仁、桃仁、蒌仁、麻仁各15克,甘草10克,大黄9克(后下),元明粉15克(分两次冲),一剂则便通,减量再剂,病势平缓。按语曰;年迈人津液乏,燥屎内结。苦寒泻下,强攻竣夺,必伤阴渡,只能适得其反,尤在泾谓;  “以坚投坚而不破者,改以软坚而即破也。”故予生津润燥,佐少量大黄相须推荡,则舟自行矣。


  虽《本经》云大黄“下瘀血,血闭,破症瘕积聚”。《别录》曰:“治女子血寒闭胀,小腹痛,诸老血留结。”《药性赋》更明言:“通女子经侯.”但殷老认为,妇人以气血用事,若能调节得“任脉通,太冲脉盛”,则体强无病矣。因大黄无养血之功,故瘀血凝滞之痛经,经闭等病,仅可用小量,通过相使配伍,助桃仁、归、芎逐瘀道络,每收“瘀血去则新血自生”之效.


  五,动静结合,“宁、滞、畅”合璧


  用大黄治疗出血证,殷老不落俗套,主张生用,认为炒后药性散失,其力大减。然为防破血之虞,他每用甘凉酸腻药配伍,动静结合,创“宁、滞、畅”合壁治血法,对多种大出血均有挽危救急之功。如患者何女系胞宫血热之崩漏,则宗景岳:“血动之由,惟火惟气”,“动者多由于火,火盛则逼血妄行”之论,予大剂生地、元参、麦冬、黄柏、生荷叶养阴清热,热清血静,静则血“宁”。又合以粘腻的阿胶,酸涩的乌梅、白芍、藕节、旱莲草、生侧柏,腻涩酸收则血“滞”。更合以少量大黄(6克),既可防甘温酸涩的留寇之弊,且可祛瘀生新、“畅”利血行。此“宁、滞、畅”合璧冶血法,不仅脱胎于吴瑭的增液汤和丹溪的四生丸,且《济阴纲目》眉批中所云,治崩漏“止涩之中须寓清凉,而清凉之中须破瘀散结”,亦是其立方之依据。足见殷老孜孜以求百家之说,值得称道。


  六、攻补兼施,撰度虚实


  对于虚实并见的证候,殷老常遵张予和“良工之治病,先治其实,后治其虚”之言,以攻为主。如痢疾案叶女重身九月,滞下四周,泻下昼夜无度,纯为赤白粘冻,伴神疲形瘦,面黄纳呆,脉细数而滑,他并不囿于何廉臣的孕妇患痢当有“五禁”之说(其中指出禁用制军破血),却投以葛根芩连汤合内头翁汤原方,并遵“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之理,参以白芍、当归、木香,更佐入9克大黄(后下)、9克元明粉(分冲),运肠导滞,缘“六腑以通为用”也,两剂痢减大半。正如吴又可说:“有邪不除,淹缠日久,必至尪赢,不知无邪不病,邪气去,正气得通,何患虚元不复?”叶女之正衰,实缘于邪盛,故投大黄借攻代补,非但无伤胎之虞,反能收安胎之功。


  如遇证情较缓.且虚多实少之患者,他善取大黄与补益药同用,攻朴双管齐下,并行不悖。如林×患胃病,拟诊为慢性胃炎、胃溃疡。困纳呆形瘦,神疲乏力,以致难以胜任工作。殷老考虑再三,乃予大黄3克,甘草5克,杭芍、太子参,蒲公英各10克,嘱其常服。药仅五昧,然熔养血益气、健运消滞于一方,故获彰彰之效。《本经))谓大黄“调中化食,安和五脏”,观此案信不诬焉!


  七、结语


  本经验集中谆谆告诫同道:“古制大黄以润切片,酒洗为法,气味纯正,而今有以水泡者,时间长短不一,因不讲究酒洗,故用量难以掌握,患者服下常诉有腹痛。”故主张用量切勿过大,这种从实践中得出的宝贵经验,又当引起我们重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方剂方药——泻下剂
《本草精荟》:大补元气:人参
经方治疗腹泻临证举隅
《方剂学》学习笔记231
伤寒论113方临床使用经验(19)
方剂学——温里剂(二) 表里双解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